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隐翼,稀有种。常绿乔木,高12至30米,胸径可达50厘米。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部分地区海拔300至1300米的山谷、林缘、溪边。生长在森林茂密、常年潮湿的林中,喜微弱光照。花果期9-11月。隐翼为热带雨林或季雨林成分。在中国云南为其分布区的北缘。对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及其分布规律有科学价值。本种植物花期郁香溢人,其化学成分、经济用途均有研究意义。在中国,隐翼于50年代初期发现于云南南部。隐翼科仅1属5种,中国仅此一种,分布区狭窄,生长于湿性沟谷雨林中,通常3-5株星散生长。因其种子极微小,自然繁殖力弱,产地森林被大面积采伐,以及毁林耕种等综合因素而导致隐翼木日趋濒危。
隐翼在中国分布于云贵高原南端,东经98°9′-104°5′,北纬21°07′-23°07′.地处东南亚热带边缘。其分布区年平均温不低于20℃;年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雨量分布不均,多集中在5-10月,但旱季有大雾可补偿水份之不足。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5.5,枯枝落叶分解迅速,有机质丰富。隐翼生长在绿茵苍翠、森林茂密、常年潮湿的林中,喜微弱光照。与其伴生的主要树种有绒毛番龙眼Pometiatomentosa(B1.)Teysm.etBinn。、轮叶戟Lasiococcacomberivar.pseudoverticillata(Merr.)H.S.Qiu、八宝树Duabangagrangdiflora(Roxb.exDC.)Walp.、窄叶翅子树PterospermumlanceaefoliumRoxb.、棒柄花CleidionbrevipetiolatumPaxetHoffm等植物。花期7-8月,果期9-11月。
隐翼分布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春季多雨,年均温17-21℃,1月均温5-11℃,年降雨量为1000-1200毫米。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红壤或黄壤。幼年期树冠为浓密的尖塔形,壮年期树冠变为钟状,冠层厚。幼树
顶芽一年形成三次,抽三次新梢。一般春梢生长慢,夏梢和秋梢生长快。特别是夏梢顶梢10天可增高30-40厘米,平均日生长达1.5-2.0厘米,为全年生长的高峰。秋梢也有一次高生长高峰,但不如前者快。胸径生长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70-90%。
据解析木资料:一般天然隐翼初期生长甚缓慢,20年生,高和胸径的生量仅为5.6米和4.1米厘米,至60-70年生以后,才达生长旺期。高生长以50-60年最快,径生长以70-95年最快,材积生长以60-96年最快;其间生长量占树干总材积生长量的89%,90-95年间生长量占树干总生长量的25.5%。但在人工林中,生长远比天然林迅速。13年生的人工林与20年生的天然林相比,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分别是天然林的3倍、2倍和7.1倍。隐翼4-5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
在中国,仅产云南屏边石极乡、金平勐喇、西双版纳勐膜勐、景洪攸乐山及沧源班洪等地。生于海拔300-1300米的山谷、林缘、溪边。分布于印度、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等地。
常绿乔木,高12-30米,胸径可达50厘米;树冠圆球形;枝条扁圆,无毛,有皮孔及纵纹。叶对生,革质或薄革质,宽椭圆形,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7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无毛,有光泽,侧脉6-10对,在下面明显凸起;叶柄长5-7毫米,粗壮。雌雄异株或花杂性,圆锥花序由数总状花序组合而成,腋生,长20-35厘米,被纤细微柔毛;每-花序具花100余朵;花极微小,盛开时带绿白色,香气浓郁;无花瓣;花尊浅杯状半球形,外面密被灰色绒毛,萼齿5,三角形,长0.5-1毫米;雄花的雄蕊5,与萼齿互生,着生于萼筒边缘,花丝长2-5毫米,长于裂片,花药扁圆,子房退化;雌花的雄蕊缩短,明显短于萼齿,子房膨大,圆球形,直径2-5毫米,密被灰白色绒毛,2室,胚珠多数,花柱2裂,柱头近盘状,顶端中部凹。蒴果扁球形,被长柔毛,直径约2毫米,顶端有椽,花柱宿存,成熟时室间开裂,果梗长约1毫米;种子多数,扁椭圆形,极小,两端及一侧有半透明膜质窄翅。
