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卫星监控就是通过卫星传输数据,达到监视和控制目标的一种新途径。他要求有相当强大的监控的软件来运作实现。
嗯
美成功发射一GPS卫星 造价4500万美元。日本大地号卫星升空 造价接近5亿美元。美国新间谍卫星 造价95亿美元。鑫诺二号失事将获保险赔付 造价20亿元。美发射一颗造价2.02亿美元的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把卫星大锅底部垫平,调整高频头的角度,必须使0度处于水平位置,它对信号的质量影响很大。 2、调整锅面的仰角,松开卡扣,上下调整锅面的仰角,然后锁死卡扣。 3、用砖将卫星大锅的底座压实好,使其左右摆...
广东卫星地球站设备综合监控系统设计及实现
为保证安全优质播出,实现设备管理的自动化、科学化,切实减轻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技术人员自行研发了上行设备综合监控系统。针对设备监控系统提出基于网络的设计方案,简单介绍了设备监控基本原理,并对系统组成及功能实现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
卫星地球站设备综合监控系统设计及实现
本文针对地球站设备综合监控系统提出了基于网络的设计方案,并对其组成及功能实现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
60年代初,美国在子午仪等卫星上采用了双频测速作为卫星定轨的主要手段( 400 MHz和150 MHz,频率比为8∶ 3)。采用双频是为了消除电离层对超短波传输的影响。在采用双频测速的同时就实现了遥测射频与双频信标的结合,星上遥测发射机亦是双频发射机,地面遥测接收机兼顾双频接收。这就大大简化了星上设备和地面设备,而且减少了射频的频率数目,更有利于卫星电磁兼容性。航天任务的迅速发展促使卫星测控迅速发展。美国在60年代后期,研制了阿波罗统一测控系统和戈达德统一S波段测控系统,完成了登月飞船及深空探测任务;在70年代,欧洲也发展和采用了统一S波段测控系统。
我国在70年代初处于混乱的状态,缺乏统一的考虑,只能按照卫星任务的需要,服从当时已有的分工体制来发展我国的卫星测控。为中低轨道卫星(包括返回卫星)分别研制超短波遥测、超短波遥控、双频跟踪测轨、雷达跟踪测轨,致使星上天线数目增多,电磁兼容性问题复杂,使每一地面站都增加设备和人员。另外,还为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研制了统一C波段测控系统。由于受到当时封闭的国际环境和技术的限制,测控的上行频率采用4. 7 G Hz。这既不同于通信信道的上行频率,也与国际上采用的通信卫星测控频率不一致,这就是"国内C波段统一测控系统"。此系统用于我国80年代中期发射的通信卫星。在90年代,我国发展了与国际接轨的"国际C波段统一测控系统"和" 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对于中低轨道卫星,直到80年代中期还发展了超短波测控系统( 847工程) ,它仅仅是将双频测速和遥测射频合并(此系统即将停止使用)。自此,真正实现了卫星的射频综合。
DTH平台中采用的是大功率的广播或通讯卫星。虽然国际上一般都认为DTH应采用大功率的直播卫星(BSS),国际上仅有三个DTH平台采用了BSS,其余的均采用大功率的通信卫星(FSS)。我国上空可用DTH的大功率卫星有三颗:中星10号和亚太7号,它们是FSS卫星,另外一颗是中星9号,属于直播卫星。
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围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连续向地球表面发射经过编码调制的连续波无线电信号,编码中载有卫星信号准确的发射信号,以及不同时间卫星在空间的准确位置(星历)。载于海陆空各类运载体上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后,如果它们有与卫星钟准确同步的时钟,便能测量出信号的到达时间,从而能算出信号在空间的传播时间。再用这个传播时间乘以信号在空间的传播速度,便能求出接收机与卫星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