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榆树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成立于1984年,是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职普对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95人,教职工185人。学校于2009年晋升为吉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3185平方米。
榆树市楼价,新楼在2200至4000元不等,看买什么位置和什么档次的了。一般的都在3000左右吧,08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救市政策,但楼市“行业景气回落、市场冷清、库存激增、价跌量缩...
新楼在3500――3800元每平;旧楼不好卖,也就是2600――2800元每平。无论是旧楼还是新楼,都是在贷款与否,能按揭的好卖些,若不按揭都难卖。农村人该来的都来了,只剩下很少的新婚小年青人了。所以...
我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我参加的是专业对口升学,我考的是吉林市北华大学,我在职教中心的班主任是 王吉德 老师,他带班很厉害。是个很牛的老师。还有什么不懂得,在联络。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振兴施工企业经济
党的十四大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本文试就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振兴施工企业经济的关系,谈几点看法。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建设中,施工企业的广大职工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先进的劳动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造挑战”项目述评
在美国政府、社会和教育界的推动下,美国创客教育由高等教育体系向基础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延伸.2016年,美国教育部发起“职业技术教育改造挑战”项目,通过明确的项目宗旨、实施程序、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帮助高中设计创客空间,促进创客教育的实施,从而提升高中生的职业技能.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造挑战”项目的发起带来以下启示:高中创客教育可以缩小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差距、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创客型人才的需求、促进教育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由教育部专门设立,是由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教育平台,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是由教育部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管理,高校依托企业建立的,为落实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中的企业学习阶段的任务,由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开展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
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了卓越计划,旨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教育和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卓越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核心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重点是提升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开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在企业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卓越计划的重大改革举措。高校和企业积极参与卓越计划,已有194所高校和980家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于1988年经劳动部和国家档案局批准成立,是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直属的唯一全国性档案专业培训机构。
设有办公室、培训一处、培训二处、中央处和教研室。现有职工2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3人,另有全国专家教育的档案师资库。
内容
榆树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王立学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奋发有为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带领百万人民,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发展战略,全力以赴保增长、尽心竭力保民生、多措并举保稳定,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走出了一条平稳较快的发展之路,圆满完成了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到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8.4亿元,同比增长20.9%;一二三产比重为27 :24:49,其中二产比去年(2008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本级财政收入实现5.5亿元、3.9亿元,分别增长27.4%、2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8亿元,同比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500元、7200元,分别增长14.5%和8.1%。
(一)投资拉动成效显著
准确把握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投向,及时谋划、启动一批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全市整理储备项目260个,总量达480亿元;包装上报143个,争取国家支持32个,争得国家投资1.4亿元,拉动社会投资5.6亿元,争取的项目和资金相当一个地区的额度。农村“村村通”道路、病险水库加固、引松入五、五长变电等28个项目全部竣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5亿元,同比增长41.9%。
“两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均被评为省级优秀开发区,分别获得奖励资金800万元。
开展了招商引资九个月攻坚战,签约项目82个,总投资128亿元,其中超10亿元2个、超亿元12个。引进内资19亿元、外资3750万美元,同比增长30.3%和31.2%,受到长春市表彰奖励。
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项目103个,总投资156亿元,其中续建14个,新开工89个,完成投资75亿元。京粮集团米业加工和仓储物流项目、吉林德春米业加工项目、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31个项目进展顺利;长春英驰汽车转向节项目、浙江恒丰机械铸造项目、崟田环保科技等72个项目建成投产;华泽集团金六福成功整合榆树钱酒业,吉林茅酒厂启动生产,丰谷、吉久王酒业不断壮大,进一步提升了酒业基地的对外影响力。
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党员干部包保企业活动,选派78名副乡局级领导干部到企业做联络员;搭建了银企对接平台,为17户企业争取贷款2亿元、贴息176万元;严格落实软环境23条规定,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立案查处涉软案件9起,撤职或调整岗位13人,移交司法机关2人。中粮、四海、锦丰、冠利等骨干企业产销两旺,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步显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9户,总数达到81户,列入省级成长型企业37户。规模工业产值实现46亿元,同比增长35.3%。全市民营经济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29.6%。