对在照度为50001x、大气CO2体积分数为700×10-6环境下生长3个月的隐翼PhoebebourneiHemsl.Yang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2体积分数倍增将使隐翼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28.7%,其中叶绿素a、b分别下降了28.6%、19.8%,类胡萝卜素上升2.8%,叶绿素a/b从1.95下降到1.55.长期高体积分数CO2处理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2.45%,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53.91%,暗呼吸速率下降95.6%,光呼吸速率下降43.7%;短期内CO2加倍处理,光合速率上升21.76%;长期处理,则下降89%.这表明,短时CO2体积分数加倍处理使植物的表观光合速率明显增加;长期处理明显抑制了隐翼的光合作用,出现了严重的光合适应现象。隐翼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减弱致使整个代谢水平下降。
用种子繁殖。因蒴果成熟时纵裂,种子小而有膜翅能随风远扬,必须适时采种、沙藏,进行发芽试验。应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林地播种或移植。因种子十分微小,播种时可适当掺沙。苗床土层要求疏松浅薄,以腐质土为佳,温度应保持在20~C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以80%左右为宜。
造林技术
1.采种
种子在11月下旬成熟,当果实由青转变为蓝黑色时,即可折紧采集,宜选20年生以上健壮母树采种,用钩刀、高枝剪采果枝或用竹竿击落收集种子。采回后,将果实放在竹萝内用脚或手搓擦去果皮,放在清水中,漂洗干净,置于通风室内阴干,待种壳水迹消失后,即或贮藏。果实出籽率40%-50%,种子失水后易丧失发芽力,故多采用湿润河沙分层贮藏,沙子含水量5%左右,沙子过干,种子失水,种皮开裂,导致子叶发霉,丧失发芽力。如需催芽播种,可贮藏在温度较高或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立春前后种子开始大量萌动,播种后可提早数天发芽。
2.隐翼幼苗
耐阴,忌强光,育苗宜选择日照时间较短、排灌方便,肥沃湿润的圃地,土壤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好。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冬季冷空气易汇集的低洼地,不宜作育苗地。圃地要进行三犁三耙,精耕细作,苗床为高床,床面高20厘米,床面宽1米。在山垄田育苗,要深开排水沟,中沟、边沟宽40厘米,深35厘米。整地时要施足基肥。每亩施猪牛栏粪1500千克,菜枯饼100公斤。在耕耙地时把肥料均匀翻入耕作层中。播种时间以元月下旬至2月。一般用条播,行间距离20-25厘米,每亩播种12-15公斤。播后用黄心土、火烧土覆盖,厚度为1.5-2厘米。播种后苗床用稻草覆盖,以保持苗床湿润疏松,利于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整齐度。种子发芽出土达60%-70%时,阴天或小雨天分二次揭除稻草。幼苗生长期间,要加强抚育管理,及时除草松土。为防止强光高温对幼苗造成伤害,在灌溉条件较差的地方,在5月份开始搭荫棚,荫棚高度1-1.2米,用透光度40%-50%的遮阳网遮盖,晴天上午9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可打开遮阳网让苗木受光,促进生长和增强抗性。到9月初可撤除荫棚。5月中旬至7月初进行间苗和定苗,间除生长不良、病虫危害、过密的幼苗,间苗后及时浇水,每亩定苗量为2万-2.5万株。8-9月是苗木的速生期,在此期间,加大灌溉量,使苗木根系分布层经常处于湿润状态,7-8月每隔20天追施1次复合肥,开沟施肥,用土覆盖,每亩每次施肥量7-8公斤。9月中下旬追施氯化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增强苗木越冬抗寒能力。1年生苗高达30-40厘米,地径0.4-0.5厘米,即可出圃造林或移栽培育绿化大苗。
