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音频信号发生器

音响技术指标的测量,在音响行业内官方交流当中,是尤为重要的,就自娱自乐而言,技术指标的性能测量,远比耳朵的分辨率要高,对于电路的调整与设计,有着重要的积极指导意义。

音频信号发生器基本信息

音频信号发生器DSP发生器

音频信号发生器的系统主要由8051F330单片机、MMC/SD卡存储器、RS232串行通信接口、上位机、液晶显示、键盘以及信号调理电路等部分组成。将写入MMC/SD卡中的音频数据存储在上位机,单片机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写入MMC/SD卡,以中断方式读取键盘接口命令,并根据命令控制选择相应的音频信号数据,再由信号调理电路输出不同频率和强度的音频信号,系统通过液晶显示模块显示信号频率、信号强度及信号类型。该系统突出的特点是上位机采用LabWindows/CVI软件,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与单片机通讯;以文本格式存储在上位机的音频信息则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下载到MMC/SD卡。

系统控制核心选用8051F330单片机,C8051F330微控制器采用独特的CIP-8051架构,对指令运行实行流水作业,大大提高了指令的运行速度;采用多功能存储卡-MMC/SD卡作为存储介质。MMC/SD卡内置控制电路,可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MP3等多种数字设备,反复记录30万次,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液晶显示屏采用OCM12864点阵液晶显示模块,由单片机时序控制,具有8位数据线、6条控制线和电源线。

根据SPI协议,采用单片机实现与MMC/SD卡的接口,解决了嵌入式系统大容量数据存储问题,利用上位机可以方便的读取写入数据。系统的存储速度可达20Mb/s,完全满足信号发生器所需的下载速度和音频播放速度。所编写的MMC/SD卡驱动程序已经应用到嵌入式信号发生器系统中,实现了数据的安全、稳定的存储。相对于MMC/SD卡无论是读写速度还是存储容量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在SPI模式下,SD卡与MMC卡相兼容,即就是说SD卡程序也适用于MMC卡。

查看详情

音频信号发生器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频信号发生器

  • 品种:信号发生器;规格:110KV;
  • 昊远
  • 13%
  • 河北昊远电气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频信号发生器

  • 品种:信号发生器;规格:220KV;
  • 昊远
  • 13%
  • 河北昊远电气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频信号发生器

  • 品种:信号发生器;规格:10KV;
  • 昊远
  • 13%
  • 河北昊远电气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频信号发生器

  • 品种:信号发生器;规格:35KV;
  • 昊远
  • 13%
  • 河北昊远电气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GAG/GSG系列音频信号发生器

  • 品种:GAG/GSG系列音频信号发生器;产品型号:GSG-120;产品描述:FM/AM信号发生器(单声道);
  • RS仪器
  • 13%
  • 重庆德源胜仪器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脉冲信号发生器

  • NF-1513A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视测试信号发生器

  • XT-16A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视测试信号发生器

  • CC5361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数显频率发生器

  • HP33120A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视图形发生器

  • VS14C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报警信号发生器

  • 报警信号发生器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6-09
查看价格

报警信号发生器

  • 报警信号发生器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6-03-11
查看价格

信号发生器

  • 接收短路触发信号,并播放报警语音的设备; 适用于需要消防联动报警的广播系统. 1.标准机柜式设计(1U),黑色氧化铝拉丝面板,人性化的抽手,考究的工艺,尽显高档气质; 2.两种警报音源可选:报警短路
  • 1台
  • 3
  • FLB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6-14
查看价格

信号发生器

  • GFG-3015
  • 733台
  • 1
  • 普通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3-28
查看价格

信号发生器

  • GFG-8020H
  • 170台
  • 1
  • 普通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10-23
查看价格

音频信号发生器简介

而音频信号发生器在音响技术指标方面显得非常重要。音频信号发生器实际就是一个三极管振荡电路,有两种原理,一种是LC振荡器,一种是RC振荡器。在负载电阻上面输出矩形脉冲信号,可以推动一个喇叭发音。

查看详情

音频信号发生器原理

音频信号发生器实际就是一个三极管振荡电路,有两种原理,一种是LC振荡器,一种是RC振荡器。下面以RC振荡器为例介绍一下。下图是一个2管互补电路的多谐振荡器,电路简单,容易起振,效率高。电路原理:BG1是NPN型小功率高频管,BG2是PNP小功率低频管。当电源开关K刚刚接通时,2个三极管尚未导通,电源通过R1,R2,RL对电容C充电,C两端电压按照指数规律上升,当这个电压上升到管子导通的门限电压时,BG1BG2开始导通。然后出现了正反馈过程: UC上升使IB1,使IC1上升,使UC1下降,使UB2下降,使UC2上升,使UB1上升,又使UC1下降。这个过程立即使BG1BG2饱和。然后电容器C经由R2通过BG1发射结和BG2集电极发射极放电。随着放电的进行,又发生了下面的正反馈过程: UC下降使IB1下降,使UC1上升,使UB2上升,使UC2下降,使UC1上升,使UB1下降。从而使BG1BG2迅速恢复到原来的截止状态。如此周而复始,就在负载电阻上面得到了矩形脉冲信号,可以推动一个喇叭发音。调整R1的电阻值可以改变振荡器的频率。

查看详情

音频信号发生器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音频信号发生器AGC算法

使放大电路的增益随信号强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的控制方法,就是AGC-自动增益控制。实现AGC可以是硬件电路,即AGC闭环电子电路,也可以是软件算法。本文主要讨论用软件算法来实现音频信号的AGC。

音频AGC是音频自动增益控制算法,更为准确的说是峰值自动增益控制算法,是一种根据输入音频信号水平自动动态地调整增益的机制。当音量(无论是捕捉到的音量还是再现的音量)超过某一门限值,信号就会被限幅。限幅指的是音频设备的输出不再随着输入而变化,输出实质上变成了最大音量位置上的一条水平线;当检测到音频增益达到了某一门限时,它会自动减小增益来避免限幅的发生。另一方面,如果捕捉到的音量太低时,系统将自动提高增益。当然,增益的调整不会使音量超过用户在调节向导中设置的值。

AGC算法的实现过程:首先从串口获取音频数据,它是16位的整型数,一般来说,这些数都是比较小的,通过AGC算法将输入的音频数据投影在一个固定区间内,从而使得不论输入的数据点数值大小都会等比例地向这个空间映射。一方面将获得的音频数据最大值与原来的峰值进行比较,如果有新的峰值出现就计算新的增益系数;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获取一个新的峰值,这个峰值就具有检测性能,又与原峰值比较,然后就计算新的增益系数。这个增益系数是相对稳定的。当音量加大时,信号峰值会自动增加,从而增益系数自动下降;当音量减小时,新的峰值会减小并且取代原来的峰值,从而使峰值下降,使增益系数上升。最后输出的数据乘以新增益系数后映射到音频信号输入的投影区间内。 AGC_Coff是初始增益系数,初始值为1;maxAGC_in是增益峰值,初始值为0;time是采样点计数,门限值为4096;AGC_in是新的音频数据,MAXArrIn是新的音频增益峰值;映射区间【-20000,20000】。

整个系统的软件部分为5人模块。系统主函数main( )、CMD文件、中断向量表、DSP5402头文件和专为C语言开发的库函数rtdx.lib。其中主函数部分是核心,主要包括:DSP器件初始化、MCBSP1初始化、MCBSP0初始化、AIC23初始化(内部12个可编程寄存器设置)及算法程序等。