(二)农村经济提质增效
按照工农并重以工促农、强市富民富民优先的思路,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围绕增产15亿斤粮食目标,争取国家投资3.8亿元,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奖补资金1000万元,实施赤眼蜂防螟、测土施肥、大垄宽窄行等五项增产技术,高产作物面积持续增加;加大了人工影响天气投入,完善了防雹网络,减轻了风雹、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粮食总产达到54.39亿斤,实现了粮食生产全国“六连冠”目标。
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争取专项资金2000万元、启动农发资金700万元、财政担保贷款2862万元,吸纳社会投资2亿元,新建省级蔬菜园区5个、机关创业园区1个、乡镇园区13个,发展日光节能、无土栽培温室、大棚4000栋,总数发展到3.4万栋,蔬菜产值实现25亿元。我市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加强了市场预警监测、品种改良、疫情防控工作,帮助养殖户规避风险。扎实推进牧业小区建设,新建小区150个,总数达到53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7.1万户,牧业产值实现55亿元。
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五棵树、刘家被列为国家级农机示范区,争取资金4200万元,引进世界领先、国内一流大型配套农机具63套。落实农机补贴7100万元,新增各类农机具2680台(套)。深松深翻整地14万公顷,争取省市补贴2000万元。
率先在全省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破解了资金分配、粮库回购、特殊群体保护、产权转移等难题,上划粮库2个、出售11个、回购22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兑现各项补贴资金6.3亿元。“普九”化债全面完成,化解债务5000万元。
乡容村貌整治活动扎实推进,180个村屯实施了标准绿化工程,红星乡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通过验收。争取资金6200万元,实施了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示范工程。
百镇建设工程取得新突破。五棵树镇、弓棚镇和刘家镇被省政府确定为试点镇,五棵树镇已争取贷款1亿元,为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省棚膜经济、深松整地现场会,长春市防雹网络、园艺特产、林业现场会均在我市召开。
(三)商贸流通繁荣活跃
出台了《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规定》,在税费减免、市场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了服务业快速发展。
规划了华昌文化广场、中心街商贸城、振北市场“三大商圈”以及中心街餐饮服务等“七个专业街区”。启动建设了“八大专业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市场融资等方式,总计筹措资金6.94亿元,建成了建材、煤炭、农机市场;废旧物资市场即将交付使用;振北、粮食、五金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之中;长春欧亚集团综合商贸服务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1.2亿元的长春汉夏黄牛交易市场顺利完工。专业市场建设为全民创业提供了平台。全市新增个体工商业户2230户,创办新企业145户,中小企业户数达到5.65万户。
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实,兑现补贴资金1337万元,拉动消费9000万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建设农家连锁店240个。
强化了市场监管。开展了食品、药品市场整治行动,对“五小”行业进行了专项治理,加强了质量、计量监察,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
(四)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围绕打造吉林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城市规划。《榆树中心城总体规划》进入成果报批阶段,城区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
“安居房”、“洁净水”、“满意热”、“畅通路”等工程统筹推进。6个跨年棚改区段交付使用,新改造区段拆迁11万平方米,新建楼房40万平方米,回迁13万平方米;市区总计开发楼房102万平方米,村镇开发楼房8.4万平方米。
《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启动实施,城市供水质量得到保障。争取国家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五棵树江北污水处理厂,五棵树镇成为全省第一家有污水处理能力的乡镇。市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18.5公里配套管网工程正在建设。
新建了新城区集中供热站,完成了老城区3个小区分户供热改造。治理超标锅炉62台,市区大气优良天数突破320天。民用压缩天然气一期工程建设完成,997户居民年末实现供气。
完成了市区承恩街南段道路改造;三盛路西段、环政路开工建设;新建农村公路480公里,“屯屯通”达到75%;榆山线新立段改造完成;改造危桥36座;榆舒铁路全线贯通,即将投入运营,全市人民多年夙愿得以实现。
加大了环卫设施投入。投资996万元,购置垃圾压缩车4台、清雪车4台、垃圾收集车200台,设置果皮箱800个。市区实现全天候保洁。
物业管理试点逐步铺开,4个旧住宅小区、10个新建小区、12个单体楼物业管理进一步规范。
新建了新城区公园、广场,完成了政府前路、新民大街立体绿化、老城区重点街路绿化补植工程,城区新增绿地41万平方米。
“培育榆树文化、铸造榆树品牌”工作全面展开,城市形象设计完成。
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取得成功,被命名为“吉林省省级卫生城市”。通过全市上下合力攻坚,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得到集中整治,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行为得到集中清理,病媒生物防治、群众健康教育取得成效,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吉林省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社会管理全面加强
以“安全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稳定、交通秩序、疫情防控、食品和消防七个领域,全面开展了安全隐患整治行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658处。
建立了信访稳定述职制度,开展了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基层接访工作,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9%,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加大了“两抢一盗”和团伙犯罪打击力度,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6%,破案率达到90%。加大了“黑彩、黑班、黑车”整治力度,打击“黑彩”18起,销毁赌博机1348台;整治乱办班12个;查处非法营运出租车476台,取缔“黑车”59台。
强化市长公开电话职能,建立了市长公开电话与软环境投诉办理联结机制。公布书记、市长电子邮箱,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
社区办公条件不断改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推进了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了机构撤并、职能优化、人员配置等改革任务。
