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目 录
第一篇 土的工程性质
第1章 土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
1-1土的粒度成分
1-2土的矿物成分
1-3粘土矿物的结晶结构及基本特征
1-4粘土矿物与成因间的联系
第2章 土中的水
2-1土中的水分子
2-2土中水的不同形态和特征
一 表面结合水
二 液态水
第3章 土粒与水的相互作用
3-1粘土粒的表面带电现象
3-2粘土粒的双电层概念
3-3土粒间的相互作用
3-4粘土中的离子交换
第4章 土的结构
4-1土的结构的基本特性
4-2单粒结构
4-3多粒结构
4-4土的灵敏性
第5章 土的工程性质的变化机理
5-1土的塑性
5-2土的体积变化
一 土的干缩与湿胀
二 土的压缩与固结
三 温度变化引起土的体积变化
5-3土的强度和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一 土的强度的特性
二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特性
第6章 土的工程分类
6-1土的工程分类的原则
6-2国外土的工程分类
一 美国的土的工程分类
二 英国工程用的土分类体系
三 前苏联建筑法规(CHHHⅡ-15-74)地基土的分类
6-3我国国内土的工程分类
一 《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的土的工程分类
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等的地基土的分类
第二篇 岩土工程勘察
第7章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知识
7-1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
7-2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程序
7-3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
一 岩土工程安全等级
二 场地复杂程度分级
三 地基复杂程度分级
四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7-4勘察阶段
一 选址勘察
二 初步勘察
三 详细勘察
四 施工勘察
7-5岩土工程评价准则
一 极限状态法
二 定性与定量评价
三 定值法准则与概率法准则
7-6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
一 勘察纲要
二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三 勘探工作
四 测试工作
五 长期观测工作
六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成果报告
第8章 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8-1工程地质钻探
一 钻探的基本程序
二 浅孔钻的钻进方法
三 浅孔钻的常用设备
8-2取土技术和取土器
一 取土质量等级
二 取土器技术参数
三 取土器类型
四 取土质量的鉴定方法
第9章 原位测试技术
9-1载荷试验
一 载荷试验的基本原理
二 载荷试验的设备与试验技术要求
三 静力载荷试验资料的整理
四 静力载荷试验的适用条件与资料应用
9-2十字板剪力试验
一 十字板剪力试验的原理
二 十字板剪力试验的设备与试验要求
三 十字板剪力试验的适用条件和影响因素
四 十字板剪力试验资料的应用
9-3静力触探试验
一 静力触探探头的工作原理
二 静力触探的设备及试验要点
三 影响静力触探试验成果的因素
四 静力触探试验资料的整理
五 静力触探试验的成果应用
9-4圆锥动力触探
一 圆锥动力触探的基本原理
二 圆锥动力触探的设备与试验技术要求
三 圆锥动力触探的影响因素和触探指标的修正
四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资料的整理
五 圆锥动力触探的应用
9-5标准贯人试验
一 标准贯人试验的原理
二 标准贯人试验的技术要求
三 标准贯人试验的修正
四 标准贯人试验的成果整理
五 标准贯人试验的应用
9-6旁压试验
一 旁压试验的基本原理
二 旁压试验的技术要求
三 旁压试验的资料整理
四 旁压试验的应用
第10章 岩土工程监测
10-1土体位移(变形)量测
一 垂直沉降观测
二 水平位移的测量
三 边坡变形的观测
10-2土压力的测量
一 测量接触压力的土压力盒
二 土体内部压力的测量
三 永久或临时支撑结构承受荷载的测量
10-3孔隙水压力的测量
一 敞开式测压管或观测井
二 封闭式测压计
第三篇 土工参数的统计分析
第11章 土的工程参数的统计分析
11-1试验数据的整理与经验分布
11-2土的工程参数常用的概率分布模型
一 均匀分布
二 正态分布
三 对数正态分布
四 贝塔分布
11―3试验数据的特征参数的分析计算
一 位置、特征、参数
二 离散性特征参数
三 分布、特征、参数
四 相关特征参数
11-4设计参数的估计
一 总体平均值和总体均方差
二 置信 区间估计
11-5试验数量(或子样样本容量)
第12章 方差分析及正交试验设计
12-1单因素方差分析
12-2双因素的方差分析
12-3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第13章 回归分析和判别分析
13-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3-2判别分析简介
一 判别分析的准则
二 两组线性判别分析
第四篇 地基土的岩土工程评价
第14章 地基土岩土工程评价的任务和方法
14-1地基评价的任务和内容
14-2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原则
14-3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14-4可能出现地基稳定性问题的条件
第15章 粘性土和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15-1粘性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一 老粘性土
二 一般粘性土
三 新近沉积粘性土
15-2软土的生成环境与工程特性
一 淤泥和淤泥质土的生成环境与组成成分
二 淤泥和淤泥质土的结构性和状态特征
三 淤泥和淤泥质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四 不同成因的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15-3粘性土和软土地基承载力的综合评价
一 影响粘性土和软土地基承载力的因素
二 确定粘性土和软土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15-4软土地基工程勘察要点
一 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二 对勘探取土方法与取土器的要求
三 现场观察描述与现场试验的重要意义
第16章 砂土和粉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16-1砂土和粉土的基本特征及岩土工程问题
16-2砂土和粉土紧密状态的评定问题
16-3砂土和粉土地基在静载作用下的承载力
一 影响砂土和粉土地基承载力的因素
二 砂土和粉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16-4砂土和粉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液化问题及其评价
一 影响砂土和粉土液化的因素
二 判别砂土和粉土液化可能性的方法
16-5流砂问题
第17章 碎石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17-1碎石土的基本特征及岩土工程问题
17-2碎石土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
17-3碎石土力学强度指标的测定
17-4碎石土地基承载力的评定
