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重点掌握——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液体温度的使用和读数
测量温度的方法很多,按照测量体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可分为接触式测温法和非接触式测温法两大类。
接触式测温法的特点是测温元件直接与被测对象相接触,两者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最后达到热平衡,这时感温元件的某一物理参数的量值就代表了被测对象的温度值。这种测温方法优点是直观可靠,缺点是感温元件影响被测温度场的分布,接触不良等都会带来测量误差,另外温度太高和腐蚀性介质对感温元件的性能和寿命会产生不利影响。
非接触测温法的特点是感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相接触,而是通过辐射进行热交换,故可避免接触测温法的缺点,具有较高的测温上限。此外,非接触测温法热惯性小,可达千分之一秒,便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和快速变化的温度。由于受物体的发射率、被测对象到仪表之间的距离以及烟尘、水汽等其他介质的影响,这种测温方法一般测温误差较大。根据这两种测温方法,测温仪表也可以分为接触式测温仪表和非接触式测温仪表。
一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重点掌握:弹簧秤的原理 使用方法和读数
一、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拉,弹簧的伸长量不同?
人们根据不锈钢弹簧,拉簧力或压簧力,扭簧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这个原理设计了一种弹簧测力计,用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来表示拉力或压力的大小.
用生活中的拉力器,分别让两个同学拉,比较拉力器的弹簧伸长量的不同.
答:两位同学力的大小可能不同.
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让学生用不同得力拉压物理实验室中的弹簧,得到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的情况
二、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教师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
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在此过程中,老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注意学生是否进行了指针零位的校正.
① 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若没对零,调整指针对零(或记下指针这时所对的刻度).将弹簧秤挂在铁架台上,用手拉弹簧秤(不要将指针拉到满刻度下),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回零. ② 测力时,让力的作用线与弹簧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③ 读数时指针 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
除教材提醒的三点之外,还要提醒一般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应来回拉动几次挂钩,避免使用过程中弹簧被壳卡住.
首先看零刻度线(指针是否指零,若没指零如何调整?)
测量时用手提着弹簧秤的挂环(不要用手握住铁壳,以免弹簧卡在铁壳上).
——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重点掌握: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及测量原理 使用前的天平调节方法 测量方法及正确读数。
(A) 托盘天平的技术参数
○1感量:也称分度值,是天平指针在标尺上偏转一个最小分度所需的质量。感量越小天平越灵敏。
○2全称量:天平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
注意:被称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全称量。实验室中学生用托盘天平的全称量为200g。不要求根据指针标尺来读数,游码读数只能估读到0.1克。
(B)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1使用时托盘天平应放在水平桌面上。○2使游码回零(放在刻度最左端)。
○3调节横梁平衡(调横梁两端的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
○4测量时应左物右码,(取放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5砝码分度不够细时,可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6最后读数应为M = m1(砝码总质量) m2(游码读数)
注:若放成左码右物,最后读数应为M = m1(砝码总质量)-m2(游码读数)
在菜单栏,工具——查询,根据打开的项目选取
点“工具”下拉菜单下的测量两点间 的距离。没有采纳就不算谢我。
