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油蜡皮是用头层牛皮经打磨、上油、打蜡后形成的特殊皮感效果,是一种具有仿古艺术效果的时尚皮料工艺,也是各大世界品牌的首选皮料。因其工艺特点,油蜡皮表面容易留下刮痕,用擦鞋布或鞋蜡顺着纹理方向反复涂抹后就会消失。另外,油蜡皮的吸水和吸油性较强,粘到水和油后的部分,皮面颜色会变深,其实正是油蜡皮的这些特点,让它给人一种怀旧和沧桑的感觉,是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油蜡皮的保养由于油蜡皮的吸水性和吸油性较强,又属于变色皮质,所以平时使用要防水防潮、防油渍,如皮面有轻微刮痕,可用软布轻轻反复拭擦,污迹可用无色皮蜡油涂抹拭擦。
在后期的涂饰工艺中使用油滑和蜡感手感剂制作而成的。油蜡皮的分类油蜡皮的油蜡效果包括很多种,像:普通的油蜡油蜡皮,白雾蜡油蜡皮,阳离子蜡油蜡皮等。较常用的是油蜡效果:油亮的表面效果,仿佛在皮料表面揉了一层油蜡进去。白雾蜡油蜡皮,表面就像一层白雾,朦朦胧胧的。要用棉布擦拭,才会现底色。阳离子蜡油蜡皮,表面看不出来,但是只要将皮料折叠或揉搓,就会看到面色跟底色的交融变化。
油蜡皮是牛皮制皮工艺的一种,需要在水厂工艺中就和普通牛皮的制作工艺分开了。 主要区别是鞣制阶段,普通牛皮主要采用铬鞣,植鞣,醛鞣等。油蜡皮采用的是油鞣,皮革鞣制染色后,皮革柔软,弹性好,张力大。油蜡皮...
首先,要保证居室内的通风,过于干燥或潮湿都会加速皮革的老化。 其次,皮革沙发不要放在阳光直射到的地方,也不要放在空调直接吹到的地方,这样会使皮面变硬。阳光直射会使有色的皮面褪色...
我感觉美式油蜡皮的沙发比较不错,因为比其他皮质更容易打扫,基本不会存在开裂的现象,因为油蜡皮采用的是油鞣,所以皮革鞣制染色后,皮革柔软,弹性好,张力大。整体上也给人一种很高端的感觉,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真正的皮鞋护理可不是街头那种擦皮鞋的——伸出一只脚,一条破布在上面擦来擦去。专业的皮鞋护理是耐心细致的,拿一双光面皮鞋为例,10道程序都必须一丝不苟。
1.清洁鞋底、鞋边。用的是专用皮革清洁水,因为皮鞋是不能遇水的,而且专用清洁水还能使皮质不掉色、不发黄。
2.清洁鞋缝、鞋面。这时要用去污膏,不能用牙刷,牙刷的硬毛会刮伤皮质的。用过去污膏后,要用毛巾把去污膏擦干净。
3.上鞋油。专业用的往往是固体鞋油,这样油分更重。如果鞋油打的不均,就会出现不同的亮度。
4.烘干。上完一道鞋油以后把它放进消毒箱烘3分钟,温度在50-70℃左右,消毒箱里的热风使油能更好地浸润进皮革里面。如果鞋子太脏,要多用几次去污膏,这样就得先烘干再上油,因为去污膏也是含有水分的。
5.大刷抛光。把多余的油打匀,光泽度就出来了。再用毛巾把皮革表面的油抛光,直到拿白纸擦在皮鞋上也不会脏了。
6.上鞋乳。鞋乳油性更重,更滋润皮质。接着再烘三分钟。然后用大刷抛光。
7.上鞋蜡。鞋边、鞋面都得照顾到。鞋蜡是液体的,使皮质更有光泽度。上完鞋蜡后仍然要烘干、大刷抛光,把液体鞋蜡弄均匀。
8.用水性鞋刷蘸清洁水清洁鞋子里面。
9.烘干。这一次的烘干跟前面有些不同,由于鞋子里面是湿的,要用鞋撑把鞋子撑起来烘,50℃就可以了。温度太高则容易使鞋子脱胶。10-15分钟即可。
10.消毒。烘好之后直接消毒,需30至40分钟。
穿鞋时应先松开鞋带再使用鞋拔:平日小心着用,是鞋子保养的第一步。鞋子损坏多从后跟开始。因此,可多利用鞋拔子穿鞋。家中可准备长柄的,而平常则准备可随身携带的。另外,穿鞋子时不要硬挤,穿有鞋带的皮鞋应养成松开鞋带后再穿的习惯。 11.鞋不穿用时,及时清洁,然后放入鞋撑,使皮面保持完好形态,防止皮鞋曲挠部位死褶,若无鞋撑,可以用干净卫生的废纸代替,能有同样的效果。
蜡皮蜥属(Leiolepis)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我国华南沿海。世界范围内所见的七个种中,蜡皮蜥(L.reevesii)是分布最北的一种,见于两广、海南和越南。
2007年4-5月在海南岛本岛范围内18个县市展开蜡皮蜥种群密度和洞穴特征调查。种群密度存在地区间差异,三亚、陵水、东方、乐东等县市密度较高,而文昌、定安、屯昌、琼海、万宁等地种群密度低。
种群密度各类生境间差异显著,果园、仙人掌丛和草地种群密度较高,木麻黄林和小叶桉林内种群密度较低。种群密度海拔高度间差异显著,但并不呈现随海拔升高种群密度随之上升或下降的简单关系。
蜡皮蜥幼体洞长、洞深与头体长(SVL,snout-vent length)正相关,洞道折曲与SVL不相关;成体洞长、洞深与头体长不相关,洞道折曲与SVL正相关。ANOVA显示成体洞长、洞深均存在显著地区间差异。
以巢温为协变量的ANCOVA显示,各地巢内成体体温差异显著。ANOVA显示,成幼体巢温和体温差异显著,成幼体巢穴所处位置的气温无显著差异。以巢温为协变量的ANCOVA显示,成幼体气温和体温无显著差异。体温、气温和巢温三因子偏相关分析显示,各组(地区)内成体体温和巢温呈正相关;而成体体温和气温之间、巢温和气温之间的相关性并非在所有组内都存在。合并各组,总体上成体体温和巢温、体温和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巢温和气温不存在相关性;幼体情况与成体相似。
