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圖版目次
導論
一、新材料與新視野
二、由圖像到生死表象
三、圖像與裝飾
四、取材與章節
上編 墓葬
第一章 發現圖像:沙嶺壁畫墓的啟示
一、前言
二、沙嶺壁畫墓概觀
三、早期鮮卑墓葬
(一)鮮卑墓葬概觀
(二)墓葬的方位
(三)金屬飾品
(四)裝飾與圖像的新開端
四、壁畫內容
(一)天界神獸
(二)鎮墓武士與鎮墓獸
(三)儀仗出行圖
(四)宴飲與庖廚
五、圖像與工匠的來源
(一)陝北、內蒙古和林格爾一帶
(二)寧夏、河西地區
(三)遼東地區
六、漆棺的相關問題
(一)北魏平城時期墓葬中的漆器
(二)漆棺紋飾與織品的關係
(三)棺首的墓主圖像與題記
(四)雙重正面墓主圖像的意義
七、小結
第二章 再造裝飾:平城時期的裝飾文化
一、前言
二、「神獸蓮花紋銅壺」
三、器形、紋飾與年代問題
(一)器形
(二)神獸紋與複合式雲氣紋
(三)帶狀的矩形邊框
(四)蓮花與龍
(五)年代問題
四、比較兩件五至六世紀初的金屬器
(一)新羅慶州皇南大塚「龜甲紋銀碗」
(二)廣東遂溪縣南朝窖藏出土「鎏金盅」
五、平城時期裝飾文化中的三燕因素
六、小結
第三章 圖像與裝飾的對話:墓葬中的佛教因素
一、前言
二、北魏平城地區
(一)壁畫墓中的摩尼寶珠與護法神像
(二)石牀的護法神與天人像
(三)紋飾框架
(四)漆棺與銅飾物
(五)方山永固陵的門楣
(六)方山永固陵與宮廷作坊
(七)佛教圖像的來源與意義
三、平城時期之後的變化
(一)北魏洛陽地區
(二)摩尼寶珠
(三)山西榆社石槨與南涅水石塔造像
四、小結
下編 葬具
第四章 圍屏製作與生死表象:北魏洛陽時期葬具的風格、作坊與圖像
一、前言
二、A組圍屏的復原
(一)圍屏內容概觀與復原問題
(二)圖像布局
三、風格與年代
(一)A、B組圍屏的風格
(二)製作年代問題
四、葬具作坊的圖像製作
(一)石棺的畫稿
(二)圖像主體的規範性與可塑性
(三)兩種背景的模式與畫稿的可能形態
五、個別圖像的解釋
(一)〈登牀圖〉與〈執幡圖〉
(二)〈樹下濯足圖〉
(三)〈吹笙引鳳圖〉
六、北魏石牀圍屏的組合原理與圖像解釋
(一)反思北魏石牀圍屏的組合原理
(二)A組圍屏圖像的組合原理與整體解釋
七、小結
第五章 展現自我敘事:北齊安陽粟特人葬具與北魏遺風
一、前言
二、北齊安陽粟特石牀
(一)石牀
(二)圍屏圖像
三、北魏的粟特人活動
四、小結
第六章 葬具作坊的分化:康業墓與北周政治
一、前言
二、康業墓概觀
三、北魏洛陽葬具作坊的分化
四、金飾葬具
五、康業墓圍屏石牀的圖像與配置原理
(一)圍屏
(二)石牀
六、小結
總結
圖像與裝飾的對話
圖像、觀看與政治秩序
北魏墓葬圖像的模式
粟特人的北魏記憶
圖像與民族的關係
反思南北文化交流
絲路東端的再定義
後記
引用書目
圖版出處
索引
近二十年來的考古新發現,為北朝美術研究揭示出嶄新而開闊的前景,其中以北魏平城時期與北朝晚期粟特人墓葬最值得注意。北魏對於當今如何深化北朝,乃至於中古時期墓葬圖像的研究尤其具有關鍵性。本書即以北魏墓葬材料為主體,考察圖像與裝飾在形式與意義上的交互作用,並將此作用置於北朝史的進程中來加以理解,嘗試建立具有裝飾史觀的墓葬圖像論。
作者由四個層面考察北朝墓葬圖像中所牽涉的生死表象,分別是「圖像製作」、「空間結構」、「喪葬禮儀」、「政治社會脈絡」。架構則包含上編「墓葬」與下編「葬具」兩部分。上編有三章,由圖像、裝飾、佛教因素三個角度來考察以北魏平城時期為主的墓葬圖像。下編三章則是以石牀圍屏為主體的系列研究。葬具在北朝墓葬中形成一相對獨立的範疇,別具時代特點。藉由考察葬具圖像,可有效掌握粟特人與北魏墓葬文化之間的承繼關係,進而認識北朝墓葬文化的動態變遷。本書為迄今所見,最為宏觀、有系統的北朝墓葬圖像研究。
地面装修 属性栏里的 是否计算防 是指防水立面高度吗 你好: 1、是的,如果有防水要求的需要计算立面防水高度。 2、如果没有防水做法,这个设置不设置都没有区别的。 3、你在定义楼地面的时候,设置了立面...
做房间装饰的时候有哪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啊?查询图集如何使用呢? 这问题高啊,试着回答一下吧: 做房间装饰的时候有哪几种方法: 1、闷头算量法; 2、客观询价法; 3、合理组价法; 每种...
个人觉得小的工程8.0更好些,复杂点的2008功能更强大,可以满足要求, 还有关键是广联达公司现在主推2008,以后可能就把8.0给淘汰了, 从长远考虑还是用2008
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
