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GB/T 5464—2010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 8624—2012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8625—2005 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
GB/T 8626—2007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8627—2007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GB/T 11785—2005 铺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定辐射热源法
GB 12441—2018 饰面型防火涂料
GB/T 14402—2007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
GB/T 14403—2014 建筑材料燃烧释放热量试验方法
GB/T 14523—2007 对火反应试验建筑制品在辐射热源下的着火性试验方法
GB/T 14656—2009 阻燃纸和纸板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GB 14907—2002 钢结构防火涂料
GB/T 16172—2007 建筑材料热释放速率试验方法
GB/T 20284—2006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
GB/T 20285—2006 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
GB 20286—2006 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
GB 23864—2009 防火封堵材料
GB 23864—2009 《防火封堵材料》**标准**号修改单
GB/T 25206.1—2014 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 第1部分:小室法
GB/T 25206.2—2010 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 第2部分:大室法
GB/T 25207—2010 火灾试验表面制品的实体房间火试验方法
GB/T 25970—2010 不燃无机复合板
GB/T 27904—2011 火焰引燃家具和组件的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GB 28374—2012 电缆防火涂料
GB 28375—2012 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GB 28376—2012 隧道防火保护板
GB/T 30735—2014 屋顶及屋顶覆盖制品外部对火反应试验方法
GB 31247—2014 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GB/T 31248—2014 电缆或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的试验方法2100433B
《消防标准汇编(第3版)》是一套内容丰富、方便实用的消防行业应用工具书,不仅可供消防产品科研、设计、生产、维修、检验等人员学习使用,还可为从事消防安全工作的各地公安消防监督机关、标准化部门、工程设计单位、大专院校的专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借鉴与参考。本汇编分13卷出版,分别为:基础卷、固定灭火卷(上、下)、消防电子卷(上、下)、防火材料卷、耐火构件卷、消防装备卷(上、下)、消防规范卷(上、下)、灭火救援卷及火灾调查卷。本卷为防火材料卷,收集了截至2018年8月底发布的国家标准28项。
杭州冲天消防专业从事防火封堵材料,灭火系统的设计安装一条龙服务。希望可以帮到你
消防规范有规定,封闭楼梯间不能开其他门、窗、洞口等。看图片此楼梯间为敞开,且电梯无前室,存在的问题更大。
防火板防火板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常用的材质。常用的有2种:一种是高压装饰耐火板,其优点是防火、防潮、耐磨、耐油、易清洗,而且花色品种较多;一种是玻镁防火板,外层是装饰材料,内层是矿物玻镁防火材料,可抗15...
2019-2020年整理门路设计及消防标准汇编
城市消防标准: (1) 道路消防要求:建筑沿街部分长度超过 150米或总长超过 220米,设消防通道。沿街建 筑连接街道与内院的通道间距不大于 80 米,消防道路宽度大于 3.5 米,净空不小于 4 米,尽端式回车场不小于 15乘 15米。 (2) 建筑消防间距:多层之间: 6 米;多层与高层: 9米;高层之间: 13米。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为: 1 层 ~3 层为低层住宅; 4 层 ~6 层为多层住宅; 7 层 ~10 层为中高层住宅(也称小高层住宅) ;11 层~30 层为高层住宅; 30 层(不包括 30 层)以上为超高层住宅。 (3)建筑设计要求:高层建筑主体有不小于四分之一周长的防火面。 (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第六章 消防车道和进厂房的铁路线 第 6.0.1条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 160m。当建
建筑消防酚醛防火材料研究
在能源越来越紧张的前提下,研制新型的节能材料是社会正常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建筑消防体系中,通过对一种酚醛微孔材料的研制,取得良好的防火阻燃效果,值得推广。
随着国家标准化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消防领域标准的不断制修订,已出版的消防汇编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所需和读者的期望,本汇编收入了截至2017年10月底发布实施的现行有效的有关消防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近300项,行业标准100余项,分10卷出版,《消防标准汇编(第3版 火灾调查卷)》为灭火救援卷。
GB/T 1684.0.1-2008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宏观法
GB/T 16840.2-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2部分:剩磁法
GB/T 16840.3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3部分:成分分析法
GB/T 16840.4-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4部分:金相法
GB/T 16840.5-2012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第5部分:电气火灾物证识别和提取方法
GB/T 16840.6-2012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第6部分:SEM微观形貌分析法
GB/T 18294.1-2013火灾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紫外光谱法
GB/T 18294.2-2010火灾技术鉴定方法第2部分:薄层色谱法
GB/T 18294.3-2006火灾技术鉴定方法第3部分:气相色谱法
GB/T 18294.4-2007火灾技术鉴定方法第4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8294.5-2010火灾技术鉴定方法第5部分:气相色谱一质谱法
GB/T 18294.6-2012火灾技术鉴定方法第6部分:红外光谱法
GB/T 201622006火灾技术鉴定物证提取方法
GB/T 24572.1-2009火灾现场易燃液体残留物实验室提取方法第1部分:溶剂提取法
GB/T 24572.2-2009火灾现场易燃液体残留物实验室提取方法第2部分:直接顶空进样法
GB/T 24572.3-2009火灾现场易燃液体残留物实验室提取方法第3部分:活性炭吸附法
GB/T 24572.4-2009火灾现场易燃液体残留物实验室提取方法第4部分:固相微萃取法
GB/T 24572.5-2013火灾现场易燃液体残留物实验室提取方法第5部分:吹扫捕集法
GB/T 27902-2011电气火灾模拟试验技术规程
GB/T 27905.2-2011火灾物证痕迹检查方法第2部分:普通平板玻璃
GB/T 27905.3-2011火灾物证痕迹检查方法第3部分:黑色金属制品
GB/T 27905.4-2011火灾物证痕迹检查方法第4部分:电气线路
GB/T 27905.5-2011火灾物证痕迹检查方法第5部分:小功率异步电动机
GB/T 29180.2-2012电气火灾勘验方法和程序第2部分:物证的溶解分离提取方法
GA/T 812-2008火灾原因调查指南
GA 8392009火灾现场勘验规则
GA/T 1034-2012火灾事故调查案卷制作
GA/T 1249-2015火灾现场照相规则
GA/T 1270-2015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工作规则
GA 1301-2016火灾原因认定规则2100433B
本书第2版自2008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已经连续印刷了10次。 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同年,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书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被批准为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断提高课程重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材料力学”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全过程讲授这门课程,授课对象每年约200名。在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对于教育和教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收获。材料力学(第3版)将着重反映6年来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样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怎样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怎样对传统内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战性。基于此,本书第3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了部分章节,将材料的力学性能从“第2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第3章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写了“剪力图与弯矩图”作为第6章;将原来的第6章分为3章: “第7章 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和“第8章 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将原来的第8章分为: “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和“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分别列为第11章和12章;将原来的12章也分为两章: “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和“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分别列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位移叠加法中的逐段刚化法;应变分析;细长压杆实验结果;线性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估算等。
第三,将力系简化的方法引入横截面的内力分析,改革传统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
第四,正确处理变形与位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将确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章节名改为“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第五,在部分章节引入“反问题”: 相对于正问题,反问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过对于反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正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创新思维。
第六,在部分章节设计了“开放式思维案例”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对于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学(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灾难性工程事故的力学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变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随着课程研究型教学在更多高校开展、深入和发展,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教材的质量。
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定稿。定稿期间,得到旅加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著者谨表诚挚谢意。
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关爱,希望大家对本书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