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1 总论
1.1 背景
1.1.1 水生态特点
1.1.2 项目的必要性
1.2 研究依据
1.3 指导思想
1.4 工作范围与目标
1.4.1 基准年限
1.4.2 范围
1.4.3 研究目标
1.5 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1.5.1 总体思路
1.5.2 技术路线
1.6 编制原则
1.6.1 瞻前顾后、继往开来、循环渐进、持续发展
1.6.2 水陆兼顾、河湖统筹、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1.6.3 价值优先、综合考量、突出重点、合理安排
1.6.4 积极引导、不断创新、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2 自然条件
2.1 地理区位
2.2 地质地貌
2.2.1 地质条件与矿产资源
2.2.2 地貌特征
2.3 气象气候
2.3.1 气象气候特点
2.3.2 主要气候要素
2.3.3 灾害性天气
2.4 水文水系
2.4.1 河流概貌
2.4.2 水量平衡
2.5 土地利用
2.5.1 土地资源特点
2.5.2 土地利用现状
2.5.3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5.4 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
2.6 生态系统
2.6.1 植被概况
2.6.2 动物概况
2.6.3 动植物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7 结论
3 社会经济条件
3.1 人口分布
3.1.1 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3.1.2 人口分布概论
3.2 经济水平
3.2.1 经济发展现状
3.2.2 经济发展趋势
4 水资源条件
4.1 水资源总量
4.1.1 水资源总量的定义
4.1.2 武汉城市圈水资源概述
4.2 河流
4.2.1 河流概况
4.2.2 重要河流简介
4.3 湖泊
4.3.1 湖泊概况
4.3.2 五大湖群
4.3.3 主要湖泊
4.4 主要水库水资源
4.4.1 主要水库
4.4.2 水库概况
4.5 武汉城市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
4.6 水资源供需现状
4.6.1 水资源总量
4.6.2 供水现状
4.6.3 用水现状
4.6.4 用水消耗量
4.7 水资源供需预测
4.7.1 水资源供需预测的原则
4.7.2 用水量预测
4.8 结论
5 水环境现状
5.1 河流水质概况
5.2 湖库水质概况
5.2.1 城市内湖
5.2.2 主要湖泊
5.2.3 主要水库
5.3 重点水体
5.3.1 梁子湖
5.3.2 大冶湖
5.3.3 夏家寺水库(木兰湖)
6 水污染源
6.1 入河污废水排放量现状
6.2 污染物入河量调查分析
6.2.1 入河系数(比例)确定
6.2.2 入河量估算与分配
6.2.3 污染源汇总分析
6.3 入河污废水排放量预测
6.3.1 预测方法及系数确定
6.3.2 污染源预测结果
6.4 结论
7 水环境容量
7.1 目的和意义
7.2 估算方法
7.3 主要河流环境容量
7.4 主要湖泊(水库)环境容量
7.5 环境容量与纳污现状对比
8 水环境功能区划
8.1 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8.2 功能区划分的原则
8.3 功能区划分方案
8.4 功能区划分情况
8.5 水环境功能区的管理措施及建议
9 “碧水工程”战略
9.1 战略背景
9.1.1 国际经验
9.1.2 国内背景
9.1.3 区域背景
9.2 战略原则
9.2.1 污染物质的分类控制原则
9.2.2 污染控制的分区原则
9.2.3 水质目标的分级原则
9.2.4 污染防治的分期保护原则
9.3 战略构想——“三步走战略”
9.3.1 第一步:污染治理
9.3.2 第二步:生态恢复
9.3.3 第三步:水系贯通
9.4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9.4.1 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
9.4.2 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水资源配置
9.4.3 加大水资源污染治理,控制水环境
9.4.4 创新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型”社会
9.4.5 构筑完备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9.4.6 发展高效节约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9.4.7 发展绿色环保的水产业
10 “碧水工程”任务
10.1 氮、磷总量控制
10.1.1 目标
10.1.2 行动
10.1.3 行动效果预估
10.2 COD总量控制
10.2.1 目标
10.2.2 行动
10.2.3 行动效果预估
10.3 重点湖库专项污染控制
10.3.1 目标
10.3.2 行动
10.3.3 行动效果预估
11 “碧水工程”保障措施
11.1 政策保障
11.1.1 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11.1.2 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
11.1.3 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
11.1.4 利用价格杠杆,完善收费制度
11.2 资金保障
11.3 科技保障
11.3.1 水环境目标控制系统类
11.3.2 水污染源控制类
11.3.3 监控应急研究类
11.3.4 湖泊生态系统演变及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研究类
11.4 管理保障
11.4.1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11.4.2 加大法规建设的力度,严格水环境管理
11.4.3 加强监督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制度
11.5 信息保障
11.6 区域合作
彩图2100433B
《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研究》是《武汉城市圈“碧水工程”规划》的研究报告,旨在为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全书在实地考察和综合凋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总体现状,分析了水系、水资源和水文特征,评价了流域生态环境现状,阐述了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来源;根据水环境容量和保护目标,设计了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碧水工程”方案,提出了水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对同类研究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书由李兆华、张斌主编。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共分12章,分别介绍了建设武汉城市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以及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环保和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的具体思路等。 战略...
