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

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是指在地壳中丰度低、不易富集成矿或工业上提取较困难的金属元素矿床,如锂、铯、铌、钽、铍、锆和稀土元素矿床。

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基本信息

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世界稀土矿场分布

磷钇矿

自然吨位)。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在未来五年内,将克服技术障碍,生产高附加值的单一稀土产品。届时世界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1)中国

中国占世界稀土资源的41.36%,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稀土资源大国。稀土资源极为丰富,分布也极其合理,这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稀土矿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山东微山稀土矿、冕宁稀土矿、江西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湖南褐钇铌矿和漫长海岸线上的海滨砂矿等等。

白云鄂博稀土矿与铁共生,主要稀土矿物有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其比例为3∶1,都达到了稀土回收品位,故称混合矿,稀土总储量REO为3500万吨,约占世界储量的38%,堪称为世界第一大稀土矿。

微山稀土矿和冕宁稀土矿是以氟碳铈矿为主,伴生有重晶石等,是组成相对简单的一类易选的稀土矿。

铌稀土矿

加拿大产的铀矿

钛铀矿和独居石、磷钇矿组成,在湿法提铀时,可把稀土也提出来。

此外,在魁北克省的奥卡地区拥有的烧绿石矿,也是稀土的一个很大潜在资源。还有纽芬兰岛和拉布拉多省境内的斯特伦奇湖矿,也含有钇和重稀土正准备开发。

(7)南非

南非是非洲地区最重要的独居石生产国。位于开普顿的斯廷坎普斯克拉尔的磷灰石矿,伴生有独居石,是世界上唯一单一脉状型独居石稀土矿。此外,在东南海岸的查兹贝的海滨砂中也有稀土,在布法罗萤石矿中也伴生独居石和氟碳铈矿,正计划和研究回收。

(8)马来西亚

主要从锡矿的尾矿中回收独居石、磷钇矿和铌钇矿等稀土矿物,曾一度是世界重稀土和钇的主要来源。

(9)埃及

埃及从钛铁矿中回收独居石。矿床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属于河滨沙矿,矿源由上游风化的冲积砂沉积而成,独居石储量约20万吨。

(10)巴西

巴西是世界稀土生产的最古老国家,1884年开始向德国输出独居石,曾一度名扬世界。巴西的独居石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从里约热内卢到北部福塔莱萨,长达约643km地区,矿床规模大。

查看详情

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稀土催干剂

  • LC-801 容量:170kg/包
  • kg
  • 长风
  • 13%
  • 上海长风化工厂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稀土催干剂

  • LC-801 容量:25kg/包
  • kg
  • 长风
  • 13%
  • 上海长风化工厂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稀土催干剂

  • LC-804 容量:25kg/包
  • kg
  • 长风
  • 13%
  • 上海长风化工厂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直销稀土电机

  • ../TXY250
  • 稀土永磁
  • 13%
  • 吉林省大安市稀土永磁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稀土光电功能多用途道钉

  • SPR1-35-105规格:透明PC基座,尺寸:105×103×21.5mm,49玻璃 微珠 反光片,自发光
  • 欣红
  • 13%
  • 广东欣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压力30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M1320E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压力30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M1320E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压力30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稀土监管

  • 1.名称:稀土监管 2.品牌:徽粤大海/DHWL 3.型号:DHWL-XLZS 4.产地:中国5.功能参数:通过运用视频监控、定期检查、举报电话等手段,严控稀土资源、预防打击稀土偷盗情况出现,加强对重点稀土的监管.
  • 1套
  • 3
  • 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0-23
查看价格

  • 1.1350mm 宽 ×2160mm 深 ×960mm 高 2.框架材料:多层胶合板 3.表面:真皮
  • 2.0张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0-17
查看价格

  • 1.2300mmWx1920mmDx1150mmH 2.架单片弯曲的多层胶合板 3.材质饰面:布面 4.脚鸡翅木 5.其他相关要求具体详见活动家具
  • 12.0张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0-17
查看价格

  • 1.2300mmWx1920mmDx1150mmH 2.架单片弯曲的多层胶合板 3.材质饰面:布面 4.脚鸡翅木 5.其他相关要求具体详见活动家具
  • 32.0张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0-17
查看价格

  • 1.1350mm 宽 ×2160mm 深 ×960mm 高 2.框架材料:多层胶合板 3.表面:真皮
  • 12.0张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0-17
查看价格

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概述

它们的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种类繁多,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一般较复杂,矿床类型多种多样。现分别或分组阐述其主要类型矿床。

①含铌、钽变花岗岩和翁岗岩(一种具玻基结构的碱长花岗岩脉)矿床。矿床产于复式岩体的顶部,与富氟的纳长石花岗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发育完整的含矿岩体常具有分带性。铌、钽矿化(细晶石、钽铁矿、铌钽铁矿和铌铁矿)主要集中在上部的强钠化花岗岩中,向下在200~300米深度内逐渐变贫,转变为不具矿化的花岗岩。锂云母可作副产品,如中国江西宜春铌钽矿。②含铌碱性花岗岩矿床。矿床产于非造山构造环境的含碱性角闪石和辉石的花岗岩中,以铌铁矿为主、烧绿石次之。共生的有用元素有锆、轻稀土和钍等,有时有锡石,如非洲尼日利亚的这类矿床。③含烧绿石碳酸盐岩矿床,常与含氟碳铈矿等稀土碳酸盐岩相共生。④含铌钽花岗伟晶岩矿床。主要矿石矿物为铌钽铁矿、钽铁矿和细晶石,常与锂、铌、铍、铀和锡等共生。此外,中国白云鄂博式稀土矿床(见彩图)中也伴生有可利用的烧绿石,铌铁矿等铌矿物。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①含锂花岗伟晶岩矿床。锂的主要矿石矿物是锂云母、锂辉石。一般伴生的有用稀有金属是铍、铌、钽和铯(铯榴石)和锡等。如新疆阿尔泰的伟晶岩矿床。②盐湖矿床。是锂和铯稀碱金属的重要来源。不少岩盐、钾盐、芒硝和硼砂盐湖卤水中可能从工业上提取锂和铯,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瑟尔斯盐湖和中国青海察尔汗盐湖是锂的重要来源。此外,含锂云母钠长石化花岗岩和含铁锂云母黑钨矿-石英脉也是锂的来源。

