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电气百科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是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27日申请的专利,该专利的申请号为201310264529X,公布号为CN103529576A,授权公布日为2014年1月22日,发明人是马骏、王丽花。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公开了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该触摸液晶显示面板采用IPS/FFS驱动方式,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且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电容式触摸单元,所述液晶层由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该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工作的时候,所述液晶层的电容率不发生变化,则所述寄生电容亦不会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由寄生电容的变化引起的电容式触摸单元基底噪声,进而避免了触摸失效的现象。 
2018年12月20日,《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概述图为《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摘要附图  )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基本信息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技术领域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属于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

查看详情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精智触摸面板

  • 7寸、TCP/IP 10/100 Mbps
  • 13%
  • 蚌埠市佳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液晶显示开关

  • 品种:液晶显示开关;系列:开关系列;颜色:白色;规格型号:液晶显示;
  • 罗格朗
  • 13%
  • 北京致达合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智能触摸窗帘三键开关

  • 品种:触摸式开关;规格型号:C-1B276-70;颜色:土豪金;额定压(V):250;延时时间:30-60秒;系列:C-1B;
  • 泓宇
  • 13%
  • 广州泓宇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智能触摸窗帘四键开关

  • 品种:触摸式开关;规格型号:C-1B277-70;颜色:土豪金;额定压(V):250;延时时间:30-60秒;系列:C-1B;
  • 泓宇
  • 13%
  • 广州泓宇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智能触摸窗帘四键开关

  • 品种:触摸式开关;规格型号:C-1B277-20;颜色:钢琴黑;额定压(V):250;延时时间:30-60秒;系列:C-1B;
  • 泓宇
  • 13%
  • 广州泓宇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触摸式延时开关

  • 1A250V
  • 珠海市2012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触摸式延时开关

  • 1A250V
  • 珠海市2011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触摸式延时开关

  • 1A250V
  • 珠海市2011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触摸式延时开关

  • 1A250V
  • 珠海市2010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触摸式延时开关

  • 1A250V
  • 珠海市2010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容式有线触摸

  • 1、名称:无线触摸2、参数:1、▲≥5英寸电容式有线触摸屏;2、▲≥ 800x480 的分辨率和 24 位色深 ;3、▲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进行系统软件的编程,提供定制化用户界面;4、内置光感应器,可根据环境照明的变化自动调整屏幕的亮度,配备运动探测器,触摸屏进入休眠状态时运动探测器可将触摸屏激活.
  • 1台
  • 1
  • Extron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查看价格

电容式压转换面板

  • 电容式压转换面板(115KV母线)
  • 1台
  • 1
  • 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12-09
查看价格

电容式指纹机

  • 1.电容式指纹机2.电容式指纹机海康、DS-K1T201AMF
  • 10台
  • 1
  • 海康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8-25
查看价格

电容式话筒

  • EC-500
  • 5938台
  • 1
  • EAW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5-07
查看价格

2液晶显示

  • AOLIN奥林AL-2000液晶显示 含:液晶显示主机、遥控、源、附件
  • 1262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8-17
查看价格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专利背景

截至2013年6月,触摸屏作为一种输入媒介,是最为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因此,触摸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MP3/MP4等。根据工作原理和检测触摸信息介质的不同,触摸屏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四种类型。电容式触摸屏技术由于工艺简单、产品寿命长、透光率高等特点成为主流的触摸屏技术。

为降低各种电子设备的成本,并使各种电子设备更轻薄,通常触摸屏集成于液晶显示面板中。截至2013年6月,集成度较高的方式为:将能够实现触摸功能的触控单元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CF(Color Film,彩膜)基板内,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采用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或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驱动方式。具体为,所述触控单元直接设置在CF基板的玻璃基板表面上,所述CF基板的彩色滤光膜设置在触控单元表面上,进而得到更加轻薄的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最终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但是,2013年6月之前的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会出现触摸失效的现象。

