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狭叶黄杨,(拉丁学名:Buxus stenophylla Hance),黄杨科黄杨属植物,灌木,高约1.5米。生河岸或林下,分布于福建、广东和贵州。
生长于河岸或林下。
Buxus stenophylla Hance in Journ. Bot. Brit. et For. 6: 331. 1868; in Journ. Linn. Soc. Bot. 13: 124. 1873 in nota; Mull.-Arg. in DC. Prodr. 16 (1): 20. 1869; Rehd. et Wils. in Sarg. Pl. Wils. 2: 169. 1914; Hatusima in Journ. Dept. Agr. Kyusyu Univ. 6 (6): 318. f. 22. 1942. --Buxus sempervirens auct. non L.: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26: 418. 1894, p. p. quoad Syn.
灌木,高约1.5米;枝圆柱形,小枝四棱形,直径0.7-1毫米,密被短柔毛。叶狭倒卵形、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2厘米,宽4-8毫米,先端钝或截形,常有浅凹口,基部楔形,叶面深绿,叶背淡绿,两面中脉凸出,侧脉在叶面密而明显,在叶背仅约略可见,或不明,叶面中脉下半段被微细毛;叶柄长约1毫米。花序腋生兼顶生,头状,长约7毫米,密被短柔毛,苞片在基部的披针形,外面有疏长毛,上部的卵状三角形;雄花:约8朵,花梗长0-0.5毫米,萼片卵状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连花药共长3.5-4毫米,不育雌蕊高1毫米,顶端膨大;雌花:萼片卵状三角形,长约2.5毫米,雌蕊全长4毫米,子房和花柱同长或较花柱稍长,花柱直立,先端稍弯曲,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的近基部。蒴果卵球形,长约6毫米,初期灰色,稍被微细毛,后变光亮,宿存花柱长2毫米。花期2-3月,果期6-7月。
小叶黄杨,黄杨科,黄杨属。 树种特征: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花簇生叶...
1、小叶黄杨,黄杨科,黄杨属。 树种特征: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花...
大叶黄杨和小叶黄杨的区别:1、小叶黄杨,黄杨科,黄杨属。 树种特征: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花...
产福建东南部(安溪)、广东(连县及广州附近)、贵州(清溪);
大叶黄杨的枯萎病
大叶黄杨的枯萎病 大叶黄杨枯萎病是近年来大叶黄杨的常见病害,其特 点是发病猛,传染速度快,对绿化效果影响大。 发病症状: 枯萎病是大叶黄杨易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害 ,严重时可 造成全株枯死。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 ,初期茎部 变为褐色 ,叶片失绿 ,嫩梢下垂 ,叶不脱落 ,后期茎部受 害部位变黑 ,皮层皱缩,内皮组织腐烂 ,生有许多细小 的艷 (yan) 小菌核 ,随着气温的升高 ,受害部位迅速发 展,病菌侵入木质部 ,导致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原为存在于土壤中的镰刀菌。病菌多从根部伤口侵 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 一般 5月中旬开始发病,七、 八月为发病高峰期,有的植株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 周。 防治措施 在发生病害时,可以用格润根竟+蓝菲一号兑水灌根, 在治疗病害的同时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 黄杨白绢病 发病症状: 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褐、 腐烂 ,经几天阳光曝 晒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
大叶黄杨整形修剪方法与技术
大叶黄杨整形修剪方法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