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
前言
本卷前言
第1篇 概论
第1章 概述
1.1 可再生能源
1.2 可再生能源资源
1.3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第2章 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风力发电
2.2 光伏发电
2.3 太阳热发电
2.4 生物质能发电
2.5 海洋能发电
2.6 地热发电
参考文献
第2篇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第1章 太阳能辐射原理
1 太阳辐射的基本定律
1.1 直散分离原理
1.2 布格一朗伯定律(Bouguer-LambertLow)
1.3 余弦定律
2 太阳电池方阵不同运行方式的数学模型
2.1 辐射量计算的一般方法
2.2 固定安装时的模型
2.3 极轴跟踪时的模型
2.4 全跟踪时的模型
3 太阳电池方阵面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计算
3.1 倾斜面上太阳辐射的软件辅助计算
3.2 倾斜面上太阳辐射的估算
4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
第2章 晶体硅太阳电池
1 硅的晶体结构
1.1 化学键
1.2 硅的晶体结构
1.3 硅晶体的表面与界面
2 晶体硅的基本物理与化学性质
2.1 硅的电学性质
2.2 硅的化学性质
2.3 硅的光学性质
2.4 硅的力学和热学性质
2.5 硅的相图
3 硅的半导体性质
3.1 晶体硅的能带结构
3.2 半导体的能带模型
3.3 硅晶体的能带结构
3.4 本征半导体硅与非本征半导体硅
3.5 n型晶体硅和p型晶体硅
3.6 掺杂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3.7 载流子的输运性质
3.8 非平衡载流子
4 晶体硅太阳电池物理基础
4.1 半导体pn结
4.2 非平衡状态下的pn结
4.3 pn结电容
4.4 浓度结
4.5 硅太阳电池构造和工作原理
5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性质
5.1 光电流和光电压
5.2 等效电路、输出功率和填充因子
5.3 太阳电池的效率
5.4 晶体硅太阳电池效率极限
5.5 影响太阳电池效率的因素
5.6 硅太阳电池的光谱特性
5.7 硅太阳电池的温度特性和光照特性
6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造
6.1 硅材料的制备
6.2 单晶硅锭的制备
6.3 多晶硅锭的制备
6.4 硅片的加工
6.5 带硅的制备
6.6 太阳电池的制造
6.7 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
6.8 太阳电池和组件性能检测
7 肖特基结太阳电池
7.1 肖特基结
7.2 肖特基结太阳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3 斜向蒸发电极(OECO)太阳电池
8 异质结太阳电池
8.1 异质结
8.2 异质结太阳电池结构和工作原理
8.3 a-Si/c_si异质结(HIT)太阳电池
9 高效太阳电池
9.1 发射极钝化及背面局部扩散(PERL)太阳电池
9.2 刻槽埋栅太阳电池(BCSC)
9.3 叉指式背接触电极太阳电池(IBC)
9.4 双面太阳电池
9.5 高效低阻硅太阳电池(RESC)
9.6 背表面反射层(BSR)太阳电池
9.7 黑硅太阳电池
10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发展趋势
第3章 薄膜太阳电池
1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1.1 概述
1.2 多晶硅薄膜电池发展概况
1.3 薄膜硅太阳电池设计概念
2 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2.1 概述
2.2 掺氢非晶硅的原子和电子结构
2.3 非晶硅沉积
2.4 pin结非晶硅电池物理基础
2.5 多结太阳电池
2.6 组件制造
2.7 非晶硅电池未来展望
3 CATe太阳电池
3.1 概述
3.2 CATe性能和薄膜制造方法
3.3 CATe薄膜太阳电池
3.4 CATe组件
3.5 CATle电池未来发展趋势
4 硒铟铜太阳电池
4.1 引言
4.2 材料性质
4.3 沉积方法
4.4 结和器件的形成
4.5 器件运行
4.6 制造问题
4.7 CIGS电池未来展望
第4章 其他太阳电池
1 染料敏化电池
1.1 概述
1.2 基础与理论
1.3 电池制造
1.4 最近的研究动态
1.5 DSSCs的商业化途径
1.6 展望
2 聚光太阳电池组件
2.1 引言
2.2 光伏聚光组件的基本概念
2.3 光伏聚光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经验
2.4 聚光器光学
2.5 目前的聚光器开发活动
第5章 光伏发电系统
1 太阳电池组件及方阵
1.1 太阳电池组件的I-V特性和相关参数
1.2 温度和光强对太阳电池组件输出特性的影响
1.3 太阳电池的热斑效应
2 储能蓄电池
2.1 铅酸蓄电池的分类、命名和一些常用术语
2.2 VRIA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充放电控制器
3.1 充放电控制器的功能
3.2 蓄电池过放电保护基本原理
3.3 充放电控制器的基本技术参数
3.4 充放电控制器的分类
3.5 并联型和串联型控制器基本电路与工作原理
3.6 脉宽调制(PWM)三阶段充电控制器
3.7 多路控制器
3.8 智能型控制器
3.9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器
4 直流一交流逆变器
4.1 光伏发电系统对逆变器的技术要求
4.2 逆变器的分类和电路结构
4.3 逆变器的控制电路
4.4 逆变器功率器件的选择
4.5 逆变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4.6 并网逆变器
4.7 PWM方波逆变器产品实例——JKFN——2430型方波逆变器
4.8 SPWM正弦波逆变器产品实例——JKSN一1000型正弦波逆变器
4.9 可调度型并网逆变器(3kW)
5 光伏电站交流配电系统
5.1 光伏电站交流配电装置基本原理结构
5.2 对光伏电站交流配电装置的一般要习
5.3 对光伏电站交流配电装置的技术要习
第6章 光伏系统应用
1 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应用
1.1 光伏直流照明系统
1.2 光伏交流户用电源
1.3 光伏卫星电视系统
1.4 集中型光伏村落电站
1.5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1.6 直流光伏水泵系统
1.7 交流光伏水泵系统
1.8 太阳能路灯
1.9 与建筑结合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1.10 大型并网光伏电站
2 光伏发电应用系统的设计
2.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2.2 交流总线独立混合发电系统介绍
2.3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2.4 光伏水泵系统设计
2.5 太阳能路灯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3篇 太阳热发电
第1章 概述