3.造林
隐翼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造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空气湿度较大的山区半阴坡山腰中下部,沟谷两侧或河边台地。造林地全面清理后,采用水平带整地后挖穴或穴垦整地,穴的规格为50厘米见方,30厘米深,表土回穴。楠木是珍贵树种,为促进造林后幼树的生长,整地挖穴时每穴施菜枯饼0.2公斤或复合肥0.2公斤作基肥,将肥料与穴内土壤充分拌匀,待菜枯饼腐熟后再造林。"雨水"前后幼树萌动前,选择阴天或小雨天造林,苗木栽植前适当修枝,摘除叶子,剪去过长或受到损伤的根系。各地造林经验证明,随起苗,随打浆,保持根系湿润是造林成活的关键,泥浆中应加入3%-5%的钙镁磷。栽植做到根舒、苗正、分层打紧,比原圃地土痕适当深栽2-3厘米。幼年期生长较慢,冠幅也较窄,纯林初植密度可适当加大,株行距2米×2米或2米×1.5米,每亩167株或220株为宜。隐翼幼年耐阴,通过营造混交林方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造林地,宜用杉木与楠木混交,混交比例为1:3-4,行带状混交,林分郁闭时,通过适时间伐杉木,确保楠木成林成材。据福建资料报道,楠木还可与檫树、樟树及壳斗科树种混交造林,效果良好。
4.抚育管理
隐翼初期生长慢,易受杂草竞争而影响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因此在造林后3-5年内,应加强抚育管理,幼林郁闭前每年全面锄草块状松土两次,抚育时间应安排在高峰生长季节到来之前,即第1次抚育在4-5月,第2次在8-9月。造林当年抚育宜在下半年安排。
幼林郁闭后两年内枝叶仍旺盛,林木分化也不明显,3年后,树冠下部枝叶开始枯黄,林木逐步分化,树冠发育较慢,严禁打枝。一般在7-8年生郁闭,当幼林充分郁闭后4-5年,即12-13年生时自然整枝开始,林木分化比较明显,此时应进行第1次抚育间伐,间伐强度30%-35%,每公顷保留1650-1800株,郁闭度保持在0.7左右,间隔6-7年后,当树冠恢复郁闭,侧枝交错,树冠下部自然整枝明显,胸径生长明显下降时安排第2次间伐,间伐强度30%左右,每公顷保留1200-1500株。如培育大径材,若干年后还应进行第3次间伐,主伐株数每公顷2600-900株即可。有的生产单位营造楠木林,初植密度3000株以上,到20年生也不间伐,结果平均胸径仅100m左右,很难成材。因此,适时间伐是关键。
楠杉混交林的种间矛盾随着林龄增长激化,如不及时采取调节措施,势必影响楠木和杉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抑制隐翼生长,应及时对杉木进行修枝,抚育伐,保证隐翼树冠获得充分的侧方光照与营养空间,使楠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在混交林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保护价值
隐翼为热带雨林或季雨林成分。在中国云南为其分布区的北缘。对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及其分布规律有科学价值。本种植物花期郁香溢人,其化学成份、经济用途均有研究意义。
保护措施
云南勐腊县勐苍自然保护区有星散分布。建议有关部门选择数小片划为自然保护点,并适当开展引种栽培试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热带植物园已引种存活一株,虽尚未开花,但枝繁叶茂。
属中文名:隐翼属
属拼音名:yinyishu
属拉丁名:Crypteronia
中国植物志:52(2):118
