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丽水市小水门瓯江大桥,是四墩五孔的双曲拱桥,,两边行人道3米,于1981年11月24日破土动工,1983年12月25日竣工验收,同年12月30日正式举行隆重通车典礼。从而实现了解放后历届人民代表以提案形式强烈要求建桥的愿望,为沿江两岸战胜自然灾害、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为紧水滩电站运输大型设备提供了方便。丽水县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县府领导班子之后,在第一次县长办公室会议上即讨论决定:大家认为除全面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决议赋予的任务外,三年内要在城关镇办好有关民生问题的六件实事:一是控制城镇规划,制止滥建、乱建;二是修通小水门瓯江大桥,代替沿用八百多年的小水门浮桥;三是接承前任领导开创的事业,继续打通梅山背、削平华祠岭,并有计划地兴建沿街建筑;四是加强基地建设,搞好青(菜类)、红(肉类)、黑(煤燃类)、白(米、麦类和豆制品)的供应;五是实行个人、企(事)业集资和政府扶持三结合,将全镇原有泥沙、石(砖)块路全部改造成为水泥、油渣路;六是兴建体育馆,搞好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门诊楼和总工会活动大楼。其中对修建小水门瓯江大桥,以丽政〔1980〕44号文件向省政府和交通厅打了正式报告,并经多次争取,终于得到省、地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丽水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什么对修建小水门瓯江大桥会有那么大的紧迫感呢?这是因为人民群众对建桥的呼声很大,从查阅历史资料看,解放后召开的县人代会,每届都有强烈要求建桥的提案;从实际需要看,建桥 更是紧在眉睫,具体表现在:
一是原有浮桥远不适应要求。连接小水门和上水南是丽水西乡民众进城的门户,靠近小水门上游的百余米之地,原有一条跨过瓯江的浮桥叫平政桥,又称济川桥。浮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宋代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即存在。八百多年来,该桥先后虽然数十次变迁,但它的建筑形式仍一直保留下来,既在用船数量和架桥地点有所变化而已。由于瓯江水患频繁,特别是洪水季节,浮桥经常飘没,来往行人只得到大水门过渡,往返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每逢集市更为拥挤,几乎每年都有翻船甚至淹死人的事故发生。如1967年6月25日,小水门浮桥被洪水截断分成两半吊靠在两岸岸边,到大水门过渡的行人翻船落水,虽多数被救,但仍有少数遭灾受伤乃至死亡,一些群众埋怨政府不修桥,抬着一具尸体到当时县里领导家中肇事生非。
二是自然灾害增强了建桥决心。公元1981年4月4日晚上七时二十分,丽水城关瓯江两岸突然雷声大作,狂风呼啸(风力中心达十二级以上)暴雨倾盆,冰雹四溅(大的粒重有一斤左右)。刹时间,电灯熄灭,全城一片漆黑。面对异呼寻常的暴风骤雨,我和县人大主任于成章感到情况不妙,我们脚穿雨鞋、身披雨衣,手持电筒一起到瓯江旁边察看,走到仓前即发现瓦飞树倒,而且越向前走情况越严重,经大献街至小水门时,传来了更为惊人的消息,说是水南房屋严重倒塌、人员严重伤亡。为此,我们立即到地区广播局向公安局人民医院等有关单位打电话指挥抢救。在公安局长卢有星的带领下,广大公安干警火速进入现场;城关镇委书记周树德和地、县、镇不少单位内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也陆续赶往重灾区,积极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参与救灾战斗,当时,面对瓯江涨浪急,又无桥可走的紧急情况,将不少富有经验的渡船舵手自告奋勇地组织起来,冒着极大的危险来回摆渡抢救伤员。但由于要从瓦砾堆中找伤员,手持电筒抬担架而担误了时间,使一部分伤员得不到及时抢救,单水南一个村庄就死亡十七人,重伤三十二人,次日,县委、县政府分工要我全力以赴继续搞好抗洪救灾,其他领导分别进行调查慰问,我一边组织医院全力抢救伤员,帮助做好死者及其家属的善后工作;一边发动群众亲帮亲、村帮村,作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工作。原停在水南机耕路上的一台拖拉机,竟被巨风刮过近二米的水沟,又打了几滚,翻倒对面的水田中心;江边树木有的倒翻,有的半腰斩断,有的连根拔起被洪水冲走;万象山公园烟雨楼和几个亭子有的严重遭损,有的只留下几根断柱,亭顶被刮散到山上;停靠在大水门码头的船只,几乎都被刮得飞起又跌落,最远的飞上溪滩近百米。后据统计,仅县航运公司被毁报废的船就有12只,损坏要大、中修的达30只;从上水南相公潭往下15华里一线,房屋倒塌154间,严重损坏130余间,化工厂、缫丝厂、工具厂、粮油化工厂、造船厂严重破坏,无法生产,大小麦、油菜颗粒无收的高达1900余亩,合计直接经济损失折人民201万元。
三是建桥能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丽水县当时的城关镇分布瓯江两岸,即大部分在瓯江北岸,包括地、县、镇机关、学校、商店、居民区和工矿企业,南岸有化工厂、水泥厂、贮木场、木材加工厂、正在筹建的缫丝厂、一个农业生产大队,还有城镇两个农业大队的大部分社员住在北岸,生产在南岸。水阁、富岭两个公社(现在属市经济开发区)的多数农民进城也须经过小水门浮桥,而且根据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工厂将逐步扩大到瓯江南岸。因此,在小水门建瓯江公路桥既能改善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又能合理布局,发展工农业生产。
四是为紧水滩电站运输大型设备提供方便。离小水门上游二公里已建的桃山大桥,最高运行只能负荷六十吨,而新建的紧水滩电站设备最大的单件有一百多吨,连同运输平板大车要负荷150多吨的桥才能通行;如在桃山大桥加固桥墩一要影响车辆正常通行;二要投资近百万元。对此,我到紧水滩和电站领导当面商定,由电站出资九十万元技入小水门瓯江大桥建设,这样,即保证桃山大桥的正常运行,为小水门大桥建设减轻负担,又能为紧水滩电站运输大型设备提供方便,实现了一举两得。
丽水市小水门瓯江大桥,是四墩五孔的双曲拱桥,全长351.7米,桥面宽10.20米,两边行人道3米,于1981年11月24日破土动工,1983年12月25日竣工验收,同年12月30日正式举行隆重通车典礼...
2013年2月4日,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的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最后一根钢梁吊装就位,标志着大桥桥梁主体正式合龙,为年底竣工通车奠定了基础。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横跨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为钢桁架梁斜拉桥,主跨5...
重庆2014年3月31日电 长江上游又多了一座大桥。31日0时,重庆新地标建筑——横跨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的两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该桥为世界首次采用索锚梁固结构的大桥,索塔锚吨位、斜拉索...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被评为“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
近日,从中国市政工程协会2015年度\"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评选结果获悉,由重庆全通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代建的BT项目\"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工程\"获得2015年度\"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荣誉称号。该奖项是我国市政行业在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中区,是一座钢桁架梁斜拉桥。主跨520 m,桥面宽21 m,全长1 000m。东水门大桥定位为城市次干道,车速40 km/h;轨道设计时速60 km,是连接渝中区与南岸区之间的又一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载誉2015年度“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
近期,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组织开展了2015年度\"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评选活动。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主持设计和施工的BT项目\"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工程\"通过层层筛选评比,最终斩获2015年度\"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该奖项是我国市政建设行业的最高荣誉。表明\"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工程\"在设计、技术、管理、质量等方面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