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三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辞
21世纪建筑随想
长谷川逸子(日本)
亚洲的生活态度
王兴田(中国)
设计与生态——会是互相矛盾?
提尔·雷瓦德(德国)
全球化时代中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
佐佐木叶(日本)
景观再生——关于历史文化遗产地旅游规划辩证思维的思考
严国泰(中国)/刘悦来(中国)
设计结合自然——竹子建筑
马库斯·海因斯多夫(德国)
摇篮到摇篮,为未来设计范式
大卫·杨·姚斯特拉(荷兰)
荷兰生态设计现状
对话人:鲍诗度与大卫·杨·姚斯特拉
我是研究环境的设计师
对话人:鲍诗度与长谷川逸子
新生态景观建筑
对话人:鲍诗度与马库斯·海因斯多夫
日本低碳景观设计
对话人:鲍诗度与佐佐木叶
中德景观设计合作
对话人:鲍诗度与提尔·雷瓦德
……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景论》内容简介:当我们一股劲冲进国民经济GDP总量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许多问题不断地向我们迎面袭来。现代化建设在规模、速度、效益的巨大压力下,建设环境的同时不知不觉又在破坏环境。尊重自然发展规则,提高实际高效益,提升环境景观品质,提纯景观环境文化内涵,是当今中国景观建设发展过程中专家学者和政府都很关注的前沿问题。
中国景观设计是多元的,有侧重于园林绿化设计,有侧重于环境设计,有侧重于建筑外空间设计,有侧重于环境设施设计等等。参与者是多层面的,专业倾向是多方面的,设计范畴较广,涉及领域较多而各有优势。不管什么样的景观设计,首先要以人为本,遵循自然法则,不违背这个法则,核心是生态,目的是可持续。
高质量的景观设计是高品质景观建设的基本保障。如何达到高品质的景观设计"para" label-module="para">
东华大学历次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能够圆满召开和会议论文集的顺利出版,与各位同仁、各位专家学者和编辑们鼎力支持及辛劳是分不开的,值此论文集出版一并致以由衷感谢。
不服,各不相同,虽然具体做起事来有点交叉,不过也不能说谁包括谁~~客观的说,你如果不是名校的园林的话相对环艺来说找工作不太容易,不过环艺是艺术生,要考专业的吧~~
环境艺术设计:培养从事室内外环境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获得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专业系统训练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开设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色彩构成、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装修材...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环境设计与人类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环境设计以为人服务作为目标,其目的就是通过技术和艺术的手段对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进行改造,以创造出适宜人类各种需求的...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大学生素质修养课程作业 班级: 08级工程造价 1班 学号: 20089064 姓名:唐月娇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 重新寻找失落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 环境问题成了世界的中心话题, 人是 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环境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矛盾 ! 一、建筑设计 人是环境的人, 环境是人的环境, 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 人和环境 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 这就是建筑设计。 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 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 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 效应必须满足 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 移,也就是人的行为。 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的。 建筑设计是 解决室内空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本文主要从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方面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二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日本早稻田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景观设计本土化”为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演绎新的环境设计理念,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及实践进行了探讨、解惑和展望。还有一些研究者观点明确、内容明晰、思维严谨,富有前瞻性地阐述了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相关的论点、认识与理解。学者们独到的思想,独到的分析、独到的视角,为提供了丰厚的学术大餐,我们把它汇集成册,奉献给那些有追求有担当的研究者们和有志向的学子们。
提示:
贺淦荪论树石盆景
盆景是以树、石为主要用材,借以表现自然、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活的艺术品。源远流长,它以饱含诗情画意、讲求神韵和意境的艺术特色,闻名于世。因此我们主张动势盆景的造型应该是“创意为先、以动为魂,”在深化单体造型的基础上,沿着“树石”、“丛林”、“组合多变”的方向发展。现就发展提出管见,以供研究,并为之鸣锣开道。
中国盆景的分类和评比,常分为、和三大类。这种分类法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不作专述)。因树桩盆景(应为或植物盆景)是指用材而言;山水盆景是按表现题材而论;而微型盆景则是按大小规格而分的。类型不同,不宜相提并论。就用材而言,应为树木盆景和。“山水”泛指“风景”,树木也含其内,过于笼统;而微型盆景之主要内容,仍为树木、山石等项,就其形式结构而论,应为组合盆景,它是与单体盆景相对而言的。今天我们所谈的“树石盆景”是指在用材上走“树石结合”之路;在结构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树石盆景”应为独立的盆景类别,列于盆景之研究、制作、品评和发展。过去树石八骏图正由于在评比中分类模糊,票不集中,致使初评未显,乃为实例。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树石结合好处多”,现分述如下:
(一)有利于充分表现大自然丰姿神采
