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主要采取书斋与现场并重的态度与方法,综合多学科领域知识和研究成果。针对粤北历史文化特点,以古道为切入点,为调研选点和现场素材采集等方面提供指引,并通过古村落普查和传统民居调研,较为系统分析归纳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文化特色。对粤北周边地区研究状况及区域地理文化特色进行分析比较,从军事防御、迁徙移民等社会历史变迁出发,重新认识粤北传统村落的演变历程和动因。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
二、国内传统村落面临的危机
第二节 传统村落研究情况
一、国际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三节 研究对象、方案和价值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案
三、研究价值
第二章 粤北周边地区研究背景及区域地理文化特色
第一节 粤北周边传统村落相关研究
一、岭南传统民居、聚落研究
二、粤北地域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粤北传统民居、聚落研究
第二节 粤北传统村落区位特色
一、粤北区域历史沿革动态特色
二、南北交汇中转的区位条件
三、军事战略要地特色
第三节 粤北传统村落文化发展演变及移民文化特色
一、早期文化
二、移民文化
三、少数民族文化
第三章 粤北古道及传统村落
第一节 历史上影响粤北的人口大迁移
一、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二、影响粤北的几次大移民
第二节 粤北古道与地理山水
一、从南岭到南海的自然地理格局
二、粤北古道
第三节 粤赣地区古道及村落
一、乌迳古道
二、梅岭古道
三、水口——南亩古道
第四节 湘粤地区古道及村落
一、城口湘粤古道
二、宜乐古道(西京古道东线)
三、星子古道(西京古道西线)
四、茶亭古道
五、秤架古道
第五节 “反迁客家区”的村落
一、始兴县村落
二、翁源县村落
三、新丰县村落
四、曲江区村落
五、浈江区村落
六、英德市村落
第六节 少数民族地区村落
一、韶关乳源瑶寨
二、清远连州、连山、连南瑶寨
第四章 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特色
第一节 粤北传统村落的共性特色
一、选址因地制宜
二、聚族而居、内向防御
三、儒家礼制、耕读传家
第二节 粤北传统村落形态的个性特色
一、不同自然地貌的传统村落
二、不罔文化源流和历史时期对传统村落形态的影响
三、不同生计业态村落
四、重大事件和军事工事影响的村落
五、美好意象营建的村落
第五章 粤北传统村落空间构成及建筑特色
第一节 村落公共空间
一、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及构成要素特色
二、村落公共空间体系及模式特色
三、空间的防御特色
第二节 村落建筑
一、居住建筑
二、宗祠和宫庙
三、书院和戏台
四、构筑物
第三节 粤北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
一、建筑结构
二、装饰艺术
第六章 粤北传统村落文化特色分区
第一节 古道沿线村落特征
一、粤赣古道沿线村落典型特征
二、湘粤古道沿线村落典型特征
三、民俗文化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粤北传统村落特色分区
一、粤北地区不问区域文化差异影响因素
二、粤北地区村落演进历史和动态变化路径
三、粤北传统村落特色分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1日
上架日期: 201511
征订号:27636
版次:第一版
页数:256
装帧:平膜勒口
开本:小16开
印张:16.500
ISBN:978-7-112-18690-7
建筑特征表现,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还可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从建筑自身角度来看,还有技术、艺术特征。从技术方面来看,有平面的、结构构造、材料的特征,还有气候、地理、地貌特...
斗拱公元前5世纪出现,到现在用了2500年,世博中国馆“东方之冠”是对斗拱的应用。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世界上有三大建筑体系,只有中国古代建筑极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斗拱是我国...
汉代建筑 两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青年时期,史籍中关於建筑之记载颇丰,建筑组合与结构处理日臻完善,然而至今却还未发现过一座汉代木构建筑。所幸佐证资料不少,汉代屋墓的外廊或庙堂、外门、石阙,...
侗文化圈传统村落及建筑研究框架
在比较了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转型之后,总结侗族传统民居及村落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宽侗族传统村落及建筑的研究视野,并拟定了从建筑、村落、文化圈三个层次上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传统村落中的文物建筑保护问题探讨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文物建筑作为传统村落中最重要的历史遗存构成,承载了大量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在对首批“国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中30余处文物建筑保护项目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概括了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归纳了传统村落中文物建筑保护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传统村落中文物建筑保护的对策,旨在为今后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据悉,为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陕西将建立健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库,在主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积极鼓励村民、社会团体和商界等社会力量投工投劳投资,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同时,组织传统村落保护技术研发,组建传统村落专家组,参与村内建设项目决策,现场指导传统建筑保护修缮。严格执行传统村落规划建设许可制度,严禁拆并中国传统村落。
该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建筑文化的基本属性;中西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中西方建筑文化思潮;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中西著名建筑家;中西著名建筑掇英。
全国政协日前在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就“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介绍了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的有关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仇保兴以及专家学者曹昌智等在座谈会上发言。委员们认为,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今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4部门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很及时,是个好文件。但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仍然很严峻,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发展模式单一、保护资金短缺、因无序开发导致自然风貌和环境遭到破坏等诸多矛盾和问题。
委员们建议,保护好传统村落要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保护古建筑与改善居住环境的关系,二是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关系,对市场介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要防止过度商业化经营模式。当前要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是把传统村落保护清单管理作为抓手,清单管理要明确具体;二是要落实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负主要责任;三是要公开,依靠群众监督;四是要制订好文物保护发展规划。只有把发展搞好,保护才能落到实处。委员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和监管,完善支持政策,开展保护技术研发与示范,开展试点工作,加大传统村落文化的宣传力度,建立社会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