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犀皮漆,变涂,又称犀皮、西皮、虎皮漆、波罗漆,此技法起于唐朝,在宋朝时十分流行,制作出的图案取决于表面起皱和点纹高低起伏的变化
做法是以65%的生漆和蛋清乳合调成厚漆,在以工具为引起料,趁漆器半干时制造凹凸表面,待干后再用不同色漆分层髹涂并加以研磨,由于漆层高低不 同,打磨后可显现不同的花纹,产生绚丽色泽。由于多用赤、黄、黑三色填入,纹理常似犀牛皮、虎皮,所以又常被称作"犀皮"或"虎皮漆"。
明代的漆工名匠黄成编著的漆器专著《髹饰录》,全面地叙述了有关髹漆的各种技法。在"髹饰录"中犀皮列入填嵌一类,它的原文是:"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青者般。近有缸面者,以光滑为美"。
"犀皮"又写作"西皮"或"犀毗",这里所谓的"犀皮"并不是犀牛皮,而是特指中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装饰工艺。它先将不同颜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漆料干燥后再经打磨,从而产生出色泽亮丽、光滑异常、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
关于"犀皮"工艺出现的年代,过去根据文献中有关犀皮漆器的记载多出现于唐代(公元618~907年)晚期,因此人们认为这种漆工艺的出现不会早于唐代。图中这对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的发现,使犀皮漆器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近600年。
犀皮漆技艺制作工艺流程:割漆、榨漆、制模、调漆灰、刷漆、批灰、裱布(不断重复以上三步)、脱模、胎骨反复批灰和打磨、髹涂、打埝、髹色漆、贴金、髹色漆、打磨
割漆、榨漆:
在介绍犀皮漆器之前,不得不先说下徽州生漆,因为没有生漆,就没有犀皮漆器。在徽州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生漆。
端午节后到中秋节前是割漆最好的季节,用刀在漆树上,割出一个V形的口子然后把蚌壳插在下面,漆液就会沿着刀口缓缓流进蚌壳每天下午割漆次日早上方能收漆。
这就是生漆,漆器艺人更喜欢称之为大漆。起因已不可考,但在中文里"大"有伟大 重要的意思,足见生漆在漆器艺人心目中的地位。
从漆树上割回来的生漆不能直接用于做漆器,必须要去除杂质,行话称这为榨漆。
徽州诸邑皆佳漆,从宋代的新安志,到清道光年间的徽州府志都有类似的记载,因盛产优质生漆,徽州自宋代开始便有着繁荣的漆器行业至明清两代更是空前发展雕漆推光 雕漆 推光 戗金 螺钿 国金彩绘 百宝镶嵌 各种漆器争奇斗艳,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屯溪犀皮漆器。
调灰、批灰:
制作漆皮漆器要在过滤后的生漆中掺入一定比例古旧砖瓦碾成的粉末调和成灰,把漆灰刷在已经做好的石膏模上称为上灰,在犀皮漆器的整个制作过程中会有地数次的批灰。
古旧砖瓦细腻纯净少有杂质,用其调制漆灰才可能做到调灰如膏批灰均匀。
裱布、脱模:
接下来的工序是裱布。在夏布的两面涂刷生漆,将其裱禙在胎体上然后平整压实。夏布必须压得紧实无隙,稍有疏忽胎骨就很容易发生变形。
夏布压实之后继续在胎体上刷漆、批灰、裱布如此循环往复,层层积累、层层阴干,到一定厚度,挖去石膏模小碗的胎骨就基本成形了。碗壁看似很薄,但由于生漆粘性很强干了之后又很硬,因此夏布和漆灰在生漆的作用下也变得非常坚实。
据甘而可讲,从民国的《歙志》看到,程已藩善于制漆,做得很精美,他说过"器无巨细,至能载人其上而不摧裂。他曾经做过一次海棠杯,可以一个人踩上去杯体丝豪没的损失。
脱模之后的胎骨还要进行反复的批灰和打磨,少则十几遍,多则数十,上百遍。这是一项枯燥的工作极考验耐性却是漆器造型的关键,对于胎形的精准度,甘而可有一套严格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零误差,说到此,他拿出一个菊瓣盒。
它看上去是圆的,但是他有48个棱(就是48个菊瓣),一般情况下,四个角能够对上已经算是很难做的(就是盖上四个菊瓣与盒身的4个菊瓣刚好能盒上并不错位)。但他这个是48个,48个棱能够对上就更不容易了。他做的这个菊瓣盒上每个棱都可以盖上,而且能与下面的棱对得整齐,没有任何误差,不管你怎么移盖,盖与身都能对上。虽然这个很难做到,但是对于他来讲,这就是他的乐趣。
他也曾经做过一个茶叶罐,由于盖子和罐口的尺寸极其精准,罐口外径与盖子的内径差被精确地控制在0.5丝。因此在不用外力情况下,盖子会自行缓缓盖上。
髹涂:
胎骨完成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髹涂。所谓髹,就是用漆涂刷器物,髹涂就是将黑色的抛光漆均均地刷在已经打磨好的胎骨上,事实上从上灰到胎骨完成犀皮漆的制作和其它漆器的制作大同小异。
打埝:
犀皮漆独特的美感关健在下一道打埝工序上。
所谓漆皮,其实是将皮革的表面镜面处理过,特别光滑光亮。漆皮是不是皮,没法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其实漆皮有两种,一种是用PU处理成漆皮的,一种是用真皮处理过来的。如果是PU处理过的漆皮,在东北零下十几度...