地壳中稀土元素有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等15种元素。一般前6种称为轻稀土或铈族稀土;后9种称为重稀土或称钇族稀土。它们的矿床种类主要有:①稀土碳酸盐岩矿床。大多分布于地台区,常与超基性和碱性岩构成杂岩体,岩体常具圆形和椭圆形环状构造,稀土碳酸盐岩多分布在其上部中心部分。矿化深度可达1000米以上,以轻稀土为主。矿石矿物有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等。共生的有用元素有铌、锆、铁、磷、钍和钛等。典型矿床如乌干达的苏库卢等。②白云鄂博式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与铁矿共生,呈层状或似层状。矿床成因和时代争论未定,有可能是碳酸盐岩矿床的一种变种。稀土矿床主要是独居石和氟碳铈矿等轻稀土矿物。铌铁矿、烧绿石和易解石等铌矿物可回收。③离子吸附型矿床。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类和中酸性火山岩的风化壳下部,受原岩、气候和地貌等条件控制。矿床是由上部风化壳被雨水淋滤下来的稀土离子,被粘土矿物等吸附集中而成。根据稀土分配特征,可将矿石分为重(或钇族)稀土型和轻(或铈族)稀土型等。这类矿床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此外,各类砂矿床和伟晶岩矿床中的独居石、磷钇矿等也是稀土的工业来源。

白云鄂博稀土矿山

①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矿床,常与锂、铌、钽等共生,是铍的主要来源,如中国新疆阿尔泰等地矿床。②含绿柱石交代蚀变花岗岩矿床,产于钠长石化花岗岩顶部,绿柱石呈浸染状分布。如中国江西幕阜山等矿。③含铍夕卡岩(或条纹岩)矿床。矿床产于花岗岩与白云质灰岩的接触带中。矿石常呈条纹状构造。铍矿物主要是日光榴石、金绿宝石、香花石和塔菲石等。钙钨矿、磁铁矿和萤石等可作副产品。如中国湖南香花岭等矿。此外,中国华南许多黑钨矿-石英脉中绿柱石可作副产品。

锆在地壳中丰度虽高,但由于不易富集和提取困难,故列入稀有金属之列。其主要矿床有3类。①海滨砂矿。常形成于海滨的浪击带,沿海滨呈狭长分布,延长数千米到100千米以上,厚度一般数十厘米。由于海岸变迁,使部分矿床成为埋藏矿床。重砂矿物中除锆石外,常有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和钍石等;有时还有锡石等可综合利用。如中国海南岛海滨、澳大利亚东海岸等矿。一些冲击砂矿中锆石也可作副产品。②含异性石霞石正长岩矿床。如俄罗斯科拉半岛希比内矿床等。③含锆的钠长石化碱性岩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曲晶石、锆石和水锆石等,其他共生的可利用矿物和烧绿石和钍石等。此外,部分的复杂伟晶岩也是锆的来源。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 - 世界稀土矿场分布 磷钇矿稀土元素在地壳中丰度并不稀少,只是分散而已。已经发现的稀土矿物约有250种,但具有工业价值的稀土矿物只有50~60种,目前具有开采价值的只有10种左右,现在用于工业提取稀土元素的矿物主要有四种-氟碳铈矿、独居石矿、磷钇矿和风化壳淋积型矿,前三种矿占西方稀土产量的95%以上。独居石和氟碳铈矿中,轻稀土含量较高。磷钇矿中,重稀土和钇含量较高,但矿源比独居石少。 世界稀土资源拥有国除中国外,还有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扎伊尔等;主要稀土矿物是氟碳铈矿、离子吸附型矿、独居石、磷钇矿、黑稀金矿、磷灰石、铈铌钙钛矿等。主要进行开采、选矿生产的国家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巴西、马来西亚等。1998年全世界稀土精矿产量13万余吨(自然吨位)。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在未来五年内,将克服技术障碍,生产高附加值的单一稀土产品。届时世界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1)中国 中国占世界稀土资源的41.36%,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稀土资源大国。稀土资源极为丰富,分布也极其合理,这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稀土矿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山东微山稀土矿、冕宁稀土矿、江西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湖南褐钇铌矿和漫长海岸线上的海滨砂矿等等。 白云鄂博稀土矿与铁共生,主要稀土矿物有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其比例为3∶1,都达到了稀土回收品位,故称混合矿,稀土总储量REO为3500万吨,约占世界储量的38%,堪称为世界第一大稀土矿。 微山稀土矿和冕宁稀土矿是以氟碳铈矿为主,伴生有重晶石等,是组成相对简单的一类易选的稀土矿。江西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是一种新型稀土矿种,它的选冶相对较简单,且含中重稀土较高,是一类很有市场竞争力的稀土矿。 中国的海滨砂也极为丰富,在整个南海的海岸线及海南岛、台湾岛的海岸线可称为海滨砂存积的黄金海岸,有近代沉积砂矿和古砂矿,其中独居石和磷钇矿是处理海滨砂回收钛铁矿和锆英石时作为副产品加以回收。 总之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大,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高,矿点分布合理等。海外市场的刺激,致使国内稀土行业乱采滥挖现象严重,几近疯狂的开采使中国的稀土探明储量从1995年的43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3%,下降到2009年的36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36.52%。铌稀土矿(2)美国 美国它的稀土资源约占12.50%,其稀土消费和氟碳铈矿产量几年来一直居世界第一,但近几年稀土产量已退居第二位,让位于中国(由于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稀土的保护,而中国稀土由于管理不善被严重浪费)。美国稀土资源主要有氟碳铈矿、独居石及在选别其它矿物时,作为副产品可回收黑稀金矿、硅铍钇矿和磷钇矿。 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圣贝迪诺县的芒廷帕斯矿,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氟碳铈矿,该矿山1949年勘探放射性矿物时发现,稀土品位为5~10%REO,储量达500万吨之多,是一大型稀土矿。 美国很早就开采独居石,现在开采的砂矿量是佛罗里达州的格林科夫斯普林斯矿。矿床长约19km,宽1.2km,厚为6m,独居石较为丰富。此外,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也有砂矿分布,储量也相当可观。 (3)印度 印度主要矿床是砂矿。印度的独居石生产从1911年开始,最大矿床分布在喀拉拉邦、马德拉斯邦和奥里萨拉邦。有名矿区是位于印度南部西海岸的恰瓦拉和马纳范拉库里奇称为特拉范科的大矿床,它在1911~1945年间的供矿量占世界的一半,现在仍然是重要的产地。1958年在铀、钍资源勘探中,在比哈尔邦内陆的兰契高原上发现了一个新的独居石和钛铁矿矿床,规模巨大。 印度独居石钍含量高达8%ThO2。在马纳范拉库里奇采的重砂独居石占5~6%。钛铁矿占65%,金红石3%,锆英石5~6%,石榴石7~8%。 (4)前苏联 前苏联的稀土储量很大,主要是伴生矿床位于科拉半岛,存在于碱性岩中的含稀土的磷灰石。前苏联的主要稀土来源就是从磷灰石矿石中回收稀土,此外,在磷灰石矿石中,还可回收的稀土矿物有铈铌钙钛矿,含稀土为29~34%。另外,在赫列比特和森内尔还有氟碳铈矿。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独居石的生产大国,独居石是作为生产锆英石和金红石及钛铁矿的副产品加以回收。澳大利亚的砂矿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澳大利亚也产磷钇矿。 澳大利亚可开发利用的稀土资源,还有位于昆士兰州中部艾萨山的采铀的尾矿,南澳大利亚州罗克斯伯唐斯铜、铀金矿床。加拿大产的铀矿(6)加拿大 加拿大主要从铀矿中副产稀土。位于安大略省布来恩德里弗-埃利特湖地区的铀矿,主要由沥青铀矿、钛铀矿和独居石、磷钇矿组成,在湿法提铀时,可把稀土也提出来。 此外,在魁北克省的奥卡地区拥有的烧绿石矿,也是稀土的一个很大潜在资源。还有纽芬兰岛和拉布拉多省境内的斯特伦奇湖矿,也含有钇和重稀土正准备开发。 (7)南非 南非是非洲地区最重要的独居石生产国。位于开普顿的斯廷坎普斯克拉尔的磷灰石矿,伴生有独居石,是世界上唯一单一脉状型独居石稀土矿。此外,在东南海岸的查兹贝的海滨砂中也有稀土,在布法罗萤石矿中也伴生独居石和氟碳铈矿,正计划和研究回收。 (8)马来西亚 主要从锡矿的尾矿中回收独居石、磷钇矿和铌钇矿等稀土矿物,曾一度是世界重稀土和钇的主要来源。 (9)埃及 埃及从钛铁矿中回收独居石。矿床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属于河滨沙矿,矿源由上游风化的冲积砂沉积而成,独居石储量约20万吨。 (10)巴西 巴西是世界稀土生产的最古老国家,1884年开始向德国输出独居石,曾一度名扬世界。巴西的独居石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从里约热内卢到北部福塔莱萨,长达约643km地区,矿床规模大。