实行了采管分离,政府采购不断规范,机关后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以基层满意、群众满意、企业满意为目标,开展了创建“三满意”机关活动,实行了目标考核责任制,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六)民生成果全民共享
本着集聚财力、积极而为的原则,大力改善民生。向上争取专项资金6.8亿元,保证了社会保障、社会事业、民生重点工程支出。全年改善民生累计投入25.4亿元,106项民生计划及政府承诺的12件实事全部完成。
制定了公平、公正的上岗机制,1639名事业单位改革待岗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群众热切期盼、事关发展稳定的遗留问题逐步妥善解决。
着眼弱势群体住房难问题,筹措资金6000万元,发放廉租补贴2700户,新建廉租房3.8万平方米,相当于长春地区其他县(市)新建总和,813户困难家庭喜迁新居。整合社会资金7亿元,改造农村泥草房1.2万户。
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40个村、66个自然屯、4.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560万元,改造市区二次供水14处,新建管网7处,1万户居民供水难问题得到解决。
开发城镇就业岗位6637个、新增就业529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7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举办7场大型就业洽谈会,劳务输出42万人次,收入实现40亿元。
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持续增加,城镇居民、新农合保险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养老金结余突破3亿元,养老金、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先在大坡镇西山村启动新农保自费试点,338名60岁以上老人享受到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
城镇低保和人均补差标准达到170元、160元;农村低保和年人均补差标准达到1200元、700元,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8169万元。
投资3600万元,新建校舍2.3万平方米,维修校舍2.8万平方米,解除危房8400平方米。投资2400万元,建成了职教中心。高考600分以上达到117人,重点本科进线748人,一般本科3129人,三本以上5532人,创历史最好成绩。
争取中央投资10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县级中医院。新建了20个标准村级卫生所、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手足口、甲型流感、麻疹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妥善处理了5起外输和2起本地疑似甲型流感疫情。
实施“情牵新生命”优生优育促进工程,免费为8136名妇女待孕筛查,免费为3000名农村妇女妇科普查。
文体活动中心即将建成使用,影剧院重新修缮,农家书屋总数达到227家,建成各类文化大院50个,送戏下乡100余场,我市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县(市)”。
广播电视播出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3万户,总量突破13万户,居全省县(市)前列。
开展了“法治文化节”、“送法下乡”活动,群众受教育面达到60%以上,我市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市)”。
行政执法监督逐步深入,政务公开水平全面提升。办理人大建议32件、政协提案75件,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关心下一代、金融保险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我市连续四年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在挑战和考验面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取得一定的发展成就,是因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完善发展思路,把投资拉动作为推进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是旗必夺、创优争先、埋头苦干。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乡镇街、各部门、各条战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发有为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人民和域外投资者、外来务工人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人士,向公安干警、驻榆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榆树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来衡量,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工业门类单一,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抵御灾害、稳产增产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需求越来越高,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社会管理仍很粗放,政府能力建设和职能转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明年(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为“十二五”规划起步开局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全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向好形势、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条件,切实把工作重心集聚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上来; 集聚到扩大项目投资、增强发展后劲上来;集聚到建设重大民生工程、发展社会事业上来,奋力实现榆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根据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为民谋利、和谐稳定”主题,坚持“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动摇,重点实施“五大工程”(百万亩高产示范田建设工程,乡村环境整治攻坚工程,西部新城规划、设计、建设工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程,占地137公顷的郊野公园建设工程),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大发展和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5亿元,同比增长21.3%。全口径财政收入、本级财政收入实现6.8亿元、4.8亿元,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40亿元,增长3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750元、7700元,增长13.2%和8%。
上述指标的确定,是对我市经济发展进行深刻分析基础上提出的,增长幅度较大,完成目标并非轻而易举。我们要牢固树立“拼、抢、创”意识,锁定目标、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埋头苦干,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持续发展能力
启动实施“百万亩高产示范田建设工程”。在核心区建设以水利化、农机化、农艺化为重点的旱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示范田。精心抓好项目规划,争取国家立项投资。建设好“引松济卡”、松榆灌区泵站改造、旱田节水灌溉等10项大型水利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加快五棵树、刘家现代农机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村级合作社总数要达到150个。继续推广赤眼蜂防螟、测土施肥、深松整地等增产技术,扩大优质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稳定在60亿斤阶段性水平。
