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唐庄拦蓄枢纽工程2013年3月15日开工建设,6月30日完成主体工程,10月26日正式竣工并试蓄水,12月17日正式向泰城通水。
泰安水利人用不到60天的时间完成了规划、设计、迁占等各项前期工作,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完成主体工程。期间,广大参建人员冒严寒、顶烈日,迎风雨、踏泥泞,用泰安水利人无私奉献、勇争一流的精神,创造了山东省水利建设史上的第一速度。
该工程作为胜利渠牟汶河引水枢纽,可提高大汶河雨洪资源利用率,提高和改善胜利渠引水能力 ,通过50公里的渠道向胜利水库供水,年可引水量7470万立方米,并通过胜利渠实现引水进泰城的目标,向泰城东湖、南湖及梳洗河、奈河供水,补充泰城生态用水 。同时,该工程可补给涵养泰城东部地下水源,年蒸发量500万方,能够极大改善沿河水生态、水环境,改善局部气候;还可以向周边区域农田灌溉和工业供水,营造泰城东大门水景观,促进泰城东部沿河滨水开发进程,对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100433B
唐庄拦蓄枢纽工程为橡胶坝型式,共设7孔60米宽橡胶坝,右岸设3孔6米宽调节闸,右岸上游设1孔4米宽引水闸,通过820米的引水渠与胜利渠相连接,工程总投资11020万元。
工程建成后水面西起橡胶坝,东至泰莱边界,可形成长约4.3公里,面积3150亩的水面,总蓄水量约670万立方米,蓄水后,坝前及蓄水淹没区水位线高程上升至海拔144.3米,能够改善范镇、角峪两乡的水生态、水环境,工程可作为胜利渠牟汶河引水枢纽,可提高大汶河雨洪资源利用率,恢复和改善胜利渠引水功能,通过50公里的渠道向胜利水库供水,年可引水量7470万立方米,恢复和改善胜利水库及胜利渠灌溉面积17.5万亩,满足大汶口石膏工业园工业生产用水,保证泰安国家高新区发展用水,改善沿渠生态环境,同时通过胜利渠实现引水进泰城的目标,向泰城东湖、南湖及梳洗河,奈河等河流供水,补充泰城生态用水。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城乡供水和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为区域扶贫开发及改善 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的综合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水源工程、毕大供水工程和灌区骨干输水工程等组成,坝址位于长江流域乌江一级支...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位于六冲河干流、毕节市七星关区与纳雍县的界河上,坝址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坝镇潘家岩脚,集雨面积为4306平方公里,总库容13.25亿立方米,...
看你从哪个方向过来啊,从遵义过来就过
张家庄水库枢纽工程改造设计简述
介绍了张家庄水库工程地质情况,针对孝义市交通现状,从加快城市发展一体化的角度考虑,提出坝顶及溢洪道交通桥路面加宽改造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孝义市跨河道路拥挤状况。
渠首枢纽工程简介
渠首枢纽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是迄今为止,人类规划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工 程计划从长江的上、 中、下游分别修建西、 中、东三条调水线路, 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三纵四横”的 水运网络,从而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 中线工程渠首枢纽工程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担负着向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开闸输水的重要任务。中线工程 有别于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中其他两线。 一是东、西线主要是工业、 农业用水,而中线是生活饮用水,是生命之水!二是中线调的水 是至今仍未被污染的丹江、汉江水,是甘甜的山泉水!三是中线 之水利用落差,一路自流,浩荡入京,不需要动力提灌加压,这 样就减少了巨额投资。 新渠首闸的建筑物主要包括引渠、 重力坝、引水闸、消力池、 电站厂房和管理用房等。新渠首闸大坝坝顶高程 176.6 米,轴线 长 265米,引水闸分 3孔,(每孔的长度为高 6.5
主要作用是拦蓄(滞)调节洪水,削减洪峰,减轻下游防洪负担。如利用水库、分洪区(含改造利用湖、洼、淀等)工程等。水库除可起防洪作用外,还能蓄水调节径流,利用水资源,发挥综合效益,成为近代河流开发中普遍采取的措施。但修水库投资大,还要淹没大量土地,迁移人口,有些地方还淹没矿藏,带来损失。开辟分洪区,分蓄(滞)河道超额洪水,一般都是利用人口较少的地区,也是很多河流防洪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区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可起蓄水保土作用,遇一般暴雨,对拦减当地的洪水有一定效果。
一条河流或一个地区的防洪任务,通常由多种措施相结合构成的工程系统来承担。工程的布局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洪水、泥沙特性,社会经济,洪灾情况,本着除害与兴利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统筹兼顾,蓄泄兼筹,综合治理等原则,统一规划。一般是在上中游干支流山谷区修建水库拦蓄洪水,调节径流;山丘地区广泛开展水土保持,蓄水保土,发展农林牧业,改善生态环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修筑堤防,整治河道,治理河口,并因地制宜修建分蓄(滞)洪工程,以达到减免洪灾的目的。