我们现在所说的“漆皮”严格来讲其实是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漆皮,即经过树脂涂料处理过的牛皮;另一种叫做移膜革,是在真皮的二层皮上附加一层光亮革制成的。真正的漆皮的耐用性不避普通的真皮差多少,而移膜革由于是...
真皮或者合成革。
工程报价表(铁皮烤漆)
序号 项目 规格 材料及制作要求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1 角铁 5L*5 加厚 1项 1500 1500做支架用 2 角铁 4L*5 加厚 1项 980 980做支架用 3 防锈处理 支架防锈 底漆+面漆 1项 700 700 4 钢板 100X200 24 35 840支架固定件 5 电器控制箱 1 700 700防雨型 6 电线 2.5平方 国标 1项 600 600 7 铁皮烤漆 H1.5m*6个 9厘孔 6 900 5400颜色客户自定 9 LED外露灯珠 9厘 高亮黄光 1项 6500 6500含电源 11 人工安装费 1项 3600 3600 12 辅件 1项 600 600 13 税前合计 21420 14 税金 (税率7%) 1499.4 15 税后合计 22919 13075671096胡生 螺丝,焊条,拉爆,扎带,线管,搬运等 备注 :工期预计 7天,因天气原因无
保温、油漆、铝皮、预算计算表
15mm 20mm 25mm 30mm 40mm 50mm 65mm 15mm 20mm DN20 193 40.318 46.687 53.056 59.425 72.163 0.4053 0.5983 DN25 1076 247.48 282.99 318.39 353.9 424.91 2.5824 3.766 DN32 2663 685.99 773.87 861.75 949.63 1125.1 7.4564 10.918 DN40 1392 383.5 429.43 475.37 521.3 613.18 4.3152 6.264 DN50 1750 548.1 605.85 663.6 721.35 836.85 945 6.475 9.1 DN70 1035 374.57 408.72 442.88 477.03 545.24 614.79 4.554 6.417 DN80
自古以来,我国陶瓷种类可谓洋洋大观,工艺体现尽达极致,各种造型种类不可胜数。在诸类陶瓷中,有个罕为人知的独特瓷种,其品位超群、堪为诸瓷之首,这就是始于我国唐代的、将仿犀皮漆器工艺特点运用到瓷器制作中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瓷种——绞胎瓷。
绞胎瓷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的瓷泥制胎,形成了不同色彩的纹饰图案,其色彩纹理使瓷质体现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本质内外变化如一的特殊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介绍说所谓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绞胎瓷内外相通表里如一代表了中国文人墨客的君子情怀。绞胎文化源于孟子那篇“君子本色,表里如一”,同时传达着对君子本色的尊敬和赞美。从技法上绞胎瓷着重表现瓷胎的表里如一,从美学上绞胎瓷强调淡美素雅,力图表达“仁义礼智跟于心”的君子品味,同时又以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诠释了“其色也睟然”君子气概。历史上也因其这种特性深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
这件绞胎瓷目前在河南观鉴栏目组进行展示,即将在国际舞台新加坡进行拍卖,拍卖时间2018年4月28号,按绞胎瓷历史看,这件器物不会晚于明代。这件绞胎瓷从器型工艺及胎土来看,此瓶当是当阳峪(柏山)窑产品。通高42cm口径:14.1cm地径:12.4cm。所不同的是这个瓶内的美丽花绞纹是由白、褐、灰三色自然流淌而成,似行云流水,妙不可言。尤其那缕淡淡的褐色更是令人寻味,如其釉下褐彩为高温烧制而成。绞胎瓷从原料到成品需10个环节、108道工序才能完成。方瓶工艺复杂,配以兽首更有威严气势。绞胎瓷外观古朴典雅,花纹在制胎中预先形成,不饰雕琢,混然天成。此器型端庄、大气、工艺技法独特,只能手工操作,工艺极难掌握,不易控制。制作中对空气温度、湿度要求相当严格,烧制中的温度火候要求极严。
而绞胎瓷一旦成器,内外相通、排列有序、栩栩如生、富于变化,千器千面,每一件都是绝品,不可复制,具有极高的投资收藏价值。
菠萝漆
早在南宋时,安徽徽州漆工就利用当地生产的生漆拌和绿松石,丹砂,珊瑚,石黄,青筋蓝,朱砂等有色矿,动物质混合制成菠萝漆(又名破锣漆,犀皮漆),用以制作砚盒,笔筒,笔杆、花瓶、盒盖、扇柄等小品,精彩雅致,古朴大方,曾被京都选为贡品。从此,菠萝漆风靡一时,徽州漆工成为徽帮一派。只是,这种名贵工艺品,在抗日战争时期停止生产而失传。一九七八年,老漆工俞金海根据其父祖传的漆器技艺,结合自己四十多年的漆工经验,经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与古无异的菠萝漆器产品,经科研部门和专家鉴定合格。日本曾派漆器专家前来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