1 太阳热利用及发电
2 太阳热发电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3 太阳热发电进程
第2章 太阳辐射能
1 太阳能的源泉
1.1 太阳的构造
1.2 太阳辐射的起源
1.3 太阳与地球
2 地球上的太阳能
2.1 地球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能
2.2 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能
3 斜面上的太阳辐射能
3.1 斜面上的太阳总辐照度
3.2 水平面上太阳辐射转化成斜面上太阳辐射
4 太阳辐射的测量和资源计算
4.1 太阳辐射测量和标准
4.2 太阳能资源计算与分区
第3章 太阳热发电基础
1 聚光集热
1.1 聚光基础
1.2 集热理论
1.3 聚光集热器及材料
2 热力循环
2.1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卡诺循环
2.2 热力发电的基本循环
2.3 现代热力发电循环
2.4 新型动力循环
3 太阳能储存
3.1 蓄热储能
3.2 化学储能
3.3 浓度差蓄热
第4章 太阳热发电系统
1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1.1 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1.2 典型槽式热发电系统
1.3 槽式系统的设计要点
2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2.1 系统组成及相关术语
2.2 典型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2.3 塔式系统的设计要点
3 碟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3.1 碟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组成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3.2 碟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3.3 碟式系统关键组件的主要参数和方程
4 其他太阳热发电方式
4.1 太阳池系统
4.2 CENICOM太阳热发电系统
4.3 太阳热气流发电系统
第5章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篇 风力发电
第1章 概述
1 风力发电原理
2 风力发电特点
3 风力发电现状
3.1 风电产业现状
3.2 风电技术现状
4 风力发电趋势
第2章 风特性与风能资源
1 风特性
1.1 大气边界层
1.2 平均风特性
1.3 脉动风特性
1.4 极端风特性
1.5 地貌、地形对风特性影响
2 风特性测量
2.1 测量系统
2.2 测量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风能资源
3.1 风能资源计算
3.2 风能资源评估
3.3 风能资源分布
第3章 风力发电机组
1 风力发电机组分类
1.1 按运行方式分类
1.2 按风轮形式分类
1.3 按功率调节方式分类
2 风力发电机组总体布局
2.1 风力发电机组基本方案
2.2 风力发电机组总体参数
3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基础
3.1 风力发电机组空气动力基础
3.2 风力发电机组气动力性能计算
3.3 风力发电机组载荷计算
3.4 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系数
3.5 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强度分析
3.6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动力特性
4 风力发电机组部件
4.1 风轮系统
4.2 传动系统
4.3 电气系统
4.4 偏航系统
4.5 控制系统
4.6 安全系统
4.7 液压系统
4.8 塔架
4.9 底座与机舱
第4章 离网型风力发电
1 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
1.1 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组成
1.2 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1.3 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实例
2 风一光互补发电系统
2.1 风一光互补发电系统组成
2.2 风一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
2.3 风一光互补发电系统实例
3 风一柴互补发电系统
3.1 风一柴互补发电系统组成
3.2 风一柴互补发电系统设计
3.3 风一柴互补发电系统实例
4 风力发电储能
4.1 化学储能
4.2 机电储能
4.3 其他储能
第5章 并网型风力发电
1 风电并网系统
1.1 风电并网系统组成
1.2 风电场与电网
1.3 风电并网前期工作
2 风电与电网相互影响
2.1 风电对电网频率和有功功率的影响
2.2 风电对电网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影响
2.3 风电对电网谐波、闪变和电压波动的影响
2.4 电网故障对风电的影响
3 风电并网分析计算
3.1 并网线路电压等级
3.2 风电备用容量
3.3 潮流及无功补偿计算
3.4 短路电流计算
3.5 暂态稳定计算
3.6 谐波与闪变计算
4 风电并网技术规定
4.1 频率
4.2 电压
4.3 有功功率
4.4 无功功率
4.5 其他
5 风力发电短期预测
5.1 预测目的
5.2 预测系统
5.3 预测方法
5.4 预测精度
6 风电并网系统实例
6.1 电网结构
6.2 风电场布局
6.3 风电机组的模型
6.4 数值仿真
第6章 风电场
1 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
1.1 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流程
1.2 风能资源评估
1.3 风电场项目规划
1.4 风电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
1.5 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
2 风电场选址
2.1 风电场宏观选址
2.2 风电场微观选址
2.3 风电场选址软件
3 风电场设计
3.1 风电场电气系统设计
3.2 风电场工程设计
4 风电场建设
4.1 风电场建设准备
4.2 风电场工程施工
4.3 风电场项目调试
4.4 风电场工程验收
5 风电场运行与维护
5.1 风电场运行
5.2 风电场维护
6 风电场项目评估
6.1 技术性能评估
6.2 财务评价
6.3 环境影响评价
6.4 社会效益评估
7 近海风电场
7.1 近海风电场前期工作
7.2 近海风电场建设
7.3 近海风电场接入系统
7.4 近海风电场运行和维护
7.5 近海风电场项目投资
8 风电场实例
8.1 陆上风电场实例
8.2 近海风电场实例
第7章 风力发电标准、检测和认证
1 风力发电标准
1.1 风力发电标准化体系
1.2 国际风力发电标准
1.3 中国风力发电标准
2 风力发电设备认证
2.1 认证体系
2.2 整机型式认证
2.3 风电场项目认证
2.4 认证证书
3 风力发电设备检测
3.1 检测体系
3.2 安全与功能检测
