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西藏山南地区,气候环境相对拉萨要好很多,这里的房价基本在4500-5000左右,老城区好地段6、7K左右,配套一点也不完善的新区也要4、5K。老区(工布老街)住房4600起,十一层就是5700,快六千...
北京方亭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公司取得古建筑、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监理甲级资质,拥有一支长期参与文物古建筑维修保护、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和工业与民用建筑监理工作、技术咨询工作的专业技术队伍。公司已完成...
1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页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页3第二次铁路勘察设计院 4铁道第三勘察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设计研究院 BR> 5 6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7铁路第四勘察设计院...
西藏山南地区园林植物调查研究
通过对山南地区野生类园林植物资源和栽培类园林植物资源种类、生长状况和园林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为今后该地区园林植物的规划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便于进行适当调整,使园林绿化植物的搭配更趋于合理。
西藏正鑫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西藏正鑫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16日,是区内最早注册的从事建设工程造价咨询(甲级)、工程招标代理(甲级)、政府采购代理(甲级)等工作的综合性中介机构。并具有财政投资评审、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房地产评估司法鉴定等资质,是自治区财政厅首批试点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之一。
埋汗哈达组
山南(山南地区改名山南市)是藏文化、藏民族的发源地,雅江是藏源山南之源,这条功勋卓著的“母亲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成了困扰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害河”。受地形地貌影响,雅江流经山南境内,水流变缓,河道变宽,水汊交织,水系成网格状。再加上干湿季节明显,致使江水流量差异巨大:夏秋涝、冬春旱,常年交替。特别是冬春季,水量骤减,大片的河滩裸露出来,河谷风又大,导致沿岸地带沙化明显,年年沙尘肆虐。护林员达瓦坚参祖祖辈辈生活在雅江南岸,提起小时候雅江的样子,他仍记忆犹新:“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雅江是一条可怕的大河,雨季水漫过河道,淹到村头;旱季水退到江心,两岸砂石裸露、沙丘起伏,一刮风,漫天黄沙,从南岸都看不到北岸。每当我不听话时,阿妈就吓唬我,说江水会把我们卷走,风沙会把我们吹跑。江岸边的草、树都很少,庄稼也长不好,有时候贡嘎机场的飞机都飞不了,沙尘还会吹到泽当甚至是拉萨去,百姓深受其害。”
1980年代初,饱受风沙之苦的沿江群众在政府的要求下开始进行植树造林,然而,冬春的干旱、夏秋的洪涝和不期而至的狂风扬沙,却让人们的付出没能得到及时的回报。“春天种下去的树苗,到夏秋就被大水冲走,即使不被冲走,到冬天也挨不过风沙和干旱,好多人说这里是‘造林禁区’‘春天栽、秋天亡,到了冬天下灶膛’就是那时候的写照啊。”
扎囊县扎其乡罗堆村护林员贡嘎索朗回忆说:“严重时,沿江公路被沙子覆盖,车子陷在里面出不来,群众家门口被沙子堵得严严实实,出不了门。”
因此,防沙治沙,把沙丘变成绿洲,是山南人民巨大的心愿。
提起防沙治沙,山南人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人——原山南地区林业局局长李纯禄。据李纯禄回忆,1967年,他从拉萨到山南时看到,雅鲁藏布江两岸几乎没有一棵树,恶劣的环境让他萌生了在雅鲁藏布江两岸造林的愿望。1982年,李纯禄从洛扎县调到山南地区林业局工作后,便开始在(泽当镇)雅鲁藏布江两岸试验造林。那时,李纯禄满脑子都是造林的想法,他一有空就往雅鲁藏布江沙滩上跑,有时一待就是半天,研究土质、查阅资料。
1983年的春天,李纯禄等人在雅鲁藏布江泽当段成功造出了80亩固沙林。向“造林禁区”的挑战首战告捷!能在“造林禁区”里种活一片树林,在当时成了极为轰动的大新闻,人们振奋不已。(河流固沙林是早期形态的防护林)。李纯禄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山南沿江防护林营林技术体系研究”科研项目,他们创造的修筑“丁字坝”和“大苗深栽”等雅江防护林营林技术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为后来的大面积造林防沙治沙积累了宝贵经验。