描述:CrypteroniaBl.隐翼属,隐翼科,4种,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和中印半岛,其中隐翼C.paniculataBl.,中国云南东南部亦产之。乔木;枝四棱形;叶对生,具柄,全缘,无托叶;花极小,杂性异株,白色或绿色,辐射对称,排成腋生、穗状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萼4-5裂,裂片镊合状排列;花瓣缺;雄蕊4-5,与萼裂片互生,且着生于萼管的近顶部;花盘缺;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胚珠多数生于中轴胎座上,花柱柔弱;果为一蒴果,室背开裂为2果瓣,果瓣为宿存的花柱所连结;种子微小,长,有翅或无翅。
所有物种:隐翼木、隐翼属
隐翼生于海拔300-1300米的山谷、林缘、溪边。其分布区年平均温不低于20℃;年降水里在1200毫米以上,雨量分布不均,多集中在5-10月,但旱季有大雾可补偿水份之不足。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5.5,枯枝落叶分解迅速,有机质丰富。隐翼生长在绿茵苍翠、森林茂密、常年潮湿的林中,喜微弱光照。
隐翼为热带雨林或季雨林成分。在中国云南为其分布区的北缘。对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及其分布规律有科学价值。本种植物花期郁香溢人,其化学成分、经济用途均有研究意义。
云南勐腊县勐 自然保护区有星散分布。建议有关部门选择数小片划为自然保护点,并适当开展引种栽培试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热带植物园已引种存活一株,虽尚未开花,但枝繁叶茂。
稀有种。在中国,隐翼于50年代初期发现于云南南部。隐翼科仅1属5种,中国仅此一种,分布区狭窄,生长于湿性沟谷雨林中,通常3-5株星散生长。因其种子极微小,自然繁殖力弱,产地森林被大面积采伐,以及毁林耕种等综合因素而导致隐翼木日趋濒危。
乔木,高可达30米。叶对生,宽椭圆形至披针形;羽状脉,全缘。雌雄异株或杂性,总状花序很长,由数总状花序集为圆锥花序;花细小而柔弱;无花瓣,花药侧生,中央胎座,胚珠多数。蒴果瓣裂;种子多数。
本科仅1属、5种。产印度东北至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热带地区。我国只有l种,产云南南部。
乔木。叶纸质至革质。花白色或乳白绿色;苞片线形或锥形;萼齿4-5,宿存;雄花的雄蕊花丝着生于萼筒喉部,与萼齿互生,长于雌花;子房球形,密被柔毛,花柱长或短,柱头头状,近二裂。蒴果密被柔毛,成熟后自顶端裂为二瓣,柱头、花柱及中隔亦随之一分为二;种子多数,椭圆形,其先端一侧及基部有膜状翅。无胚乳;子叶柱状;胚根钝,达脐的基部。
原产东南亚热带地区。我国1种,产云南。
乔木,高12-30米,胸径50厘米左右;枝条扁圆,有皮孔及纵纹,无毛。叶对生,宽椭圆形至披针形,长7-17厘米,宽3-7厘米,顶端急尖或短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微波状,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苍绿色,侧脉6-8对,向叶缘弧形延展互相连接,下面叶脉比上面凸出,显明易见,细脉网状;叶柄长5-7毫米。总状花序腋生,细长而柔弱,长20-25厘米;花白色或乳白绿色,细小而极多,可达150余朵,密集;无花瓣;萼筒短,被灰白色绒毛,直径1-2毫米,萼齿5,三角形,长0.5-1毫米;雄花的雄蕊5,着生于萼齿间凹处,与萼齿互生,花丝细长,长可达2-5毫米,长于萼齿5倍,花药扁圆,片状,二裂,有药隔,药室侧生,退化子房短,矩圆形;雌花的雄蕊花丝短,长不超过萼齿,子房密被灰白色绒毛,2室,胚珠多数,柱头2裂,其顶端中心内凹,退化雄蕊长不超过萼齿。蒴果扁圆球形,直径2毫米,顶端有喙,花柱宿存,果成熟时室间开裂,柱头及花柱亦随之一分为二;果梗长约1毫米;种子椭圆形,扁,微小而极多,沿一侧有半透明的膜翅。花期7-8月,果期9-11月。
产云南沧源县班洪红卫桥、景洪县修乐公社曼卡新寨、勐腊县小腊公路48-55公里金平、勐腊、黑龙山、屏边、瑶山及冲头等地;生于海拔350-1300米山谷、疏林潮湿沟谷雨林及季雨林。主要分布于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