黔西北(夹岩)水利枢纽工程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建成的我国最大的一座电力排灌工程。整个工程由三座大型现代化电力抽水机站、七座中型节制水闸、三个船闸等十多个部分组成。它既能自流排灌,又能电力扬水排灌。遇旱时,它能把长江水抽引到大运河的自流灌区,灌溉江都、高邮、宝应、兴化、淮安五个区县的三百多万亩农田;受涝时,它可以把里下河地区的渍水排入长江,大大减轻这个地区的内涝灾害。
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十多个县、市,连年来在遭到大雨、干旱等自然灾害袭击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丰收。1970年秋天水稻成熟前,这里连续降雨四十多天,抽水机站抽排渍水九亿零七百万立方米,及时解除了里下河地区三百多万亩稻田的内涝。其中受涝比较严重的江都、高邮、兴化、泰县、泰州市,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十四以上。
1971年夏天这里连续五十多天没有降雨,出现严重的旱情,影响了大面积的水稻栽插。抽水机站及时抽引江水六亿二千三百万立方米,通过大运河送到里下河地区,保证了水稻的适时栽插。这一年在干旱的情况下,江都、兴化、高邮、宝应、淮安五个县的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好收成,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六。抽水机站又抽引大量江水,对里下河地区的二百多万亩麦田进行冬灌,保证了夏熟作物的丰收。里下河地区由于连降暴雨,河水陡涨,大面积稻田受到内涝威胁。抽水机站及时开放节制闸,把这个地区一千七百多万立方米的渍水排入长江,使三百多万亩秋熟作物正常生长。
江淮两川从此跨流域互调,并通过8级提水站,将水直送徐淮地区和洪泽湖畔的安徽毗邻地区,直接灌溉360多万亩农田。1978年徐淮地区严重缺水,4站往北输送近60亿吨长江水,有效解决了三麦冬灌、水稻培植和工业、交通及人民生活用水,把过去那种“江水望不到,淮水不可靠”的哀叹抛到了九霄云外。
1994年大旱之年,仍使偌大的苏北仓满囤盈。1991年百年未遇的大涝中,4站共倒排洪水达27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苏北的灾情,避免了1931年水漫泽国、饿殍遍野的历史悲剧的重演。百万水乡人民由衷地发出“一个甲子两重天”的感慨。在排灌的淡季,利用淮河余水发电3千千瓦,将强大的电流输进电网,给远近的工厂、农村送去一片光明,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具有灌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发电以及为江苏沿海冲淤保港、改良盐碱地提供淡水资源等综合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扬州江都人民的瑰宝,是江淮大地的骄傲,引江以她特有的英姿,吸引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前来参观,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一位外国总统参观后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起步首先在于农业发展,农业又离不开水利。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太好了。”
1991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陪同朝鲜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一行来到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参观;2000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如今“南水北调”的东线规划,即从江都引水,通过13级抽水台阶和黄河河底隧道,将长江之水引到天津及河北地区,每年调水150亿立方米。
引江闸雄伟壮丽。门前,朱穆之同志题写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8个浑厚有力的金色大字熠熠发光。入门,沿坦荡大道南行,头顶绿荫遮蔽,身旁碧水滔滔,不远便可见4座庞大的抽水机站,由西向东,呈“一”字形巍然矗立。那相当于10层楼高的灰白色建筑与绿树、碧波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伫立在站体之巅,凭栏远眺。南面,万里长江,波涛滚滚;北面,高楼林立,纵横的大街车水马龙,一片繁华;东西两侧,滔滔汩汩的通扬运河、芒稻河,如白色的莽带飘落在百里田畴。
四座泵站中的第四站是功率最大的一站,其工效远远超过了以前建成的三个站。站房控制室内,一溜排列着7台3000千瓦的巨型电机。沿梯盘旋而下,来到底层,即使是盛夏,也觉凉气袭人,这已是水下10多米的深处了。这里有一台台庞大的机泵,每台泵的直径达3米以上。置身于抽水机站的心脏,耳边没有想像中的电机轰鸣,只见工作人员有的在操作台揿按电钮,有的在巡视巨型机泵运转,一切都那样井然有序。只有站立在出水口时,才见巨型水泵吐出的漩水如乱云翻滚、野马脱缰、恶龙闹海,奔流直泻,其气势令人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