查看详情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附图说明

图1是2013年6月之前技术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基本等效电路;

图2是《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提供的对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性能进行测试的仿真模拟图;

图5是《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与2013年6月之前的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曲线图图;

图6是《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与2013年6月之前的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在有或者没有透明导电层的情况下的透光率曲线图。

查看详情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荣誉表彰

2018年12月20日,《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查看详情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方式

为使《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实施例,该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所述,2013年6月之前的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会出现触摸紊乱的现象,使触摸效果降低。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为了追求更高的反应速度,2013年6月之前的采用IPS或FFS方式驱动的液晶显示面板一般都采用介电各向异性值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液晶层,通常介电各向异性值采用8.6。在液晶显示面板工作的时候,介电各向异性值较大的液晶分子的长轴会沿着电场线的方向发生旋转,在没有电容式触摸单元的液晶显示面板工作的时候,上述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式会降低显示面板一定的透光率,相对于对显示画面的影响,其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但是,2013年6月之前技术中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基本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由于液晶分子长轴的取向对液晶层的电容率的影响较大,在第一基板内设置有电容式触摸单元并采用IPS或FFS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内,电容式触摸单元内的驱动电极10111和感应电极10112与阵列基板内的栅电极分别构成寄生电容Cd和Cs,而这两个寄生电容Cd和Cs形成了驱动电极10111一端到感应电极10112一端的耦合回路,当寄生电容Cd和Cs发生变化时,由于此耦合回路的存在,就会导致检测端Vout的信号变化。通常,当手指触摸显示面板会产生感应电容Cs,通过在检测端Vout检测信号的变化判断手指的触摸位置。液晶层作为所述寄生电容的介质,其电容率的变化会对寄生电容Cd和Cs的电容值造成很大的影响,当寄生电容Cd和Cs的变化较大时,作为所述寄生电容一极板的电容式触摸单元内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可能掩盖手指触摸显示面板而引起的检测端Vout的电流变化,从而导致无法准确检测到手指的触摸位置,即:从而给电容式触摸单元造成了较大的基底噪声,降低了电容式触摸单元的灵敏度,基底噪声大到足以掩盖正常的触摸信号的时候,出现触摸失效的现象。

从实际测试中可以得出,在使用介电各向异性值较大的液晶分子组成的内嵌式触摸屏工作时,平均噪声值较大,尤其在画面切换时,噪声的跳动导致触摸屏出现乱报点等现象。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公开了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该触摸液晶显示面板采用IPS/FFS驱动方式,包括:

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且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电容式触摸单元,所述液晶层由介电各向异性值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

由上述方案可知,《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层由介电各向异性值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决定了液晶层的电容,通常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分为长轴方向的介电常数和短轴方向的介电常数。在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工作的时候,需要使液晶分子的长轴在平面内旋转,不会沿着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旋转,始终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因此液晶的介电常数变化较小,则所述液晶层的电容率不会发生变化。并且,由于电容式触摸单元内的各电极与阵列基板内的各电极以及两者之间的液晶层会构成寄生电容,液晶层作为所述寄生电容的介质,电容式触摸单元内的各电极与阵列基板内的各电极分别为寄生电容的两个极板,则所述寄生电容在变化的时候会成为电容式触摸单元的基底噪声。由于在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工作的时候,所述液晶层的电容率不发生变化,则所述寄生电容亦不会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由寄生电容的变化引起的电容式触摸单元基底噪声,进而避免了触摸失效的现象。

此外,由于采用了介电各向异性值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的液晶层,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质量和透光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下面将结合《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实施例,该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但是《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该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该触摸液晶显示面板采用IPS/FFS驱动方式,如图2所示,包括:

第一基板101,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102,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1和所述第二基板102之间的液晶层103,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1表面上且朝向液晶层103一侧的电容式触摸单元1011。

具体的,所述电容式触摸单元1011包括:

