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油气田储罐抗风与抗震研究概述
1.1抗风研究的重要性
1.2抗风研究的主要方法
1.3风场模拟研究现状
1.4储罐的大型化及其抗风研究现状
1.5储罐的抗震研究现状
1.6海洋储油平台研究现状
1.7 LNG储罐的抗风研究
1.8 LNG储罐的抗震研究
第2章风场模拟的相关理论及注记
2.1 自然风的一些特性
2.2关于功率谱密度的注记
2.3风场模拟中AR模型的注记
2.4本章小结
第3章基于小波分析的风场模拟
3.1有关小波分析的~些重要内容
3.2基于小波分析的一点处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研究
3.3 AR模型与小波分析模型的比较
3.4基于小波分析的空间相关性风场的模拟
3.5本章小结
第4章大型储罐风致屈曲初步研究
4.1储罐的风压分布
4.2储罐风致静力屈曲分析
4.3储罐风致动力屈曲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5章网壳储罐静力分析
5.1有限元模型与验证
5.2网壳储罐静力影响参数分析
5.3 15×104 m3网壳储罐设计
5.4 15×104 m3网壳储罐与普通储罐经济性对比
5.5 30×104 m3普通储罐设计
5.6 30×104 m3网壳储罐设计
5.7 30×104 m3网壳储罐与普通储罐经济性对比
5.8本章小结
第6章网壳储罐流固耦合频率分析
6.1流固耦合的基本概念
6.2 15×104 m3网壳储罐自振特性分析
6.3网壳储罐模态参数影响分析
6.4本章小结
第7章15×104 m3网壳储罐地震响应分析
7.1基本理论
7.2地震波的选取
7.3网壳储罐地震响应分析
7.4 Taft波作用下网壳储罐与普通储罐地震响应对比
7.5设计建议
……
参考文献2100433B
《油气田储罐抗风和抗震理论与设计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储罐结构形式——网壳储罐,此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网壳抗拉、抗弯性能好的特点,有效地减小底板和罐壁的板材厚度,降低造价,且具有外观独特、优美,视觉效果好等优点。
中石油招聘专业: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察工程,地质学,机械自动化,化学工程与技术,测井等
是中文核心期刊,综述类的不太好发,最好是有工程背景的综述。
一、加强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把关 设备、材料采购模式分为甲供和乙供,甲供主要为委托油田供应部门采购,乙供即承包方自购。为有效控制投资,供应处多采用低价中标方式,业务员普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
油气田工程投资项目审计重点和方法
油气田工程投资项目具有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环境复杂、隐蔽工程多等特点,审计难度大。本文根据油气田工程投资项目特点,结合审计实践,就审计主要内容、重点及方法进行探讨。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在不断的繁荣和进步。桥梁事业和桥梁建筑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大多数的研究侧重于桥梁工程的管理,缺少对桥梁建设,特别是桥梁抗震抗风等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桥梁抗震抗风设计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及其1993年局部修订本、《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
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和1995年《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的主要内容编写的,主
要阐述了地震及抗震设计基本原理、建筑场地与地基基础、地震作用、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反应分析理论以
及多层砌体房屋、单层厂房、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介绍了我国房屋抗震鉴定及加
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工程、工民建、建筑结构专业学生用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设计与施工
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地震及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第一节 地震类型及地震灾害
第二节 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
第三节 我国抗震防灾的形势和战略
第四节 我国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第二章 建筑场地与地基基础
第一节 影响地震作用效应的因素
第二节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第三节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第四节 场地土液化
第三章 地震作用及结构抗震验算
第一节 地震作用及地震反应分析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体系自由度及动力计算简图
第三节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
第四节 抗震设计反应谱
第五节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振型分解法
第六节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第七节 底部剪力法
第八节 结构动力特性的近似计算及测试
第九节 平动扭转耦连振动时结构的抗震计算
第十节 竖向地震作用
第十一节 截面抗震验算
第十二节 结构变形验算
第十三节 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
第四章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震害分析
第三节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的一般规定
第四节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
第五节 多层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第六节 多层砌块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第五章 单层厂房抗震设计
第一节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震害分析
第二节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结构布置与选型的一般规定
第三节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抗震计算
第四节 抗震构造措施
第五节 单层砖柱厂房的抗震设计要点
第六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震害分析
第三节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第四节 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
第五节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第六节 砖填充墙框架的抗震验算
第七节 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计算与构造要点
第八节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计算与构造要点
第七章 房屋抗震鉴定及加固
第一节 房屋抗震鉴定及加固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整体结构的抗震加固理论
第三节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
第四节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
第五节 多层砖房的抗震鉴定
第六节 多层砖房的抗震加固
参考文献
2100433B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二阶段设计方法实现上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
第—阶段设计是(小震不坏)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具体的说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以众值烈度(小震)下的地震作用值作为设防指标,假定结构和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验算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这样既满足了在第—水准下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小震不坏),同时又满足了第二水准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另外,对于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较柔的结构,还要验算众值烈度下的弹性间层位移,以控制其侧向变形在小震作用下不致过大。对大多数的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是(中震可修)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按大震作用时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首先是要根据实际设计截面寻找结构的薄弱层或薄弱部位(层间位移较大的楼层或首先屈服的部位),然后计算和控制其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并采取提高结构变形能力的构造措施,达到大震不倒的目的。
(其中,上面提到的小震、基本烈度、大震之间的大致关系为:小震比基本烈度低1.55度;大震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