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项目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要经济区的地质安全为主要工作任务,广泛收集我国新构造运动、活动构造、现代构造活动和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与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与集成,结合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工程的规划与建设,编制基于MAPGIS平台的中国区域稳定性评价基础图件和新一轮中国区域稳定性评价图,为政府的宏观决策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项目编制完成了1:500万中国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现今地应力状态图及说明书、中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及说明书、中国区域稳定性评价图及说明书,1:20万京津地区区域稳定性与城市安全图及说明书、京沪高速铁路沿线新构造活动与工程安全图及说明书。通过编图和野外调查,更新了中国新构造图的地质信息;总结了中国不同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进行了新构造分区;发现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普遍发育三级夷平面,新构造活动具有同时性和阶段性,我国现今地貌形态在上新世晚期已经基本形成,第四纪以来变动不大。总结了中国现今地应力方向和大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地区地应力的变化特征,建立了中国地壳表层现今地应力测量最大主应力值分级标准。通过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规律研究,认为中国地质灾害群发区和易发区分布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指出了影响京津地区区域稳定性和城市安全、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安全的主要地质问题。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110174 |
项目名称 |
新构造与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工程安全系列图件编制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马寅生、廖椿庭、施炜、杜建军、杨农、张岳桥、袁嘉音、张春山、谭成轩、吴满路 |
研究起始日期 |
2005-01-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07-12-01 |
主题词 |
新构造 |
任务来源 |
国家计划; |
所谓重大工程所包含的面很广,基本上所有涉及投资、开发、建设等事业形式都可以说是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可分为地方重大主体建设和生活配套,这是一项事关城镇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通常重大工程分国家级重大工程、地方...
所谓重大工程所包含的面很广,基本上所有涉及投资、开发、建设等事业形式都可以说是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可分为地方重大主体建设和生活配套,这是一项事关城镇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通常重大工程分国家级重大工程、地方...
还有水评,交评,灾评,震评。以下是所有重大工程的评估1、环境影响评价(环评)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
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
发改投资 [2009]3183号 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人民政府,新 疆生产建设兵团: 工程安全质量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各地区、各部 门普遍加强了工程安全质量管理, 工程安全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但在 重大工程领域,仍有一些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足、深度不够,不顾客 观条件盲目抢时间、 赶进度,安全质量管理不严, 责任制未真正落实, 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安全隐患增加,包括城市地下工程、油气水电等 生命线工程和水利、 能源、交通运输等大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工程 安全质量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 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证重大工程 安全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就有关事 项通知如下: 一、科学确定并严格执行合理的工程建设周期 合理的工程建设周期是保
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
发改投资[2009]31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安全质量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加强了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工程安全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但在重大工程领
构造置换是在递进或相继的变形过程中岩石中的一种构造被另一种不同性质的构造所代替的现象。最常见的和最重要的是构造变形面的置换。构造置换作用不仅可以使原来成层岩石中的面状构造置换为与褶皱轴面或韧性剪切带平行的新面理,而且可以将原来块状岩体变形分解为具有新生平行面状构造的层状岩石。
以层理(S0)为例,面状构造的置换可以分为3个阶段。
早期阶段:原始层理S0作为变形面,在递进弯褶过程中越来越紧闭,进而发育轴面面理S1。
中期阶段:S0与S1之间夹角越来越小,强硬岩层被拉断,发生石香肠化和无根褶皱这时S0连续性逐渐消失,S1已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晚期阶段:S0完全破坏,S0与S1几乎平行,形成了貌似均一的新生面理带,原始地层层序彻底改变。
在不同变质程度地区,置换程度有所不同,如在我国冀东深变质岩区,置换的3个阶段均发育,在我国南部的中深变质岩区,主要发育早中两个阶段。
2100433B
编制构造图,首先要简化地质图中的某些内容,如对地层系统进行适当归并,以代表构造运动的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见不整合)或岩相及厚度变化为依据划分构造层,从而表现区域主要地质发展历史,尤其要突出反映各种构造类型的性质、空间展布形态以及形成顺序,即构造层及主要地层的时代与产状、标志层、褶皱、断裂、岩浆活动、火山机构,以及其他构造要素(如劈理、面理、线理等)。还要注意不同构造类型之间的交切关系。
