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为了探究木质纤维表面修饰对高填充木塑复合材料(wood plastic compisites,简写WPC)结构-性能的调控机理研究,本项目首先通过不同部位竹材制备出了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写PP)基WPC,并对WPC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对纤维形态及WPC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高性能竹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探究了一种新的木质纤维改性方法,在球磨中通过机械/化学法,利用制备的混酸酐与纤维素颗粒反应制备表面改性的混合酸酐纤维素酯,并将表面改性的纤维素颗粒与PP基体复合制备WPC,对其加工性能、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吸水行为等进行分析,揭示了混酸改性纤维素酯对PP的增强机理;通过弹性体烯烃嵌段共聚物(Olefin block copolymer,简写OBC)共混和马来酸酐(maleic anhydride,简写MAH)接枝改性的方法制备了高韧性和高力学强度的PP基WPC,并对其尺寸稳定性、动态力学和断裂形貌进行分析,揭示了OBC和MAH对PP的增韧机理;通过烷基烯酮二聚体(Alkyl ketene dimer,简写AKD)乳液喷淋和溶液浸泡处理木质纤维并制备了PP基WPC,对WPC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进行了分析,探究了AKD的改性机理及处理工艺对WPC性能的影响规律;制备了一系列纤维含量高达70~85%的高填充PP基WPC,探究了纤维含量和AKD改性对WPC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高填充WPC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氧气和六甲基二硅胺烷等离子气体处理木粉并制备了PP基WPC,对WPC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木质纤维表面能对WPC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综合分析、系统总结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表面修饰对高填充WPC结构-性能的调控机理。
本项目从高木质纤维含量木塑复合材料(WPC)的高效加工和高性能化出发,采用化学结合能力强、渗透性适中、表面覆盖效率高、无污染的烷基烯酮二聚体(AKD)和烯基琥珀酸酐(ASA)对竹粉进行表面化学改性,降低其表面能,改善其在聚丙烯(PP)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提高WPC的加工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重点研究改性参数和工艺的优化,建立高效、经济、环保的木质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增韧改性PP以制备具有高流变性能又能与竹粉形成良好界面结合的改性PP,进而制备高竹粉含量WPC,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面改性对竹粉在室温和成型加工温度下表面能的影响,竹粉在PP中的三维分散与分布状态,最终揭示室温下,竹粉与PP的表面能特性与WPC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成型加工温度下表面能特性与WPC熔体流变/加工性能的相关性,为推动高木质纤维含量WPC的高效加工和高性能化探索新的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木塑板材制品 木塑复合板材是一种主要由木材(木纤维素、植物纤维素)为基础材料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塑料)和加工助剂等,混合均匀后再经挤出设备模具加热挤出成型而制成的高新型装饰材料,兼有木材和塑料...
使用含磷酸的清洗剂,在家用商场和五金店即可买到。
1、物理性能:强度好、硬度高、防滑、耐磨、不开裂、不虫蛀,吸水性小、耐老化、耐腐蚀、抗静电和紫外线、绝缘、隔热、阻燃、可抗75℃高温和-40℃的低温。 2、环保性能:生态木、环保木、可再生,不含...