2006、2007年4月下旬从海南乐东一种群捕获844只蜡皮蜥,研究该种两性异形和繁殖输出。繁殖雌体的最小SVL为84.0mm,大于此大小的个体被人为判定为性成熟。蜡皮蜥具有两性异形,雄性大于雌性且具有较大的头部。无论成体和幼体,雄性头长和头宽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大于雌性。
以性别和年龄(成、幼体)为因子的双因子ANOVA比较两性头长和头宽与体长的回归剩余值发现,雄性头部大于雌性,幼体头部相对大于成体。相对窝卵重与母体SVL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较小的母体具有相对较大的繁殖输出。雌体繁殖会滞缓其生长,故小母体具有相对较大繁殖输出的结果部分地解释了蜡皮蜥为什么显示成年雌体小于雄体的体形大小两性异形现象。
用蜡皮蜥为模型动物,检验产卵于温暖且热稳定巢内的蜥蜴应有相对较高但较窄的孵化温度的假设。卵在三个恒定温度(27、30和33℃)、一个波动温度处理下孵化。温度的平均值而非方差影响孵化期,27、30和33℃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101.1、69.6和55.3天。幼体性别不受孵化温度影响。
不同处理孵出的幼体仅有稍许形态差异,但运动表现差异显著。27℃孵出幼体在跑道上的表现比其它处理孵出幼体差。卵能在27℃和33℃下孵化,但这两个孵化温度并不适宜。蜡皮蜥适宜的孵化温度范围可能处于最频繁的巢温变化范围(27-33℃)内。与其它利用低温生境或利用温暖生境但产卵于浅巢的有鳞类爬行动物相比较,蜡皮蜥有相对较高但较窄适宜的卵孵化温度。
因此,作者的数据支持上述假设。在具有温度梯度的热环境中,选择体温组间差异显著,非怀卵雌体(39.0℃)显著高于雄性成体(37.7℃),雄性成体显著高于怀卵雌体(36.8℃)。非怀卵雌体和雄性成体的临界低温(CTMin)和临界高温(CTMax)两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故合并两性数据,CTMin和CTMaX分别为11.1℃和45.7℃。用无线热敏发射器和数据块研究海南乐东一野外围栏内蜡皮蜥的调温行为。
本研究中所用蜡皮蜥均为成体,我们将其分为非怀卵雌体、怀卵雌体和雄性成体三组。以组、时段(07:00-11:00;11:00-15:00;15:00-19:00)和天气状况(晴天vs多云或阴天)三因子ANOVA显示,组(怀卵雌体<非怀卵雌体和雄性成体)、时段(07:00-11:00时段<11:00-15:00时段和15:00--19:00时段)和天气状况(多云或阴天<晴天)三因子对蜡皮蜥体温有显著影响;时段和天气状况的交互作用对蜡皮蜥体温亦有显著影响,其它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体温影响不显著。
为研究海南岛内蜡皮蜥的种内遗传变异,我们进行环岛取样,采集16个地点的蜡皮蜥,样点包括海南本岛沿海各县市,与三亚毗邻的东瑁洲岛、广东的徐闻和广西的北海。
对16个种群254条蜡皮蜥线粒体Cyt b基因片段(1004个碱基)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同源排序显示有122个变异位点,这些位点定义了73种单元型。单元型网络关系图显示海南蜡皮蜥可分为A、B两支,其分化时间约为1.00-1.06百万年前。
A支总体上表现为受阻碍的基因流伴随距离隔离,B支总体上表现为受阻碍的基因流/扩散但伴随较长距离的扩散。A支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种群扩张的时间为0.60百万年,嵌套分析(NCA,nested dade analysis)和AMOVA结果显示蜡皮蜥以受阻碍的基因流并有明显种群遗传结构为特征。
海南中部的五指山和鹦哥岭是阻碍基因交流的重要屏障,而琼州海峡作用较弱。我国蜡皮蜥过去30年来经历了种群迅速衰退,部分地区原自然种群已不复存在,人们迫切期望为制止该种种群进一步衰退寻找到合理的途径。
蜡皮蜥构巢精致,巢穴忠诚度(nest fidelity)强,不轻易迁离原巢区,易受生境缩减和破碎化影响而降低遗传多样性,本项研究对海南蜡皮蜥资源现况、生活史特征和种群遗传结构等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可为确立有效的蜡皮蜥资源管理和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小知识:一张原皮,可以剖若干层来用
石油蜡_1_石油蜡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石油蜡_1_石油蜡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油井结蜡原因及清防蜡技术
油井结蜡原因及清防蜡技术
是皮革制革工艺的一种,需要在水厂工艺中就和普通皮革的制作工艺分开了。主要区别是鞣制阶段,普通皮革主要采用铬鞣,植鞣,醛鞣等。油蜡皮采用的是油鞣,皮革鞣制染色后,皮革柔软,弹性好,张力大。在后期的涂饰工艺中采用油滑和腊感手感剂。做出来的皮革,非常适合服装,箱包等的制作。
最常用的自然油蜡效果,油亮的表面效果,在皮料表面仿佛揉了一层油蜡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