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前言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2 研究基础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2章 现代建筑表皮的概念与职能 2.1 建筑表皮的概念生成 2.1.1 生物皮肤的启示 2.1.2 表皮作为新的设计有机体 2.1.3 现代建筑表皮的概念及其内涵 2.2 现代建筑表皮的基本职能 2.2.1 相对独立的表层构造 2.2.2 综合性的功能界面 2.2.3 表现性的视觉界面 本章小结第3章 表皮语言的符号系统 3.1 表皮语言的符号系统 3.1.1 表皮语言要素的符号特征 3.1.2 表皮认知系统的构成要素 3.2 表皮语言的认知模式 3.2.1 外延性语义的认知 3.2.2 内涵性语义的认知 3.2.3 表皮的认知语境 本章小结第4章 表皮语言的认知途径 4.1 表皮语言的现象学解读 4.1.1 建筑现象学与表皮现象 4.1.2 表皮认知途径的现象学思考 4.2 建筑表皮的认知途径 4.2.1 直观表象途径 4.2.2 建筑样式途径 4.2.3 场所文脉途径 4.2.4 社会景观途径 4.2.5 不同途径认知差异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第5章 营造与技术层面的建构 5.1 基于类型学方法的营造策略 5.1.1 表皮营造样式的类型学思考 5.1.2 建筑表皮的原型及其表意结构 5.1.3 表皮类型的提取 5.1.4 基于类型转换的样式营造 5.2 表皮建构的技术策略 5.2.1 表皮元素的技术转型 5.2.2 适宜技术语言 5.2.3 高技术语言 5.2.4 生态技术策略 本章小结第6章 视觉与文化层面的建构 6.1 表皮的构成文法 6.1.1 基于形式美学的表皮构成 6.1.2 点的变异、组合、聚散 6.1.3 线的张力、穿插、流动 6.1.4 面的转折、起伏、组合、叠加 6.1.5 摺叠构成 6.2 表皮的材料表现 6.2.1 天然材料的返璞归真 6.2.2 烧土制品的形色变幻 6.2.3 近代建材的自由塑形 6.2.4 新型材料的诗意建构 6.3 表皮的图形演绎 6.3.1 符号象征 6.3.2 表面装饰 6.3.3 肌理图案 6.3.4 动态图像 本章小结结论与展望本文创新点致谢参考文献附录A:图片与表格来源附录B:在学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清单 2100433B
过宏雷编著的《现代建筑表皮认知途径与建构方法》运用演绎论证、实验分析和多学科交叉的方法,针对现代建筑表皮的认知途径和建构方法展开系统研究。本书通过认知途径和建构方法的研究深化了对现代建筑表皮设计理念和表现策略的系统思考。通过“营造与技术”层面和“视觉与文化”层面的建构,建筑表皮可及时转化与整合来自技术、艺术、文化、传播、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成果,针对复杂、多元的认知诉求,积极改善单调、贫乏、混乱和缺乏归属感的建筑面貌,有效提升城市环境的品质和公共空间的活力。
第三章 装饰纤维织品 室内装饰纤维织品主要包括地毯、墙布、窗帘、台布、沙发及靠垫等。这类纺织品的色彩、质地、柔软性及弹性等均会对室内的质感、色彩及整体装饰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合理选用装饰用织物,既能使室...
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辉”)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内地住宅开发为主营业务的香港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代码00884.HK)。 旭辉总部设在中国上海,集房地产开发、...
我更倾向的认为是拿3d渲染的吧,然后在p一些配景进去的,
本土化建筑表皮的材料建构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全球化的进程也正在逐渐的加深,很多国外的建筑进入中国。如今的人们也正在逐渐的认识到本土的文化重要性,但是其实所谓的\"国际化\"建筑和当地的本土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的矛盾冲突,只要让其能够适应我国的本土文化即可。这也是本土化建筑产生的过程,建筑和外部的环境最直接的关联就是通过建筑表皮体现,所以建筑表皮是最直接的体现本土性的部位,构建表皮的重要元素就是材料。研究本土化建筑表皮的材料构建就凸显的非常重要。
建筑表皮与绿色表皮
绿色建筑 2013年 第3期 案 例 分 析 Case Study 建筑表皮与绿色表皮 Building Skins and Green Skins 倪欣 兰宽 田鹏 刘涛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 , 陕西 西安 710082 ) 摘要:通过讨论绿色表皮的概念及其对于现时代建筑创作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国内外的建筑实例,图文并茂地阐述和展现了建筑绿色表皮的 7 种类型,期望对当下中国建筑师的建筑创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绿色;低碳;表皮 中图分类号: TU5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814X(2013)03-06-04 建筑表皮,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 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可以泛指一切形 式的建筑表面形态,或称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 合方式的统称 [1] 。建筑通过表皮传递和表达。建筑的表皮产 生建筑美
环境认知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当我们对环境中的空间信息进行心理加工时,就是在进行空间认知。具体来说,空间认知就是指对方向、距离、位置和空间结构等空间信息进行的编码、存储、回忆和使用,它涉及空间定向、寻路和形成认知地图等一系列空间问题的解决过程。
空间认知与认知地图
根据定义,认知地图由地点、空间关系和行动计划三部分构成。其中,地点是指基本的空间单元,如一间房子、一条河流、一个场所或一个城镇等。地点在地图山往往包括名称、视觉图景、功能和情绪评价等内容。空间关系实指认知地图中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空间特性,如彼此的距离和方位等。行动计划是人们借助认知地图可能会完成的行动路线等。综上所诉,认知地图的建构是个体基于实际空间环境的认知来进行的,是个体对环境空间的结构布局所建构的空间心理模型。
空间认知与寻路
寻路是人们在进行空间认知时经常需要完成的另一项任务。在寻路是,我们需要制定行动计划,确定行动的路线和策略,并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中,不断监督和校正自己的行动路线,对原有的认知地图做出调整。故而,认知地图和寻路是空间认知研究的重要方面。 2100433B