依次设置在第一基板101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为氧化铟锡层或氧化铟锌层或金属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氧化铟锡层或氧化银锌层金属层。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具体包括:

驱动电极10111,所述驱动电极10111为矩形电极,且多个驱动电极10111形成驱动电极矩阵;

感应电极10112,所述感应电极10112为条形电极,且所述感应电极10112设置在两列相邻的驱动电极之间。

所述第二电极层具体包括:

多个搭桥电极10113,每个搭桥电极10113分别将位于其同一行且相邻的两个驱动电极1011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为示意图,并不表示真实比例,且为了便于体现连接关系,所示搭桥电极10113以一线段表示,且在图中显示更接近于第一基板101,而实际情况是所述驱动电极10111和感应电极10112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1表面上。

则位于同一行的驱动电极10111是相互电连接的,因此,多个驱动电极行接收驱动信号,对所述电容式触摸单元进行扫描,所述感应电极10112同时感应电容的变化,产感应信号。

或者如图3所示,更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具体包括:

驱动电极1101,所述驱动电极1101为条形的电极,且多个驱动电极1101呈栅状排列在所述第一基板101表面上。

所述第二电极层具体包括:

感应电极1102,所述感应电极1102为条形的电极,多个感应电极1102呈栅状排列在所述绝缘层表面上,且所述感应电极1102的长轴与所述驱动电极的长轴相互交叉并垂直。

则多个条形的驱动电极1101接收驱动信号,对所述电容式触摸单元进行扫描,所述感应电极1102同时感应电容的变化,产感应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容式触摸单元中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或其他形状的电极,只需要满足所述电容式触摸单元直接设置在第一基板101表面上,且朝向液晶层103一侧。

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表面上覆盖有保护层,在所述保护层表面上设置有彩色滤光膜1012,所述保护层用于将电容式触摸单元与所述彩色滤光膜隔离开,对所述电容式触摸单元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第二基板102表面上设置有像素单元阵列,所述像素单元阵列由数据线与扫描线彼此交叉形成的多个像素单元组成,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像素电极、公共电极、薄膜晶体管。所述数据线和扫描线通过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像素电极耦合。

具体的,所述数据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接,所述扫描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当所述扫描线为栅极提供扫描信号时,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导通,所述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可以依次通过源极和漏极到达像素电极,以控制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产生控制液晶翻转的水平电场,进而控制液晶层103内的液晶分子的转向,以实现画面的显示。

所述液晶层103由介电各向异性值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在显示时,介电各向异性值不大于7的的液晶分子的长轴在平面内旋转,不会沿着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旋转,始终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而介电各向异性值较大的液晶分子容易受垂直向电场影响,导致其介电常数变化增大。因此介电各向异性值不大于7的的液晶导致的寄生电容的变化较小。此寄生电容不仅作为触控电极的一个负载影响触摸信号的大小,更是噪声耦合的一个路径。当显示画面切换时,液晶分子会根据电场的变化而旋转,并且由于第一基板上触控电极的存在,加强了液晶层内垂直向的电场,介电各向异性值不大于7的的液晶分子只在平面内旋转,不会沿着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旋转,始终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而介电各向异性值较大的液晶分子容易受垂直向电场影响,导致其介电常数变化增大,寄生电容变化增大,从而增加了显示屏在切换画面时对触摸屏的干扰。

从实际测试中可得出,当使用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为8.6的液晶分子时,信噪比只有4-5。而当使用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为6.8的液晶分子时,信噪比至少可以达到30以上。而当信噪比太低时,就容易造成触摸屏的失效,造成乱报点或者画线不准等问题。虽然对触控特性来讲,液晶分子中介电各向异性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液晶分子的各个特征参数之间会有一定的关系,并且液晶材料的介电各向异性值不仅影响电容的大小,对显示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显示特性的满足,比如显示屏的对比度、响应时间、功耗等主要显示特性指标的满足,需要液晶分子介电各向异性值较小时,其他主要的材料参数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以下根据材料参数对显示的相互影响关系,确定了几种主要的特性参数的优选范围。