竹粉高温蒸煮对竹粉/ABS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采用高温蒸煮法对竹粉的主要组分木质素与纤维素进行分离,并将其分别与ABS混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素含量不同的两种竹粉及竹粉中木质素、纤维素对竹粉/ABS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含量高的竹粉与ABS复合制得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好;竹粉的组分中纤维素的热稳定性优于木质素,由纤维素制备的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热稳定性较高。
花生壳粉表面性能及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
通过动态法研究了浸润粉层的液体质量的平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探测液对花生壳的接触角。采用平衡接触角仪测定了探测液对改性聚乙烯的接触角,进而根据Focks理论推导出花生壳和改性聚乙烯的表面自由能及其极性分量和非极性分量,并计算出花生壳粉/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张力和黏附功。结果表明:相容剂Bondyram 5108的加入,使聚乙烯的极性分量和非极性分量都不同程度地增加,改善了花生壳粉在聚乙烯基体中的分散性,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张力,增大了黏附功。
本项目以未来超高温隔热陶瓷为研究对象,拟探明声子与光子对超高温陶瓷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对超高温隔热陶瓷的成分、结构和性能进行设计,采用第二相掺杂等途径对超高温陶瓷的成分、结构和隔热性能进行调控;拟采用化学共沉淀和湿混等实验手段合成各相分布均匀和粒度可控的超高温隔热陶瓷粉体;拟通过对超高温隔热陶瓷的成分、结构和隔热性能三者内在关系的深入探索,建立超高温隔热陶瓷的隔热性能调控机制,揭示隔热机理,为最终制备出高隔热性能的超高温陶瓷以及有效调控陶瓷的隔热性能提供理论指导。本项目研究在超高温隔热陶瓷热传导理论的基础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超高温隔热陶瓷材料体系,为我国自主研发高性能重型燃气轮机和新型航空发动机等高温热机做好技术储备。同时该研究对充分利用好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加速我国稀土的产业开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章绪论1.1纳米结构单元
1.2纳米结构单元的特性
1.3纳米粉体及纳米结构单元的应用
1.3.1纳米半导体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
1.3.2在微波吸收方面的应用
1.3.3纳米无机填料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1.3.4纳米添加剂在涂料方面的应用
1.4纳米复合材料
1.5纳米粉体的表面修饰与改性
1.5.1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
1.5.2影响粉体表面化学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
1.5.3表面改性效果的评价
1.5.4纳米粒子的分散技术及分散性表征
1.5.5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实例
第2章无机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改性方法及其改性工艺设计
2.1无机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改性方法
2.1.1液相包覆改性--纳米粒子表面无机改性
2.1.2有机物包覆改性--纳米粒子表面有机改性
2.2纳米粉体表面改性剂
2.2.1偶联剂
2.2.2表面活性剂
2.2.3不饱和有机酸及有机低聚物
2.2.4有机硅
2.2.5水溶性高分子
2.2.6无机表面处理剂
2.3纳米粉体的改性方案设计
2.3.1催化材料--负载型TiO2/Al2O3光催化剂
2.3.2微波吸波涂料
2.3.3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2.3.4超细绢云母导电填料
2.4实验材料与设备
2.4.1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
2.4.2试剂预处理
2.4.3实验设备
2.5表征方法与性能测试
2.5.1改性粉体表征
2.5.2性能测试
第3章纳米粉体的微乳液改性及TiO2/Al2O3的光催化特性
3.1引言
3.2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的原理
3.2.1TiO2的光催化原理
3.2.2掺杂纳米TiO2的催化机理
3.3Al2O3表面无机沉积包覆TiO2
3.3.1W/O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微粒的原理
3.3.2Al2O3表面无机沉积包覆TiO2
3.4UV-Vis光谱分析
3.5光催化性能
3.5.1不同离子掺杂对TiO2/Al2O3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5.2掺杂量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5.3pH值对掺杂TiO2/Al2O3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3.5.4光照时间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