禁区长出了树木,这一成果彻底掀起了山南人植树造林的高潮。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雅江沿岸群众的造林经验得到不断推广,山南的造林浪潮也一年高过一年。贡嘎县林业局原局长、今年67岁的艾拉回忆道,“当时规定,干部每年都有10棵义务植树的任务。如今,这一传统一直在延续。”
1988年,西藏高原第一个工程造林基地——(李纯禄主持设计和主管的)泽当万亩人工林基地诞生了。后来,各县区、各机关单位都在雅鲁藏布江的沙滩上建立了自己的造林基地。
泽当防护林基地:资料待补充。
苗圃基地知名的代表人物:
边久是扎囊县扎其乡罗堆五村村民,也是山南民间治沙防沙第一人,被乡邻亲切地称为“树爸爸”。1991年山南地区林业局把一片76亩的荒地交给边久,边久在这里挖井、围栏、平整土地,建起了苗圃基地。1992年同样在结巴乡,他又开荒建起了一个310亩的苗圃基地,在这个基地边久平整土地、种树,整整干了5年。 建立了渠道关系、学会了育苗技术,懂得了苗圃管理,也有了一些积蓄,他开始盘算着能否办一个个人苗圃基地。2000年边久萌生了在家乡建一个苗圃基地的想法。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边久办起了扎囊县首个个体苗圃基地。2017年边久的苗圃占地面积450亩,各种苗木260余万株,年均出圃苗木40余万株,年产值200余万元。曾经的荒滩变成了绿洲。 边久坚信,一个地方只要有水、有土,管护得法,树就能活。仅上过小学的他,通过学习研究,对几十个树种的习性了如指掌。“树种下去,过了冬天才算成活。”为了让树苗在高寒地区成活,边久反复试验,找到了“诀窍”:种树时,在距地面10厘米左右的地方铺一层塑料布,再盖上干土,就能防止树根被冻坏。浪卡子县卡龙乡加珠村位于羊卓雍错湖边,海拔4400多米。村委会主任达瓦找边久,请他帮助种树。边久免费送给村里5千棵树苗,并培训村民种树方法。达瓦说,边久的办法确实管用,绝大多数树苗都活了。边久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种树上,几乎天天和树打交道,还常常到内地考察,选树种作试种,他在西安大雁塔下发现白皮松“挺拔、俊俏,而且四季常绿”,下决心引到家乡,经过试种,白皮松长势良好,他一下子引进了上千棵。最难种的雪松也郁郁青青。 为了选出适合高原地区生长的苗木,边久到内地的很多地方去购买过树苗。他说,在这个基地一次种100棵树苗,经过一个冬天,一般只有30棵左右能存活下来,边久并不气馁,最后他选出了56种树种在基地里种植。在2004年起的5年间,边久一直与家人分居两地,他一心扑在苗圃基地的建设上,每个月只回家2-3次。正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巨大的决心以及种树的经验与技能,边久成功地建起了苗圃基地,还把面积扩大到了现在的560亩。现在,边久每年销售苗木的收入是200多万元,除去购买树苗的成本和支付工人工资,他能挣到30-40万元左右。 自治区林科院评估,边久的苗圃价值过亿元。
桑耶镇桑耶居委会的退休老支书次仁桑珠,带领群众在雅江边种下了2.4万亩树。直到现在,老人每年仍坚持种树,他坚信,总有一天雅江边的所有沙丘都会变成森林。
护林管理知名的代表人物:
山南市2018年有3.2万多名群众直接参与“防护林”管护,林业项目每年为群众增收9000多万元。
乃东区泽当镇甲村今年72岁的达瓦坚参,是山南市最早一批护林员;儿子达瓦欧珠27岁从部队退伍后成为护林员,守护雅鲁藏布江防护林已有23年。以前雅鲁藏布江两岸缺绿,达瓦坚参深有感触:“过去,春天风大,沙子吹得到处都是,不仅吃的饭里有沙子,更严重的是沙子把庄稼埋了。”“村子周围都种不活,更别提在雅鲁藏布江两岸的沙子里种树了。”就在达瓦坚参等人心灰意冷时,传来了泽当镇雅鲁藏布江边种出80亩固沙林的消息,那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守护好这片绿。”
1997年,达瓦坚参还是一名乡村教师,那时市林业局在寻觅护林员,他毅然决然选择报名。当时护林员的工资是按天算的,一天只有10块钱,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家里人也都极力反对。为守护好这片林子,达瓦坚参还十分“不近人情”。树苗刚种下去的时候,会有牛羊跑去吃幼苗,树苗长成后又会有人跑到林子里乱砍乱伐,每当这时候,达瓦坚参便会及时制止,实在不听的,达瓦坚参就请林业部门的人来处理。逐渐地,在达瓦坚参的“耳提面命”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通过达瓦坚参的“牵线搭桥”,甲村还从林子里的老树上选用优质枝条进行扦插,成功地在雅江边种出了100多亩林地。