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为液晶长轴方向介电常数与短轴方向介电常数的差值,是决定液晶分子在电场中行为的主要参数,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的差异越大,所需的驱动电压越小,即消耗的功耗越小。根据实际试验可知,当Δε为-3时,所需的驱动电压至少要5V,要求较高IC的驱动能力,整个面板的功耗较大。若Δε值为正数,也即液晶分子为正性时,考虑到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越大,越容易造成触摸屏的失效,其优选的介电各向异性值的范围是3~7;若Δε值为负数,也即液晶分子为负性时,其优选的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小于-3。故《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中指出的液晶层由介电各向异性值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具体指的是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小于零的负性液晶分子以及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的正性液晶分子。优选方案为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小于-3的液晶分子,或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大于3且小于7的正性液晶分子。

由于折射率各向异性Δn与盒厚d的乘积为一个常量,且盒厚的平方与响应时间t成正比,即d2∝t,故当盒厚d减小时,有利于缩短响应时间,获得较好的显示效果,因此,所述液晶分子优选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值在0.1以上;粘滞系数直接影响液晶的响应速度,而粘滞系数越小,液晶的响应速度越快,因此,优选的粘滞系数小于150毫帕斯卡秒。

发明人对上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采用FFS驱动方式,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图4a为2013年6月之前的采用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液晶层的电容式液晶显示面板,图4b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采用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液晶层的的电容式液晶显示面板,并且两者施加有相同的电压,由图4a可知,在电场的作用下,所述介电各向异性值大于7的液晶分子的长轴虽然主要是在平行于面板的范围内旋转,但在垂直于面板的方向上,介电各向异性值大于7的液晶分子的长轴也会发生一定幅度的旋转,使得液晶层的电容率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所述阵列基板与电容式触摸单元以及液晶层构成的寄生电容,则液晶层的电容率发生的变化会影响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给电容式触摸单元造成了较大的基底噪声;由图4b可知,在电场的作用下,所述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的长轴只是在平行于面板的范围内旋转,即所述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的长轴始终平行于面板,由于在垂直于面板方向上,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的长轴不会变化,则液晶层整体的电容率变化很小,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亦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降低了电容式触摸单元的基底噪声,避免触摸失效现象的发生。

此外,在电容式触摸单元工作的时候,由于电容式触摸单元与阵列基板之间会形成垂直于显示面板的电场,而此垂直于显示面板的电场并非正常显示所需要的电场。对于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的液晶层而言,垂直于显示面板的电场会造成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大于7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旋转,造成了显示画面的紊乱;而对于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的液晶层而言,由于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的长轴始终会平行于显示面板,不会受到垂直于显示面板的电场的影响,则不会出现显示画面紊乱的现象。

另外,如图5所示,由图5a中的透光曲线a和图5b中的透光曲线b可知,在由《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始终位于较高的水平,平均透光率较高,而2013年6月之前的采用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大于7的液晶分子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并且其最大值也是低于《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的最大值,可见,《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要高于2013年6月之前的采用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大于7的液晶分子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发明人还根据不同的液晶层厚度对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做了测试,如图5所示,其中,图5a为《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曲线图,其中,纵坐标Transmittance为透光率,横坐标Voltage为施加的电压,单位为V,图中,曲线a3为液晶层厚度为3微米时的透光率曲线,曲线a4为液晶层厚度为4微米时的透光率曲线,曲线a5为液晶层厚度为5微米时的透光率曲线;图5b为2013年6月之前的采用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大于7的液晶分子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曲线图,其中,纵坐标Transmittance为透光率,横坐标Voltage为施加的电压,单位为V,图中,曲线b3为液晶层厚度为3微米时的透光率曲线,曲线b4为液晶层厚度为4微米时的透光率曲线,曲线b5为液晶层厚度为5微米时的透光率曲线。对比图5a和图5b可知,《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曲线明显优于2013年6月之前的采用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大于7的液晶分子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曲线。