在CCS2.0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c语言和*.asm语言相结合的方式编写程序。将编写的程序*.c、*.asm和链接程序*.cmd文件编译链接后生成执行目标文件*.out,通过仿真器将执行目标文件*.out下载到系统板上,经过调试、编译并运行,以音乐作为音频信号源输入到系统板上。

查看详情

音频信号发生器音频数字化

综述

普通的CD采用了数字技术,不过它只是简单地把模拟信号加以数字化。为了把模拟信号数字化,首先要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根据Nyquest采样定律,通常其采样频率至少是信号中的最高频率分量的两倍。对于高质量的音频信号,其频率范围是从20Hz-20kHz。所以其采样频率必须在40kHz以上。在CD中采用了44.1kHz的采样频率。在对模拟信号采样以后,还必须对其幅度上加以分层。在CD中,其分层以后的幅度信号用16比特的二进制信号来表示,也就是把模拟的音频信号在幅度上分为65,536层。这样,它的动态范围就可以达到96分贝=20Log65536(6分贝/比特)。这种直接模数(A/D)变换的方法也称为PCM编码。直接数字化的最大缺点是比特率非常高。达到44.1x16=705.6kbps,或即88.2kBbps。比特率高就意味着要求的存储容量很大。要记录1分钟的音乐,就需要5.292MB的存储容量。对于两路立体声,就需要10.584MB。而要记录几十分钟的音乐就需要几百兆的存储容量。

PCM编码原理

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数转换,它主要包括:

采样:在时间轴上对信号数字化;

量化:在幅度轴上对信号数字化;

编码:按一定格式记录采样和量化后的数字数据。

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是一种模数转换的最基本编码方法,CD-DA就是采用的这种编码方式。

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是指一秒钟内采样的次数。奈奎斯特(Harry Nyquist)

采样理论

如果对某一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则采样后可还原的最高信号频率只有采样频率的一半,或者说只要采样频率高于输入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就能从采样信号系列重构原始信号。

根据该采样理论,CD激光唱盘采样频率为44KHz,可记录的最高音频为22KHz,这样的音质与原始声音相差无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超级高保真音质(Super High Fidelity-HiFi)。

采样的三个标准频率

采样的三个标准频率分别为:44.1KHz,22.05KHz和11.025KHz。

量化位数

量化位是对模拟音频信号的幅度轴进行数字化,它决定了模拟信号数字化以后的动态范围。由于计算机按字节运算,一般的量化位数为8位和16位。量化位越高,信号的动态范围越大,数字化后的音频信号就越可能接近原始信号,但所需要的存贮空间也越大。

量化位 等份 动态范围(dB) 应用 8 256 48-50 数字电话 16 65536 96-100 CD-DA 声道数 有单声道和双声道之分。双声道又称为立体声,在硬件中要占两条线路,音质、音色好,但立体声数字化后所占空间比单声道多一倍。

编码算法

编码的作用一是采用一定的格式来记录数字数据,二是采用一定的算法来压缩数字数据。

压缩比

压缩编码的基本指标之一就是压缩比:压缩比通常小于1。压缩算法包括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有损压缩指解压后数据不能完全复原,要丢失一部分信息。压缩比越小,丢掉的信息越多、信号还原后失真越大。根据不同的应用,可以选用不同的压缩编码算法,如PCM,ADPC,MP3,RA等等。

数据率及数据文件格式

数据率为每秒bit数,它与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实时传输有直接关系,而其总数据量又与计算机的存储空间有直接关系。因此,数据率是计算机处理时要掌握的基本技术参数,未经压缩的数字音频数据率可按下式计算:

数据率=采样频率(Hz)×量化位数(bit)×声道数(bit/s)

用数字音频产生的数据一般以WAVE的文件格式存贮,以".WAV"作为文件扩展名。WAV文件由三部分组成:文件头,标明是WAVE文件、文件结构和数据的总字节;数字化参数如采样率、声道数、编码算法等等;最后是实际波形数据。WAVE格式是一种Windows下通用的数字音频标准,用Windows自带的媒体播放器可以播放WAV文件。MP3的应用虽然很看好,但目前还需专门的播放软件,其中较成熟的为RealPlayer。

为了存储数字化了的音乐,就只能尽量开发高容量的存储系统。在70年代末,终于开发出了利用激光读写的光盘存储系统。因为这种光盘比起密纹唱片,无论在体积和重量上都要小得多,轻得多,所以称它为CD(CompactDisk)。意思为轻便的碟片。而一张CD的容量大约为650MB,也就只能存储61.4分钟音乐。

纯粹音乐CD通常也称为CD-DA。DA就是数字音频(Digital Audio)的缩写。它的技术指标是由一本所谓的"红皮书"所定义。这本红皮书是菲立普公司和索尼公司在1980年公布的。以后,在1987年,又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为IEC908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一张CD所能存储的音乐时间。实际上在CD碟片中是以扇区为单位的,每个扇区中所包含的字节数为2352个字节。总共有345k个扇区。因此总的字节数为345kx2352=811440kB。可以存放76.92分钟的立体声音乐。还有一种方法来计算播放的时间,CD在播放时,其播放的速度为每秒钟75个扇区。一张CD有345k个扇区,因而可以播放的时间为345k/75=4600秒=76分40秒。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

因为音频信号数字化以后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来存放,所以很早就有人开始研究音频信号的压缩问题。音频信号的压缩不同于计算机中二进制信号的压缩,在计算机中,二进制信号的压缩必须是无损的,也就是说,信号经过压缩和解压缩以后,必须和原来的信号完全一样,不能有一个比特的错误。这种压缩称为无损压缩。但是音频信号的压缩就不一样,它的压缩可以是有损的只要压缩以后的声音和原来的声音听上去和原来的声音一样就可以了。因为人的耳朵对某些失真并不灵敏,所以,压缩时的潜力就比较大,也就是压缩的比例可以很大。音频信号在采用各种标准的无损压缩时,其压缩比顶多可以达到1.4倍。但在采用有损压缩时其压缩比就可以很高。下面是几种标准的压缩方法的性能。按质量由高往低排列。

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Mbyte不是正好1兆比特,而是1024x1024=1048576Byte。必须指出,这些压缩都是以牺牲音质作为代价的,尤其是最后两种方法,完全靠降低采样率和降低分辨率来取得的。这对音质的损失太大,所以这些方法并不可取。

查看详情

音频信号发生器作用

除了极个别的技术参数,如噪声电压之外,其它所有的音响技术指标都离不开音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如输出功率,总谐波失真(THD),互调失真(IMD),瞬态互调失真(TIM),瞬态响应,输入灵敏度(民间也叫增益),通道增益差,通道分离度,频响,信噪比,动态范围......都需要信号发生器的配合。

查看详情

音频信号发生器选购

音响技术指标的测量,在音响行业内官方交流当中,是尤为重要的,就自娱自乐而言,技术指标的性能测量,远比耳朵的分辨率要高,对于电路的调整与设计,有着重要的积极指导意义。

附注:以耳朵收货为主者,可作参考之用,也可选择略过,因为主观派与技术派的意见分歧远非这个贴子可以解决。喷了几十年的口水,目前并未见有啥结果。

进入主题,如果有研究电路设计的爱好,必不可少手头上备一些相关的测量仪器,用来测量相关电路的关键点数据与相关的音响技术指标。本文将与大家共同探讨用来测量音响技术指标之一的音频信号发生器的选购。

一.为什么要用音频信号发生器?其它的信号发生器不行么?