辅助线拉出来就是
(A)秒表
重点掌握:秒表的使用 正确读数
(B)电磁打点记时器
重点掌握:构造及各部分名称 对配用电源的要求 打点记时的周期 和安装方法。
注意:
○1打点计时器使用6V交流电,不能接到直流电源上。
○2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所接的交流电频率相同f=50Hz,即每隔0.02S打一个点(周期T=0.02S)。
(A) 刻度尺(米尺)
重点掌握:有效数字的读法和意义
常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读数时按最小分度值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B) 游标卡尺
重点掌握: 精确度的判定 测量结果的读法 注意游标卡尺没有估读
游标卡尺由主尺、游标尺和测脚组成。
精确度为多少"para" label-module="para">
(C)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重点掌握:千分尺的精确度判定,测量结果的读法(特别是半毫米刻度和估读) ,千分尺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旋钮和微调旋钮的功能)。
读数为:固定刻度读数(整毫米数 半毫米) 可动刻度读数(准确值 估计值)
上例中读数为:3 0.5 0.28 0.002=3.782 mm
注意:这是可读到千分之一毫米的千分尺,别忘了千分位上(0.001mm)的估计值。
○2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上的半毫米刻度是否已经露出。
○2在测杆(测微螺杆)接近被测物体时,要改拧旋柄后
端的微调读钮,以免将被测物夹得太紧而使测量不准确,或损坏螺旋测微器中测微螺杆的精密螺纹。2100433B
使用轨迹测量工具
过滤、校准和测量 4-17 使用轨迹测量工具 您将使用轨迹测量工具来手动绘线并测量多个端点的周长,然后自动测量 PCB上 的其它轨迹。 1. 点击测量工具栏上的轨迹按钮。 出现创建轨迹 消息框。 轨迹测量工具主要用于对多条非单一直线进行测量。在下述操作步骤中, 首先用此工具的手动模式测量多个端点,然后以自动模式测量一个轨迹。 2. 如下图所示,将光标放置到电路末端的底部,然后点击鼠标左键以定义 测量线的起点。 如下图所示,移动光标到每个点上,然后在每个位置点击鼠标左键。这将 产生一个折线(由多条连续线段构成的线)。 将光标放到此处 Image-Pro Plus 快速入门指南 4-18 3. 当定义完上述每个点后,点击鼠标右键以结束此折线的测量。 此时,电路的末端处于突出显示状态。 4. 测量结果将出现在测量窗口的数据表中,并且在图像中将绘出和标记此测 量。 过滤、校准和测量 4-1
护理研究测量工具的发展与心理测验学特征测定
护理研究测量工具的发展与心理测验学特征测定
测量工具通常按用途分为通用测量工具、专类测量工具和专用测量工具3类。
测量工具还可按工作原理分为机械、光学、气动、电动和光电等类型。这种分类方法是由测量工具的发展历史形成的。但一些现代测量工具已经发展成为同时采用精密机械、光、电等原理并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测量工具,因此,这种分类方法仅适用于工作原理单一的测量工具。
可以测量多种类型工件的长度或角度的测量工具。这类测量工具的品种规格最多,使用也最广泛,有量块、角度量块、多面棱体、正弦规、卡尺、千分尺、百分表(见百分表和千分表)、多齿分度台、比较仪、激光测长仪、工具显微镜、三坐标测量机等。
用于测量某一类几何参数、形状和位置误差(见形位公差)等的测量工具。它可分为:①直线度和平面度测量工具,常见的有直尺、平尺、平晶、水平仪、自准直仪等;②表面粗糙度测量工具,常见的有表面粗糙度样块、光切显微镜、干涉显微镜和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等(见表面粗糙度测量);③圆度和圆柱度测量工具,有圆度仪、圆柱度测量仪等(见圆度测量);④齿轮测量工具,常见的有齿轮综合检查仪、渐开线测量仪、周节测量仪、导程仪等(见齿轮测量);⑤螺纹测量工具(见螺纹测量)等。
仅适用于测量某特定工件的尺寸、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置误差等的测量工具。常见的有自动检验机、自动分选机、单尺寸和多尺寸检验装置(见自动测量)等。
习惯上常把不能指示量值的测量工具称为量规;把能指示量值,拿在手中使用的测量工具称为量具;把能指示量值的座式和上置式等测量工具称为量仪。
最早在机械制造中使用的是一些机械式测量工具,例如角尺、卡钳等。16世纪,在火炮制造中已开始使用光滑量规。1772年和1805年,英国的J.瓦特和H.莫兹利等先后制造出利用螺纹副原理测长的瓦特千分尺和校准用测长机。19世纪中叶以后,先后出现了类似于现代机械式外径千分尺和游标卡尺的测量工具。19世纪末期,出现了成套量块。继机械测量工具出现的是一批光学测量工具。19世纪末,出现立式测长仪,20世纪初,出现测长机。到20年代,已经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投影仪、工具显微镜、光学测微仪等进行测量。1928年出现气动量仪,它是一种适合在大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测量工具。电学测量工具是30年代出现的。最初出现的是利用电感式长度传感器制成的界限量规和轮廓仪。50年代后期出现了以数字显示测量结果的坐标测量机。60年代中期,在机械制造中已应用带有电子计算机辅助测量的坐标测量机。至70年代初,又出现计算机数字控制的齿轮量仪,至此,测量工具进入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