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绪 论
1矿 业
1.1 采矿
1.1.1 概述
1.1.2 颗粒物来源及危害
1.1.3 颗粒物防治技术
1.1.4 气态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1.1.5 气态污染物防治技术
1.2 选矿
1.2.1 概述
1.2.2 颗粒物的来源及危害
1.2.3 颗粒物防治技术
1.2.4 气态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
1.2.5 气态污染物防治技术
1.3 案例
1.3.1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的选矿厂
1.3.2 包钢选矿厂
思考题
2轻有色金属
2.1 氧化铝
2.1.1 概述
2.1.2 污染来源及危害
2.1.3 污染防治技术
2.1.4技术发展趋势
2.1.5 案例一 中铝山西分公司氧化铝厂粉尘治理
2.1.6 案例二 中国长城铝业公司郑州铝厂含硫化氢废气治理一期工程
2.2 电解铝
2.2.1 概述
2.2.2 污染来源及危害
2.2.3 污染防治技术
2.2.4技术发展趋势
2.2.5 案例一 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电解铝厂铝电解含氟烟气干法净化技术应用
2.2.6 案例二 中国铝业股份有F艮公司河南分公司碳素厂沥青烟气净化
2.3 镁冶金
2.3.1 概述
2.3.2 污染来源及危害
2.3.3 污染防治技术
2.3.4技术发展趋势
2.3.5 案例 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
思考题
3重有色金属
3.1 铜、钴、镍
3.1.1 概述
3.1.2 污染来源及危害
3.1.3 污染防治技术
3.1.4 案例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
3.2 铅、锌
3.2.1 概述
3.2.2 污染来源及危害
3.2.3 污染防治技术
3.2.4 案例 韶关冶炼厂冶炼烟气制酸净化改造
3.3 锑、汞
3.3.1 概述
3.3.2 污染来源及其危害
3.3.3 污染防治技术
3.3.4 案例 广西南丹县南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炼锑烟气处理技术改造
3.4 锡
3.4.1 概述
……
4稀有金属及贵金属
5有色金属材料加工环境保护
全书共分为5章。分别对有色金属行业按照有色金属矿业、轻有色金属、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贵金属、有色金属材料加工环境保护5部分进行介绍。每章均包括各种金属或不同加工过程的污染物来源及危害、污染防治技术、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为了帮助读者掌握基本内容和扩大知识面,还介绍了各种实际的工业生产案例及相关标准。
本书可供有色金属企业、与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环境咨询单位及相应专业的管理、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作教材。
C+工作台德软件管家中行业软件丽下载安装。
简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财务公司成立于1988年03月2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办理经批准的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企、事业单位的信托、存款、贷款和投资业务等。法定代表人:党五喜成立时间:1988-03-25注册...
有色金属工业跟钢铁工业的区别如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矿山、冶炼、加工和地质勘探、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科研教育等部门构成的完整工业体系。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锰、铬构成...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5085-85)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控制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 物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选矿、 冶炼、加工生产过程及其环境保护实施 中排出的固体废物。 1 定义 1.1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是指采矿、选矿、冶炼和加工过程及其环境保护设施 中排出的固体或泥状的废弃物。其种类包括:采矿废石、选矿尾矿、冶炼弃渣、 污泥和工业垃圾, 无处理设施、长期堆存并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生产过程排出的固 体物,亦列为固体废物。 1.2 本标准所称的有色金属工业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浸出毒性、腐蚀性、放射 性和急性毒性四种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固体废物及列入表 2的固体废物。 1.3 凡不具有 1.2 规定特性的固体废物称为一般固体废物。 2 鉴别 2、1有色金属工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初成立,其前身为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始建于1950年12月,时称\"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