5.1 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 5.1.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多媒体技术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中的“媒体”类型和特征 2.简单回顾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 3.多媒体的关键性技术的几种类型及应用领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四、课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①媒体: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文本、图象、声音、动画等。 ②多媒体: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 主要集中在除文本以外的其他信息载体形式。 ③多媒体技术: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即运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技术。 二、多媒体技术的历史回顾 单一媒体(最初是数字,后来主要是文字) 发展为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数字化信息技术 2、高速计算机处理技术 3、高效率压缩技术 4、高容量存储技术
光孝寺建筑装饰与岭南佛教美术图像
光孝寺始建于汉代,是岭南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佛教建筑,其建筑装饰中的佛教美术图像题材丰富,体现出佛教在岭南地区发展过程中的传承和变化,蕴涵着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宗教和哲学思想。
目录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第4版)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图像信息和图像技术1
1.1.1图像信息的特点1
1.1.2图像信号3
1.1.3数字图像技术5
1.2人眼视觉特性和图像质量评价6
1.2.1人眼视觉特性6
1.2.2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11
1.3图像系统的构成14
1.3.1图像系统的线性模型14
1.3.2图像处理系统15
1.3.3图像通信系统16
1.4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的发展简况17
习题与思考20
第2章数字图像基础21
2.1图像信号的数字化21
2.1.1图像信号的频谱22
2.1.2二维采样定理23
2.1.3量化和编码26
2.2数字图像的表示27
2.2.1数字图像文件格式27
2.2.2视频信号的数字化29
2.2.3数字视频国际标准31
2.3图像设备和器件34
2.3.1图像信号的采集34
2.3.2图像信号的接入38
2.3.3图像信号的显示38
2.3.4视频信号的转换42
2.3.5图像信号的处理42
习题与思考44
第3章图像变换46
3.1离散傅里叶变换46
3.1.1一维离散傅里叶变换46
3.1.2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51
3.2离散余弦变换53
3.2.1一维离散余弦变换54
3.2.2二维离散余弦变换55
3.3图像信号的正交基表示56
3.3.1变换核的一般表示56
3.3.2变换的矩阵表示57
3.3.3基本图像和基本频谱58
3.4沃尔什和哈达玛变换*59
3.4.1离散沃尔什变换59
3.4.2离散哈达玛变换62
3.5离散KL变换*64
3.5.1KL变换64
3.5.2最小均方误差重建66
习题与思考66
第4章图像增强68
4.1灰度级修正68
4.1.1灰度变换68
4.1.2直方图修正70
4.1.3直方图规定化74
4.2图像的同态增晰74
4.3图像的平滑和去噪75