查看详情

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文献

小狐狸山钼多金属-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意义 小狐狸山钼多金属-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意义

小狐狸山钼多金属-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意义

格式:pdf

大小:1.9MB

页数: 3页

小狐狸山铅锌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北山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具中—大型规模的隐伏矿床,赋矿岩体划分为边缘相、过渡相和中心相3个相带,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和黄铁矿,并伴有稀有金属矿物,属典型的斑岩型铅锌钼-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为三叠纪,属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该矿床成矿特征典型,在该区继续寻找类似矿床具有很大的潜力。

云南腾冲新岐花岗岩稀有多金属矿床成因 云南腾冲新岐花岗岩稀有多金属矿床成因

云南腾冲新岐花岗岩稀有多金属矿床成因

格式:pdf

大小:1.9MB

页数: 未知

新岐花岗岩可分为四类。岩石富硅、富氟、富钾,而贫钛、铁、钙、镁,属于铝过饱和系列。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与Li-F花岗岩有关,分原生及风化矿两类。

【专业】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地球化学

【作者按】本文与前两篇、是一组文章,形成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的系列文章,供地质工作者参考。

一、稀有金属矿床主要类型

01

岩浆矿床分类

根据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岩浆矿床分为正岩浆矿床与岩浆热液矿床(或称岩浆热液过渡型矿床)。

表1 岩浆矿床主要成因类型

02

稀有金属矿床主要类型

内生稀有金属矿床均为正岩浆矿床与岩浆热液矿床。根据《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3-2002)》,分为内生与外生矿床。

表2 稀有金属矿床主要成因类型

(来源: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3-2002,并补充)

二、矿床蚀变垂直分带

矿床中交代蚀变现象普遍而强烈,多为面型交代蚀变,蚀变分带明显,在发育完整的情况下,自下而上依次为:钾化带→钠化带→云英岩化带→似伟晶岩带→石英壳(图1),即下钾上硅、内钾外硅。

在钾化带的中、下部,明显地表现出成矿元素贫化或活化转移的现象;在钾化带最上部,或向钠化带的过渡带中,有Zr、Hf、Nb、Ta及稀土元素的某些集中,但不具工业意义。钠化带是铌、钽的富集成矿带,特别是其上部强钠化带和钠化带向云英岩带的过渡带,铌,特别是钽具有最明显的富集,此带中有时有锂云母发育。云英岩带一般铌、钽含量不高(个别情况下较高),一般不具工业意义。似伟晶岩带和石英壳虽有成矿元素的某些集中,但大多数情况下不具有工业意义。

图1 矿床蚀变分带规律

(来源《矿床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三、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地球化学

(一)钠长石化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01

概述

这类矿床常位于酸性花岗岩上部的蚀变花岗岩体内,矿石呈浸染状分布。主要的矿石矿物有钽铁矿、铌铁矿、铌-钽铁矿、细晶石和锂云母等。伴生金属矿物有锆石、磷钇矿、钍石、独居石、氟碳钙钇矿、褐钇铌矿和黑稀金矿等。矿床中的有用元素除Nb、Tb、W、Sn、Be外,常有Li、Rb、Cs、Zr、Hf、(Th)、(U)及稀土元素等。

钠长岩-云英岩型矿床也是与花岗岩有密切空间和成因关系。这类矿床产在花岗岩体的顶部或大岩体附近的小岩株中,常发育较多含量的微斜长石、钠长石、钠闪石、白云母、铁锂云母、石英、电气石等矿物,一般认为主要是广泛强烈交代蚀变的结果,曾称之为“变花岗岩”。主要由钠长石组成的块状钠长岩和主要由白云母、石英组成的块状云英岩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含矿岩石类型。

02

矿床特征

①它们分布有花岗岗体的顶部或边缘,蚀变岩石与下面花岗岩间为逐渐过渡的接触关系;

②蚀变岩石内常表现出一定的分带,从下而上依次有:钾长石化带→钠长石化带→云英岩化带→最上部还往往发育似伟晶岩带和石英壳;

③蚀变岩石呈面状分布,钠长石化带只限于在岩体内发育,内部的成分结构较均匀,云英岩化带有时也沿裂隙发育,并可进入顶部的围岩中;

④通常变花岗岩成分相当花岗岩类中的碱长花岗岩,但在结构上则不同于典型花岗岩,岩石中有明显交代结构,但也不完全与一般热液交代产物相同。

03

地球化学特征

这是一种特殊的矿床类型,成矿的稀有金属分布于细粒浸染状副矿物(如铌钽铁矿、细晶石、绿柱石、褐钇铌矿等)中。含矿岩体均以岩株形式出现,矿体分布于岩株顶部或边部,并常伴随有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等交代蚀变作用。对这类矿床的成因,过去存在岩浆期后和岩浆期成因之争。