答案是,一定要用音频信号发生器,越专业的越好,其它的信号发生器肯定不如音频信号发生器。如果你只是用来担负维修的工作,或者只是有时兴趣来了,没事测波形玩,好比没事撕报纸玩,打打麻将啥的,当然用一些如函数信号发生器也可; 如果打算在音响电路设计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或者总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建议扔到一边(不准高空抛物),免得把思路引入歧途。至于原因请继续往下看。

二.音频信号发生器的作用

目前在市场上也流传了不少的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软件,可以装在电脑上运行的。本人也曾尝试使用过,个人意见,如果手头上宽裕,还是配置一台信号发生器为宜,价钱也不贵。软件信号发生器本属于非专业用途的,发送的信号质量与声卡有着很大的关联,而且业余条件下也不可能会有其它的仪器设备与之进地比对,校准。也就比较难保证发送的信号是否能满足要求。

三.对信号发生器的要求

如果是手头上的钱多得过分,多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直接抱台高档的音频信号发生器回去,一招搞定,无后顾之忧,此节略过。如果想以有效的资金开展无限的音响事业,请完整地看完此段内容:

1.信号输出幅度要求 信号发生器最低只需超过2V(RMS)电压,在测量音频功放2V高输入过载能力时要用到,一般的音频信号发生器的峰值(P-P)值可以去到7V左右,此项就不详述了。

2.信号波形要求 一般对于电子爱好者,这项最容易迷糊,有三角波,方波,正弦波,阶次波......是不是越多越好?答案是非也,在音频功放测量上,真正用到的只有方波与正弦波。所以,目前音频专用的信号发生器也只能输出这两种波形,都可以满足使用。所以,此项也不再详述。

3.信号输出失真度 这项参数是关键,需要长篇大论。

1).测量功率输出对于失真度的要求 此项参数将直接与音质效果相对应,也是大家最关心,最有兴趣的部分,就算是测量输出功率的大小,也与失真有关系。通常看到有些个别功放厂家说明书上就直接标注50W或是多少,这是种很不负责及很不专业的做法(有时有种想问候他全家女性的冲动)。当然,大多数厂家还是好的,尤其是大品牌的音响厂家,正确标注如TDH=1% 10W,以供消费者参考。为什么之前骂脏口了?有些气不过。打过比方说,都标注10W的功率,但THD=0.1%与THD=10%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如果标注为THD=0.1% 能够输出10W,那么THD=10%时,对于同一台石机来讲,起码可以去到15W以上,甚至于20W。人家老实标注为THD=0.1%10W的厂家不是吃了哑巴亏了么?言归正传,那么对于功率这项参数的测试,信号发生器的失真起码得小于0.1%才可能发挥作用。可见,不标注失真率(THD)值的功率是没有意义的。

2).测量失真度 对于某台音频功放的最小失真度,根据国际电工联盟IEC科学论证后(一般牛人论证带有权威性,何况是全世界一大堆顶尖级牛人的论证,可以不必担心其科学与合理性),规定在1W的输出功率条件下进行,此时用失真仪测得的失真读数就是音频功放的失真度。需要指出的是,胆机对于信号发生器的要求会低于石机,胆机通常的失真率在0.1-3%左右,所以失真率只要低于0.1%的信号发生器即可满足测量要求。而石机的失真率通常都比较低,至少会去到0.1%以下,如LM3886在30W时,失真也仅0.03%,LM3886在1W输出时的失真率更小。如果玩石机,想测测LM3886之类的功放,信号发生器的失真率起码要求在0.02%以下。测试高保真功放,对于信号发生器的要求会更高。

附注:一般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失真标注值通常都是1%,甚至于2%,请谨慎选购!

4. 谐波测量 此项测试对于信号发生器的要求更高,需要频谱仪配合使用,就不详述了。

5信号平坦度与稳定度 一般测试用途,可以不用关注,平坦度的误差基本上都在0.2dB左右,就算再大点,也可以满足频响-1dB的要求;稳定度么,起码也可以做到+(3% + 1Hz),所以此项也不必要特别关注。在所有的测试当中,不会因这这两项参数延误到测量工作。

四. 市场上多数型号的信号发生器选购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也知道,信号发生器性能优劣主要是体现在失真这项指标上,而失真越低的信号发生器,价钱越贵,可以说是直线上升,而且大部分被誉为神器级别超低失真型号,其二手信号发生器是有价无市,基本上绝种了。目前市场上全新品,失真小于0.1%,大约要100多人民币,相对来说,二手的价钱比较有性价比,如健伍,利达,黑目,松下等等,其制造工艺,仪器实际仪能,都比国内小品牌的信号发生器,要好用得多,总体说来,比较超值。以下附上常见二手型号信号发生器的失真参数,供大家参考:

LEADER (利达)AG-120B 500HZ-20KHZ 小于0.05%

LEADER (利达)AG-126 20HZ-20KHZ 小于0.005%

KENWOOD (健伍)AG-203 500Hz-20kHz 0.02% 或以下

KENWOOD (健伍)AG-253 200HZ-20KHZ 小于O.OO8%

查看详情

音频信号发生器文献

多功能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多功能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多功能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格式:pdf

大小:282KB

页数: 5页

利用数字信号合成原理开发的多功能音频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正弦波、扫频正弦波、扫幅正弦波、正弦波猝发音、白噪声、粉红噪声和窄带白噪声等多种信号,可对外接信号进行程控放大,OCT滤波等处理;并带有10W功放输出。经测试,各项指标达到了JJG607—2003中规定的技术要求。

低成本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低成本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低成本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格式:pdf

大小:282KB

页数: 4页

本文论述的音频信号发生器内含音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两部分功能。利用集成函数发生器ICL8038自行设计和制作音频信号发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自行设计和制作的频率计精度达到了0.01Hz。该机满足日常系统音频通道测试的需要。本文论述了相关电路原理和设计经验。

音响系统调试技巧

音响系统调试技巧

音响系统通电后还需进一步细致的调整、调试。这些调试工作一般要借助一些专用的仪器、设备才能很好地完成。常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音频信号发生器、毫伏表、噪声发生器、声级计、实时频谱仪;需要测量混响时,则还需要电平记录仪。

1

传声器相位校验

音响系统中同时使用的传声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同相位的。在工程交付使用之前需将系统中所有传声器的相位都校正成同相的。在使用中由于特殊需要而要求将个别传声器接成反相位时,可利用调有台上的相位倒置开关或者插入一段“反相线”。检验传声器相位的方法很简单,若两个传声器是同相位的,则这两个传声器指向同一声源时音量会明显增加,若两个传声器是反相的,则这两个传声器同时使用音量反而减轻。调整时,可任选一个传声器作基准,将系统中所有的传声器都与之比较,将相位与之相同的归为一类,相位与之不同的归为另一类。将为数较少的一类传声器相位进行调整,即把卡侬插上2脚与3脚的接线互换,便可实现相位调整。

2

房间均衡器调整

房间均衡器一般要借助粉红噪声发生器和实时频谱仪才能精确调整。房间均衡器主要用于对房间频率特性进行修正和补偿。因此在调试时应保证厅堂的环境与实际听音环境的一致性。另外,房间均衡器的调整,有时需与音箱布局的调整结合起来。

