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商的青釉器物完全具备了构成瓷器的基本要求。第一,已经采用高岭土作胎。第二,在表面施有一层玻璃质的釉。釉的主要成分是瓷土加上石灰石、草木灰,调成悬浮液状涂在瓷坯表面,它在入窑烧焙时熔化,形成玻璃状物质。第三,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230℃左右。迄今为止,陶器的烧成温度只需要800℃~900℃,极少数达到1000℃,而瓷器烧成温度须在1230℃左右。第四,陶器有吸水性,瓷器没有吸水性或吸水性极微。商代的原始青瓷的吸水性已经仅为1%,或更低。由于胎体中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和唐宋时各名窑瓷器一样,都在70%以上,三氧化二铝(Al2O3)在17%以上,经过1200℃左右的高温焙烧,烧结良好,使吸水性很弱,达到了瓷器的标准。第五,在物理性能方面,如比重、硬度、莫来石(也叫“富铝红柱石”)结晶的发育程度都和以后瓷器一样。敲击起来也有清脆的金属声。这些都证明中国瓷器在商代已经被发明。
原始瓷器的由来:
原始瓷器 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河南郑州等地商代遗址,发现很多带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1980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属距今4000余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断定我国至迟在商代中期就已发明了瓷器。当时的青釉瓷生产以长江中下游较为发达,釉色多呈青黄,在氧化焰中烧成。中原地区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绿,在还原焰中烧成。这些原始瓷以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高达1100~1200度,表层在高温下烧成与胎体结合很牢的玻璃釉质,胎质坚硬细腻,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属声。因工艺原始,故被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器形有尊、豆、罐、瓮、钵等。
这样的瓷器,我家有七八个,最早的一个,听说是我祖太母的外婆送给她的嫁妆品,现在有相传下来十几代了
裂纹的瓷器又称冰裂纹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
景德镇瓷器烧制温度最高的当属釉下青花瓷,普遍烧制青花瓷,窑炉内的测温三角锥为10号锥(1330℃),也有烧9号锥的(1310℃),只有极少数烧11号锥(1350℃);而醴陵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的烧制温度普...
对瓷器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一般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
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第四,瓷器烧成之后,胎体必须坚硬结实,组织细密,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
陶瓷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瓷器由陶器发展而来,但和陶器有本质的区别。陶器是由易熔粘土烧制的,烧制温度一般不超过1千摄氏度,器表没有釉或只施有低温釉,胎质粗松,故有吸水性,敲击之声不清脆。而瓷器则是由瓷土(除含高岭土外,还有石葵等成分)作胎,表面施高温玻璃质釉(现代瓷器有的不施釉)经1千2百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胎质烧结,变得不吸水或吸水性很低,敲击时可发出金属般的清脆声音。所以古人形容瓷器之美时,说它"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 根据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釉瓷器。
到了西周时期,由原始瓷发展为瓷器。 陶器与瓷器在技术上有继承关系,在质地上却 完全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陶器是用粘土作原材料,瓷器是以高岭土等瓷器所必须用的土和石料作为原材料。 陶器烧制温度一般只有900-1050℃,最高不超过1100℃。瓮器的烧制温度必须达到1200℃以上。 陶器一般无釉,或涂有低温釉。而瓷器则有高温釉。 原始瓷基本上具备了上述瓷器的特点,但是,制造工艺比较粗糙,技术水平较低,是瓷器发展上的初级阶段。
中国发现原始瓷器的地点有许多处,在河南、山西、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都有。 已出土的原始瓷器器形有尊、罍、瓮、罐、钵、豆、簋。出土原始瓷器最早的遗址是山西省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这里出土了20多片原始瓷器的残片。经复原处理,可以看出其器形为罐、钵等。这些原始瓷器多为素面,没有花纹,少数有蓝纹或方格纹。这些瓷器表面有一层绿色薄釉。瓷器质地坚硬,吸水率很低,敲击时发出铿锵之声。这些原始瓷是在白陶、印纹硬陶的基础上创制出来的。 原始瓷的胎坯成型工艺多用泥条盘筑法。