①富碱和稀碱金属(Li、Rb)、富挥发分(特别是F)、富浅色云母(白云母、锂云母)、常出现交代作用(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岩石熔点低(约600℃)、气液包裹体与岩浆包裹体共存、以及典型“M”型四分组稀土分布模式等特点表明(Zhao and Masuda,1988),这是一类兼有晚期岩浆到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特征的矿床类型,岩浆可连续向热液系统转化。上述各种资料表明,稀有金属花岗岩是晚期岩浆向岩浆期后矿床连续过渡的代表,作者曾形象地称之为“亦此亦彼”型矿床(即兼有晚期岩浆与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的特征)。研究这类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花岗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以及有关的成矿作用均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②变花岗岩中常量元素成分及含量与母体花岗岩是有规律演变的,有人研究过由微斜长石化到钠长石化再到云英岩化各带岩石中K2O相对Na2O含量从相近而略高到差别增大并略低,再到K2O又高于Na2O,稀有金属Be含量相对于Nb含量的变化与K2O和Na2O含量变化有相似的规律(图2);

③钠长岩的标型金属是Zr、Nb、Ta和Th,云英岩的标型金属是Be、Li、Sn和W。

图2 花岗岩交代时一些元素的重新分布略图

(引自V.l.斯米尔诺夫)

1—钠长岩;2—微斜长石化花岗岩3—顶板岩石;4—云英岩

(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01

概述

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多分布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处,少量分布于远离岩体数公里的围岩中,围岩为各种片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是锂、铍、铌、钽的重要矿床类型。

①岩浆结晶作用:在伟晶岩矿床形成的前期,岩浆结晶作用是主要的。伴随花岗岩的侵入,富含挥发份和稀有元素的花岗伟晶岩浆,侵入到花岗岩或围岩的构造裂隙中,由于温度降低,使组成伟晶岩矿床的主要矿物如长石、石英和云母,以及一些稀有元素矿物如绿柱石、铌-钽铁矿等,从伟晶岩岩浆中逐渐结晶出来。在比较稳定的封闭环境中,在挥发组分的参加下,随着结晶作用的进行,可产生分异现象,从而形成带状构造。岩浆结晶作用主要形成简单伟晶岩,成矿的意义相对较小。

在一条伟晶岩脉内,结晶分异作用愈充分,带状构造愈明显,稀有元素愈可能汇聚在脉体的中心部位,出现富矿块段。伟晶岩中交代作用与稀有元素矿化具有紧密的共生关系。

②热液交代作用:在伟晶岩矿床演化的晚期,交代作用普遍发生,形成复杂伟晶岩,重要伟晶岩矿床在本阶段形成。引起交代作用的溶液主要来自该伟晶岩岩浆本身。在主要的伟晶岩矿物结晶以后,残留下来的富含稀有元素的气水热液,沿着裂隙及各原生结构带之间的接触部位和块状长石进行交代,形成了白云母、钠长石、锂云母等的交代带或交代集合体,稀有元素在交代过程中也相应得到富集。

另一方面,有时交代作用也可能使伟晶岩中富矿段的稀有金属贫化,促成稀有金属在脉中的均匀化分布。

02

地球化学特征

伟晶岩的类型及其矿化特征明显受控于母岩的岩性(表3)。

表3 伟晶岩类型与母岩关系

在二云母花岗岩的周围,常见中、小型Be、Nb、Ta矿床和白云母矿床,有时出现大型Be、Nb、Ta、Li、Cs、Rb、Hf综合型矿床。此外,环绕于同一母岩周围的伟晶岩常呈环带分布,由内带至外带,岩石类型及矿化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即由低类型向高类型演化,矿化由简单趋向复杂。

大量地球比学资料表明,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和稀有金属花岗岩是花岗岩浆分异作用所形成的“同质异象体”:它们均富含稀有元素或强不相容元素,如Li、Be、Rh、Cs、Nb、Ta、REE、Zr、Hf等;在花岗伟晶岩中存在的各种矿物在稀有金属花岗岩中也均存在;它们的成岩温度相近,岩石化学成分相似,均属于Strecke-sen分类表中的碱长花岗岩,并均发育不同程度的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等交代作用。稀有金属花岗岩和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常具“排斥性”,即在同一花岗岩岩基或复式岩体中或周围,当形成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时,一般不形成稀有金属花岗岩,反之亦然。但有时两者同时出现。

伟晶岩成岩成矿的地球化学演化过程还表现为一些碱金属被另一些碱金属的交代。A·H·金兹堡将整个伟晶岩作用划分为六个地球化学阶段:Ca-Na→K→Li→Na→K(Rb) →Li-K-Rb-Cs。王贤觉曾将新疆阿尔泰伟晶岩三号脉划分为三个阶段:K-Na→Na-Li→K。

伟晶岩同位素组成资料提供了其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及地球化学特征的依据。以阿尔泰区伟晶岩脉为例,其磷灰石的87Sr/86Sr比值随伟晶岩的演化逐渐递增,从二云母型→白云母型→钠长石锂辉石型→锂云母型,由0.7115→0.7219→0.7522→2.0368。

03

成矿物质来源

含矿花岗岩及其母体花岗岩复式岩体均为硅铝过饱和岩石,它们无疑是地壳硅铝层岩石熔融而成的。以南岭地区为例,燕山期大范围的花岗岩浆活动,使大量地壳岩石被熔融,无疑具有巨大的热源。从地幔上涌的热液除导致地壳岩石熔融外,产生的流体多次反复地运移、沉积、再运移,从而导致所携带的稀有稀土元素在流动状态中分异并在局部地段富集。

04

实例

尖峰岭花岗岩型矿床及香花岭条纹岩型矿床成矿的综合模式 (图3)。在尖峰岭及香花岭地区除发育Li、Be、Nb、Ta稀有矿化外,也发育W、Sn以及Pb、Zn矿化。不同矿化可能源于同一岩浆源,在空间上从花岗岩向外呈带状分布。

图3 湖南尖峰岭及香花岭Li—Be—Nb—Ta—W—Sn矿床成矿模式

(根据杜绍华、黄蕴慧,1995)

1—花岗岩浆;2—不混熔的氟化物熔浆;3—成矿流体;4—黑云母碱长花岗岩;5—钾长花岗岩;6—钠长花岗岩;7—云英岩;8—富黄玉花岗斑岩;9—花岗斑岩;10—香花岭岩;11—似伟晶岩;12—云英岩型钨锡矿脉;13—断裂;14—寒武系碎屑岩;15—下泥盆统碎屑岩;16—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17—含铍条纹岩

(三)云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01

概述

云英岩是由石英、云母和少量电气石、黄玉、萤石组成的蚀变矿物集合体。与云英岩化作用有关的矿床传统上认为是高温热液矿床。云英岩化作用主要与碱长花岗岩(少数与钾长花岗岩)岩株、岩瘤有关。大的花岗岩岩基,或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小岩体等一般不出现云英岩化。