4.3.1图像噪声的特性76
4.3.2空间域邻域平均78
4.3.3频率域低通滤波79
4.3.4多幅图像平均80
4.3.5中值滤波81
4.4图像的锐化82
4.4.1一阶微分算子法83
4.4.2拉普拉斯算子法85
4.4.3高通滤波法86
4.5图像的伪彩色处理87
4.5.1图像的彩色表示87
4.5.2伪彩色处理90
4.6图像的几何校正92
4.6.1空间几何变换93
4.6.2像素点插值94
习题与思考96
第5章图像复原98
5.1图像的降质模型98
5.1.1连续图像的降质模型99
5.1.2几个典型的降质模型100
5.1.3离散图像的降质模型104
5.1.4降质模型的矩阵表示106
5.2无约束图像复原109
5.2.1无约束最小二乘方复原109
5.2.2逆滤波复原110
5.2.3运动模糊的消除111
5.3有约束图像复原113
5.3.1有约束最小二乘方复原114
5.3.2维纳滤波复原115
5.3.3功率谱均衡复原117
5.3.4平滑约束复原118
5.4非线性图像复原*119
5.4.1最大后验复原119
5.4.2最大熵复原121
习题与思考123
第6章图像分割124
6.1图像分割定义和分类124
6.2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125
6.2.1直接阈值法125
6.2.2直方图阈值法127
6.2.3统计最优阈值法128
6.2.4最大类间方差法129
6.3基于边界的图像分割130
6.3.1高斯拉普拉斯算子法130
6.3.2边界模板匹配法131
6.3.3边界跟踪法133
6.3.4边界拟合法135
6.4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136
6.4.1区域生长法136
6.4.2分裂合并法137
6.5基于二值数学形态学的图像分割*139
6.5.1数学形态学基本概念139
6.5.2二值数学形态学运算141
6.5.3二值图像的形态学处理142
习题与思考147
第7章图像重建149
7.1投影重建基础149
7.1.1投影重建方式150
7.1.2投影定理151
7.2傅里叶投影重建154
7.2.1基本原理154
7.2.2离散化处理154
7.3卷积逆投影重建155
7.3.1重建过程156
7.3.2重建滤波器157
7.4代数法重建157
7.4.1代数法基本原理158
7.4.2迭代算法159
7.5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160
习题与思考161
第8章图像处理新技术162
8.1图像插值技术162
8.1.1最近邻插值162
8.1.2双线性插值163
8.1.3双立方插值163
8.1.4核回归插值164
8.2超分辨率图像重建167
8.2.1超分辨率的基本概念167
8.2.2基于重建的超分辨率方法169
8.2.3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方法171
8.3图像水印技术175
8.3.1图像水印的分类175
8.3.2图像水印的嵌入和提取176
8.3.3图像水印的基本算法178
8.3.4图像水印系统的性能181
8.4基于模型的图像分割技术183
8.4.1分水岭分割算法183
8.4.2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分割185
第9章图像压缩188
9.1图像的统计特性188
9.1.1图像的信息熵188
9.1.2图像的自相关函数190
9.2压缩编码原理192
9.2.1无失真编码192
9.2.2有限失真编码199
9.2.3编码性能参数203
9.3预测编码和变换编码204
9.3.1预测编码原理204
9.3.2最佳线性预测205
9.3.3变换编码原理206
9.3.4分块DCT编码208
9.4量化209
9.4.1标量量化209
9.4.2矢量量化210
9.4.3量化压缩机理212
9.4.4结合量化的整数变换*212
习题与思考214
第10章静止图像编码216
10.1静止图像的编码传输216
10.2方块编码217
10.2.1基本方法217
10.2.2参数选择218
10.2.3改进方法220
10.3比特面编码221
10.3.1次最佳编码221
10.3.2子块再划分编码222
10.3.3其他改进方法222
10.4多分辨率编码223
10.4.1四叉树编码223
10.4.2金字塔编码225
