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太阳能空调具有很好的季节匹配性,夏季太阳辐射越好时系统制冷量越大,规模化应用能够有效缓解夏季空调用电负荷。但太阳辐射能量密度较低且受天气影响较大,太阳能空调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另一方面,很多场合太阳能装置安装空间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提高太阳能空调循环效率,减小集热器安装面积;实现多能互补,解决其运行稳定性,是太阳能空调发展的主要瓶颈。围绕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太阳能驱动风冷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空调耦合循环,实现太阳能空调高效化和稳定性,利用太阳能制冷改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效率,利用电驱动蒸汽压缩循环结合实现太阳能空调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提出了风冷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式空调之间的过冷却式和复叠式两种耦合循环方式,揭示了其能量耦合机理,论证了通过耦合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较低温度水平的太阳能热能,拓宽太阳能热能的温度利用范围,实现节约压缩机电能和提高太阳能制冷转换效率双重目的。 为解决太阳能空调系统长时间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问题,本文基于吸收式与蒸汽压缩式系统冷量与热量的同步耦合方式,提出了蒸汽压缩式热泵驱动溴化锂浓度差蓄冷的新循环。新循环在蓄冷过程中除热泵系统外无需其他形式的能量输入,蓄冷过程不受环境条件影响和制约。蓄冷能量密度大且热损小,相同的体积下可以蓄存的冷量增加且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储存。通过该循环可以实现削峰填谷,保证太阳能空调系统长周期运行的连续性和经济性。 建立了风冷吸收式与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及相关耦合系统的理论模型。搭建了风冷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实验台,并进行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测试。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绝热闪蒸流程改进风冷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新循环,避免了二次换热损失,降低了对热源温度需求,从而提高COP。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搭建了相关实验系统对耦合循环及热泵驱动浓度差蓄冷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热源水温为70℃-90℃之间时,复叠式耦合系统可以将COP由2.66提高至4.28-6.97,与蒸汽压缩空调循环独立运行时相比增加60.9%-162.0%。 最后,基于实验结果和系统仿真模型,对风冷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参数优化以及与太阳能集热器类型的匹配进行了分析。 2100433B
针对实现太阳能制冷效应稳定性和高效化难题,提出太阳能热能利用与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耦合的太阳能热能辅助制冷新方法。与传统太阳能制冷方式相比,提高了单位太阳能集热面积对应制冷转换效率,克服了太阳能制冷受辐射间歇性影响不能连续高效制冷的限制。项目研究将揭示太阳能热能直接作用于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在动态运行模式下,辅助压缩机实现节能的能量转换过程机理;构建太阳能热能驱动吸收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匹配耦合,实现运行节能的优化方案;建立基于太阳能制冷效应的集热循环热效率因子分析模型,和太阳能热能辅助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涉及的集热温度、环境温度和制冷温度三热源条件下的系统热力学模型,研究系统变工况动态运行特性,分析获得集热器、压缩机、换热器和吸收器等部件结构和运行参数和最优匹配关系。研究工作有望发展一种太阳能制冷新方法,对于促进太阳能工程学与工程热力学的交叉融合发展,利用太阳能缓解夏季空调用电负荷都有积极意义。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的形式理想制冷循环中,膨胀机的膨胀功较小,回收的功率甚至不能克服膨胀机消耗的摩擦功率,因此往往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另外,压缩机吸入较多的湿蒸气时,会产生“液击"现...
检测空调器制冷剂泄漏的方法,其中整个空调器的制冷剂管根据膨胀阀分成数段,这些段被依次检查,迅速检测在这些段中的制冷剂泄漏,查出导致这一制冷剂泄漏的确切的制冷剂管裂开或疏松的部位。在检测空调器制冷剂泄漏...
蒸汽压缩机是热回收系统对产生的蒸汽通过压缩作用而提高蒸汽温度和压力的关键设备。作用是将低压(或低温)的蒸汽加压升温,以达到工艺或者工程所需的温度和压力要求。蒸汽压缩机总体构成较为复杂,主要由压缩系统、...
新型蒸汽压缩-喷射制冷循环
新型蒸汽压缩-喷射制冷循环——详细阐述了将喷气制冷循环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相结合的制冷循环原理,以及所采用的喷射器的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计算分析,说明了新型蒸汽压缩一喷射制冷循环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广阔前景。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vapor compressionrefrigeration system 又称机械压缩式制冷循环,简称压缩式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组成。压缩机将从蒸发器来的低压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后进入冷凝器,受到水或空气的冷却而成高压液体。经节流机构节流成低压液体,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使冷用户得到低温。气化后的低压汽体重返压缩机。为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还设有其他辅助的设备,如分油器、储液器、放空气器、油泵,以及仪表,阀门和管道等。 2100433B
上篇 理论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2章 水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基本概念
2.2 水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2.3 水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
2.4 水循环经济的分析方法
2.5 当前水循环经济研究的重点问题
第3章 城市水循环系统物质流分析
3.1 城市水循环系统物质流模型
3.2 城市水循环物质流核算账户
3.3 城市水循环系统物质流绩效评价
第4章 城市水循环系统价值流分析
4.1 水资源价值
4.2 水资源价值流
4.3 城市水循环系统价值流计算与分析
4.4 城市水循环系统价值流分析的意义
第5章 城市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5.1 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2 需水管理模式分析
5.3 节约用水模式分析
5.4 清洁生产模式分析
5.5 再生水回用模式分析
5.6 一个综合的城市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案
第6章 城市水循环经济政策设计
6.1 国外相关政策评述
6.2 国内现有政策评估
6.3 水循环经济政策制定的机理与基本原则
6.4 城市水循环经济政策框架与实施要点
下篇 实践篇
第7章 银川市水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
7.1 银川市自然地理概况
7.2 银川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评价
7.3 银川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第8章 银川市水循环系统物质流与价值流分析
8.1 银川市水循环系统物质流分析
8.2 银川市水循环系统价值流分析
第9章 银川市水资源安全评估及其预警分析
9.1 银川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9.2 银川市水安全综合评估
9.3 银川市水资源预测预警分析
第10章 银川市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10.1 水价调整与节约用水模式分析
10.2 推广节水器具的费用效益分析
10.3 产业结构与节约用水模式分析
t0.4 水权转换与需水管理模式分析
10.5 清洁生产与水循环利用的分析
10.6 再生水回用模式环境经济分析
10.7 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11章 银川市实施水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11.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减小农业用水量
11.2 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建立节水型工业体系
11.3 加强生活节水器具的推广和节水宣传教育,建设节水型消费体系
11.4 加强再生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分质供水
11.5 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水的推广使用
11.6 坚持自主创新,加强水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
11.7 改革和建立有利于水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与制度
参考文献
·收起全部<<
在循环回路的下降管与上升管之间设置循环泵用以辅助水循环并作强制流动的锅炉,又称控制循环锅炉。它包括三种类型:①从自然循环锅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控制循环锅筒锅炉(循环倍率为2.4~3.5)。②从带汽水分离器的直流锅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低循环倍率锅炉(循环倍率为1.2~2)。这两种类型的水循环原理相同,即依靠下降管与上升管内工质密度差以及串接在回路中的循环泵压头所提供的总推动力而建立工质循环。③高负荷下按纯直流工况运行,低负荷下投入循环泵按低循环倍率运行的复合循环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