房间均衡器是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特性来实现对环境频率特性的补偿。对频率特性的改变不可避免地会引致相位特性的改变,引起相位失真。当房间均衡器的调整量过大时,尤其是在某段不宽的频带中又必须以很大的调整量才可达到均衡效果时,虽然房间的频率特性被修正了,但因为相位失真的关系,听感会变得很差,对立体声系统这种情况将更为突出。在建声条件不佳的情况下,房间均衡器的调整有时只能在频率特性与听感之之间折衷。强求频率特性的平坦结果有时反而弄巧成拙。最佳的办法是改进房间自身的声学特性。

(1)

调试过程

①用粉红噪声作为系统输入测试信号,这种噪声是由白噪声经过-6dB/oct滤波器后得到的。与白噪声相比,粉红噪声低频能量较大。因为粉红噪声能量分布情况与真实音乐信号较接近,所以常被用作音响工程和音响设备的测试信号。音箱的功率容量一般也用粉红噪声来测量。如果没有粉红噪声发生,也可用录有粉红噪声的CD唱片来放送粉红噪声,一般中档以上的激光唱机的频响可做到在2OHz~20kHz+0.5dB,可以满足测试要求。

②将粉红噪声输入调音台,调整调音台至标准输出电平,通常是OVU,输出电平+4dB,应注意此时调音台上均衡器EQ调为平线,即全部放在零位,对测试信号各段频率既不提升,又不衰减。房间均衡器各点频率调节电位器也先暂时置于零位。缓缓加大功放音量调整器可听到粉红信号声,用声压计监测,直至厅堂内粉噪信号声压级达85dB左右。

③将其测量传声器置于厅堂中心位置,频谱仪上选择开关置于“OCT”挡(该档是倍频程滤波器档,与粉红噪声的特性相对应)。这时实时频谱仪上的LED显示就是听音环境的频率特性曲线。它越平坦则说明房间建声的频率特性越好。

④调整均衡器上各点频率提升/衰减器,使频谱仪上频率特性曲线呈一条直线。

上述调试完毕后,一般还要对均衡器上的均衡曲线“光滑”一下,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均衡器调成锯齿状频率特性时带来过大的相位失真。

(2)

房间均衡器调整要点

①在20~50Hz左右的低频段以及14kHz以上高频段,其频率特性不必强求,尤其是低频段更是如此。因为一般音箱难似延伸至2OHz,能够达到40Hz已算是不错。强求低频段特性的平坦而提升超低频,会使音箱因过大的延伸低频而“失控”,失真加剧。

②房间均衡器的调整应始终考虑到频率特性平坦与尽量减小相位失真之间的矛盾,而做出折衷的考虑。

③对于建声环境的频率特性存在明显的“峰”和“谷”的情况下,应考虑改变音箱位置和设法改变建声特性。

④房间均衡器的调整是十分细致的工作,需要多次重复调整才可最终调定。这是因为在调整过程中往往还需对音箱摆位、建声环境作一些调整,且均衡器在调整时会有相互牵制。

客观地说,房间均衡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建声环境的缺陷不可指望完全依靠房间均衡器来解决,其均衡量越小,音质也将越好。在没有粉红噪声发生器和实时频谱仪的情况下,可按所选用房间均衡器上各个的频率点,用音频信号发生器向系统送入同样幅值的各点频率信号,用声压计测试场内声压,并通过房间均衡器的调整。使各点频率的输入信号,在场内均产生相同的声压级。这种调试方式的实际效果比用标准的粉红噪声要差。因此,专业单位应尽可能配置粉红噪声发生器和实时频谱仪。

3

电子分频器的调试

电子分频器的调试可以分高、中、低频单独进行,其中分频器在系统中的用途不同,调试的方法也有区别。如果分频器仅用于低音音箱的分频,要在让低音音箱单独工作,将分频器的低音分频点取在150~300HZ之间,适当调整低音清号的增益,感觉低音音量适当便可,然后与全频系统一道试听,再进行低音与全频音量的平衡;如果分频器用在全频系统中,就要求准确依照音箱厂家提供的参数分别设定高、中、低频的分频点,然后反复地进行各频段信号增益的调整,直到各频段的听感比较平衡后,再参照频谱仪在各测试点测试的声压情况做进一步的微调。

4

延时器的调整

在扩声系统中使用延时器的目的,除了产生一些声音的“特技效果”以外,主要是用来防止重音、回声,改善音响的清晰度。作为这一目的使用的延时器的调整,应该是以消除不同音箱辐射出的直达声到达听音者的时间差为原则。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并不要求将此时间差补偿到零。首先,这样做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在某一点位置上实现为零的时间差,则其周围的位置上则仍然不可避免地会有时间差。其次将不同音箱辐射的直达声到达的时间差完全补偿到零,在听觉上反而会不自然。因为在完全依靠建筑声学结构自然音响的场合下,声压级的均匀分布主要是靠近次反射声对直达声的增强作用来实现的,此时近次反射声与直达声到达听众的时间差反映了厅堂的空间感。当然能量较强的近次反射声与直达声的时间差不能超过Hass效应指出的50ms,否则会使清晰度受到很大的影响。调整得当,可获得更真实自然的音响效果。

5

压限器的调整

对于压限器的调试,应该在系统的以上设备基本调走后再进行。一般在工程中,压限器的作用是保护功放和音箱,使声音的变化平稳。所以在调试时首先要设定压缩起始电平,通常不要设定得太低,具体设置应该视各种压限器的调节范围和信号情况而定;其次要设定压缩启动和恢复时间,通常启动时间不宜太长,以免保护动作不及时;对设备的保护而言,启动时间短一些将会更有利。为了有利于在听感上保持有较好的动态感,恢复时间不宜太短,以免造成声音效果受到破坏。一般工程中设定压缩比在4:1左右。这两项参数的调整总的来说要根据节目的具体情况,以听感自然,不觉得声音有明显的变化为准。要特别注意压限器中的噪声门的设定,如果系统没有较大的噪声,可以将噪声门关闭;如果有一定的噪声,可以将噪声门的门限电平设定较低处,以免造成扩声信号断断续续的现象;如果系统的噪声较大,就应该从施工技术方面分析了,不能单独靠噪声门来解决。其它设置可以根据不同要求而定。

6

厅堂声压级的测定

在上述调试的基础上,用声压计测试进行厅堂声压级的测定。采用粉红色噪声发生器作为噪声源,在高、中、低三个频段分别选取几个频点测试,测试的目标就是:在保证信号最佳动态的前提下,经调整使得系统的扩声声压在各点都要达到设计的声压级,同时要参考高、中、低频段各点的情况,再分别对均衡器和电子分频器略作调整。如果各测试点产压级的结果价差较大,即声场的均匀度不好,就应该认真地进行分析和相应的改进。首先要从建筑装饰的施工工艺方面入手,假如这方面有较大的缺陷,从而影响声场的质量,那就应该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假如装饰方面没有明显的缺陷,应该从音箱的摆位,指向及安装的形式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音箱与建筑四面的距离,音箱之间的安装位置要求,音箱的指向和频率特性等。

联系我们

查看详情

电力电缆故障定点仪产品资料

采用先进的声磁同步技术,与电缆测试音频信号发生器或电缆测试高压信号发生器配合,快速、客观地测定电力电缆低阻、高阻及闪络性故障的精确位置,并可用于寻找电缆路径,进行电缆鉴别和深度测量。