大气污染控制法,调整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自产业革命以来,随着蒸汽机、汽油机的广泛使用,工厂、大城市的兴起,大气污染逐渐严重,大气污染控制的立法开始引起注意。欧美国家陆续颁布了大气污染控制法、净化大气法、机动车污染控制法、大气质量法、煤烟控制法等法律。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陆续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9月颁布,1995年8月修正,2000年4月、2015年8月分别修订)对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农业和其他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重污染天气应对及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结合我国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新要求,以及大气污染控制领域推出的新技术和新标准,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经典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当前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与现有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充实了VOCs污染控制内容,增加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H2S排放与控制、移动源废气污染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与控制等章节。本书由15章组成,包括概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机械力除尘器、电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气态化合物控制技术基础、VOCs污染控制技术、含硫气态污染物控制、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移动源废气污染控制、气体收集输送系统的设计、污染物扩散和排气筒设计、室内空气质量与控制。每章附有例题和课后习题,方便读者使用。
第1章 导论
1.1 大气及大气污染
1.2 大气污染物及其对人的危害
1.3 我国大气污染简况
1.4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法规与标准
1.5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对策
1.6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信息与文献源
第2章 大气污染物产生量的计算
2.1 现场实测法
2.2 物料衡算法
2.3 排污系数法
2.4 类比分析法
2.5 通量产生量的估算方法
2.6 浓度反推法
第3章 污染物源控制
3.1 污染物扩散过程
3.2 降低污染物的方法
3.3 密闭空间污染物的气流控制法
3.3.1 密闭罩
3.3.2 柜式排风罩(通风柜)
3.4 敞开空间污染物的气流控制法——外部吸气罩
第4章 粉尘和烟气的性质及其影响
4.1 粉尘的基本性质
4.1.1 粉尘的分类
4.1.2 粉尘的粒径
4.1.3 粉尘物理化学特性
4.2 气体的基本性质
4.3 烟气理化性质
第5章 袋式除尘技术
5.1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5.2 袋式除尘器的主要类型
5.3 袋式除尘器的主要特点
5.4 袋式除尘器的滤料
5.5 主要技术指标
5.6 袋式除尘器的选用步骤
第6章 电除尘器技术
6.1 工作原理
6.1.1 气体的电离
6.1.2 粒子荷电
6.1.3 荷电粒子的运动和捕集
6.2 除尘系统的设计
6.2.1 电除尘器的选择设计
6.2.2 排灰装置
6.2.3 电源的选型
6.3 设备与部件
6.3.1 电除尘器的基本类型
6.3.2 收尘极系统
6.4 粉尘比电阻
6.5 常见的几种电除尘器
6.5.1 管式电除尘器
6.5.2 敞开式抑制烟尘措施
6.5.3 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6.6 电除尘器的运行管理
6.6.1 电除尘器的安装
6.6.2 设备管理
6.6.3 电除尘器运行操作
6.6.4 电除尘器的维护
6.6.5 电除尘器的检修
第7章 机械预除尘技术
7.1 沉降室
7.1.1 重力沉降室
7.1.2 惯性除尘器
7.2 旋风除尘器
7.2.1 旋风器的结构
7.2.2 旋风器的使用
7.2.3 压力损失计算
7.2.4 除尘效率计算
7.2.5 旋风器选用
第8章 吸收和吸附法控制有害气体原理
8.1 吸收和吸附法的适用范围
8.2 吸收法控制有害气体原理
8.2.1 吸收法基本原理
8.2.2 吸收工艺
8.3 吸附法控制有害气体原理
8.3.1 吸附原理
8.3.2 吸附剂
8.3.3 吸附工艺
8.4 吸收和吸附设备的选型
8.4.1 吸收设备
8.4.2 吸附设备
第9章 二氧化硫控制技术
9.1 脱硫技术基本原理
9.2 燃烧前脱硫技术
9.2.1 物理法
9.2.2 化学法
9.2.3 微生物法
9.3 燃烧中脱硫技术
9.3.1 工业型煤固硫技术
9.3.2 循环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
9.4 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
9.4.1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
9.4.2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
9.4.3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
第10章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10.1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基础
10.1.1 氮氧化物的性质
10.1.2 NOx的形成机理
10.2 燃烧时氮氧化物减排技术
10.2.1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10.2.2 燃料分级燃烧技术
10.2.3 高级再燃技术
10.2.4 烟气再循环技术
10.2.5 低过量空气燃烧技术
10.3 燃烧后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10.3.1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10.3.2 热力脱硝技术