由于2013年6月之前的IPS或FFS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CF基板外侧一般会设置有一层透明导电层,以屏蔽静电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影响。《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将电容式触摸单元设置在第一基板(即CF基板)上,并且在液晶显示面板工作的时候,所述电容式触摸单元内的电极与阵列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相连接,则所述电容式触摸单元内的电极具有与所述公共电极相同的电位,可以屏蔽静电的影响,所以可以省掉第一基板表面上的透明导电层。

进一步的,发明人对采用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小的和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大于7的的液晶材料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做了透光率的测试,如图6所示,其中,纵坐标T%为透光率,横坐标为施加的电压值,单位为V。如图6中,点Nr为由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液晶层且没有设置透明导电层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在未加电的情况下的透光率;点Pr为由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液晶层且没有设置透明导电层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在未加电的情况下的透光率,显而易见的,在未加电且没有设置透明导电层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中,由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液晶层的显示面板比由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液晶层的显示面板的透光率要高。

查看详情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发明内容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专利目的

有鉴于此,《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以解决2013年6月之前的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会出现触摸失效的现象。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技术方案

该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采用IPS/FFS驱动方式,包括:

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且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电容式触摸单元,所述液晶层由介电各向异性值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

优选的,所述液晶分子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值在0.1以上。

优选的,所述负性液晶分子的介电各向异性小于-3或者大于3。

优选的,所述液晶分子的粘滞系数小于150毫帕斯卡秒。

优选的,所述电容式触摸单元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基板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层为氧化铟锡层或氧化铟锌层或导电金属。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为氧化铟锡层或氧化银锌层或导电金属。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具体包括:

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为矩形电极,且多个驱动电极形成驱动电极矩阵;

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为条形电极,且所述感应电极设置在两列相邻的驱动电极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层具体包括多个搭桥电极,每个搭桥电极分别将位于其同一行或同一列且相邻的两个电极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具体包括:

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为条形的电极,且多个驱动电极呈栅状。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层具体包括:

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为条形的电极,多个感应电极呈栅状,且所述感应电极的长轴与所述驱动电极的长轴相互交叉并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层表面上覆盖有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表面上设置有彩色滤光膜。

优选的,所述第二基板表面上设置有像素单元阵列。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改善效果

由上述方案可知,《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层由介电各向异性值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由于在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工作的时候,需要保证液晶分子的长轴只在平面内旋转,不会沿着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旋转,而使液晶层的电容率不会发生变化。因为,在电容式触摸单元内的各电极与阵列基板内的各电极以及两者之间的液晶层会构成寄生电容,液晶层作为所述寄生电容的介质,电容式触摸单元内的各电极与阵列基板内的各电极分别为寄生电容的两个极板,则所述寄生电容在变化的时候会成为电容式触摸单元的基底噪声。而作为介质的液晶分子层的电容率改变时,就会导致此寄生电容的变化。因此在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工作的时候,保证所述液晶层的电容率不发生变化,则所述寄生电容亦不会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由寄生电容的变化引起的电容式触摸单元基底噪声,提高了触摸屏的信噪比,进而避免了触摸失效的现象。

此外,由于采用了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的液晶层,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质量和透光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查看详情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权利要求

1.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该触摸液晶显示面板采用IPS/FFS驱动方式,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且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电容式触摸单元,所述液晶层由介电各向异性值不大于7的液晶分子构成,所述液晶分子的介电各向异性值小于-3或者大于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分子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值在0.1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分子的粘滞系数小于150毫帕斯卡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触摸单元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基板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为氧化铟锡层或氧化铟锌层或导电金属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为氧化铟锡层或氧化银锌层或导电金属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具体包括: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为矩形电极,且多个驱动电极形成驱动电极矩阵;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为条形电极,且所述感应电极设置在两列相邻的驱动电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具体包括多个搭桥电极,每个搭桥电极分别将位于其同一行或同一列且相邻的两个驱动电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具体包括: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为条形的电极,且多个驱动电极呈栅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具体包括: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为条形的电极,多个感应电极呈栅状,且所述感应电极的长轴与所述驱动电极的长轴相互交叉并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表面上覆盖有保护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表面上设置有彩色滤光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表面上设置有像素单元阵列。