查看详情

新编实用电子电路500例图书目录

1 波形和信号产生电路

1. l 单电源供电的三角波函数发生器电路

1.2 方波、三角波和斜坡信号发生器电路

1.3 采用集成电路的函数发生器电路

1.4 具有多个量程的音频信号发生器电路

1.5 输出llOV、30W的正弦信号发生器电路

1.6 输出电压为115V的正弦信号发生器电路

1.7 简单的脉冲信号发生器电路

1.8 频率和脉宽独立调节的脉冲发生器电路

1.9 有三相辅出的信号发生器电路

1.10 单相频率信号转换为三相同频率信号的

电路

1.11 采用CD4035A的三相方波信号产生电路

2 振荡器

2.1 典型的晶体振荡器电路

2.2 具有分离的反馈支路考毕兹振荡器电路

2. 3 采用场效应管的考毕兹振荡器电路

2.4 采用“或非”门的晶体振荡器电路

2.5 采用CMOS反相器的晶体振荡器电路

2.6 可换接的晶体振荡器电路

2.7 输出频率至20MHz的振荡器电路

2.8 特殊的振荡器电路

2.9 实用的振荡器电路

2.10 相移振荡器电路

2.u 高频考毕兹振荡器电路

2.12 振荡器校准电路

2.13 频率2~400MHz的晶体振荡器电路

2.14 频率至2MHz的晶体振荡器电路

2.15 产生频率固定,占空比可调的振荡信号

电路

3 翻转和施密特电路

3.1 触发扫描电路

3.2 单脉冲多谐振荡器电路

3.3 由两个反相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电路

3.4 光信号阈值开关电路

3.5 电流控制的阈值开关电路

3.6 具有小滞环的阈值开关电路

3.7 具有正触发脉冲的单稳态电路

4 窗口鉴别器、比较器电路

4.1 窗口鉴别器(比较器)的基本电路

4.2 比较器的输出接口电路

4.3 过零检测器电路

4.4 输入信号过零检测电路

4.5 双电平限制检测器电路

4.6 采用TCA965窗口鉴别器的编码电路

4.7 可变的电压窗口鉴别器电路

4.8 相位比较器电路

4.9 5V嵌位比较器电路

4.10 微伏级电压比较2a电路

4.11 频率可达2.5MHz的频率—相位比较器

电路

4.12 可变的双极性嵌位电路

4.13 数字比较器的基本电路

5 电压-频率变换器

5.1 高精度的电压—频率变换器电路

5.2 电压幅值—时间的变换电路

5.3 直流电压—频率变换器电路

5.4 采用积分电路的电流—电压变换器电路

5.5 电压—脉冲宽度的变换电路

5.6 采用运算放大器的电压—频率变换器

电路

5.7 集成电路电压—频率变换2S电路

5.8 利用电压—频率变换器作模—数转换器的

电路

6 脉冲整形。滤波和检波电路

6.1 脉冲整形电路

6.2 脉)中展宽电路

6.3 脉冲宽度监视电路

6.4 双T型陷波滤波器电路

6.5 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电路

6.6 带有正反馈的带通滤波器

6.7 相敏检波器电路

6.8 四阶巴特沃兹滤波器(最平坦滤波器)