商代的原始瓷尊,其造型为敞口、长颈、深腹、圜底。洛阳出土的西周原始瓷,有敞口圜底钵,敞口丰肩深腹罍、剑口深腹圜底罐、浅盘、高柄豆等等。 据1988年2月22日中央电视台报导,浙江瑞安县西周后棚墓群出土了一批黑釉瓷器,把瓷器史由东汉推前到西周。历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宁波、慈溪、永嘉等地发现了汉代的窖址,并且在河南洛阳的烧沟、河北省安平县、安徽省毫县、湖南省益阳以及湖北省当阳等地区的东汉墓葬中,发现了汉代瓷器。在"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汉墓中出土了青瓷耳环。还发掘出1个四系青瓷罐,此罐是和带的朱节"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字迹的陶罐同墓出土,更证实了该罐为汉代产品。 东汉瓷器质量的提高是同当时生产瓷器的条件的改进分不开的。主要是改进了窖炉的结构,利用长形窖,俗称"龙窖"进行生产的缘故。长形窖便于升温,也便于降温,又不会过速地降温,因为青瓷中含有较高的铁,要求较快冷却,以免二次氧代,使青中带黄,而过速冷却会使胎壁开裂,这就要升、降温速度适中。由于瓷器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使东汉时期的瓷器生产达到了新水平,改变了瓷器的原始面貌,揭开了中国瓷器史的新篇章。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价的精品,但部分国宝级瓷器并不在中国国内。欧美人士在结婚时,便特别喜欢送赠高级瓷器茶具。
原始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我国青铜时代,原始瓷属于瓷器生产的早期和低级阶段,它与东汉以后的成熟瓷器相比,烧成温度偏低,胎体没有完全烧结,吸水率和显气孔都比较高,釉层薄而且容易剥落,制作工艺比较原始。
原始瓷青釉弦纹罐,商,高31.4cm,口径20cm,底径9.3cm。
罐口外折,短颈,溜肩,肩以下内收,平底。肩与腹部的过度有明显的折角。口内外饰弦纹,其中肩部饰凸起弦纹及锯齿纹共10道。表面施青釉,釉层薄而不匀。
原始青瓷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纹硬陶发展而来。其制法是用瓷石制胎,器表施石灰釉,经1200℃高温焙烧而成。胎体烧结后呈灰白或褐色,器表有玻璃质釉层。胎体吸水率低,敲击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这是由于釉中含有适量氧化铁所致。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西周,高13.1cm,口径8.4cm,底径8.3cm。
罐敛口,折腹,束腰,圈足。肩两侧各置一横系。肩部刻划水波纹及弦纹。罐身施青釉。此罐的造型如同鱼篓,小口,大腹,以增其容积。这是西周早期原始青瓷器的造型特征。
此罐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地区。
原始瓷是制陶工艺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伴随原料的优选和高温窑炉的出现而出现的。
原始瓷与瓷器是在我国首先出现的。这与我国蕴藏着丰富的瓷石、高岭土等原料有关,挖掘这些原料,经过粉碎、淘洗等工艺流程就可制坯,然后一次烧成。
原始瓷提梁盉,高17.7cm,口径7cm。
盉直口,圆腹,下承以三兽形足,流为兽头状,壶体另一侧饰一卷曲短尾。提梁为弓形,顶部两端饰有锯齿形棱脊,肩、腹部饰以四道连续的水波纹。器物造型古朴端庄,釉色青中泛黄,施釉均匀,纹饰简洁明快,富有动感。
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在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尤以江苏、浙江、江西、河南和皖南出土最多。
在浙江省绍兴、萧山、德清、吴兴等县市还发现了商末至周代生产原始瓷和几何印纹硬陶的窑址。
原始瓷青釉水波纹盖鼎,战国,高19cm,口径19cm,足距17cm。
鼎仿同时期青铜器造型,口沿下对称置双耳。直腹,平底,下承以外撇三足。器表施青釉,胎色灰白。鼎附圆形盖,盖顶中央置一小系,四周对称分布三个小纽。盖面施青釉,以三道弦纹为装饰带,其间刻划简单的水波纹。
这些窑址范围大,堆积层厚,产量相当大。特别令人寻味的是,在浙江上虞李家山发现商代龙窑,在德清、绍兴的 原始瓷窑址中也发现多处龙窑遗址,说明当时是用龙窑烧原始瓷的。
原始瓷青釉鐎斗,战国,高10.3cm,口径16cm,足距12.5cm。
鐎(jiāo)斗仿青铜器造型,腹部置横柄一个,底下承以三足。腹上部饰弦纹2周,器内外施青釉。
秦汉原始瓷器主要发现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墓葬和遗址中,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也有发现。
原始瓷刻竖条纹双系罐,战国,高14cm,口径8.8cm,足径12.2cm。
罐圆口,溜肩,圆腹,平底,肩部对称置双系,每个系均由两个互相粘连的桥形纽组成。胎色黄白,仅在肩部有极薄的黄釉,肩部以下刻一周竖条纹。
江苏的宜兴,浙江的上虞、绍兴、慈溪、宁波、龙游、武义等县市发现了大量汉代原始瓷窑址,其中尤以上虞县为最多,是汉代原始瓷的重要产地。
原始瓷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当时制造工艺比较粗糙,技术水平较低,是瓷器发展上的初级阶段。
Since1996
宗旨
精神
理念
承诺
建言
量力而行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