云英岩矿床中出现的有用矿物为:含Ta(Nh)的细晶石、钽锰矿,含Be的绿柱石、日光榴石、金绿宝石、铍镁晶石、香花石、羟硅铍石、铍石、蓝柱石等,含Li的锂云母、铁锂云母、黑鳞云母、锂霞石等,含W的黑钨矿,含Sn的锡石以及含Mo的辉钼矿等。

02

矿床特征

①云英岩的含矿性,根据围岩性质、交代作用的强度和岩浆含矿程度而不同。我国南部钨矿床的云英岩大约70%发育于酸性侵入岩中,20%发育于浅变质岩中,10%发育于闪长岩类岩石中。

②云英岩常具有明显分带性,由岩体向含矿石英脉依次为:未蚀变花岗岩→云英岩化花岗岩→石英白云母云英岩→石英萤石云英岩→石英黄玉云英岩→石英电气石云英岩→石英脉。按云英岩产出的形态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面型和脉型。面型云英岩在花岗岩体顶部均匀分布;脉型最为常见,主要发育在花岗岩体内或围岩的裂隙中,也常作为石英脉旁的蚀变带出现。

③这类矿床的形成,在时间上稍后于岩浆岩体,在空间上位于岩体之内、外接触带。矿体形态复杂,有脉状、带状、似层状、筒状、囊状等。

④花岗岩体中,有W、Sn、Be、Nb、Th、Li、Rb、Cs及稀土元素(主要为钇族)等,均有较高的丰度,与矿床中的矿物极其近似。

⑤矿石中共生矿物复杂,多期、多阶段矿化明显,有较多的含挥发性组分的矿物,近矿围岩蚀变强烈,常有多种蚀变重叠。

03

地球化学特征

在云英岩矿床中,一般有含氟和含钾的矿物存在。林传仙等(1984)用模式体系K2O-A12O3-SiO2-H2O-HF的矿物组合讨论了云英岩矿床的形成机理。用μHF和μKF作为坐标变量,若体系中SiO2大量存在,H2O为外部控制量,则体系的矿物相变化简化为一元系含铝矿物的变化,体系中有钾长石、白云母、黄玉、石英和铝硅酸盐。μHF的增加和μKF的降低可促使钾长石变成白云母石英集合体,μHF进一步增加则形成黄玉。反之,μHF降低和μK增加,则形成钾长石。

04

实例

柿竹园超大型W、Mo、Bi、Be多金属矿床中产出典型的网脉状云英岩矿体。云英岩矿体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4.8‰~7.88‰,石英的δ18O值为11.6‰~14.0‰,黑钨矿的δ18O值为5.8‰~6.3‰,成矿流体的δ18OH2O值为6.9‰~9.3‰,萤石和石英包裹体的δDH2O值为-53‰~-57%‰,表明云英岩化成矿介质为岩浆水。

矿石类型有云英岩型W、Sn、Mo、Bi矿石,网脉状云英-矽卡岩型W、(Sn)、Mo、Bi矿石,矽卡岩型W、Bi矿石及大理岩细网脉型Sn(Be)矿石4种。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共计143种。成矿物质十分复杂、多样,有有色金属博物馆之美称。矿床已探明的W、Sn、Mo、Bi金属总储量达187万吨。其中,WO375万吨,Sn49万吨,Bi30万吨Mo13万吨,Be20万吨。

图4 湖南柿竹园矿区地质图

(据陈毓川等,1993)

1—第四系;2—上泥盆统佘田桥组大理岩;3—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白云质大理岩;4—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砂岩;5—震旦系石英砂岩及板岩;6—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7—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8—细粒(少斑)二云母花岗岩;9—花岗斑岩;10—石英斑岩(γ52-1浅成相);11—辉绿(玢)岩;12—绢云母岩(属γ52-2);13—矽卡岩(平面);14—矽卡岩化大理岩;15—矽卡岩(剖面);16—大理岩锡矿带;17—矽卡岩铋矿带;18—矽卡岩钨铋矿带;19—网脉状云英岩穿插的矽卡岩钨铋矿带;20—云英岩化;21—石英脉;22—磁铁矿;23—地质界线和推测地质界线;24—渐变地质界线;25—实测及推测冲断层;26—背斜轴;27—向斜轴;28—剖面位置;29—钻孔;30—坑道

(四)碱性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01

概述

传统上人们对岩浆矿床的理解主要着眼于与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浆活动有关的铬铁矿矿床、铜镍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等,但某些花岗质岩浆在结晶阶段也可以产生因成矿元素在副矿物中富集而形成的矿化或矿床,如碱性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这类矿床的成矿母岩包括正长岩、霞石正长岩、霞石岩、霓霞岩、磷霞岩、碳酸岩及其他超基性岩。分布于地台区,受深大断裂或地幔热点控制,呈点群式或带状分布。岩带中岩浆岩类型多,岩体分异程度高,多为层状侵入体。与这类碱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矿床有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霞石、蛭石、烧绿石以及铌、钽、铈等稀有稀土金属矿床。

02

矿床实例

典型实例是西华山花岗岩型富钇族稀土元素矿床、姑婆山褐钇铌矿花岗岩等(图5)。西华山黑云母花岗岩体由五次侵人活动形成,各次侵入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稀土矿化,以第二期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稀土矿化作用最强。稀土元素在岩体中分布均匀。根据609个样品的分析结果,稀土元素平均含量为360×10-6,均方差仅31.6×10-6,变异系数88%。岩体中稀土元素浓度呈标准正态分布。这些特点表明稀土元素在岩体中呈均匀状态分布。根据稀土元素在岩体中各矿物中的含量,30%的稀土元素赋存于造岩矿物中(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其余赋存于稀土元素的独立矿物(如硅铍钇矿、菱氟钇钙矿、磷钇矿等)中,这些矿物均呈浸染状均匀分布于岩体中。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早期形成的岩石富含斜长石、角闪石和磷灰石、榍石,稀土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置换Ca、Ti而分散于上述矿物中。因此,在结晶分异作用早期很少出现稀土独立矿物,难以形成稀土矿化。在中期,K、Na含量增高,Ca、Ti含量降低,稀土元素在岩浆中相对富集,以独立矿物(磷钇矿、硅被钇矿床)形式晶出。(K+Na)/Al原子比控制了稀土矿物的晶出,当比值大于0.80时,稀土独立矿物大量晶出,而小于0.80时稀土元素分散于造岩矿物中。在K、Na两碱性元素中,稀土元素与K关系较为密切:具稀土矿化的花岗岩中的K含量大于Na含量;当熔体中Na含量增加到近于K含量甚至大于K含量时,花岗岩浆成矿便从稀土元素转入以Nh、Ta、B、W、Sn等为主了。