电路

7 调制、解调电路

7.1 幅值调制和控制的基本电路

7.2 频率调制检波28电路

7.3 锁相环集成电路560在射频和中频范围中的

应用

7.4 电压控制振荡器(VCO)电路

7.5 调频收音机用中频放大电路

7.6 简单的脉宽调制器

7.7 6(增量)调制线路

7.8 采用变容二极管的高频传输线路

8 信号放大电路

8.1 具有两级(放大)的超短波天线放大器

电路

8.2 大范围(40~860MHz)天线放大器电路

8.3 具有差分放大器的直流电压放大器电路

8.4 具有高频交流电压的测量放大器电路

8.5 话筒前置放大gs电路

8.6 具有高输入阻抗的两级反相放大器

8.7 高频运算放大器电路

8.8 宽带音频运算放大器电路

8.9 调谐射频运算放大器电路

8.10 利用CMOS和TTL反相器作线性放大器

电路

8.1l 绝对值放大电路

8.12 极性切换(绝对值)放大电路

8.13 高输入阻抗的差分放大器电路

8.14 控制和调节用直流电压信号放大器

9 收音机、对讲机电路

9.1 超外差收音机的线路组成和混频gs

NE-602

9.2 NE-602混频器的输入电路

9.3 NE-602混频器的输出电路

9.4 NE-602混频器的本振电路

9.5 采用变容二极管的电压调谐振荡器电路

9.6 采用NE-602的调幅收音机电路

9.7 直接变换收音机(DCR)电路

9.8 采用LM386的功率放大器电路

9.9 简单的2W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9.10 集中式窗口增音电路

9.11 利用录音机实现电话自动录音的电路

9.12 具有对讲和门铃双重功能的有线对讲

电路

9.13 采用单个运算放大器的对讲机电路

9.“ 高增益无变压器对讲机电路

9.15 短时报警用大功率声响信号器

9.16 具有电位隔离的SIPMOS功率晶体管放大

电路

10 斩波电路和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10.1 斩波放大器电路

10.2 采用斩波放大器的直流电压放大器

10.3 输出220V、200W的应急电源斩波器

电路

10.4 电压变换器集成电路

10.5 输出功率3W的直流电压变换器电路

10.6 闪光灯用单脉)中电压变换器电路

10.7 12V蓄电池用电压变换器电路

10.8 无铁芯6V输入,12V输出的直流电压变

换器

10.9 采用TL060的分压器电路

10.10 无变压器的直流电压升压电路

l0.11 交流—直流电压变换器电路

11 开关放大电路

11.1 晶体管集电极开关电路及其保护

11. 2 控制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开关电路

11.3 灵敏的开关放大器电路

11.4 交流开关放大器电路

11.5 晶体管功率开关射极保铲电路

11.6 采用功率运算放大器的开关电路

11.7 大功率开关电路

11.8 利用晶闸管作过零交流开关的控制电路

12 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电路

12.1 简单的固态继电器电路

12.2 采用TL117光耦的固态继电器电路

12.3 用于低电阻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延迟电路

12.4 继电器和接触器强励和节电运行电路

12.5 过压保护用自动断路器电路

12.6 具有过压、欠压、漏电多重保铲和延时

启动的电路

12.7 简单的定时自动关机电路

12.8 简单实用的自动断电电路

12.9 具有继电器输出的比例调节器电路

13 定时、延时电路

13.1 时基芯片555的基本电路

13.2 采用555构成的几种典型电路

13.3 脉冲延时电路

13.4 具有5rain延时时间的电冰箱保护电路

13.5 由程控单结晶体管构成的长延时电路

13.6 利用晶体管代替单结晶体管的定时电路

13.7 暗室放大机定时器电路

13.8 单拍定时器电路

13,9 长达48h的延时定时电路

13,10 采用互补晶体管的定时器电路

13.11 长延时开关电路

13. 12 采用晶闸管的延时开关电路

14 照明电路

14.1 对称移相的无滞环照明控制电路

14.2 大功率壳度控制电路

14.3 功率200W的灯光亮度调节器

14.4 具有空载保护和无级亮度调节的照明灯逆变

器电路

14.5 昏晨自动开关照明灯电路

14.6 慢启动延寿自动控制路灯电路

14.7 采用光敏三极管的夜间照明灯开启电路

14.8 关门自动接通照明电路

14.9 延时自动熄灭的照明灯电路

14.10 50W荧光灯用SIPMOS晶体管控制的电子

镇流器电路

14.11 12V、4W荧光灯电路

14.12 机械式软启动调光电路

14.13 简单实用的无级调光电路

15 晶闸管交流开关电路

15. 1 静态交流开关

15.2 晶闸管交流开关电路

15.3 三相交流晶闸管开关电路

15.4 门电路与双向晶闸管控制极匹配电路

15.5 有输出变压器的静止开关控制电路

15.6 控制电磁铁的晶闸管开关电路

15.7 控制双向晶闸管用过零交流开关电路

15. 8 三相交流晶闸管脉)中列过零触发电路

15.9 简单的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

15.10 鱼缸供氧泵双向晶闸管控制电路

16 晶闸管触发电路和控制电路

16.1 带有脉冲变压器的晶闸管触发电路

16.2 交流调压器用简单的晶闸管触发电路

16.3 带漏电报警的交流调压电路

16.4 简单的交流电压调节器电路

16. 5 具有大触发电流的双向晶闸管控制电路

16.6 利用脉)中列控制的双向晶闸管调压电路

16.7 占空比1%~99%连续可调的晶闸管脉冲

列控制电路

16.8 采用集成触发器TCA 780的单相晶闸管

整流电路

16.9 简单可靠的晶闸管触发电路

17 触摸开关电路

17.1 触摸开关控制照明灯的电路

17.2 采用VT703A的触摸式调光电路

17.3 简单精确的触摸开关电路

17.4 触摸按键控制电路

17.5 触摸开关控制接通备用电源电路

17.6 无触点键盘电路

17."para" label-module="para">

17.8 触摸式十进制数—BCD码转换电路

17.9 触摸开关控制双向晶闸管导通的电路

电路

18 防颤电路

18.1 开关防颤电路

18.2 无机械颤抖的互锁电路

18.3 利用“或非”门构成的开关互锁防颤

18.4 采用MCl032构成的开关防颤电路

19 匹配电路

19. 1 TTL、CMOS和LS-TTL间的匹配接口

电路

19. 2 用于电压匹配的输入电路

19. 3 TTL、LSL和MOS电路之间的电平匹配

电路

19.4 不同类型逻辑元件的输入电路

19.5 不同类型逻辑元件的输出电路

19.6 LSL、TTL和LSL间的电平匹配电路

19.7 LSL、MOS-HV和LSL间的电平匹配

电路

19.8 LSL、MOS-NV和LSL间的电平匹配

电路

19.9 TTL、MOS-HV和TTL间的电平匹配

电路

19.10 TTL,MOS-NV和TTL间的电平匹

配电路

19.11 LSL(TTL)、MOS-HV和LSL(TTL)

间的电平匹配电路

19.12 带有匹配电路的节拍(时钟)信号发

生器

19.13 具有高抗干扰能力的输入电路

19.14 对信号线上开关引起的干扰抑制电路

19.15 光电传感元件至TTL的匹配电路

20 光电耦合器基本电路和接口电路

20.1 光电耦合gS的基本电路

20.2 利用光电耦合器作隔离开关的电路

20.3 利用逻辑门电路控制光电耦合器

20.4 光电耦合器的模拟和数字传输电路

20.5 两路输入两路输出的光耦接口电路

20.6 4~20mA电流环接口电路

20.7 TTL与RS-232接口间的匹配电路

20.8 RS-232红外串行数据传辅电路

20.9 高速RS-232红外传输用计算机接口

电路

20.10 光耦线性放大器电路

20.1l 利用光耦作电位隔离的开关电路

21 太阳电池电路

21.1 无电源的光控开关和光控继电g8电路

21.2 太阳电池板用调节电路

2l. 3 曝光控制用太阳电池发生器电路

22 光控电路

22.1 光控晶闸管自动开关电路

22.2 反射光栅电路

22.3 光栅放大器电路

22. 4 太阳电池驱动风机的调节电路

22.4 自动幻灯投影仪的控制电路

22.5 光控逻辑电路

23 光波信号传输与检测电路

23.1 光波信号接收器电路

23.2 利用光波发射和接收电码信号的电路

23.3 30kHz红外调幅光波通信电路

23.4 脉冲频率调制红外发射与接收电路

23.5 高速光检出电路

23.6 线性的光—频率变换器电路

23.7 光栅用调节电路

23.8 调幅音频信号用光波发射器电路

23.9 光纤传输用发射器电路

23.10 光纤传输用接收器电路

24 光度表电路

24.1 几种典型的线性光度表电路

24.2 可编程光度表电路

24.3 对数读数的光度表电路

24.4 数字式紫外线光度表电路

24.5 棒图光度表电路

24.6 太阳光光度表电路

25 红外发射、接收与遥控电路

25.1 简单的红外线遥控发射器和接收器电路

25.2 具有强发射光束的红外发射与接收电路

25.3 简单的红外发射与接收电路

25.4 低耗电的红外遥控开关电路

25.5 电感式遥控发射器和接收器电路

25.6 4通道超声波遥控接收器电路

25.7 利用逻辑电路和LED作数字发送和接

收的电路

26超声波电路