水污染防治的核心是 建立和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完善水污染事故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建立和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开拓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水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水污染税制度。 采取防治措...
颁布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时间: 1995-10-30 颁布实施时间: 1996-04-01 颁布发文文号: 令第58号修订时间: 2004-12-29 修订实施时间: 2005-0...
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利弊分析 1 武汉城市圈利弊分析 一、武汉城市圈 (一)城市圈的概念 城市群是在城镇化过程中, 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 以区域网络化组织 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 -区 域系统。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 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 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 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 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 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 经济联系密切、 功能互补、 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 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 建设城市群 已成为我国带动区域发展的一个重大宏观战略,也是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条主干途径。 (二)城市圈形成的条件 城市群不是靠行政命令, 也不是完全奉人的意形成的, 它是自然形成的, 自然形成必须 要有内在的
武汉城市圈协同物流体系研究
武汉城市圈协同物流体系研究
序言
前言
综合报告
东北地区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综合报告
一、流域水质特征及水污染典型问题
二、污染源分析
三、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存在问题
四、水污染及其防治的态势预测与情景分析
五、水污染防治对策与重点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分论
专题一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一、辽河流域概述
二、辽河流域水质特征及存在问题
三、辽河流域污染源分析
四、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与存在问题
五、辽河流域水环境未来发展趋势
六、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二 第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一、流域概况
二、水质现状及水污染典型问题
三、流域污染源分析
四、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五、水污染及其防治的态热预测与情景分析
六、水污染防治对策与重点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三 松花江干流区域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一、松花江水环境典型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二、城市水环境污染防治态势预测与情景分析
三、松花江冰封期特有水环境污染问题
四、松花江水质中有机毒物的污染特征与行为
五、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及对策
六、松花江干流及区域水污染防治及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七、松花江干流及区域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2100433B
长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长湖水污染防治研究》系“长湖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报告。全书在实地考察和综合调研基础上,分析了长湖流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总体现状,分析了水系、水资源和水文特征,评价了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阐述了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来源,根据水环境容量和保护目标,设计了长湖水污染防治方案,提出了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具体对策。
《长湖水污染防治研究》可为地方政府制定发展和保护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也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环境科学、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水利工程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序言
前言
综合报告
东北地区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综合报告
一、流域水质特征及水污染典型问题
二、污染源分析
三、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存在问题
四、水污染及其防治的态势预测与情景分析
五、水污染防治对策与重点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分论
专题一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一、辽河流域概述
二、辽河流域水质特征及存在问题
三、辽河流域污染源分析
四、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与存在问题
五、辽河流域水环境未来发展趋势
六、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二 第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一、流域概况
二、水质现状及水污染典型问题
三、流域污染源分析
四、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五、水污染及其防治的态热预测与情景分析
六、水污染防治对策与重点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专题三 松花江干流区域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一、松花江水环境典型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二、城市水环境污染防治态势预测与情景分析
三、松花江冰封期特有水环境污染问题
四、松花江水质中有机毒物的污染特征与行为
五、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及对策
六、松花江干流及区域水污染防治及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七、松花江干流及区域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