1980年代以来,山南人民数十年如一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在被称“造林禁区”的雅鲁藏布江(山南段)两岸造林45万亩,筑起了一道长160多公里、平均宽1.8公里的“绿色长城”(2018年数据),有了西藏唯一的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书写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雅鲁藏布江(山南段)防护林,是在“泽当万亩林”和“泽当防护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固沙林”到“万亩林”再到“防护林”,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也不仅仅是树林面积的增加,而是质的飞跃。防护林除了植树造林外,还增加了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等项目;造林方式从义务植树为主向“造、固、封、播、挡”等工程造林转变,造林地从枯水季沙滩向两岸沙漠、阶地和洪积肩延伸;造林速度也明显加快,年造林面积由原来的4000亩至5000亩猛增至20000万亩左右。截至目前,山南人民在“造林禁区”筑起了一道长160多公里、平均宽1.8公里的“绿色长城”。
山南市通过雅鲁藏布江两岸生态治理,两岸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大面积的流动或半流动沙丘变成了绿洲,流动沙丘面积减少80%,过去沙害严重地区的粮食产量增加了近一倍。
防护林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而且为山南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山南市灾害性沙尘天气也由上世纪80年代的60余天下降至2016年的8天,大幅度改进了雅江沿岸地带人们的自然生活环境。
到2018年造林4500多万株,是山南人民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结果。为了植树造林,山南人民不仅战风沙、斗酷暑,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至今,人们仍不会忘记,1997年春天,贡嘎县岗堆镇岗堆村群众乘坐牛皮筏到雅鲁藏布江北岸植树时,因为水面风大,牛皮筏翻入江中,十多人丧生。为了不耽误植树,山南人民把羊油灌入伤口,再撒上羊粪灰,缠上羊毛,制成了“创可贴”。
新途径:近年来,山南市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等科研部门合作,探索出了高海拔地区防沙治沙的新途径、新方法。营造防沙固沙林5580亩,草(石砾、树枝)方格固沙1500多亩,播种沙生植物1000多亩,在示范区外围封沙育林5万多亩,涌现出贡嘎县森布日村、乃东区结莎居委会等千亩人工造林示范区和乃东区金鲁居委会、扎囊县德吉新村等生态示范村。
另外,建立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生态扶贫项目:2017年,山南市利用市场机制,引入亿利集团、蒙草集团(蒙草种业)等科技公司,为防沙治沙注入了新动力。——山南市治沙生态扶贫项目,内容包括防沙治沙工程、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特色经济林建设、生态小镇建设四个部分,涉及山南市的扎囊县、贡嘎县、乃东区、桑日县及琼结县,总建设面积约65万亩。该项目由全国沙漠治理领先企业亿利资源集团主导实施,共同投资300亿元。——项目旨在改善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环境,同时提供就业机会和产业支撑,助力西藏精准扶贫。项目采用“公司 农户”“企业 基地”的运作模式,优先为当地贫困户提供种树、养护等就业机会。——公司将采用“气流法造林技术”“甘草平移技术”“沙漠绿洲边缘滴灌造林配套技术”等,提高造林种草的成活率。记者看到,工人拿着造林水枪在沙地上打出栽植孔后,其他工人迅速将沙柳枝插入栽植孔。不多久,一片沙柳就种植完毕,孕育起绿色的畅想。
生态建设推向家家户户:雅江固沙林—防护林工程得到一批技术,政府把技术推向家家户户,提高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来,山南市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积极鼓励义务植树,大力实施农村“四旁”植树和“见缝插绿”工程,打造了西藏唯一的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创建自治区级生态县2个、生态乡镇57个、生态村337个,主要道路、河流、城镇周边都被打造成了美丽“绿洲”。山南市大力开展“消除无林乡镇、无林村组、无绿院落、无林农户、种树空白”的“五消除”行动,一个又一个“无树户”穿上了绿衣裳,成为了“有树户”。——2018年,经过春季植树行动,山南市已全面消除海拔4300米以下“无树村”“无树户”,创建美丽示范村(居)15个、51所学校、94座寺庙院内及周边栽植树苗25.34万株。今年,山南市将继续巩固植树效果,确保院院有绿色,户户能成荫。——
仅2018年,山南市就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0.6万亩、封山育林3.2万亩、防沙治沙6.7万亩,泽当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以上,每一个人都是植树造林的参与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