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 弹性系统平衡稳定性简介
1.1 浅桁架的平衡稳定性,极值点失稳
1.2 弹性压杆的平衡稳定性,分岔点失稳
1.3 带有弹性支承的刚性杆的平衡稳定性
1.4 讨论和小结
第二章 岩石力学平衡稳定性问题简例
2.1 自由端受力矩作用的混凝土悬臂梁
2.2 受均布内压的厚壁圆筒
2.3 竖井开挖计算和井壁稳定性
2.4 地震不稳定性简单模型
2.5 受压岩石试件的剪破坏
2.6 讨论和小结
第三章 工程材料的本构矩阵及其正定性
3.1 弹性阶段本构矩阵的正定性
3.2 关联塑性材料的本构矩阵及其正定性
3.3 非关联塑性材料的本构矩阵及其正定性
3.4 弹塑性损伤的本构理论
3.5 间断面的本构矩阵及其正定性
3.6 讨论和小结
第四章 岩石力学稳定性问题的有限元表述
4.1 岩石力学问题的有限元表述
4.2 稳定材料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4.3 不稳定材料弹塑性问题的延拓算法
4.4 岩石力学问题平衡稳定性的特征值准则
4.5 岩石工程的承载能力
4.6 岩石力学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程序
4.7 讨论和小结
第五章 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不稳定性问题实例
5.1 混凝土重力坝抗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5.2 油气田钻井过程的井壁坍塌
5.3 釆煤工作面底板透水的力学机制
5.4 华北地震迁移规律的模拟和地震的不稳定模型
5.5 讨论和小结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殷有泉,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多年来从事固体力学、计算力学和岩石力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著作有:《材料力学》(第一版1992,修订版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固体力学非线性有限元引论》(1987,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有限单元法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1987,地震出版社),《油水井套管外挤力计算及其力学基础》(2006,石油工业出版社),《非线性有限元基础》(2007,北京大学出版社)等。2100433B
《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的稳定性》系统地阐述了用力学意义上的稳定性概念和方法去研究和计算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稳定性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应用上使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的稳定性分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书30万字,共5章,第一章是稳定性理论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岩石力学中稳定性的简单例子,它们都可用解析方法求解;第三章讲述工程材料本构矩阵及其正定性;第四章介绍如何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岩石工程的稳定性问题,处理复杂条件下岩体结构的稳定性;第五章介绍在重力坝的承载能力、石油钻井的井壁坍塌、采煤工作面底板透水以及断层地震等几个实际课题中关于稳定性的研究成果。《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的稳定性》可作为力学、土木、水电、采矿、能源、地下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这个可以问下专业人员哈。
杆件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材力介绍最多的是压杆稳定性。比较简单的例子,钢板尺立在桌面上,用指头压时会弯曲,而不是表现为轴向缩短。直线状态的稳定性不能保持了,这就是失稳
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包括室内试验、野外试验和原型观测(监控)。室内试验一般分为岩块(或称岩石材料,即不包括明显不连续面的岩石单元)试验和模型试验(主要是地质力学模型试...
岩石力学讲义讲稿-坝基稳定性分析
岩石力学讲义讲稿-坝基稳定性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岩基承载力计算,包括倾斜荷载下岩基的承载力、垂直荷载下岩基的承载力计算及根据规范或经验确定岩基承载力,重点介绍了坝基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表层滑动稳定性计算和深层滑动稳定性计算。
岩石力学讲义讲稿-有压隧洞围岩应力与稳定性
岩石力学讲义讲稿-有压隧洞围岩应力与稳定性——本章主要介绍了有压隧洞稳定性分析。重点介绍了围岩内附加应力的计算、有压隧洞围岩和衬砌的应力计算。
办刊宗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以反映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和新动向、促进我国岩石力学学科发展和岩石工程实践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宗旨。
岩石力学是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石油工程、水利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等众多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岩石力学与工程(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适用于各岩石工程领域的一部全国通用教材。
《岩石力学与工程(第2版)》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予以介绍,因而书名定为《岩石力学与工程》。第1~5章突出岩石力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包括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体力学性质、地应力及其测量、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岩石力学数值分析方法等;第6~8章分别介绍三大岩石工程,即岩石地下工程、岩石边坡工程和岩石地基工程,突出岩石力学理论和方法在岩石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中的应用,使学生从大量工程实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9章介绍岩石力学研究的新进展,重点介绍岩石力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突出现代非线性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不确定性分析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应用,为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应用提供思路和方向。
《岩石力学与工程(第2版)》除作为本科生教材使用外,也可选择部分内容作为研究生的教材,还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科研院所和工程部门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学会主办《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文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动态》四种期刊,通过集群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学会始终把提升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放在重要位置,对精品学术会议做了顶层设计,在国际上形成系列的、多方位交流格局,如与欧美形成SinoRock国际岩石力学系列研讨会;与俄罗斯形成深部岩体动力学高层论坛;与亚洲各国组织各届岩石力学大会。在国内做好四项品牌会议,即两年一次的全国学术大会;系列化的专题会议;相邻学科的学术交叉会议;高端、前沿学术交流平台等,使学会成为国内该领域凝聚力最强、影响力最广的社会团体。
学会积极拓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外事活动,以扩大学会的学术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继冯夏庭理事长担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以来,我国学者相继担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下设5个专业委员会主席职务,展现了中国作为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大国的风采,2013年,钱七虎院士还获得国际岩石力学领域ISRM会士的最高荣誉。
在中国科协领导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不断成长和发展,近年来获得多项表彰和奖励,2011年获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获得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奖二等奖”;2013年在民政部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评估中获AAAA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