3.5小结
第4章表面有机化改性及改性粉体的物性
4.1概述
4.2纳米粒子的团聚机理与分散方法
4.2.1纳米粉体的颗粒形态和团聚机理
4.2.2防止纳米粉体团聚的途径和方法
4.2.3纳米粉体分散稳定理论
4.3无机填料对填充改性材料性能的影响
4.3.1填充材料的性质
4.3.2粉粒状填料在聚合物中的分散状态
4.3.3纳米微粒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
4.3.4界面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4.3.5填料与树脂基体的复合结构
4.4纳米氧化铝粉体表面偶联改性
4.4.1水解条件对偶联作用的影响
4.4.2偶联条件对偶联效果的影响
4.4.3改性纳米氧化铝的红外光谱分析
4.4.4偶联剂修饰对纳米氧化铝性能的影响
4.5纳米氧化铝粉体表面预接枝聚合改性
4.5.1聚合条件对有机物包覆率的影响
4.5.2反应条件的选择
4.5.3聚合包覆改性纳米氧化铝的红外光谱分析及其改性机理
4.5.4氧化铝/PMMA复合物
4.6超细绢云母粉体表面偶联剂改性
4.6.1水解条件对绢云母粉偶联改性的影响
4.6.2偶联条件对偶联包覆率的影响
4.6.3偶联改性云母粉的红外光谱分析
4.6.4偶联剂修饰对绢云母性能的影响
4.7超细绢云母表面预接枝聚合改性
4.7.1聚合条件对有机物包覆率的影响
4.7.2聚合物包覆绢云母粉的红外光谱分析及其改性机理
4.7.3绢云母/PMMA复合物
4.8小结
第5章粉体表面化学镀改性及碳化硅纳米吸波剂的性能
5.1引言
5.2粉体表面化学镀改性原理
5.3纳米SiC粉体表面化学镀改性
5.3.1纳米SiC镀前预处理
5.3.2化学镀改性
5.4表面有机物改性
5.4.1有机物改性的金属化SiC的热分析(N2气氛,10℃/min)
5.4.2有机物改性的金属化SiC的IR分析(KBr压片法)
5.4.3有机物改性对碳化硅分散性能的影响
5.5改性SiC吸波涂料的性能
5.6小结
第6章碳纳米管化学镀改性及其吸波性能
6.1引言
6.2碳纳米管表面化学镀改性
6.2.1碳纳米管的镀前预处理
6.2.2化学镀
6.3表面有机化改性
6.3.1改性碳纳米管复合物的热分析(TGA-DSC,N2气氛,10℃/min)
6.3.2改性碳纳米管复合物的IR分析(KBr压片法)
6.3.3有机物改性对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复合物的分散性能的影响
6.4吸波涂料的性能--表面金属化改性对CNTs吸波剂性能的影响
6.5小结
第7章导电绢云母及其导电涂料的性能
7.1引言
7.2导电涂料
7.2.1概述
7.2.2导电涂料的组成
7.2.3导电机理及影响涂料导电性能的因素
7.3绢云母表面化学镀改性
7.3.1镀前预处理
7.3.2化学镀
7.4导电涂料的性能
7.4.1导电涂料的表面电阻率
7.4.2导电涂料的屏蔽系数
7.5小结
参考文献
辊压机磨辊的耐磨性和粉碎性是影响粉磨装置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磨辊耐磨性和粉碎性取决于磨辊的材料、生产工艺、辊面结构形态和待粉碎物料的颗粒级度等因素,本项目通过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磨辊表面形态对其耐磨性能和粉碎性能的影响规律,认为通过改变磨辊表面花纹层的结构和尺寸可以使磨辊在相同工况下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粉碎性。针对项目目的,(1)对吉林省亚泰水泥集团下属部分企业的辊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研究了使用过程中辊压机磨辊的结构形态、磨损状况等,对磨辊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2)对沙漠蜥蜴、毛蚶等的体表形貌、结构等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生物体表的放射肋、沟槽、凸包等非光滑形貌与其生活的冲蚀和磨损环境相关,依据这些结构设计的仿生结构具有优越的耐磨性能,结合项目组已有研究成果,项目设计并加工了横纹、斜纹、凹坑、棱形坑和棱形包共5种仿生磨辊表面形态;(3)根据滚压机工作原理搭建了辊压机模型试验平台,在平台上进行了各仿生磨辊的磨损试验和粉碎性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具有花纹的磨辊相对光辊具有更好的耐磨和粉碎性能,花纹形态不同,耐磨和粉碎性不同,其中横纹形磨辊的性能更好并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和计算,找到了花纹尺寸参数对耐磨性和粉碎性的影响规律;(4)分别采用连续体和离散体计算方法,对仿生磨辊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向吻合;(5)在试验和数值计算基础上对横纹仿生磨辊的耐磨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横纹磨辊具有较好耐磨性和破碎性主要是因为,对物料破碎性能而言,横纹结构的存在,使磨辊与被粉碎物料接触时,挤压力更好的集中在横纹凸起表面和棱边,使挤压力更有效的从更小的面积传给物料,增大对物料挤压的同时,使物料内部作用力传递的更远且使相邻物料间作用力梯度增大,有利于物料粉碎;对磨辊耐磨性能而言,横纹结构使磨辊与物料接触区域不连续,缩小了力在磨辊表面的传递范围,同时由于磨辊与物料接触区域的减小,横纹凸起处应力集中,磨辊内部力的传递更均匀,从而使磨辊内部物质间相互作用力降低,有利于提高磨辊耐磨性。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