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土建百科

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全书共60余万字,分为12章。前五章的主要内容为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定义、发展历史、分类方法、组成材料、复合增强机制、制备工艺与检测技术等。后七章将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分为七大类,即金属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合成纤维复合材料、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以及高性能复合材料,共计30余个品种,分述了它们的配制原理、制备工艺要领、物理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应用范围以及开发前景等。

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基本信息

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定义

1.2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

1.3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1.4 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类别与品种

第2章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组成材料

2.1 纤维增强材

2.2 基材

第3章 纤维与水泥基材的复合增强作用

3.1 概述

3.2 影响纤维与水泥基材复合增强作用的要素

3.3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限制收宿时纤维的阻裂作用

3.4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收缩裂缝的理论模型

3.5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弯时纤维与水泥基材的复合增强作用

3.6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韧性

第4章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

4.1 纤维增强水泥的制作工艺

4.2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制作工艺

第5章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

5.1 纤维增强水泥的性能试验

5.2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性能试验

第6章 金属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6.1 钢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

6.2 钢纤维增强膨胀混凝土

6.3 不锈钢纤维增强耐火混凝土

6.4 金属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

6.5 钢棉增强水泥

第7章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第8章 合成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第9章 天然有机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第10章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第11章 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第12章 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快硬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硫铝酸盐)

  • JQT-7060
  • m3
  • 玖青
  • 13%
  • 玖青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青海厂商期刊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快硬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硫铝酸盐)

  • JQT-7060
  • m3
  • 13%
  • 玖青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水泥基堵漏材料

  • t
  • QD
  • 13%
  • 湖北乾道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水泥基耐磨材料

  • 有颜色 包工包/根据产品的档次不同价格不等
  • 13%
  • 深圳钰亿豪实业有限公司成都办事处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水泥基耐磨材料

  • 耐磨材料
  • t
  • 13%
  • 四川国兴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红"水泥

  • 32.5R
  • t
  • 河源市连平县2009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红"水泥

  • 42.5R
  • t
  • 河源市连平县2009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红牌"水泥

  • 32.5R
  • t
  • 河源市连平县2010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红牌"水泥

  • 42.5R
  • t
  • 河源市连平县2009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红牌"水泥

  • 32.5R
  • t
  • 河源市连平县2010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穿孔水泥纤维增强

  • 穿孔水泥纤维增强
  • 100m³
  • 1
  • 三乐/联塑/科丽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1-01
查看价格

水泥纤维增强

  • 水泥纤维增强
  • 0m²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0-06-02
查看价格

水泥基

  • 2厚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
  • 525.6m²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1-20
查看价格

纤维增强水泥泄爆板

  • 9厚双层错缝排列纤维增强水泥板+100×50×3方钢管+岩棉+9厚纤维增强水泥
  • 100m²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8-03-05
查看价格

600×600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井盖

  • 600×600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井盖
  • 15个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2-08-10
查看价格

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内容

该书内容丰富、系统性好、信息最大且实用性强。对我国从事纤维增加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设计、生产与应用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作为高校有关专业的课外读物。

查看详情

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文献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2)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2)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2)

格式:pdf

大小:25KB

页数: 3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 页 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 一、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概述 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以水泥与水发生水化、 硬化后形成的硬化水 泥浆体作为基体,以不连续的短纤维或连续的长纤维作增强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 复合材料。 普通混凝土是脆性材料, 在受荷载之前内部已有大量微观裂缝, 在不断增 加的外力作用下,这些微裂缝会逐渐扩展, 并最终形成宏观裂缝, 导致材料破坏。 加入适量的纤维之后, 纤维对微裂缝的扩展起阻止和抑制作用, 因而使复 合材料的抗拉与抗折强度以及断裂能较未增强的水泥基体有明显的提高。 二、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纤维的主要作用在于阻止微裂缝的扩展, 具体表现在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抗裂、抗渗及抗冲击、抗冻性等。 ? 2.1 抗拉强度 ? 在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力过程中纤维与基体共同受力变形, 纤维的牵连作用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格式:pdf

大小:25KB

页数: 3页

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 一、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概述 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以水泥与水发生水化、 硬化后形成的硬化水 泥浆体作为基体,以不连续的短纤维或连续的长纤维作增强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 复合材料。 普通混凝土是脆性材料, 在受荷载之前内部已有大量微观裂缝, 在不断增 加的外力作用下,这些微裂缝会逐渐扩展, 并最终形成宏观裂缝, 导致材料破坏。 加入适量的纤维之后, 纤维对微裂缝的扩展起阻止和抑制作用, 因而使复 合材料的抗拉与抗折强度以及断裂能较未增强的水泥基体有明显的提高。 二、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纤维的主要作用在于阻止微裂缝的扩展, 具体表现在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抗裂、抗渗及抗冲击、抗冻性等。 ? 2.1 抗拉强度 ? 在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力过程中纤维与基体共同受力变形, 纤维的牵连作用 使基体裂而不断并能进一步承受载荷, 可使

纤维增强水泥与纤维增强混凝土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发展简史

第二章 纤维与水泥基体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及相互影响

第一节 纤维的作用

第二节 水泥的作用

第三节 纤维与水泥在复合材料中的相互影响

第三章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选用

第一节 纤维增强水泥的成型工艺

第二节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成型工艺

第四章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轴向拉伸性能

第二节 弯曲性能

第三节 弯曲韧性

第四节 抗冲击性

第五节 抗疲劳性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纤维增强水泥第五章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