10.3.3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10.4 其他氮氧化物处理技术
10.4.1 液体吸收法
10.4.2 吸附法
10.4.3 等离子体去除法
10.4.4 生物法
10.4.5 小结
第11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系统及设计
11.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概述
11.1.1 设计原则
11.1.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1.1.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程序
11.2 高温烟气的冷却
11.2.1 高温烟气冷却方式
11.2.2 烟气冷却过程的计算
11.2.3 烟气冷却过程的设计原则
11.3 集气罩设计
11.4 除尘系统的设计
11.4.1 除尘系统的构成.分类及选择
11.4.2 除尘系统的设计程序
11.5 管道系统的设计
11.5.1 管道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1.5.2 管网的压力平衡
11.5.3 管网的布置
11.5.4 废气净化系统风量的确定
11.6 风机的选择.安装与运行调节
11.6.1 风机的类型
11.6.2 风机的性能参数
11.6.3 风机的命名
11.6.4 风机与配套电机的选择
11.6.5 风机的安装
11.6.6 风机的运行调节
11.7 烟囱的设计
11.7.1 烟囱直径
11.7.2 烟囱的高度
11.7.3 烟囱的设计原则
11.8 净化系统的防爆.防腐与防振
11.8.1 净化系统的防爆
11.8.2 净化系统的防腐
11.8.3 净化系统的防振
11.9 系统的调试及运行维护管理
11.9.1 调试
11.9.2 运行调节
11.9.3 日常运行管理
第12章 工业烟气污染物控制工艺及设计
12.1 燃煤电站锅炉烟气电除尘
12.1.1 火电厂的燃料构成及特点
12.1.2 电厂粉尘污染治理
12.1.3 火电厂除尘设备的选择
12.2 矿热炉
12.3 水泥窑
12.3.1 回转窑
12.3.2 机械立窑
12.4 铸造
12.4.1 工艺简介
12.4.2 铸造车间常用参数
12.4.3 产生污染物的主要设备
第13章 垃圾焚烧过程大气污染物的生成和控制
13.1 二噁英的产生与控制
13.1.1 二噁英的产生
13.1.2 二噁英类毒性当量(TEQ)
13.1.3 二噁英的控制
13.2 HCl的生成与控制
13.2.1 HCl的生成
13.2.2 HCl的控制
13.3 垃圾焚烧过程中NOx和SO2的产生与控制
13.3 1NOx的生成
13.3.2 SO2的生成
13.3.3 垃圾焚烧过程中几种典型污染控制技术
13.4 垃圾焚烧过程中颗粒物.重金属的控制
13.4.1 颗粒物的产生机理与控制
13.4.2 重金属的控制
1.3.5 垃圾焚烧过程中CO的产生与控制
13.6 垃圾焚烧污染控制设计要点
13.7 垃圾焚烧厂实例
第14章 大气污染物的流动扩散
14.1 气象要素对污染物大气扩散的影响
14.1.1 风对污染物大气扩散的影响
14.1.2 湍流对污染物大气扩散的影响
14.1.3 大气稳定度对污染物大气扩散的影响
14.2 污染物的大气扩散模式
14.2.1 高斯扩散模式
14.2.2 有上部逆温时的扩散模式
14.2.3 熏烟扩散模式
14.2.4 扩散参数的确定
14.2.5 烟气抬升高度的确定
14.3 烟囱的设计计算
14.3.1 烟囱高度的计算
14.3.2 烟囱出口直径的计算
第15章 工业烟气污染物控制设计实例
15.1 案例1——电除尘器的选型计算和设计实例
15.1.1 设计依据和内容
15.1.2 电除尘器选型计算
15.1.3 电除尘器的保温和防腐
15.1.4 电除尘器的安装.调试.操作及维护
15.1.5 电气
15.1.6 工程概算
15.1."para" label-module="para">
15.1.8 劳动定员
15.2 案例2——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脱硫工程实例
15.2.1 概述
15.2.2 设计方案
15.2.3 设计计算
15.2.4 循环流化床系统的其他构件
15.2.5.系统阻力计算与风机的选择
15.3 案例3火电厂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实例——扬州发电有限公司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
15.3.1 概况
15.3.2 FGD系统设计依据
15.3.3 技术标准及脱硫系统性能指标
15.3.4 烟气脱硫系统的主要子系统及其功能
15.3.5 项目实施情况
15.3.6 调试及效益分析
15.3.7 问题及解决方案
15.3.8 加强对脱硫系统运行的管理
15.3.9 脱硫系统主要设备及规范
15.4 案例4——燃煤电站锅炉烟气选择性触媒还原脱硝(SCR法)工程实例
15.4.1 福建漳州后石电厂概况
15.4.2 后石电厂烟气脱硝流程及设计参数
15.4.3 SCR法脱硝工艺设计中应注意的典型事项
15.4.4 SCR法脱硝工艺工程应用小结与展望
第16章 实验
16.1 实验1——环境空气质量测定
16.1.1 环境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PM10的测定
16.1.2 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16.1.3 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16.2 实验2——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
16.3 实验3——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质量法)
16.4 实验4——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浓度法)
附录A 干空气的物理参数
附录B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附录C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 高容许浓度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