3.3 功率特性检测
3.4 载荷检测
3.5 噪声检测
3.6 电能品质检测
3.7 叶片特性检测
参考文献
第5篇 生物质能发电
第1章 综述
1 生物质能源在我国的地位
1.1 国外生物质能发展趋势
1.2 生物质能对我国的重要性
2 生物质发电的意义
2.1 较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2.2 发展接近终端用户的分布式电力系统
2.3 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
3 生物质发电的技术现状
3.1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
3.2 生物质混合燃烧发电
3.3 生物质气化发电
3.4 生物质沼气发电
3.5 生物质气化燃料电池一体化发电
4 生物质发电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生物质供应成本较高
4.2自 主核心技术严重缺乏
4.3 投资渠道和投资资金缺乏
5 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5.1 生物质发电利用模式多样化
5.2 生物质发电技术多样性
5.3 生物质发电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2章 生物质资源
1 生物质能的物质基础及特点
1.1 生物质原料的分类
1.2 生物质的主要化学组成与结构
1.3 生物质燃料的热值
2 中国的传统生物质资源现状及潜力预测
2.1 农业生物质资源
2.2 林业生物质资源
2.3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
2.4 传统生物质资源量的潜力预测
3 中国的能源植物资源现状及潜力预测
3.1 能源植物的概念及特点
3.2 能源植物的种类
3.3 能源植物的培育技术
……
第3章 生物质燃烧发电
第4章 生物质气化发电
第5章 垃圾发电
第6章 生物质发电的环境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海洋能发电
第1章 总论
第2章 海洋能资源与评价
第3章 潮汐能发电
第4章 波浪能
第5章 潮流能
第6章 温差能
参考文献
第7篇 地热发电
第1章 地热发电概述
第2章 地热电力资源
第3章 地热发电的工程热力学基础
第4章 地热干蒸汽发电
第5章 地热水发电
第6章 地热湿蒸汽发电
第7章 地热发电的特殊能量转换系统
第8章 地热发电相关技术
符号对照表
参考文献
电的产生和应用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电力作为目前最清洁和使用最方便的二次能源,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多世纪以来,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生产及应用的日益增长,迅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电气化的程度已成为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电气工程领域,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产品。三峡电站的建设,大容量高效清洁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压力机组的迅速发展,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和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先进的核能发电厂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成功建造,大电网智能化动态稳定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具有先进水平的电气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大容量电能变换与节能节电技术,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技术的大量应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在电气领域的普及,明显改变着电气工程领域技术发展状况。超导电工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纳米材料、永磁材料、有机硅材料等各类电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探索与应用,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电气工程领域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其中许多科研成果和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气工程从业人员多,涉及面广,技术进步快,科研成果多,许多科研成果需要总结和积累,许多新的知识需要普及和传播。盛世修典,素有遗风。为反映电气工程领域最新的发展成就,总结已有的科研成果,传播工程领域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五个学会,联合组织了电气工程各领域的约2000位专家和学者,编撰了《中国电气工程大典》。2100433B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第7卷)》: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编辑委员会。组编有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谁有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 第七卷 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pdf ?邮箱 496260679@qq.com
机械论坛 去搜索过吗? www.jxcad.com.cn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6713437.html下载该上传者的全部几个相关压缩文件,解压。一共前12卷。
水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资源也称可更新资源,它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具体的含义是:“其更新、或者说是再...
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比较