图5 西华山富钇族稀土矿花岗岩矿床

(来源《矿床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五)花岗岩类风化矿床

01

概述

某些花岗岩类经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有用元素或矿物可以形成残坡积矿床或风化壳矿床。

风化矿床的形成,是某些元素在风化壳中迁移和集中的结果。原岩风化分解出的某些元素迁移流失,而另一些元素由于难以迁移则富集成矿。由于风化过程中元素发生了迁移,一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流失了,而另一部分则集中了并且相互发生作用(组成新矿物),由此而可能形成矿床。例如残余型粘土矿床,是风化壳中难迁移的SiO2、Al2O3、Fe2O3等组分集中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02

矿床特征

①粘土吸附的吸附作用对成矿具控制作用。矿床的显著特点是稀土元素以简单阳离子形式被风化作用形成的粘土矿物(埃洛石、高岭石等)吸附而富集成矿床。

②垂直分带:离子吸附型稀土元素矿床具明显的垂直分带,自上而下为:

富铁残积层:介质为弱酸性,粘土矿物含量较高,但由于胶体Fe(OH)3的大量产生,与粘土矿物发生胶体凝聚和电性中和作用,粘土矿物对稀土元素的吸附容量减少。这样,大量的稀土离子被地表流水带走,或随渗滤水下降到风化壳的完全风化带中,因此在地表残积层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贫化

完全风化带:介质呈弱酸性,稀土元素在水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增强,高岭石、多水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大量存在,有利于稀土离子被吸附,因此该带中稀土元素最为富集;

半风化带:介质呈弱碱性,稀土元素的溶解能力差,主要由碎屑状长石、石英组成,粘土矿物较少,因此稀土元素的次生富集程度较低;

未风化基岩:主要岩性为花岗岩、花岗斑岩等。

03

地球化学特征

对风化壳不同部位的稀土分析表明,除Ce因其氧化过程中形成特殊的Ce+4而与其他稀土元素分离外,在风化、吸附过程中稀土元素不发生选择性分馏,风化壳矿床基本保留了原岩的稀土组成。

这类矿床原岩中的稀土矿物如氟碳钇钙矿、氟碳铈矿、钛钇矿、砷钇矿、氟碳铈镧矿、硅铍钇矿等和硅酸盐矿物一起被破坏,稀土矿物和含稀土造岩矿物中的稀土元素转变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呈络合物或碳酸盐的形式被释放至溶液中,在地表酸性条件下稀土元素呈正三价的离子迁移。

在含稀土元素的弱酸性溶液向风化壳下部渗透的过程中,酸度变小,PH值逐渐升高,当PH值为6~8时,稀土元素的迁移能力大大降低,而粘土吸附稀土的能力增强,因而被高岭石、多水高岭石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吸附,使稀土离子在风化壳中富集成矿。

来源:刘先生的地质 新浪博客

参考文献:

1、翟裕生、姚振书等,《矿床学(第三版)》,地质出版社,2011.

2、戴塔根、龚铃兰等《应用地球化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牟保磊等,《元素地球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1997.

5、林小明,陈国能,从离子半径变化看元素地球化学场中的成矿分带,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第5期,2002.9.

— END —

查看详情

稀有、稀土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的专业解读

【按】元素地球化学是对成矿本质的认识。本文与前一篇《稀有金属矿床工业类型》是一组文章,接下来准备再写一篇《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地球化学》,供地质工作者参考。

一、概述

稀有、稀土金属包括稀有金属及稀土金属两类。其中前一类又包括Li、Be、Nb、Ta、Zr、Hf、Rb、Cs等8个矿种。后一类又包括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两类矿种。轻稀土元素是La、Ce、Pr、Nd、Sm、Eu等6个元素,重稀土元素是Gd、Tb、Dy、Ho、Er、Tm、Yb、Lu及Sc、Y等9个元素。

有些文献将Hf划分为稀散元素。

图为稀土金属镱

二、地球化学分类与特征

1、稀有、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

根据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将稀有、稀土元素分为三类:成矿元素、附属元素、分散元素。

表1 微量元素分类及特征

2、微量元素(包括稀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稀有、稀土元素在地球化学分类均为亲石元素。

亲石元素(也叫造岩元素、亲氧元素),离子的最外层多具有8个电子层结构,氧化物的形成热大于氧化铁的形成热,包括周期表中二、三周期(除氮、硫外)、四至七周期中I、II族主族、IV~VI族副族(除钼)与VII族中的锰等元素。其中离子半径大的亲石元素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包括钾、铷、钙、锶、钡、铊等。亲石元素与氧的亲合力强,易熔于硅酸盐熔体,主要富集于地壳及酸碱性岩中。亲石元素Li、Be产于伟晶岩中;Na、Mg、Al、Si、K、Ca一般岩石矿物的主要组成元素;Rb、Cs、Sr、Ba、稀有金属可以形成独立矿物。一些放射性元素U、Th、Ra也主要与亲石元素共生,尤其是与碱性岩元素共生。一些稀有元素,Sc、Y、Zr、Hf、Nb、Ta、W、Mo、REE,一般形成氧化物,可以形成独立矿物或作为伴生微量元素出现。

[注:亲铜元素(亲硫元素):与硫的亲合力强,并往往组成的硫化物,易熔于硫化铁熔体,主要集中于硫化物-氧化物过渡圈。]

3、配位数

配位化学中,配位数是指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即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离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中心原子的电荷高,就需要愈多的配体负电荷来中和,配位数就大。

表2 稀有、稀土阳离子的配位数

一种盐度相对较低的流体与另一种盐度高的流体混合,使流体的配位基浓度降低,驱动化学反应向络合物分析的方向进行,因此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由于在降低配位基浓度的同时,也会降低成矿物质的浓度,所以对于象FeCl0这样的配位基与金属具有1∶1的络合物,稀释通常不会产生沉淀效果,但对于具有更高配位数的络合物,稀释的沉淀效果就很明显。

三、稀有、稀土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主要矿物

稀土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下列三种:独立矿物、类质同象、离子状态。三种存在形式都有可能富集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

1、独立矿物

独立矿物指形成了能够进行肉眼或显微镜下进行矿物学研究的、并且可用机械的或物理的方法分离出单矿物样品的矿物颗粒(粒径>0.001mm)。

自然界的稀有、稀土矿物种类繁多,独立矿物约200多种。在我国各类稀有、稀土矿床中,主要矿物有30余种,共分四类:碳酸盐(氟碳酸盐)、磷酸盐、氧化物、硅酸盐。稀有、稀土矿物自然界均以氧化物存在,稀有元素分别为BeO、Nb2O5、Ta2O5、ZrO2、HfO2、Li2O、Rb2O、Cs2O;稀土多呈三价状态,形成RE2O3型化合物,也有其它价态,如Pr6O11、Tb4O7、CeO2等,均可表示为REO。

最主要的矿物有:

锂辉石【LiAl[Si2O6]】

透锂长石【Li[AlSi4O10]】

锂云母【K2(Li,A1)5-6[Si6-7A12-1O20](OH,F)4】

铁锂云母【KLiFeAl[A1Si3O10](F,OM)2】

绿柱石【Be3A12[Si6O18]】

硅铍石【Be2[SiO4]】

铯榴石【Cs[A1Si2O6]·nH2O】

铌铁矿【FeNb2O6】

钽铁矿【FeTa206】

铌锰矿【MnNb2O6】

钽锰矿【MnTa2O6】

锆石(锆英石)【Zr[SiO4]】

铪锆石【(Zr,Hf)[SiO4]】等

注:铌铁矿、钽铌铁矿、铌钽铁矿、钽铁矿均是铌铁矿—钽铁矿类质同象系列,Nb2O5与Ta2O5间存在着相互消长关系。为简便计,凡w(Ta2O5)<15%称铌铁矿,w(Nb205)<10%时称钽铁矿。w(Nb205)>w(Ta2O5)称钽铌铁矿,w(Ta2O5)>w(Nb2O5)时称铌钽铁矿,w(Fe)/w(Mn)<1称铌锰矿,w(Fe)/w(Mn)>1时称铌铁矿。

图为锂辉石

图为透锂长石

图为锂云母

图为硅铍石微距 来自珠宝大家坛

2、类质同象

对于常量元素而言,凡性质相似的(主要为原子结构类型相同和半径相近),都能成为类质同象系列。对于微量元素而言,当它们在溶液或熔体中的浓度为过饱和时,可形成各种独立矿物;在近乎饱和时,形成复成分矿物;浓度小时通常呈类质同象,混入性质相似的常量元素的晶格中。

类质同象置换具有一定的方向。在等价置换时,半径小的阳离子可优先进入晶格置换半径较大的阳离子;当离子类型不同时,铜型离子能进入过渡型离子,特别是惰性气体型离子的化合物中;至于异价置换时,则电价较高的离子进入低价离子的晶格是比较顺利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某元素的浓度特别高和在高温的情况下,也有半径大置换半径小,电价低置换电价高的,如Rb+置换K+,Li+置换Mg2+等。

自然界中大量稀有、稀土元素是呈类质同象赋存于其他矿物中,尤其是分散在含Ca的造岩矿物中。稀有、稀土元素的类质同象多是不等价置换的。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矿物中含有较高的稀有、稀土元素并非都是类质同象,而是可能含有稀有、稀土独立矿物的细微包裹体。分散在某些工业矿物中的稀有、稀土元素具有综合利用的价值。

类质同象,对于内生锂矿床有重要的意义,锂矿床主要有锂辉石矿与锂云母矿床。锂辉石【LiAl[Si2O6]】是Li以类质同象代替普通辉石【Ca(Mg,Fe,Al)[(Si,Al)2O6】中的Ca、Mg、Fe、Al等离子;锂云母【KLi1.5Al1.5(AlSi3O10)(F,OH)2】是Li以类质同象代替黑云母【K(Mg,Fe)3AlSi3O10(F,OH)2】中的Mg、Fe等离子;透锂长石【Li[AlSi4O10]】、铁锂云母【KLiFeAl[A1Si3O10](F,OM)2】等也同样。

3、离子状态

在风化壳中稀有、稀土元素可以被胶体矿物——蒙脱石、多水高岭石、铁和锰的氢氧化物所吸附,在风化壳中富集。稀有、稀土元素被粘土矿物吸附的能力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和半径的减小而减弱,即ΣCe被吸附的能力大于ΣY。呈离子状态被粘土矿物吸附的稀有、稀土元素,可以富集成规模巨大的离子吸附型矿床。

4、形成独立矿物的规律

形成独立矿物与元素的丰度有关:常量元素一般都能形成它们的独立矿物,微量元素则视其晶体化学性质是否与某些常量元素相同而异。

①如果相同,则微量元素势必以类质同象混入物的形式分散在常量元素的矿物晶格中而无法达到饱和,也就不能形成它们自己的独立矿物;

②如果不同,则该微量元素在常量元素逐渐晶出之后,能够相对地富集起来并形成它们自己的独立矿物。

铷和铯就是一对很典型的例子。地壳中铷的丰度为90×106,是铯的30 倍,但铯有时尚可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而铷则全部分散在含钾的矿物晶格中。这是因为铷的晶体化学性质与钾非常近似(与钾呈类质同象),而铯却与众不同,它的离子半径特别大,不容易进入别的元素的矿物晶格中去。

5、元素地球化学相容规律

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当固相(结晶相)和液相(熔体相,流体相)共存时,若微量元素易进入固相,称为相容元素(Compatibleelement)。反之,若微量元素易进入液相,称为不相容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这是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由于微量元素在结晶化学和地球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它们在固相和液相中的分配是不均匀的。例如,在固体地幔玄武岩熔体体系中,微量元素Cr,Ni,Co易保留在固相,为相容元素。而Sr,Zr,Nb,Ba等易进入熔体相,为不相容元素。又如,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某些微量元素易进入结晶相,在液相中的浓度则逐渐降低。Eu易进入斜长石,Yb易进入石榴石,V易进入磁铁矿等,它们称为相容元素。相反,有些微量元素则在晚期的结晶相和残余熔体中富集,如U,Th,Li,Be,B等,为不相容元素。

四、一些主要控制因素

1、内生作用中介质酸碱度的控制作用

矿物的形成是在一定的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环境下进行的。各种矿物都有一定的稳定范围。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往往促使矿物发生分解和元素迁移。

内生作用中,周期表中ⅠA、ⅡA 两族为碱性元素,ⅤA、ⅥA、ⅦA为酸性元素,铯的碱性最强,氟的酸性最强。溶液中存在强碱Na+、K+和弱酸[SiO]4—的碱性;存在弱碱Be2+和强酸F—的酸性。对于富[SO4]4—的岩浆来说,聚合作用愈强表示岩浆愈酸性,而聚合作用小的却称为“基性”,只有富K—、Na—的才称为碱性。通过交代作用可判断酸碱性变化,如钾长石被钠长石交代,说明酸性略增;橄榄石被蛇纹石交代,说明碱性减弱。

在较酸性的条件下,稀有、稀土元素的络合物总的来说都是不稳定的。铈族稀土的稳定性比钇族稀土更差,当钇土的络合物还稳定,还能保留在溶液中时,铈土的络合物已分解而开始自溶液中沉淀出来。岩浆作用的较晚阶段,钇土比较富集在较酸性的补充侵入体或经过自变质作用(如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白云母化、硅化等)的岩石中。在表生作用中,特别是在较酸性的环境,钇土也较铈土活泼,较易淋失。