进一步加快蔬菜园区建设。大力推广群众认可、效益突出的温室大棚,新建国家级蔬菜园区1个、省级5个、长春市级10个、温室大棚5000栋。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产地批发市场,确保产销顺畅衔接,蔬菜产值实现28亿元。
稳步推进牧业小区建设,新建小区100个。严格防疫检疫措施,加强科技服务,确保牧业安全。
全面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设省级示范村37个、重点村100个。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按期完成任务。着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对农民的带动能力,增加农民收益。大力推广科学储粮技术,建设3万套标准化新型储粮仓。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取消防雹费,清理乱收费,坚决遏制农民负担反弹。
启动实施“乡村环境整治攻坚工程”。乡村环境整治是困扰我市多年的难题,要以创建“生态示范乡村”活动为契机,全面开展环境整治攻坚战,对垃圾乱扔、占道经营、粪便污染等现象进行彻底整治,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在行政执法局设立乡镇执法中队,协助乡镇开展综合执法工作。
(二)抢抓机遇扩大投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牢固树立项目就是生产力、上项目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
进一步加强“两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推进“两区”晋档升级。五棵树开发区、环城工业集中区固定资产投资要分别完成50亿元、20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18亿元;引进项目28个、13个;项目空间摆放达到1.5平方公里和0.5平方公里。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九个月攻坚战。根据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百强和中直企业在全国的产业布局,采取叩门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办法,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着眼中粮产业链,继续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围绕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抓好存量产能扩张。加强与各地商会联系,积极参加东博会、农博会、厦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成立攻坚推进组,落实攻坚责任,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招商引资积极性。储备项目130个,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55个,其中工业项目30个。
坚持“争商抢资”与“挑商选资”并重原则,做到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不引进,单纯以占地为目的的项目不引进,资源消耗高、效益低的项目不引进。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紧盯住中粮二期上马、长春天裕产权转移、帝斯曼集团落户、国能生物发电项目引进,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京粮集团米业加工、“榆树钱”工业园、德春米业、上海杰隆等项目建设,争取达产达效。
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产品换代升级,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小企业,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扶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规模工业行列。规模工业户数要达到91户,产值实现64亿元,同比增长4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5亿元,同比增长3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210亿元。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长吉图开发开放规划纲要》等政策,抓好对上争取项目工作。做好项目包装和申报,谋划启动一批关系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在争取项目数量和资金上实现新突破。
(三)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充分利用我市远离中心城市区位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构建现代零售商业体系。着力培育华昌文化广场、中心街商贸城和振北市场“三大商圈”,打造集人文景观、商业景观和休闲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商业中心。抓好长春欧亚集团综合商贸服务项目建设。
构建新型批发市场体系。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加快振北、粮食、五金日杂批发市场建设,在中心城镇新建、改建特色农贸市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的城乡市场体系。深化供销社改革,发挥供销社作用。
构建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依托铁路沿线,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建设现代物流园区。
构建餐饮旅游服务体系。发展餐饮品牌连锁店,培育特色餐饮街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五棵树湛江寺、老干江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启动“沿江一日游”。
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引进哈尔滨商业银行,建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以农村信用联社为主体,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与省市担保公司合作,签订联合框架协议,增强担保能力;增资扩股正兴融资公司,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解决民营经济、农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四)加快城市开发改造,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启动实施“西部新城规划、设计、建设工程”。在繁荣大街以西,大手笔、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新城”。抓好规划设计,科学谋划布局。创新融资方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成环政路、三盛路西段道路建设及绿化工程,拉开新城建设框架。
启动实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程”。做到创城机构不撤、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力争3到5年时间实现创城目标。全面开展“清洁家园、整治环境、呵护城市”活动,在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方面实行精细管理,形成“无缝隙、全覆盖、无空档、全天候”的管理格局。强化“门前四包”责任落实,巩固省级卫生城创建成果。
启动实施“占地137公顷的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抓好公园的规划设计、平整土地、造林绿化等工作,整体工程3年完成。
加快老城区改造。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启动西北街、站前小区等10个区段、3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承恩街、中心街北段、健康路东段、中心街商贸城至南洋商业中心步行街道路建设,实施工农大街、榆西大街稀浆封层、向阳路中修工程。抓好承恩街南段等15条街路绿化、补植、养护工程。