引论
“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一、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民族一国家
二、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民主一国家
三、“回归”抑或构建:现代国家在中国
政治学研究:从殿堂到田野
一、实证方法在中国政治学的进入
二、实证方法在中国政治学的运用
三、实证方法在中国政治学的走向
当前中国农村研究方法论问题反思
一、方法论问题的发生
二、经验研究的方法论限度
三、转换和丰富研究视角
第一篇 现代国家与“三农”问题
现代化视野中的“三农”问题
一、“三农”问题何以发生:现代化进程
二、“三农”问题何以表现:国情与特点
三、“三农”问题何以解决:现代化取向
阶梯性社会与“三农”的提升
“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
一、小农之“小”与社会之“大”
二、“小农”与“社会化”的张力
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一、小农经典理论的经典与力所不逮
二、社会化小农:定义界定与条件分析
三、社会化小农:理论假设与分析框架
四、社会化小农:理论与现实意义
如何认识当今的农民、农民合作与农民组织
一、是“组织农民合作”还是“农民合作组织”
二、是“原子化小农”还是“社会化小农”
三、是“农民善分不善合”还是“农民善分也善合”
四、是封闭的“集体合作”还是开放的“专业合作”
第二篇 现代国家与土地问题
现代国家建构与土地制度变迁
一、“土地归公”:民族一国家的逻辑
二、“地权属民”:民主一国家的逻辑
土地问题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
防止无地青年“农民”游民化
第三篇 现代国家与村民自治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
一、政权一政党一群众:村民自治的背景
二、吸纳一参与一主体:村民自治的发生
三、制度一示范一创新:村民自治的成长
四、沟通一整合一草根:村民自治的走向
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
一、村民自治的成长空间:行政放权
二、村民自治的成长基础:社会发育
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
一、从组织重建走向权利保障
二、从乡村改造走向社区重建
村民自治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一、村民自治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的能力
三、在发展村民自治中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一、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动因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总体态势
三、基层民主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四、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趋向
第四篇 现代国家与乡村治理
“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
一、“无根的统治”:“政权下乡”的表象化
二、国家扎根:政权下乡的深化
“政党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
一、组织与动员:政党下乡
二、政党整合的精英制与社会化
三、政党整合的民意基础扩展
“行政下乡”:动员、任务与命令
一、动员:行政机制的渗透
二、任务:行政机制的介入
三、命令:行政机制的扩张
“政策下乡”及其对乡土社会的政策整合
一、伴随“政党下乡”的“政策下乡”
二、“土政策”与政策整合的复杂性
“法律下乡”:乡土社会的双重法律制度整合
一、伴随“政权下乡”的“法律下乡”
二、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同一、冲突和整合
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农民权益维护
农产品的国家性建构及其成效
一、统一征购:产品的国家化
二、“瞒产私分”:无权者的抵制
论农民劳动的国家性建构及其成效
一、统一调配:劳动的国家化
二、“出工不出力”:弱者的武器
第五篇 现代国家与新农村建设
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整合:城乡分化
二、国家与社会的一体整合:建设新农村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
一、世纪之变:从农村到城市的战略转移
二、城市带动乡村的机制
三、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新城市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一、农村社区:建构现代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基层管理体制创新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农业财政的终结
一、现代国家建构与乡村整合
二、庞大的政府体系与弱小的农业财政
三、城乡统筹与农业财政的终结
农村微观组织再造与社区自我整合
一、乡村治理体系中社区民间组织的缺失
二、杨林桥社区建设的动因及自我整合机制
三、社区自我整合的效能与启示
后记2100433B
《现代工程认知实践》是在大力宣传和贯彻“大工程观”的背景下编写的,内容涵盖了工程发展历史,工程本质和特征,工程理念和工程观,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等一系列工程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的内容。全书共3篇13章,第一篇为工程理念篇,主要介绍了工程发展史和工程理念及工程观;第二篇为机械工程实践篇,着重介绍了机械工程的发展、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方法、产品的管理和生产企业,重点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成形技术;第三篇是工程案例分析篇,对世界上两个著名的工程案例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加以分析,分析更多地是从大工程观的角度进行,用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来说明工程的复杂性、工程的社会性以及工程活动中文化的作用。
本书可用于高等工科院校人文经管类和非机械类的工程实践认知教材,也可用于大众认知机械工程的一般性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