26.1 简单的超声波发送器电路

26.2 超声波接收器电路

26.3 超声波发送器电路

26.4 回波检测器用超声波发送器

26.5 按多普勒原理工作的运动检测器电路

26.6 泄漏超声波检测电路

26.7 4通道超声波遥控发送器电路

26.8 超声波变换器用脉冲发生器电路

27 时钟时序电路

27.1 序列脉冲启停开关控制电路

27.2 采用程控单结晶体管的脉冲发生器电路

27.3 顺序脉冲发生器电路

27.4 时钟脉冲信号发生器电路

28 分频、倍频电路

28.1 分频器实际电路

28.2 倍频器实际电路

28.3 采用阻塞振荡器的分频器

28.4 采用分频集成电路构成的分频器

28.5 具有畸变矫正级的四倍频2S电路

28.6 单片分频集成电路

28.7 可将60Hz或50Hz的频率变换为

1/60Hz频率的分频电路

28.8 分频系数可为l一9的数字分频2S电路

28.9 采用7490、7491、7492,7493构成的

分频器电路

电路

29 计数电路

29. 1 模为60的计数器电路

29.2 液晶显示的十进制计数器电路

29. 3 数字间隔计数器电路

29. 4 频率计数器电路

29.5 由二进制计数器构成的十进制计数器

29.6 具有启停控制的脉冲计数器电路

29.7 具有锁存的十进制计数器电路

29.8 以3和6为基数的计数器电路

30 编码。译码电路

30.1 译码器和编码器电路

30.2 通用编码变换器电路

31 可编程电路

31.1 增益可编程的放大器电路

31.2 四级可编程衰减器电路

31.3 数字编程控制输出电压的电路

31.4 数字编程的变换器电路

31.5 可编程非稳态电路

31.6 两级增益可编程的放大器电路

31.7 采用增益可数字编程的放大器电路

31.8 数字控制可变增益低通放大电路

31. 9 8位数字编程频率信号源电路

31.10 可编程定时器电路

31.11 可编程电压控制定时器电路

31.12 具有数字增益控制的放大器电路

31. 13 //A2240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电路

32 数字传输电路

32.1 异步数据传输发送和接收基本电路

32.2 四通道单片集成发射和接收电路

32.3 数字传输调制电路

32. 4 数字数据传输的典型编码电路

32. 5 利用运算放大器作数字线接收器电路

32. 6 数据传输中串行—并行数据转换电路

33 数字控制和变换电路

33.1 由数据总线控制输出脉冲频率的电路

33.2 数字多路选择器

33. 3 数字数据多路分离器

33.4 脉冲序列(串)发生器电路

33.5 采用脉冲进位计数器的顺序分配器电路

33.s 采用三级时钟二进制计数器的顺序分配

器电路

33.7 可编程(可预置)计数器电路

33.8 利用触发器产生两相时钟信号的电路

33. 9 由数字元件产生两相时钟信号的电路

33.10 单线示波器显示4路数字输入信号的

电路

33.11 模拟或数字信号多路转换和信号分离

电路

33.12 数字信号控制电路

34 数字逻辑开关电路

34.1 由二极管和运放构成的门电路

34.2 由“与非”门组成的互锁电路

34.3 简单的六路竞赛抢答器电路

34.4 由J-K触发器构成的密码锁电路

34.5 4位锁存器的基本电路

34.6 利用结型场效应管作采样—保持电路

34.7 利用电子开关构成的采样—保持电路

34.8 数据传输开关切换电路

电路

35.7 多通道数字显示电路

35.8 冷却水超温闪烁指示电路

35. 9 采用CMOS电路和TTL电路构成的

十进制计数和显示电路

35.10 具有多种颜色的LED显示电路

35.11 油箱液面的发光二极管指示电

35 显示电路

35.1 数字和字符显示的基本电路

35.2 液晶显示器的基本电路

35.3 采用机械开天控制的7段液晶显示器

电路

35.4 简单字形的逻辑笔显示电路

35.5 采用发光二极管和窗口鉴别器构成的发动

机温度范围指示电路

35.6 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限温指示

36 监视电路

36.1 无触点式风机电子转速监视器电路

36.2 电子转速监视电路

36.3 光电式防火控制电路

36.4 红外检测火焰监视器电路

36.5 错误脉)中检测器电路

36.6 电池供电的电子栅栏脉冲发生器电路

36.7 采用“与非”门的监视电路

36.8 12V蓄电池电压监视电路

36.9 充电电池状态指示电路

36. 10 电池电压监视电路

36.11 镍镉电池自动充电和监视电路

36.12 电压监视电路

37 保护电路

37.1 防止过压的二极管限幅电路

37.2 防止辅出过电压的保护电路

37.3 欠电压保护电路

37.4 故障电流保铲用放大电路

37.5 实用的限电器电路

37.6 利用热敏电阻作电动机过载保护的电路

37,7 简单的微机用不间断电源保护电路

37.8 具有重新自动接通能力的过电流保护

电路

38.1 采用 “与非” 门的闪光信号发送器

电路

38.2 简单的闪光信号发送器电路

38.3 低电流消耗的发光二极管闪光电路

38.4 24V交流供电的闪光信号发生器电路

38.5 采用互补晶体管的闪光电路

38.6 闪光计数器电路

38.7 简单的发光二极管闪光2S

38.8 具有循环闪光的闪光器电路

38.9 两个LED交替闪光的电路

38.10 6种简单的闪光器电路

38.u 频率可调的闪光灯电路

39 报警电路

39.1 温度越限报警电路

39.2 恒温箱用温度越限报警器电路

39.3 采用热敏电阻的超温和降温报警器电路

39.4 结冰报警电路

39.5 简单的报警器电路

39.6 备用报警灯电路

39.7 电笛报警器电路

39.8 三和弦门铃电路

39.9 利用一个扬声器的双音频电路

39.10 火源探测电路

39.11 几种典型的报警传感器

39.12 烟雾报警电路

39.13 温度控制与报警电路

40 传感器电路

40.1 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

40.2 测量微小位移的应变仪电路

40.3 带有温度补偿的应变仪传感2s电路

40.4 模拟电感电路

40.5 电容量倍增电路

40.6 利用晶体管构成的模拟电感电路和

串联谐振电路

40.7 可作位置指示器的接近开关电路

40.8 利用晶体管的发射结作温度传感元件

41 测量电路

41.1 电子转速测量电路

41.2 采用集成电路的汽车速度仪表电路

41.3 利用点火磁铁的发动机转速测量电路

41.4 采用频率—电流变换器的转速测量电路

41.5 汽车用转速测量电路

41. 6 利用两片555构成的电容—电压测量

电路

41. 7 电桥平衡指示器电路

41.8 利用电磁传感器测量速度的电路

41.9 利用电感传感器测量位移的电路

41. 10 利用电容传感器测量位移的电路

41.11 灵敏的差动式温度测量电路

41.12 利用差动变压器测量位移的电感式传感

2S电路

41.13 维氏电桥振荡器电路

电路

42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

42.1 利用热敏电阻测量温度的电路

42.2 利用热电偶测量温度的电路

42.3 简单的10~301℃范围的温度调节电路

42.4 简单的30~90121范围的温度调节电路

42.5 100~30012范围的温度调节电路

42.6 具有全波控制的温度调节电路

42.7 利用对称差分放大器实现温度调节的

42.8 由双向晶闸管控制的恒温控制电路

42.9 节电保温电烙铁控制电路

42.10 利用PN结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显示与

控制电路

42.11 采用过零触发器的温度调节电路

43 稳压电路

43.1 高稳定度三端稳压器基本电路

43. 2 具有短路保护的三端稳压器电路

43.3 由固定稳压器构成的可调稳压电路

43.4 固定稳压器的并联使用

43.5 采用晶体管和固定稳压器串联的稳压

电路

43.6 输出±15V、5A的稳压电源电路

43.7 具有15V、1.5A和24V、10A的稳压

电路

43.8 采用晶体管的简单并联稳压电路

43.9 具有1.15V低电压的稳压电路

43.10 脉动供电的稳压电源

43.11 具有抗短路能力的串联稳压电路

43.12 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的汽车电源稳压器

43.13 低电压(2V),大电流(250mA)的稳定电压电源电路

43.14 直流250V稳压电源

43.15 采用运算放大a8的有源伺服稳压电源

44恒流、稳流电路

44.1 将三端稳压电路变换为恒流电路

44.2 电压和电流可调节的高稳定电源电路

44.3 具有2—15A、30V的恒流源电路

44.4 具有10~500mA的可调恒流源

44.5 利用电位2S给定的恒流源电路

45 开关电源

45.1 具有光耦和变压器隔离的开关电源

45.2 12V、100W投影灯用正弦波开关电源

45.3 150W卤素投影灯用开关电源

45.4 具有220V输入和2X 40V、L 25A输出的正弦—梯形波开关电源

45.5 具有不同直流输出电压的185W开关电源

45.6 具有lkV高压直流输出的开关电源

45.7 输出电压0~30V可调的20kHz晶闸管开关电源

45.8 具有10~30V、8A可调输出电压的晶闸管开关电源

45.9 输出30V、200W的20kHz晶闸管开关电源

45.10 输出5V、40A的大功率晶闸管开关电源