第一节 原材料

第二节 配合比

第三节 制作工艺

第四节 物理力学性能

第五节 耐久性

第六节 应用

附录:GRC产品的制造、养护与试验规范

第六章 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

第一节 原材料

第二节 配合比

第三节 制作工艺

第四节 物理力学性能

第五节 耐久性

第六节 应用

第七章 天然植物纤维增强水泥

第一节 原材料

第二节 配合比

第三节 制作工艺

第四节 物理力学性能

第五节 耐久性

第六节 应用

第八章 碳纤维增强水泥

第一节 原材料与配合比

第二节 制作工艺

第三节 性能

第四节 应用

第九章 混合纤维增强水泥

第一节 温石棉?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

第二节 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增强水泥

第三节 玻璃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

第十章 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

第一节 注浆纤维增强水泥

第二节 注浆纤维网增强水泥

第三节 活性粉末水泥复合材料

参考文献

第三篇 钢纤维增强混凝土

第十一章 钢纤维增强普通混凝土

第一节 原材料与配合比

第二节 制备工艺及拌和料特性

第三节 物理力学性能

第四节 工程应用

第十二章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与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

第一节 原材料与配合比

第二节 制备工艺及拌和料性能

第三节 物理力学性能

第四节 工程应用

第十三章 钢纤维增强膨胀混凝土

第一节 原材料与配合比及配制工艺

第二节 物理力学性能

第三节 工程应用

第十四章 钢纤维增强耐火混凝土

第一节 原材料与配制

第二节 物理力学性能

第三节 工程应用

第十五章 钢纤维增强碾压混凝土

第一节 原材料与配制

第二节 拌和料性能

第三节 力学性能

第四节 工程应用

第十六章 层布钢纤维混凝土

第一节 原材料与配合比

第二节 物理力学性能

第三节 层布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厚度的确定

第四节 层布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检验

第五节 工程应用

第十七章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

第一节 原材料与配合比

第二节 施工方法

第三节 力学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第四节 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第四篇 合成纤维增强混凝土与混合纤维增强混凝土

第十八章 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

第一节 聚丙烯细纤维增强混凝土

第二节 聚丙烯粗纤维增强混凝土

第十九章 聚丙烯腈纤维增强混凝土

第一节 原材料与配合比及制备工艺

第二节 拌和料性能

第三节 物理力学性能

第四节 工程应用

第二十章 聚酰胺纤维增强混凝土与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混凝土

第一节 聚酰胺纤维增强混凝土

第二节 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混凝土

第二十一章 混合纤维增强混凝土与组合纤维增强混凝土

第一节 不同尺度钢纤维混合增强混凝土

第二节 钢纤维与合成纤维混合增强混凝土

第三节 层布钢纤维和合成纤维组合增强混凝土

第四节 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目录

第1章 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发展概况

1.1 引言

1.2 传统水泥基材料所面临的挑战

1.3 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特征与概念

1.4 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动态

1.5 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内容与重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有机物与水泥的界面化学反应

2.1 实验原材料

2.1.1 水泥品种

2.1.2 水泥熟料矿物制备

2.1.3 有机物的选择

2.2 化学反应性的红外光谱研究

2.2.1 实验方法及测试条件

2.2.2 测试结果分析

2.2.3 红外加合谱分析

2.3 水溶性聚合物溶液的性质

2.3.1 聚合物的溶解特性

2.3.2 聚电解质性质

2.3.3 PVA和PAM的化学活性

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

2.4.1 XPS技术原理

2.4.2 实验设备及制样方法

2.4.3 测试结果及讨论

2.4.4 俄歇参数分析法

2.5 水化反应体系中的离子浓度变化及热效应

2.5.1 液相中Ca2+和Al3+的浓度变化

2.5.2 水化体系的反应热效应

2.5.3 水化固相的XRD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章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组成、结构及其改性

3.1 水泥基材料的界面

3.1.1 界面的概念与黏结类型

3.1.2 水泥基材料的界面研究

3.2 聚合物一铝酸盐水泥界面黏结层的结构模型

3.2.1 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原理

3.2.2 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3.3 界面化学键合层的深度分析

3.3.1 XPS转角深度分析原理

3.3.2 实验方法及条件

3.3.3 PAM与CA单矿水化界面键合层的组成、结构

3.4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特性

3.4.1 纤维水泥基材料界面的细观特性

3.4.2 纤维一基体界面力学模型

3.4.3 纤维一基体界面黏结性能的试验方法

3.4.4 影响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黏结性能的因素

3.4.5 改善合成纤维一基体黏结性能的措施

3.5 界面改性与偶联剂作用

3.5.1 界面改性与偶联剂作用机理

3.5.2 硅烷偶联剂增强界面黏结作用

3.5.3 偶联剂改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行为

参考文献

第4章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多层次结构

4.1 硬化水泥浆体微结构

4.1.1 水泥水化硬化机理

4.1.2 硬化水泥浆体微观结构的形成

4.1.3 硬化水泥浆体微结构模型

4.2 界面过渡区结构

4.2.1 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形成

4.2.2 界面过渡区结构模型

……

第5章 水泥基复合材料体积稳定性与控制技术

第6章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复合增强机理

第7章 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是通过组成、结构优化设计,采用先进技术制备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高技术水泥基材料,其性能特点是韧性好、强度高、可设计性好,是当前本领域研究的重点和技术应用的难点。本书是作者团队近二十年来开展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总结,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实验分析、生产与制备、工程应用。作者围绕材料的增强机理、设计与制备,工程应用技术的难点和关键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介绍了所取得的系统性理论和技术应用成果。

本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设计、生产技术人员和大学师生参考。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