查看详情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文献

一种电容式触摸输入模块的设计 一种电容式触摸输入模块的设计

一种电容式触摸输入模块的设计

格式:pdf

大小:572KB

页数: 4页

针对传统机械按键式输入方式易磨损、寿命短等不足,设计了一种电容式触摸输入模块。分析了电容式触摸的基本原理,包括接触前后电容值变化和对变化电容值的检测,并对现有的几种电容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易于实现程度进行了详细阐述;设计了一种基于松弛振荡器电容值检测方法的电容式触摸输入模块的方案,并给出了基于PSoC微处理器的电容式触摸模块的软硬件设计流程。实验表明设计的电容式触摸输入模块精确度较高,灵敏度可调,误操作率低,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液晶显示器低温显示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种液晶显示器低温显示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种液晶显示器低温显示控制系统的设计

格式:pdf

大小:572KB

页数: 3页

针对液晶显示器在温度低于-20℃时无法工作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的低温显示控制电路系统,该系统由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单片机等组成。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液晶显示器周围的环境温度,当温度低于-10℃时,单片机控制加热器加热,以确保液晶显示器正常显示。试验证明:该系统简单实用,可以使液晶显示器在-40~55℃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无滞后现象。

触摸屏类型电容式

工作原理

电容技术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缺陷

电容触摸屏的透光率和清晰度优于四线电阻屏,当然还不能和表面声波屏和五线电阻屏相比电容屏反光严重,而且,电容技术的四层复合触摸屏对各波长光的透光率不均匀,存在色彩失真的问题,由于光线在各层间的反射,还造成图像字符的模糊 电容屏在原理上把人体当作一个电容器元件的一个电极使用,当有导体靠近与夹层ITO工作面之间耦合出足够量容值的电容时,流走的电流就足够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我们知道,电容值虽然与极间距离成反比,却与相对面积成正比,并且还与介质的的绝缘系数有关因此,当较大面积的手掌或手持的导体物靠近电容屏而不是触摸时就能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在潮湿的天气,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手扶住显示器手掌靠近显示器7厘米以内或身体靠近显示器15厘米以内就能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 电容屏的另一个缺点用戴手套的手或手持不导电的物体触摸时没有反应,这是因为增加了更为绝缘的介质 电容屏更主要的缺点是漂移:当环境温度湿度改变时,环境电场发生改变时,都会引起电容屏的漂移,造成不准确例如:开机后显示器温度上升会造成漂移:用户触摸屏幕的同时另一只手或身体一侧靠近显示器会漂移;电容触摸屏附近较大的物体搬移后回漂移,你触摸时如果有人围过来观看也会引起漂移;电容屏的漂移原因属于技术上的先天不足,环境电势面(包括用户的身体)虽然与电容触摸屏离得较远,却比手指头面积大的多,他们直接影响了触摸位置的测定此外,理论上许多应该线性的关系实际上却是非线性,如:体重不同或者手指湿润程度不同的人吸走的总电流量是不同的,而总电流量的变化和四个分电流量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关系,电容触摸屏采用的这种四个角的自定义极坐标系还没有坐标上的原点,漂移后控制器不能察觉和恢复,而且,4个A/D完成后,由四个分流量的值到触摸点在直角坐标系上的XY坐标值的计算过程复杂由于没有原点,电容屏的漂移是累积的,在工作现场也经常需要校准 电容触摸屏最外面的矽土保护玻璃防刮擦性很好,但是怕指甲或硬物的敲击,敲出一个小洞就会伤及夹层ITO,不管是伤及夹层ITO还是安装运输过程中伤及内表面ITO层,电容屏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查看详情