第18章 黄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18-1黄土和黄土状土的形成分布及工程特性
18-2黄土湿陷性和湿陷类型的划分及评价方法
一 黄土湿陷性的判别
二 黄土及其建筑场地的湿陷类型与判别方法
18-3黄土温陷起始压力及测定方法
一 黄土湿陷起始压力的意义和用途
二 黄土湿陷起始压力的确定方法
18-4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和工程地质分区
一 黄土地基湿陷等级的划分
二 中国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分区
18-5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和压缩变形计算
18-6黄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一 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二 勘察阶段及场地复杂程度的划分
三 勘探点的布置与深度
四 采取原状土样问题
五 季节性对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影响
第19章 红粘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19-1红粘土的形成、分布与研究意义
19-2红粘土的成分、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一 红粘土的组成成分
二 红粘土的一般物理力学特征
三 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范围及其规律性
19-3红粘土地基的承载力
一 确定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的几个原则问题
二 确定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的一般方法
三 关于按变形考虑红粘土地基承载力问题
四 关于按物理指标(wLe)确定红粘土地基承载力
19-4红粘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一 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二 红粘土地基类型与勘察工作
第20章 填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20-1填土分布概况与研究意义
20-2填土的工程分类及岩土工程问题
一 素填土
二 杂填土
三 冲填土
20-3填土地基的勘察与评价
一 素填土和压实填土地基的勘察与评价
二 杂填土地基的勘察与评价
三 冲填土地基评价资料
第21章 膨胀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21-1膨胀土的分布与研究意义
21-2土的胀缩特性指标及其试验条件
一 自由膨胀率ζef(%)
二 膨胀率ζep(%)
三 膨胀力Pe
四 土的收缩率δs及收缩系数λs
21-3膨胀土的一般特征及影响地基胀缩变形的因素
一 膨胀土的一般特征
二 影响地基胀缩变形的主要因素
21-4膨胀土的判别
一 按土体的现场工程地质特征判别
二 按已有建筑物的变形 裂缝特征判别
三 按特征指标定量判别
21-5膨胀土建筑场地与地基评价
一 膨胀土建筑场地分类
二 膨胀土的膨胀潜势分类
三 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
四 膨胀土地基变形计算
五 膨胀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与要求
六 膨胀土地基的稳定性验算
21-6膨胀土地基的设计原则与工程措施
21-7膨胀土建筑场地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第五篇 高层建筑地基变形和桩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第22章 高层建筑地基变形的特殊问题
22-1概述
22-2为减少高层建筑地基变形的地基基础设计措施
一 一般准则与经验
二 关于采用的基础类型问题
22-3补偿性基础的施工条件及其与地基变形和稳定性的关系
一 基坑土质条件较好时的常规施工问题
二 基坑开挖的临界深度
三 基坑隆起与再压缩变形的影响与预防措施
四 坑壁侧向位移和坑外沉降
五 减少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中应力解除的方法
六 施工及使用过程增大地基变形和不均匀变形的其他重要因素
22-4高层建筑地基变形的计算问题
一 基底压力取值及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的必要性
二 附加压力沿深度分布方程
三 大基础地基压缩层厚度的计算方法
四 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基底回弹再压缩沉降等因素
综合估算大基础平均沉降
五 整体倾斜计算问题
22-5深基变形参数选择及取值问题
第23章 桩基的岩土工程评价与设计原则
23-1桩基的岩土工程问题
23-2桩基设计原则
一 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
二 桩的布置原则
三 桩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状态验算要求
四 考虑承台桩土共同工作的条件
23-3桩基持力层的选择及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一 桩基持力层的选择
二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23-4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一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原则
二 用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三 用其他原位测试资料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四 按经验参数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23-5桩基整体强度验算
一 群桩基础整体强度验算
二 群桩基础软弱下卧层的强度验算
23-6桩基沉降计算
23-7桩的负摩阻力
一 产生负摩阻力的原因
二 影响负摩阻力大小的因素与分布条件
三 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影响的验算
四 桩侧负摩阻力及其引起的下拉荷载的计算
23-8桩基勘察要点
2100433B
内容提要
本书是同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的主课教材,本教材是在本科生使用已20多年的基础上,进行再充实和更新改编而成。
全书系统论述土的工程性质的形成、变化机理和研究方法;土的工程勘察基本知识、勘探与取样技术和原位测试技术与工程应用;土工参数的统计分析原理与方法;各类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与勘察;高层建筑地基变形的特殊问题以及桩基的岩土工程评价与勘察。
本书取材新、内容丰富,反映了当前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水平和理论研究成果,并密切联系工程实践,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土建、岩土工程及工程地质等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和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科技人员参考。
一般是按照土石方的坚硬和开挖难易程度分为四类:一类土(松软土):砂、略有粘性的砂土、腐植土及疏松的种植土、泥炭;二类土(普通土):潮湿的黏土和黄土、软的盐土和碱土、含有碎石卵石及建筑材料碎宵的堆积土和...