45.11 推挽式开关电源用脉)中节拍发生器电路

45.12 具有4路输出的10W开关稳压电源

46 充电电路

46.1 可选择不同电流的恒流充电电路

46.2 太阳电池防止过充电保护电路

46.3 简单的12V蓄电池充电器电路

46.4 可自动关断的蓄电池充电电路

46.5 采用晶闸管开关的12V充电器电路

46.6 最简单的镍镉电池恒流充电电路

46.7 太阳能电池给蓄电池充电的电路

46.9 由110V或220V供电的小功率充电电路

46.10 12V蓄电池充电电路

46.11 利用硅光敏元件的低耗电浮充电路

46.12 太阳能电源充电调节器电路制电路

47 电动机控制电路

47.1 满载电流20A的通风机电子调速电路

47.2 通风电动机的电子转速调节电路

47.3 三位式电动机控制电路

47.4 采用桥式伺服放大器控制直流电动机的转速

47.5 直流电动机PWM速度控制电路

47.6 直流电动机的脉宽调制转速控制电路

47.7 小型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电路

47.8 具有速度负反馈的小直流电动机调速电路

47.9 有测速发电机的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

47.10 采用SIPMOS晶体管和TCA集成电路的直流电机调速电路

47.11 由交流供电的小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

47.12 由双向电源供电的直流电动机正反转电路

47.13 由半波整流供电的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

47.14 直流电动机的可逆调速电路

47.15 具有正反转控制的电动机调速电路

47.16 伺服电动机的可逆调速电路

47.17 简单的单片集成电路控制的电动机调速电路

47.18 采用两组并联桥式电路控制的电动机可逆调速电路

47.19 带有转速测量的脉宽控制电机调速电路

47.20 串励电动机的移相—脉冲组合控制电路

47.21 通用电动机的调速电路

47.22 具有温度监视和启动电流限制的通用

电动机电子控制电路

47.23 通用电动机的晶闸管调速电路

47.24 4相步进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电路

48 汽车电路

48.1 汽车用镍镉蓄电池充电电路

48.2 汽车操作和试验用8A调节电源

48.3 采用SIPMOS晶体管构成的无触点汽车点火电路

48.4 汽车三相发电机电子调压电路

48.5 采用SIPMOS晶体管的汽车电压调节器电路

48.6 汽车车载仪表用集成电压调节器

48.7 汽车采用热敏电阻控制的通风扇电路

48.8 利用断续器构成的晶体管点火电路

48.9 采用断续器和旋转分配器构成的点火

48.10 带有电子转速限制的晶体管点火电路

48.u 具有均匀点火能量的晶闸管点火电路

48.12 汽车中应用的制动液液面控制电路

48. 13 汽车用转向闪光指示灯电路

48.14 汽车转向和报警闪光组合控制电路

48.15 汽车用测速表和公里计数器电路

48.16 汽车玻璃刮水器电动机的节拍信号发生器

48.17 汽车车窗雨刷运动频率调节器电路

48.18 二冲程发动机用无触点点火电路

48.19 摩托车无触点电子点火电路

49 Ttilt控制电路

49.1 采用双热敏电阻的水平面间接控制电路

49.2 采用热敏电阻的气流测量阈值开关电路

49.3 采用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测量电路

49.4 电磁阀线圈控制电路

49.5 具有加快动作的强励继电器控制电路

49.6 微振或振动电磁铁用移相控制电路

49.7 控制电磁阀的开关放大器电路

50 单片机接口电路

50.1 简单的复位电路

50.2 带手动复位的看门狗复位电路

50.3 由8751单片机构成的最小系统

50.4 具有时、分、秒的计时器电路

50.5 倒计时时钟电路

50.6 电子万年历电路

50.7 8通道循环显示的数字电压表电路

50.8 单片机与温度传感器的接口

50.9 采用数—模转换a8控制直流电动机转速电路

50. 10 微机控制直流电动机正反转电路

50.11 单片机控制电动机循环运转的电路

50.12 电动机转速传感器与微机的接口电路

50.13 高精度编码器与微机的接口电路

50.14 控制步进电动机运转的电压隔离微机接口电路

50.15 控制步进电动机运转的功率输出接口电路

50.16 简易GPS定位系统显示电路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各种电源系统中,开关电源技术均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大型电解电镀电源,传统的电路非常庞大而笨重,如果采用高顿开关电源技术,其体积和重量都会大幅度下降,而且可极大提高电源利用效率、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在电动汽车和变频传动中,更是离不开开关电源技术,通过开关电源改变用电频率,从而达到近于理想的负载匹配和驱动控制。高频开关电源技术,更是各种大功率开关电源(逆变焊机、通讯电源、高频加热电源、激光器电源、电力操作电源等)的核心技术。

新编实用电子电路500例高频化

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电气产品的变压器、电感和电容的体积重量与供电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当我们把频率从工频50Hz提高到20kHz,提高400倍的话,用电设备的体积重量大体下降至工频设计的5~l0%。无论是逆变式整流焊机,还是通讯电源用的开关式整流器,都是基于这一原理。同样,传统“整流行业”的电镀、电解、电加工、充电、浮充电、电力合闸用等各种直流电源也可以根据这一原理进行改造, 成为“开关变换类电源”,其主要材料可以节约90%或更高,还可节电30%或更多。由于功率电子器件工作频率上限的逐步提高,促使许多原来采用电子管的传统高频设备固态化,带来显著节能、节水、节约材料的经济效益,更可体现技术含量的价值。

新编实用电子电路500例模块化

模块化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功率器件的模块化,其二是指电源单元的模块化。我们常见的器件模块,含有一单元、两单元、六单元直至七元,包括开关器件和与之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实质上都属于“标准”功率模块(SPM)。近年,有些公司把开关器件的驱动保护电路也装到功率模块中去,构成了“智能化”功率模块(IPM),不但缩小了整机的体积,更方便了整机的设计制造。实际上,由于频率的不断提高,致使引线寄生电感、寄生电容的影响愈加严重,对器件造成更大的电应力(表现为过电压、过电流毛刺)。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有些制造商开发了“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它把一台整机的几乎所有硬件都以芯片的形式安装到一个模块中,使元器件之间不再有传统的引线连接,这样的模块经过严格、合理的热、电、机械方面的设计,达到优化完美的境地。它类似于微电子中的用户专用集成电路(ASIC)。只要把控制软件写入该模块中的微处理器芯片,再把整个模块固定在相应的散热器上,就构成一台新型的开关电源装置。由此可见,模块化的目的不仅在于使用方便,缩小整机体积,更重要的是取消传统连线,把寄生参数降到最小,从而把器件承受的电应力降至最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另外,大功率的开关电源,由于器件容量的限制和增加冗余提高可靠性方面的考虑,一般采用多个独立的模块单元并联工作,采用均流技术,所有模块共同分担负载电流,一旦其中某个模块失效,其它模块再平均分担负载电流。这样,不但提高了功率容量, 在有限的器件容量的情况下满足了大电流输出的要求, 而且通过增加相对整个系统来说功率很小的冗余电源模块,极大的提高系统可靠性,即使万一出现单模块故障,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为修复提供充分的时间。

新编实用电子电路500例数字化

在传统功率电子技术中,控制部分是按模拟信号来设计和工作的。在六、七十年代,电力电子技术完全是建立在模拟电路基础上的。但是,现在数字式信号、数字电路显得越来越重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日趋完善成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点:便于计算机处理控制、避免模拟信号的畸变失真、减小杂散信号的干扰(提高抗干扰能力)、便于软件包调试和遥感遥测遥调,也便于自诊断、容错等技术的植入。所以,在八、九十年代,对于各类电路和系统的设计来说,模拟技术还是有用的,特别是:诸如印制版的布图、电磁兼容(EMC)问题以及功率因数修正(PFC)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模拟技术的知识,但是对于智能化的开关电源,需要用计算机控制时,数字化技术就离不开了。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