大自然气候和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大干世界、景象万千。作为有生命的树木花草和它赖以生存的水土石岩,风晴雨雪的鱼水关系、息息相关,是永存而不可分开的。,虽可一树一石的单独制作和欣赏,但大自然的丰姿神采,常常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树与石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才能丰富自然景观、全面展现天趣。诸如“悬岩百丈冰,有花枝俏”能展现险峻之美。如没有悬岩百丈冰之险&div ide;怎展斗雪花枝之俏?“杨柳岸,晓风残月”能显清逸之神,如没有芳草长堤,怎托杨柳迎风之韵。只有树石结合,才能各领风骚。在盆景制作中累见树石结合,惟妙惟肖,堪称佳晶。如“石旁树根奔腾”,想是山洪过后。“石上树动枝摇”方知山雨欲来,皆用树石刻画物象内在联系,展现大自然之丰姿神采。
(二)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华夏民族自古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从来以大自然,社会生活为艺术创作的泉源。人们热爱树石、表现树石、颂扬树石、寓情于树石蔚然成风。通过写形、写性、拟人、移情、以达到抒情、传神的艺术境界。树石文化是祖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将科学、美学;将植物栽培、、造型艺术和文学融于一体。以树石为题材,文学去描写它,绘画去描绘它,盆景去反映它,使诗、书、画、盆景融于一炉,谐调统一,独具民族特色。翻开历史,无论散文、游记、诗词歌赋,还是绘画的论述,盆景的制作,树石结合的实例,信手拈来,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诸如“层峦耸翠,上出重霄”(王勃)。“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陶渊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诗歌中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绘画理论中的“荪木当先,峰峦居后”。“山为骨格,林木是山眉目”,“山为骨、水为血脉、树为衣裳”“山因水活,树使石生”。可见人们欲表现自然景观、无不将树石紧密相连。尤其盆景制作,自古就是树石结合。众所周知: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所子示侍者手捧的就是树石盆景。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倚石”,是为兰石组合小品。王十朋的“岩松根衔拳石”。可算松的附石盆景。而陆游的“垒石作小山……波影倒松楠……”则是有山有水的树石丛林盆景了。由此可见探讨树石盆景,并非标新立异,而是要弘扬民族树石文化,把老祖宗的宝贵遗产发扬光大。把树石盆景的发展,提高到重要位置。
(三)有利于展现民族艺术特色
中国盆景的艺术从中华民族审美观念、艺术的追求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特色是讲求盆景作品的自然神韵和意境美。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饱含诗情画意。把自然之神与作者之神融于一体。把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于一炉。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以达到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树石结合能充分展现这一特色。如苍松寿石常为“益寿延年”之颂。倚石,具有“富贵寿考”之赞。兰石图以示“万世流芳”。竹石图,则取“竹之刚节、石之骨气”以言志抒情。皆能展现情景交融之美。然而大干世界,题材广泛,景象万千,单一的树石孤赏和固定模式的表现,皆有其局限性。一木不能成林,一峰不能泰华千寻;只有丛林方能联想“茫茫林海”,只有群峰方能展现“万水千山”。只有树石组合,方能同时展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存在决定意识,联想是有条件的,只有,见“景”,才能生“情”,才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发人情思,才能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染,因此树石结合是全面表现自然美的物质基础。是深入创造意境美的重要途径。是表现中华民族特色良好形式。
(四)有利于展现时代精神
中国盆景历史悠久。它溯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充实完善于明清,但真正得到全面发展还数今朝,尤其近二十年来,起到质的变化。它的特点是:盆景活动由少数人、少数部门、少数地区发展到全国,成为全民性的艺术活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盆景的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都由人民大众来开展。但盆景的审美意识、制作技艺和鉴赏标准,都受历史的局限性影响,存在许多需待改进问题。如选材上追求奇特枯古,贪大、求稀;造型上拘泥于固定模式、规则式和象形式;题名上的搬弄诗文、名实不符:对创造意境美不知所措、或神乎其神。品评上,用老的清规,吓唬新人。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一日千里,人民热爱自然却远离自然,迫切要求回归自然。因此要求在举材上真实性产替猎奇性;造型上自然式多于规则式;在鉴赏上,喜爱新的现代题材和健康、活泼、舒展,流畅、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使盆景艺术真正走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成为人民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这是当今人民之所需、时代之所需。因此树石盆景最能充分表现大自然的丰姿神采、满足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审美心态。树石造景最具有自然景观的直观性,可接受性,给人以真实感和亲近感。此外,由于时代前进,表现题材日益增广,人们欣赏意识提高,树的单一而抽象,石的枯寂而少生气,难展时代,新貌。只有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方能推陈出新,展现出:“洪水听使唤、高峡出乎湖,野岭耸危楼,荒山披新装”的崭新宏图。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联系小编的微信以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
2007年4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01
2008年5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02
2009年10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03
2010年12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04
2014年5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05
2015年11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06 城市街道家具设计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