储能技术是突破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瓶颈的关键技术,是智能电网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储能市场商业化雏形阶段,系统性的比较分析各类储能技术的性能特点,为未来市场发展提供筛选技术路线的框架基础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中的作用,对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二次电池、液流电池)、其它化学储能(氢能、合成天然气)等储能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与分析,最后提出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可再生能源发电村落系统交流配电研究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发电独立系统是解决能源供求矛盾问题的可行途径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之后,村落电网交流配电的相关问题。从可再生能源电站和村落电网的构成出发,研究了村落电网的基本要求,并对其配电问题加以讨论。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第7卷)》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共同组织全国电气工程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编纂而成的。它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电气工程各领域最新成就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性工具书。《中国电气工程大典》包括现代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材料及器件、火力发电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核能发电工程、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电力系统工程、电机工程、输变电工程、配电工程、船舶电气工程、交通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电气传动自动化15卷。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第7卷)》主要供电气工程领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共同组织全国电气工程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编纂而成的.它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电气工程各领域最新成就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性工具书。《中国电气工程大典》包括现代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材料及器件、火力发电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核能发电工程、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电力系统工程、电机工程、输变电工程、配电工程、船舶电气工程、交通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电气传动自动化等15卷。
内容简介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4卷)火力发电工程》包括《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4卷)火力发电工程上册》和《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4卷)火力发电工程下册》。《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4卷)火力发电工程》主要供火力发电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共同组织全国电气工程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编纂而成的。它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电气工程各领域最新成就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性工具书。《中国电气工程大典》包括现代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材料及器件、火力发电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核能发电工程、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电力系统工程、电机工程、输变电工程、配电工程、船舶电气工程、交通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电气...(展开全部)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4卷)火力发电工程》包括《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4卷)火力发电工程上册》和《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4卷)火力发电工程下册》。《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4卷)火力发电工程》主要供火力发电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共同组织全国电气工程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编纂而成的。它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电气工程各领域最新成就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性工具书。《中国电气工程大典》包括现代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材料及器件、火力发电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核能发电工程、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电力系统工程、电机工程、输变电工程、配电工程、船舶电气工程、交通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电气传动自动化等15卷。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4卷)火力发电工程》为第4卷,火力发电工程卷。主要内容包括概论,火力发电厂设计,锅炉,汽轮机,汽轮发电机(同步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电站系统与辅机设备,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空冷式汽轮机组,热电联产机组,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机组,燃煤的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内燃机电站,电站环保技术,火力发电厂运行。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