电容式触摸屏元件分类

电容式触摸屏的类型分为表面式电容触摸屏和投射式电容触摸屏两种。

电容式触摸屏表面式电容触摸屏

常用的是表面式电容触摸屏,它的工作原理简单、价格低廉、设计的电路简单,但难实现多点触控。

电容式触摸屏投射式电容触摸屏

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却具有多指触控的功能。这两种电容式触摸屏都具有透光率高、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缺点是:随着温度、湿度的变化,电容值会发生变化,导致工作稳定性差,时常会有漂移现象,需要经常校对屏幕,且不可佩戴普通手套进行触摸定位。

投射电容屏可分为自电容屏和互电容屏两种类型,较常见的互电容屏为例,内部由驱动电极与接收电极组成,驱动电极发出低电压高频信号投射到接收电极形成稳定的电流,当人体接触到电容屏时,由于人体接地,手指与电容屏就形成一个等效电容,而高频信号可以通过这一等效电容流入地线,这样,接收端所接收的电荷量减小,而当手指越靠近发射端时,电荷减小越明显,最后根据接收端所接收的电流强度来确定所触碰的点。

在玻璃表面用ITO制作成横向与纵向电极阵列,这些横向和纵向的电极分别与地构成电容,这个电容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电容,也就是电极对地的电容。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屏体电容上,使屏体电容量增加。

在触摸检测时,自电容屏依次分别检测横向与纵向电极阵列,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分别确定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然后组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自电容的扫描方式,相当于把触摸屏上的触摸点分别投影到X轴和Y轴方向,然后分别在X轴和Y轴方向计算出坐标,最后组合成触摸点的坐标。

如果是单点触摸,则在X轴和Y轴方向的投影都是唯一的,组合出的坐标也是唯一的如果在触摸屏上有两点触摸并且这两点不在同一X方向或者同一Y方向,则在X和Y方向分别有两个投影,则组合出4个坐标。显然,只有两个坐标是真实的,另外两个就是俗称的“鬼点”。因此,自电容屏无法实现真正的多点触摸。

互电容屏也是在玻璃表面用ITO制作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它与自电容屏的区别在于,两组电极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电容,也即这两组电极分别构成了电容的两极。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检测互电容大小时,横向的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纵向的所有电极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摸屏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因此,屏上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能计算出每个触摸点的真实坐标。

互电容屏的优点是布线较少,而且能同时识别和区分多个触点之间的差异,自电容屏也可感测多个触点,不过由于信号本身模糊,故不能区分。此外,互电容屏的感应方案还有速度快和功耗低的优势,因为其能同时测量一条驱动线路上的所有节点,所以可减少50%的采集周期数。这种双电极式结构具有自我屏蔽外部噪声的功能,在一定功率级上可提高信号稳定性。

在任何情况下,触摸位置都是通过测量X电极和Y电极之间信号改变量的分配来确定的,随后会使用数学算法处理这些己改变的信号电平,以确定触摸点的XY坐标。

查看详情

电容式触摸按键普通触摸按键与电容感应触摸按键区别:

1、电容式式触摸按键不需要人体直接接触金属,可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即使带手套也可以使用,并且不受天气干燥潮湿人体电阻变化等影响,使用更加方便。

2、电容式触摸按键没有任何机械部件,不会磨损,无限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3、电容式触摸按键感测部分可以放置到任何绝缘层(通常为玻璃或塑料材料)的后面,很容易制成与周围环境相密封的键盘。

4、电容式触摸按键面板图案、按键大小、形状任意设计,字符、商标、透视窗LED透光等任意搭配,外型美观、时尚,不褪色、不变形、经久耐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各种金属面板以及各种机械面板无法达到的效果。其可靠性和美观设计随意性。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