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介绍
《政府绩效预算:美国经验与中国方略》主要内容简介:绩效预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预算改革的方向。该书在对美国联邦政府与州和地方政府推行绩效预算制度的成果、经验、教训进行跟踪研究,对我国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进展与成效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推行政府绩效预算的关键因素与战略构想、完善和发展预算会计制度、预算会计报告体系与政府绩效审计体系等方面对改善中国政府部门的财政资源使用效率、推动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路径选择与行动方略进行了系统探讨。
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2010年8月26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公司”)的管理职能,加强对全面预算(以下简称...
财通财政预算绩效综合管理系统以“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数据应用”为设计思想,通过构建“四环八库”(四大环节:“事前绩效目标,事中绩效跟踪,事后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八大基础库:...
工程项目预算员考核表被考核人姓名职位部门考核人姓名职位部门考核指标分值考核得分定量指标1.《施工预算》编制及时率达到____%以上2.项目工程成本降低率在____%以上3.《工程决算》编制的及时率达到...
典型国家政府部门绩效预算改革比较及启示
经合组织(OECD)国家政府部门在不同背景下的绩效预算改革实践中体现了各具特色的改革路径.本文选取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作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对政府部门绩效预算改革的背景、路径及配套制度的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政府部门绩效预算改革路径选择的启示:首先建立与完善配套制度,然后开展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责任,最后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程序相结合.
我国绩效预算改革中政府会计基础的变革分析
不同的预算模式要求不同的政府会计核算方式与之相适应。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绩效预算改革的要求和国外OCED国家实际经验,建议我国政府会计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有步骤地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形式,逐步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预算管理领域。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4 创新及不足
1.5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公共产品效率和绩效预算的理论
2.1 公共产品配置效率与绩效预算
2.2 公共产品生产效率与绩效预算
2.3 公共产品供求中的政治与行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绩效预算概述
3.1 什么是绩效预算
3.2 绩效预算的历史演进
3.3 绩效预算的实施步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算编制的绩效改革
4.1 预算绩效分析流程
4.2 绩效分析方法和模型
4.3 绩效考评结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运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绩效改革
5.1 预算控制系统的发展
5.2 以产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概述
5.3 主要预算管理控制手段的绩效改革
5.4 成功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绩效改革要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预算报告的绩效改革和财政责任
6.1 财政透明度、预算报告制度与问责机制
6.2 预算报告的绩效改革:增加透明度
6.3 绩效问责与绩效激励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制度
7.1 绩效及绩效考评的内涵
7.2 绩效考评的理论
7.3 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制度的基本框架
7.4 成功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要素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绩效预算面临的挑战和制度创新
8.1 绩效预算面临的挑战
8.2 成功实施绩效预算改革的要点
8.3 绩效与预算一体化改革的着力点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我国的绩效预算制度改革
9.1 我国的绩效预算改革:现状及问题
9.2 我国的绩效预算制度:改革要点
9.3 我国的绩效预算改革:突破口
9.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大师的成长,当然离不开种种主客观条件。在我看来,在诸多的因素中,一个十分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就是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充分展示与交流。纵观历史,凡学术繁荣、大师辈出时期,必有一个做学问者有可以互相炫技、彼此辩论、各显神通的大舞台。古代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离不开当时的客卿、门客制度,为不同的观点、流派彼此公开竞争并得到君主的采纳搭建了平台;学者阿英在论及晚清以来中国新思想、新艺术的繁荣时,列举了三条原因,其中的第一条原因“当然是由于印刷事业的发达,没有前此那样刻书的困难;由于新闻事业的发达,在应用上需要多量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