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基于巷内充填沿空留巷新技术方案,针对综放沿空留巷的特点和难点,综合运用现代力学理论和采矿原理,合理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首次将关键层理论引入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建立综合考虑充填体、煤帮及顶煤变形协调的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力学模型,定量计算充填体稳定所需的强度和变形量、顶煤的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分析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大变形机理,并提出合理的围岩稳定性控制原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可应用于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也可应用于中厚煤层工作面;不仅适用于高瓦斯煤层工作面,也适用于低瓦斯高产高效工作面;还可为沿空掘巷和工作面端头稳定性控制提供借鉴。该项研究可为拓宽关键层理论的应用领域、深化锚杆支护机理的认识和推广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100433B
批准号 |
50374065 |
项目名称 |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405 |
项目负责人 |
张东升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中国矿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4-01-01 至 2006-12-31 |
支持经费 |
20(万元) |
共拓岩土的加固方法是:木支架、钢支撑、管棚钢支架、混凝土衬砌、挂网、锚杆、预制件支护、喷射砼、联合支护。
有专门做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地震局啥的,一般一个场地3-5万。
动稳定性是指系统在运行中受到大扰动后,保持各发电机在较长的动态过程中不失步,由衰减的同步振荡过程过度到动稳定状态的能力。静稳定性是飞机偏离平衡位置后的最初趋势。如果飞机趋向于返回它先前的位置就称之为静...
高速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因素探讨
以百丈隧道右线安城段为例,浅析了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两个因素:地质条件影响和人为因素。深入剖析了隧道地质因素,隧道围岩主要以Ⅲ级围岩为主为主、局部为Ⅳ级和Ⅴ级。人为因素中对于隧道尺寸和形状,支护方式,施工方法进行了浅析,并给出了施工中注意事项。
锚杆支护巷道巷旁锚索加强支护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研究及应用
锚杆支护巷道巷旁锚索加强支护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研究及应用——沿空留巷技术在薄、中厚煤层中应用较多,但在3 m以上较大采高工作面中应用极少,究其主要原因是已 往建立的沿空留巷力学模型欠妥、巷内与巷旁支护方式不合理。从如何提高岩层的自我承载能力入手...
底鼓是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围岩的非均称性及受相邻两个工作面的采动影响,沿空留巷底板受载情况与软岩巷道和其他动压巷道显著不同,底鼓机理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较之传统的加固法、卸压法和卧底法,钢排桩法在控制沿空留巷底鼓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其控制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项目从沿空留巷底鼓机理着手,开展底鼓力学模型和钢排桩法对底鼓控制机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沿空留巷从掘进至报废尤其一次采动影响期、一次采动后相对稳定期及二次采动影响期底板受载分布、应力演化和变形破坏等力学特征,为建立沿空留巷底鼓力学模型提供可靠数据;(2)研究岩石加卸载变形规律,分析沿空留巷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结合沿空留巷底板力学特征,揭示沿空留巷底鼓机理,建立底鼓力学模型;(3)分析钢排桩与沿空留巷底板岩层的相互作用,揭示钢排桩法对沿空留巷底鼓的控制机理。研究成果可进一步丰富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理论。
底鼓是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的主要形式之一,严重制约着沿空留巷技术的发展。目前对于沿空留巷底鼓机理仍没有定论,底鼓控制方法的机理尚不明确。本项目主要探究了沿空留巷的底鼓规律,研究沿空留巷底鼓机理并建立底鼓力学模型,进一步揭示底鼓控制方法的原理。主要研究成果:(1)底板岩石变形主要是峰后碎胀和峰后蠕变,底鼓主要是采动应力作用下底板岩石发生的峰后蠕变变形,主要发生在一次采动影响期。(2)揭示了沿空留巷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分析底板受力特征,探究沿空留巷底鼓机理,初步建立底鼓力学模型。(3)钢排桩法控制底鼓是利用刚性承载结构在桩后形成附加应力场和应力拱,降低底板岩体主应力差,改善底板岩体受力环境,降低底鼓量。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理论,更有效的推动了沿空留巷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100433B
1 绪论
1.1 综放开采无煤柱护巷技术简介
1.2 小煤柱护巷技术研究现状
1.3 沿空留巷技术研究现状
1.4 小煤柱护巷技术研究工程背景
2 小煤柱护巷与沿空留巷技术理论分析
2.1 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
2.2 综放开采小煤柱护巷理论分析
2.3 综放开采沿空留巷理论分析
2.4 小煤柱护巷与沿空留巷的对比分析
3 小煤柱护巷与沿空留巷技术数值分析
3.1 FLAC3D程序简介
3.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3.3 综放开采小煤柱护巷的数值分析
3.4 综放开采沿空留巷的数值分析
3.5 小煤柱护巷与沿空留巷数值分析
4 综放开采小煤柱护巷支护理论
4.1 小煤柱护巷工作面端头支护理论
4.2 小煤柱护巷回采巷道支护理论
5 小煤柱护巷巷道支护设计
5.1 小煤柱护巷巷道支护的重要性
5.2 小煤柱护巷支护设计
5.3 小煤柱护巷技术的推广应用
6 护巷小煤柱注浆加固技术
6.1 注浆加固技术概述
6.2 护巷小煤柱注浆加固机理分析
6.3 护巷小煤柱注浆加固工艺技术
6.4 护巷小煤柱注浆加固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