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广南文笔塔,位于广南县城南向13公里的坝洒村东侧三台坡之巅,与莲城遥相对望。
东山公园位于文山县城东部东文山,与西面的西华公园遥遥相望。它的周围还有罗汉山森林公园、头塘坝公园以及山脚下的盘龙公园等景点。是文山近年来开发建设的以文笔塔为中心的旅游景区。文笔塔登山道全长457 米,...
康熙青花诗文笔筒的价格情况如下: 1.浦江晶之都水晶有限公司的康熙青花诗文笔筒,材质是塑料的,价钱是60元一个。 2.台州市黄岩瑞成工艺品厂的康熙青花诗文笔筒,diy版的,价钱是40元...
岗前培训对于刚刚走出校园,即将参加工作的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培训使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及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公司的现状及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今后自身的发展和确定目标也有了一定的依据。尤其是安...
钢围堰论文笔记
一、《MIDAS-CIVIL 软件在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分析中的应用》 [1] 0、该论文的亮点 (1)钢板桩等效为平面板单元; (2)围堰内河床底的土层、封底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模拟,给出了这些土 层的弹性模量; (3)表 1的形式比较好,能清楚的反映设计条件; (4)该围堰为长条形围堰,其内撑的设计形式可以参考; (5)施工工况、工序说的比较清楚,可以参考。 1、概论 密扣式拉森钢板桩 FSPⅣ型围堰对钢板桩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应用 MIDAS-CIVIL 验算钢板桩的实际受力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承台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土质参数及周围环境等 都有密切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包括:围护结构、支撑体系、挖土方案、换撑措施、 降水方案和地基加固等。 钢板桩围堰具有强度高、接合紧密不易漏水、施工简便、速度快、可减少基 坑土方开挖量、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水中承台的施工中
岭南传统园林山林地造园初探——以阳江市文笔公园为例
文笔塔作为文笔山一部分,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侵蚀仍屹立不倒。借文笔公园工程建设之际,深入了解文笔塔的来龙去脉,发掘阳江传统文化,展现古代精神风貌是此次造园思考的重点。文章从文笔塔出发,以继承和发扬岭南庭院为契机,对岭南园林的山林地景观进行造园探索,丰富岭南造园内容,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意义。
文笔塔坐落于云南建水县城南四公里白水河拜佛山顶。建于清道光入年(1828年),造型奇特,式样别致,因形如文笔而得名。塔呈人面体,塔体为青石砌成的实心石塔,塔高31.4米。令人赞叹的是,塔基周长与塔高相等。
文笔塔建造的缘由——是出于“以文压武”,以息古时当地常有的械斗之风,同时也是“尊孔崇文”儒佛归一”的绝妙例证。文笔塔独特的造型给人予丰富的假想。若从山麓仰望,塔似神笔,呼光唤影孤高迷离;若在坝子中举目远眺,笔杆巍巍凌空而起,挺拔俊秀,笔尖耸指苍穹,塔身隐没在烟波雾霭之中,恰似一枚欲卉月宫的火箭,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著名的高级古建筑专家郑孝燮、罗哲文等人老察后认为,这种现代派风格造型的古塔“在全国是狂无二的”。罗老还欣然题诗赞:“精工巧构擎天表,文笔塔为名形制殊。”不是浮图似浮图,中华宝塔吉今无。
文笔塔建造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共有七层,高8米,是十户(今班卡乡)大丛鲁光荣统领班卡众姓老幼,集资118两文银,请剑川石匠师傅赵文政、赵文盛用了两年功夫建造的。文笔塔的建造,为增添闻之水秀山清,偏雅之境,人杰地灵,皆称仁里之乡的班卡姿色,使山村更加文雅秀丽。文笔塔建造后,其塔顶长有一棵四季青树,经多年的成长后,树根缠绕于塔身,形成了树包塔、塔包树之景观。 由于塔顶青树树根已坠地,长速迅猛,加之历次地震和大树枝叶的重力影响及风向作用,致使文笔塔重度向西倾斜。根据这一情况,为保护这一古迹,1992年,曾用钢架加以固定,但也无法控制其向西倾斜之趋势。2002年,乡党委、政府作出了重修文笔塔的决定,在上级的扶持下,投资18万元,将塔身校正,加固了塔的基础部分,搬迁了三户农户,将塔四周筑起围墙,修建了大门,进行花园式管理,同时在文笔塔范围内开办了文化站,使之成为集文笔古塔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好去处。
文笔塔建造原由的传说至今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也有的是后人根据文笔塔、青龙桥和甘龙潭的建造,把它们合起来进一步形
传说之一:“慑服石虎”。据传建文笔塔是因鱼塘村小箐丫口安信槽山有一只石虎,面对班卡,抬头仰望,虎视眈眈,被认为是压制(吃)班卡。而当时班卡人又怕安信槽人,班卡人经几次较量都难以取胜,因此,对石虎吃班卡的说法深信不疑,无奈之下还偷偷地把石虎的下巴打掉。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而建造文笔塔,以此来慑服石虎对班卡的威胁。 传说之二:以慑服石虎为由,鼓动民众集资。据传因当时的十户把总鲁光荣,受外界文化的影响,他为了发展班卡文化,设想要修建文笔塔,但凭一个人的力量又建不起来,所以,就以石虎吃班卡为由,来鼓动众姓老幼集资,实现建造文笔塔振兴班卡文化的目标。
传说之三:因文笔塔建造后,续建了青龙桥和甘塘(一个圆池塘),人们又把文笔塔比喻为“箭”和“笔”,把青龙桥比喻为“弓”,把甘塘比喻为“砚”。称之为“弓桥箭笔”,有“笔”有“砚”。以启示人们团结一致,奋发上进。
是惠城区三塔之一。与西湖泗州塔和下角文星塔并列。 楼阁式八边形5层砖塔,建于清初的文笔塔为楼阁式五层砖塔、正八边形,高20.29米、基座边长2.5米,塔内不能登临。塔身的8个壁面上,第二层开方形明窗作为点缀,第三层南、北两面辟有圭形门,四、五层则仅在南面辟门。塔刹的建筑颇有特色,由刹座、覆钵、宝盖、宝珠等层组成,比例协调、装饰性突出。塔身底层较高,达3.05米,以上各层次第减低,面积也层层缩小。
合江楼旁筑塔以励志,起名“文笔塔”。花朝月夕,流年如飞,已有400年历史的文笔塔,上下曾长满荒草,如今已修整平复。据史书,取名“文笔塔”,寓意是希冀借此塔保佑当地读书人能够功成名就,青云直上。基于这种寓意,塔下的东城基还被称作为“青云路”。
在通往文笔塔的“青云路”上,惠州博物馆馆长袁学军说,街道两旁散见的一些“红砂岩”,有可能是合江楼毁坏之后的残留,如今都被当作寻常百姓家门前的阶石。文笔塔背后,原是惠州太守府东堂庭院,苏东坡就是在那里品尝到荔枝名品“陈家紫”,并写下了两首<食荔枝>诗,其中之一就有广为传诵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句。
合江楼旁,西枝江与东江汇流处,有重修的东新桥,原桥是“四十舟为二十舫,铁锁石碇,随水涨落”的浮桥,是沟通惠州府、县两城的重要桥梁,为苏东坡谪居惠州时协助道士邓守安所筑,现在则变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桥。桥下的宋码头遗址,据说近年来共出土了各个朝代的钱币10万枚,直接影响到广州古币市场的行情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