在碱性花岗岩中,稀土元素能聚集在气成热液和热液矿床中,这是因为在碱性高的条件下能形成易溶的稀土元素络合物,并能够长时间保存在溶液中而没有在早期成矿阶段沉淀下来。

2、氧离子电价的控制作用

在岩浆中,氧离子对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二价的阳离子与负二价的氧离子化合,或者二者成倍地化合达到电价补偿最简单,所需要的能量也最少,符合化学反应的自然趋势。在岩浆演化的早期阶段,首先是二价的Mg2+,其次是Fe2+、Ca2+、Co2+、Ni2+与正硅酸络离子[SiO4]4—结合。

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由早到晚,Mg2+、Fe2+、Ca2+等二价阳离子逐渐减少,而K+、Na+—价阳离子逐渐增加。与此同时,U、Th、Tr、Zr、Hf、Nb、Ta 等半径大而价数高的稀有元素也逐渐积累起来。Zr、Hf 等在二价元素Mg2+、Fe2+、Ca2+等存在的情况下是不利于与[SiO4]4—形成正硅酸盐的,但此时缺少上述二价离子,只好由四价离子来完成。

3、造岩元素对成矿元素的控制作用

每一种造岩元素的含量不仅牵涉到所形成的岩浆岩的种类,也影响到成矿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分配情况。对于岩浆岩本身来说,硅的含量决定了岩石的酸性程度;镁、铁的含量可看出其基性程度,而钾、钠的含量则说明碱性程度;铝在中性岩中的含量是最高的。

钙的含量不仅影响斜长石的牌号也影响暗色矿物的种类。①若斜长石从岩浆中晶出后,岩浆熔融体中残余的磷超过钙时,则钙与磷结合形成磷灰石;若磷还有过剩,此时磷可与稀土元素结合形成独居石和磷钇矿。②若斜长石晶出后,残余的钙超过磷含量时,则过剩的钙将与部分柿族稀土结合形成褐帘石,其余的铈族稀土以及几乎全部的钇族稀土则分散在含钙的造岩矿物。

氟的存在可破坏钙和磷的平衡:当氟含量高时,磷灰石是不稳定的,氟除与钙结合形成萤石外,还可促使磷与稀土结合,同时它本身也可与稀土结合形成钇萤石和氟铈镧矿。

铝是形成长石的材料,当铝形成长石时,同时需要消耗钾、钠或钙。因此,铝的存在可以起一种“中和”的作用并抵销钾、钠、钙的碱性。在碱性岩中,当Al>K+Na时,TR、Nb、Ta便不能大量矿化;只有当Al时,才能引起U、Th、TR、Zr、Hf、Ti、Nb、Ta等高价稀有元素的总量有所增加(电价补偿的需要)。所以形成的矿物也不相同:铝高时形成褐帘石、黑稀金矿、铌铁矿,铝少时形成褐硅铈矿、硅铌钛矿、铌锆钠石等。

4、碱交代的控制作用

(1)杜乐天先生的观点

杜乐天先生认为碱交代作用是所有热液蚀变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始祖性蚀变及主控性蚀变,周期表第一族的常量强碱金属(如Na、K)是控制热液中所有酸性矿化剂(如SiO32—,F—,Cl—等)存在的主导因素。

热液中除了存在碱金属离子外,必然存在大量酸性组分。在碱交代的过程中,当热液中Na+、K+进入固相蚀变岩石后,热液的碱性必然降低,酸性(H+浓度)增强,溶液中的酸根也将与H+形成强挥发性气体(如HF),这些气体带着被萃取出的成矿元素与酸根结合成的络合离子离开碱交代体而逸出或随热液向外向上运移。以上原碱性热液中酸性组分离开碱性组分的过程就是酸碱分离。

杜乐天将热液作用成矿过程和其基本规律概括为:酸碱分离―先碱后酸―下碱上酸―下碱上硅―下碱上矿―矿酸同步迁移―同步定位―同场共聚(图1)。

碱交代分为高温碱交代和中低温碱交代两种类型,高温碱交代与铌、钽、锂、铍金属矿化有关,中低温碱交代与铀矿化有关。

图1 热液型矿床碱交代成因模型(点为碱交代区)

(据杜乐天,1989,有改动)

(2)钾、钠交代的控制作用

富钾、钠的岩体结晶时,因钾、纳的存在可增强许多元素与硅争夺氧的能力,可促使许多两性元素变成络阴离子(如Al、Be、Ti、Fe、Zr等),并使得Be、Ti、Zr等在岩浆结晶的早期分散在硅酸盐矿物中(类质同象置换硅),否则它们可以在岩浆结晶的晚期富集并形成矿床。碱性岩中铍的丰度比酸性岩高,但铍在碱性岩中不形成矿床而在花岗伟晶岩中却能形成矿床就是这个原因。

碱性岩中一般富含U、Th、TR、Zr、Hf、Ti、Nb、Ta等,这是因为K、Na形成硅酸盐时需要它们作电价补偿。我国有的研究者认为,岩浆中的Nb/Ta比值及稀土配分,在一定程度上与Na/K的比值有关。一般Na/K比值高的岩浆岩,相对地富含铌及铈族稀土,而Na/K比值低的岩浆岩则相对地富含钽及钇族稀土。

钾、钠两元素的作用并不一样。钾化对Cu、W、Rb、TR等有利,而钠化对Fe、Be、Nb、Ta等较有利。稀有元素在钠质碱性岩中可在岩浆期富集而在钾质碱性岩中往往延至热液阶段才富集,因K的溶解度比NaF高10倍,过剩的碱性阳离子K与上述的稀有元素形成非常易溶的氟-碳酸盐络合物如K3[TR(CO3)3]、K[NbF6]等,促使它们在残余溶液中聚集。

5、地温的控制作用

从图2的地质断面可见,地温梯度可能是造成上述成矿元素分带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图2 重熔界面上、下的副族成矿元素分带及其与元素地球化学场的关系

(据陈国能,1999,略有改动)

而图2左侧的元素地球化学场,则显示随着温度的变化,元素的沉淀析出顺序与元素自身结构有关。我们知道,常见的成矿元素通常在矿物中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离子价态,并符合离子体系的电中性原理和配位法则,即离子的配位数取决于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比。在离子性晶体中,只有当阴阳离子完全紧密接触时,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价。

来源:刘先生的地质-新浪博客

主要参考文献:

1、翟裕生、姚振书等,《矿床学(第三版)》,地质出版社,2011.

2、戴塔根、龚铃兰等《应用地球化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牟保磊等,《元素地球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张贻侠、寸珪——《国中金矿床,进展与思考》,地质出版社,1996.

5、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1997.

— END —

查看详情

中国矿产品资源稀土、稀有金属

稀土、稀有金属: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801)、山东省(微山)、江西省(赣南、宜春)、广东省(粤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等地。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