加强城市管理。扩大物业小区管理试点,着力解决旧楼区物业管理问题。规范出租车管理,强化公交车便民服务。建成垃圾处理厂,增加垃圾清运中转站、公共厕所数量,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深入开展油烟治理,继续提升环境质量。成立路灯管理机构,加强亮化设施管理,完成榆树大街南北段路灯安装工程。抓好城市地下管网测绘、规划工作。
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全面完成镇村规划。推进“百镇建设”工程,利用好扶持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竭力为民办好实事
加快财政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强化综合治税,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民生投入。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开发城镇就业岗位7200个,新增就业6000人。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家庭、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农民社保及就业问题。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及城镇职工、居民、农民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探索规范、减化医疗费报销手续的新途径。抓好新农保自费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城市低保提高到180元,月人均补差提高到170元;农村低保提高到1400元,年人均补差提高到760元;大病医疗救助补贴提高到5000元,二次医疗救助提高到4000元。对农村五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将符合供养条件的全部供养范畴。对部分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五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给予全额资助。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从校长选配、教师聘任、硬件改善、学校布局等方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校舍安全、危房改造、薄弱校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和后进生落实帮扶措施。成立职业教育发展集团,抓好对口升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新跨越。
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文体活动中心交付使用。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促进人民群众体质增强和文化繁荣。应用好城市形象设计成果。
加强广播电视工作,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实施双向化数字改造,完成广播电视硬盘播出工程。
强化农村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积极稳妥推进医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
严格执行生育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实行综合治理,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进一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将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高委主任工资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在改善民生、管理城市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提高村支部书记待遇水平。按政策适时适度调增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津补贴。
各乡镇街、各部门都要制定民生行动计划,形成改善民生整体合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
(六)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继续开展“安全建设年”活动。落实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进一步加大“黑彩、黑车、黑班、赌博机”打击、清理力度,严惩酒后驾车、交通肇事逃逸等行为。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努力做到命案必破、黑恶势力必除、“两抢一盗”必打,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信访工作。落实属地管理、积案包保、矛盾排查机制,及时主动处理信访问题,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抓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发挥市长公开电话职能,维护群众利益。
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加强软环境建设,严肃查处涉软案件,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无效作为等行为。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用政务大厅,建立“一次告知、一口受理、统一收费、限时办结”并联审批流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网上审批能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牢固树立为民执政理念,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以开展“认识新变化、推动新发展”研讨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对市情、乡情、社情的认识,及时发现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研究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为榆树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建立效能监察体系,严格落实问责制,以严明的责任导向、严厉的惩戒措施,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安危冷暖唯民而系,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深入推进“法治榆树”创建工作,加强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自觉接受人大法制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诚恳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老领导的意见,主动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市政府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继续承诺为民办好12件实事:
一是改造农村泥草房1万户;二是投资6000万元,实施涉及70个村、120个自然屯、1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是投资890万元,改造农村危桥险桥45座;四是筹资1.3亿元,建设农村公路350公里;五是投资2800万元,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设施建设;六是启动实施10个区段、3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七是为600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补贴612万元,新建廉租房3万平方米;八是投资650万元,改造市区二次供水设施,解决1万户居民供水难问题;九是投资3亿元,建成吉林·榆树365现代生活馆(振北综合市场);十是启动榆树火车站功能改造及站前广场建设工程;十一是投资300万元,建成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十二是继续安排事业单位待岗人员补聘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