大地构造图具有鲜明的观点性,依据不同的构造学说编制的图件,从内容以至表达方式均有显著差别。编制大地构造图最重要的是对地壳或岩石圈构造单元进行划分。如按地槽地台学说编图,首先要确定槽台界线,并表示出不同地质时期的地槽、地台,划分槽台内部次一级的演化阶段和相应的构造单元;按板块构造学编图,首先要确定板块的界线,如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缝合线、俯冲带、转换断层等,尤其要注意反映板块边界存在的标志,如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和蓝闪石片岩带等。
学科(领域):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
主要研究方向
新构造运动特点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与地壳变形产生的地表过程的关系,其对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带的安全造成的危害。通过地壳变形地表过程规律的揭示,为减少相关地质灾害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研究内容
地壳变形的地表过程涉及的研究内容广泛,该实验室将重点研究新构造运动及其地貌变迁和环境效应、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地应力测量及其工程应用、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
1、新构造运动及其地貌变迁和环境效应
全国新构造运动规律和趋势分析评价、新构造运动与地貌变迁(河流演化)关系研究、新构造运动与地表过程研究、地表过程的表现方式和机理研究、新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区域新构造变形研究、现今构造应力场和挽近构造应力场演化、新构造年代学研究、区域新构造运动学、国家重大工程场区的区域活动构造调查评价等。
2、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区域地壳稳定性是指地壳某一区域范围或某工程建设地区,在地壳构造作用力等内、外动力的综合作用下,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以及这种稳定程度与工程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区域地壳稳定性是为了选择相对稳定的地区作为工程建设的基地和场址,或评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稳定性对该区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李四光教授曾提出在活动构造带内选择相对稳定的 "安全岛" 作为工程建设基地和场址的理论,进一步深化 "安全岛" 理论,扩大其应用领域是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
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若干标志性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进行新构造和活动断裂调查、监测分析,关键工程地段的地应力测量及工程应用分析,现今构造应力场与重大灾害机理模拟计算分析,区域工程条件和环境效应调查分析,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工程安全性综合评价,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进行活动构造和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及安全评价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调查研究,鄂尔多斯及其周缘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调查研究,秦巴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川滇地区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东部沿海核电站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重大城市地壳稳定性评价小区划研究等等。
3、地应力测量及其工程应用
地应力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是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地应力成因、主要特征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地应力测量的基础理论;测量仪器和方法研究;构造应力场的数学模拟;应力场的反分析;不同温压和不同边界条件下岩石的应力-应变规律;工程稳定性应力分析;地应力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包括在矿山、水工、电站、地震及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在重要工程场地的地应力绝对值测量和相对值测量,确定现今应力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探测地质灾害形成过程,捕捉灾害前兆信息。同时进行在资源开发和灾害预报中的地应力动态监测研究。
在我国大陆地域建立几条贯穿不同构造单元的地表主干地应力测量剖面,在关键地域建立地应力监测系统,进行长期的地应力实时监测,基本摸清我国大陆地壳表层总体应力状态和分布规律,深入研究地壳内动力引起的地质灾害发生机理,提高地质灾害预测预报能力。
4、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研究
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过程研究,特别是与地表过程相关的群发地质灾害演化过程、诱发因素和临界诱发条件研究,区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敏感性分区评价,地质灾害评价和预测预报的指标判据体系研究;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的理论及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研究,地质灾害演化过程仿真模拟计算和预测模型研究,地质灾害对线性工程的破坏性和危险性定量评估技术方法研究;地质灾害损失评估和重大灾情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基于3S技术的区域(特别是与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研究等。
5、地质环境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领域主要研究第四纪不同时间尺度的构造运动-气候演化-环境变迁相互耦合关系,服务于国土环境监测与治理,是二十一世纪国际地学界关注的前沿性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第四纪黄土与环境、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第四纪磁性地层、亚洲大陆古季风与古气候环境、新构造运动与第四纪地貌、主要江河流域变迁与环境、第四纪重要生物化石层磁性与环境、城市地质生态环境、湖泊沉积与环境等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