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始终是限制其在电动车及大型储能设备中应用的重大阻碍。由于目前商业化的电解液主要采用高度可燃的有机碳酸酯作为溶剂,阻燃添加剂是目前提高电解液安全性能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本项目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包括高含磷化合物、烷基膦酸酯、芳基膦酸酯、炔基膦酸酯、烯基膦酸酯、环状膦酸酯、杂环膦酸酯、羰基膦酸酯、含氟膦酸酯、含氮膦酸酯等相关化合物,探索这些新型膦酸酯的简洁合成路线,然后进行电解液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实验,初步筛选化合物,通过燃性能和电化学性能测试,从中筛选出具有潜力的电解液添加剂。在此项研究中,我们发现磷、氮、双键协同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其中不饱和双键的位置对于添加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最后我们对丙烯基膦酸二甲酯(DMAP)和丙烯基膦酸二乙酯(DEAP)的性能做了具体研究,得出电解液含有5% 的添加剂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电导率性能,以及与Li/FePO4的兼容性能。含有双键的新型磷酰胺双功能添加剂,N,N-二烯丙基-二乙氧基磷酰胺酰胺(DADEPA),该添加剂能够明显改善电解液的阻燃性能、电导率性能、热性能,并且适量DADEPA的存在能够提高Li/LiFePO4电池在大倍率条件下的电池容量,在Li/石墨电池中也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电池阻燃剂少有报导,研究新型有机磷锂离子电池阻燃剂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及应用前景的课题。本项目以含不饱和键的磷酸酯为研究基础,合成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的有机磷化合物并探索它们的阻燃功能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内容包括制备炔基磷酸酯、烯基磷酸酯、环状磷酸酯、高含磷化合物;建立能够合成这些人工设计分子的有效经济途径;探索有机磷化合物的结构和阻燃性能的关系;运用多种技术对特种有机磷分子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波谱来建立一个快速的含磷锂离子电池阻燃剂的筛选方法;通过分析实验及理论数据,总结分析这些磷化合物的阻燃及电化学规律,为最终建立以含不饱和键的磷酸酯和高含磷化合物为结构单元的锂离子电池阻燃剂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1、没听说过有这种电池,而且锂电池由于锂的极电势决定其做成的电池电压一定高于3V。 2、所以拿普通AA电池来给你答案的是很不负责的。 3、如果哪个厂...
您好,磷酸铁锂电池的缺点是: 1、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的振实密度小,密度一般在0.8到1.3左右。体积大。 2、导电性能差,锂离子扩散速度慢,高倍充放电时,实际的比容量低。 3、磷酸...
名列全球前十位的锂离子电池厂商排名 1、Sanyo(高能量锂离子电池+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2MBI...
锂离子电池阻燃剂的阻燃性能研究
在1mol/L LiPF6+EC/DMC/EMC(质量比为1:1:1)溶液中,分别添加不同的阻燃添加剂制备出阻燃电解质.研究了不同添加剂下的电解质的阻燃性能和阴燃机理.结果表明,当添加相同浓度的阻燃剂时,DMMP与TMP、TEP、TBP、TPP、TCEP相比,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磷酸酯在电解液中的浓度越大,PO·在气相中的含量也越高,阻燃效果就越好.
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某些性能。综述了目前锂离子电池各种非水电解液添加剂的发展概况,并对SEI成膜添加剂、导电添加剂、阻燃添加剂、过充电保护以及改善低温性能等的添加剂的性能、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分别作了说明。
本书在参考、引用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介绍了两类环境友好的新型缓蚀剂——氨荒酸盐类缓蚀剂和巯基三唑缓蚀剂的合成方法、缓蚀机理,缓蚀效率的检测与表征,应用。本书内容实用、新颖,可供从事腐蚀与防护方面的技术和研究人员参考,对从事缓蚀剂研究、复配与生产的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具有指导作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间苯二酚螺环磷酸酯(BPSPBP)的合成及对PC的阻燃研究
第3章 新型DOPO含硅阻燃剂的合成及阻燃PC/ABS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第4章 DOPO衍生物含磷聚硅氧烷阻燃剂(DVP)的合成及对PC/ABS的阻燃性能研究
第5章 纳米OMT在PC/ABS中的应用
第6章 基于双螺环的磷硅阻燃剂PSN的合成及对PC/ABS的阻燃作用
第7章 PC/AES及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第8章 无卤含硅磷酸酯阻燃PC/ABS复合材料的降解过程研究
索引
1绪论
11缓蚀剂概述
12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121缓蚀机理概述
122缓蚀机理的研究方法
123缓蚀剂的构效相关性
124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吸附的理论
13含硫、氮缓蚀剂的缓蚀行为
131概述
132浓度极值、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
133协同效应
134作用机理
14缓蚀剂的协同机理
141零电荷电位的移动
142腐蚀电化学行为
143不同的吸附模型
15环境友好缓蚀剂概述
151种类
152制备与应用
153分子设计
2氨荒酸盐类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杀菌机理
21氨荒酸盐类缓蚀剂的合成及杀菌性能评价
211简介
212实验
213小结
22氨荒酸盐类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评价
221简介
222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23实验结果与讨论
224小结
23SDEDTC对碳钢在盐酸介质中的缓蚀机理
231简介
232利用交流阻抗技术分析氨荒酸盐的缓蚀机理
233SDEDTC的阳极吸、脱附
234氨荒酸盐类缓蚀剂抑制碳钢在酸中腐蚀的灰关联分析
235氨荒酸盐在酸中抑制碳钢腐蚀的吸附膜表面分析
236缓蚀剂SDEDTC的吸附等温式
237SDEDTC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分析
238小结
24SDEDTC与BAA的缓蚀协同效应
241简介
242实验方法
243结果与讨论
244小结
3巯基三唑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机理
31巯基三唑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作用
311引言
312实验
313巯基三唑缓蚀剂对酸性介质中金属的缓蚀作用
314HCl溶液中巯基三唑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315小结
32巯基三唑缓蚀剂在电极上的吸附与阳极脱附
321引言
322实验材料与方法
323实验结果与讨论
324小结
33巯基三唑缓蚀剂在电极表面的吸附热力学与吸附动力学
331引言
332实验材料与方法
333巯基三唑缓蚀体系的吸附热力学
334巯基三唑缓蚀剂在电极上的吸附动力学
335小结
34巯基三唑缓蚀体系的协同效应
341引言
342实验材料与方法
343PhABMT与KI的协同缓蚀作用
344PhASMT与“1227”的协同缓蚀作用
345协同缓蚀体系的吸附热力学
346小结
35巯基三唑缓蚀剂的构效相关性
351引言
352巯基三唑化合物缓蚀性能与分子结构关系的灰关联分析
353小结
4缓蚀剂科技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