10.5二值图像编码225
10.5.1跳过白色块编码226
10.5.2游程长度编码227
10.5.3JBIG标准228
10.6JPEG与JPEG 2000标准230
10.6.1JPEG标准230
10.6.2JPEG 2000标准232
习题与思考236
第11章活动图像编码238
11.1视频编码传输系统238
11.1.1系统结构238
11.1.2分辨率和编码方式239
11.2帧间预测编码240
11.2.1帧间预测的依据240
11.2.2简单的帧间预测241
11.2.3编码模式的选择242
11.3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242
11.3.1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242
11.3.2基于块的运动补偿预测243
11.3.3像素递归运动估计244
11.3.4块匹配运动估计245
11.4混合编码247
11.4.1混合编码结构247
11.4.2H.261混合编码方案248
11.5视频编码的国际标准250
11.5.1H.261/H.263建议250
11.5.2MPEG1/MPEG2标准253
11.5.3MPEG4标准256
11.5.4H.264/AVC标准257
11.5.5HEVC标准260
11.6压缩视频的差错控制技术264
11.6.1信道的传输特性264
11.6.2信道编码技术264
11.6.3差错掩盖技术265
11.6.4抗误码编码技术266
习题与思考267
第12章图像编码新方法270
12.1小波变换与图像编码270
12.1.1连续小波变换270
12.1.2多分辨率分析*274
12.1.3离散小波变换276
12.1.4小波变换的提升算法278
12.1.5图像的小波变换279
12.2可分级编码和多描述编码280
12.2.1可分级视频编码281
12.2.2多描述视频编码284
12.2.3可分级编码与多描述编码的差异287
12.3分布式视频编码287
12.3.1分布式编码原理287
12.3.2分布式视频编码框架289
12.3.3解码和边信息估计292
12.4图像的压缩感知293
12.4.1压缩感知基础293
12.4.2信号的稀疏表示294
12.4.3随机测量矩阵295
12.4.4优化重建算法296
12.4.5视频的压缩感知编码298
第13章图像的网络传输302
13.1通信网基础302
13.1.1拓扑结构和服务质量302
13.1.2信息交换方式303
13.1.3三种通信网络304
13.1.4信息传输方式306
13.1.5下一代网络307
13.1.6软交换309
13.2通信网接入技术310
13.2.1电话网接入310
13.2.2光纤宽带接入312
13.2.3局域网接入312
13.2.4宽带无线接入312
13.2.5移动通信网接入313
13.3模拟视频基带信号314
13.3.1噪声影响315
13.3.2线性失真315
13.3.3非线性失真316
13.3.4清晰度和信号带宽317
13.4基带信号的数字调制317
13.4.1多相相移键控调制318
13.4.2多电平正交幅度调制318
13.4.3正交频分复用调制319
13.4.4残留边带调制321
13.5图像通信应用系统323
13.5.1会议电视系统323
13.5.2远程监控系统325
13.5.3网络视频327
习题与思考331
本书主要介绍数字图像处理和图像通信方面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和典型应用。全书共分13章,系统叙述了数字图像信号的基本特征,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静止和活动图像的压缩编码、网络传输,图像处理和图像通信领域的部分新技术和新应用。
本书可作为信号处理、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广播电视、自动控制、生医工程、地理信息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学习、应用图像处理和图像通信技术的教材。
本标准规定了装饰装修现场图像传送服务的术语与定义、技术要求、设置要求、监控内容、服务要求、监控视频保存、保密安全。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