土体不是一般土层的组合体,而是与工程建筑的稳定、变形有关的土层的组合体。 土体是由厚薄不等,性质各异的若干土层,以特定的上、下次序组合在一起的。 凡第四纪松散物质沉积成土后,未经受成壤作用的松散物质经...
3 土的变形和地基沉降计算 (重点内容) 根据建筑地基土层的分布、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和上部结合的荷载,计算地基的变形值 基本内容: 这是本课程的 重点 。在学习土的压缩性指标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地基...
膨胀性应变软化土体工程特性研究
膨胀性应变软化土体这一现象在国内出现比较少,由于其出现的强度衰减特性致使在施工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塌孔缩孔现象。为此就该种土从物理力学指标、化学分析以及施工工艺的完善等方面,对此类岩土的物理力学特征、化学组分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强度衰减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一些有益于工程的建议。
黄土体工程地质的研究体系及若干问题探讨
黄土体工程地质的研究体系及若干问题探讨 卢全中 ,彭建兵 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 , 西安 710054 摘要 :针对黄土的结构性 、水敏性和裂隙 性等特 殊性质 ,建立 了适合 黄土体 特征及 特性的黄 土体工 程 地质研究体系 研究对象 、理论基础 、内容、路线 和方法 ,指出其 研究对象是 黄土体 。黄土 体结构面 及其 相关问题是黄土体工程地质研究的薄弱环节 。探讨了黄土体结构 面的分类和 分级、黄土体结构 类型、洞室 围岩类别和黄土体的水敏性等问题 ,并根据结构 面的规 模、活动特征 及其对 工程的 危害程 度,将 黄土体 结 构面分为 6 级。依据黄土的沉积特点 、结构面的特征和 工程黄土体 的范围将 黄土体结构 分为均质 结构、层 状结构 、柱状结构 、块裂结构和碎裂结构 。认为加强 和突出黄 土体工 程地质 研究 ,有助 于正确认 识黄土 体 工程地质特征和解决相
《土体工程动力分析与计算》由侯超群、李海滨、康佐编著。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要介绍了土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动荷载的分类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以工程实例给出了动荷载引起的土工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振动和波动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述了质点振动方程和无限介质中弹性波的振动理论,最后介绍了土介质中的波动方程以及其传播特点。第三章主要讲述土体的动强度和动变形,还分别阐述了振动压密、振陷等土体动力变形和砂土的振动液化问题。第四章主要讲述土体动力特性的室内试验、原位测试,重点介绍了如何获得所需的土体动力参数。第五章针对三个土力学经典课题,分别讲述了地基动承载力、挡土墙动土压力计算以及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第六章简要介绍了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七章分别阐述了几种常见的土体动力问题及其危害。第八章概要介绍了防治土体动力失稳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其检测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有:①土体成因与岩性类型及工程地质特性调查,包括土体成因与岩性类型、分布、厚度、成层条件、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结构特征及类型(有均一结构、双层结构、多层结构三种基本类型)、物理力学性质与水理性质;②特殊性土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性调查,主要包括膨胀土、红粘土、软土、冻土、易液化的粉细砂层、人工堆填土等,重点调查其特有的工程地质特性,,如膨胀土的膨胀性等。 2100433B
第1章 绪论
1.1 土力学与土动力学
1.2 动荷载的类型
1.3 动荷载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1.4 土动力学的任务
第2章 振动与波动
2.1 振动与波动的概念
2.2 质点(刚体)振动
2.3 弹性无限介质中波的传播
2.4 半无限弹性空间中波的传播
2.5 土介质中的波
第3章 土的动力特性
3.1 动力作用下土的应力与应变
3.2 土的动强度
3.3 土的动变形
3.4 砂土的振动液化
第4章 土体动力特性测试
4.1 土动力特性的室内试验
4.2 土动力特性的原位测试
第5章 土体动力稳定性分析
5.1 地基的动承载力
5.2 挡土墙动土压力
5.3 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第6章 土体地震反应分析
6.1 剪切层法
6.2 集中质量法
6.3 有限单元法
6.4 振型叠加法
第7章 岩土工程中常见的振动问题
7.1 地震概述
7.2 交通荷载
7.3 工程建设引起的振动
7.4 震害
第8章 土体的抗震措施
8.1 概述
8.2 强夯法
8.3 挤密砂石桩法
8.4 加同要求和效果检测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