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针对保障重大工程建设与城市化进展中所面临的地质工程与环境地质为核心的国家紧迫需求和现代地质工程理论发展的需求,研究复杂条件下地质体特性及其演化过程、地质工程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发展浅层地质结构精细探测和地质环境监测与模拟技术,建立重大地质工程与环境的适宜性评估方法与标准,为保障重大工程安全、城市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学科组:岩体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地震波传播与成像,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水环境与生态。
试验系统:岩石力学,土力学,应用地球物理,水资源与水环境,检测、加固与信息技术,金川实验基地,城市地质环境与岩土工程中心。
学术组织: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物探专委会,IAEG中国委员会,工程地质学报。
(1)复杂条件下地质体特性及其演化机制;
(2)地质工程与环境相互作用;
(3)浅层地质结构精细探测技术;
(4)地质环境监测与改造技术;
(5)重大地质工程与环境的适宜性评估及对策。
建筑应该在建之前让非专业人士看看,有没有非议,尤其地标建筑。
楼主已经发送到你的QQ邮箱283319358@qq.com,来自leipower@gmail.com的就是我发的。记得用CorelDRAW打开 PS楼上的,你这不是是矢量图啊。 楼主你收了我的图,邮件...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958年6月,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在原中国科学院青甘综合科学考察队之冰川小分队的基础上成立(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前身),大本营设在兰州。1962年...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地质、浅层地球物理、岩土力学和工程科学的交叉融合,开展基于地质成因与演化过程的地质结构、地质环境与工程建设相互作用理论、方法、技术研究,解决现代化大型工程和地质环境复杂、脆弱地区工程建设问题,保证重大工程安全,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岩体工程地质学科组,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学科组,环境工程地质学科组,地震波传播与成像学科组,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科组,水环境与生态学科组。
据“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网站资料: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共承担科研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项,省部级项目50项。
1、岩石力学实验系统;
2、土力学实验系统;
3、监测、加固与信息技术实验系统;
4、水资源与水环境实验系统;
5、应用地球物理实验系统。
据“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网站资料: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研究人员个人获得荣誉10项。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软件登记4项。
参编标准3部: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护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国工程建设协会《岩石和岩体鉴定和描述标准》。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及EI论文180多篇,出版专著12部。 2100433B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质炼制工程团队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50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2001年更为现名。1988年,在我国生物学家和化学工程学家的联合建议与支持下,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
长江科学院 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是水利部首批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是在长江科学院岩基研究所、土工研究所、爆破与振动研究所基础上,于2004年优化整合而成。
中国科学院合成橡胶重点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这是近年来该所创立的第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凸显了该所在合成橡胶方面拥有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和在推进平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该实验室的总体定位和目标是针对国家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大品种合成橡胶的重大需求,以提升我国合成橡胶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关键材料需求为导向,开展合成橡胶新催化剂、可控聚合技术、先进工程技术、高性能化加工等基础研究,为大品种合成橡胶自主生产技术和关键特种橡胶材料的供给和保障奠定基础。未来研究所希望将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基地。
长春应化所是中国合成橡胶的发祥地,也是新中国第一块合成橡胶的诞生地。稀土异戊橡胶被称为“合成天然橡胶”,是替代天然橡胶最理想的大品种合成橡胶。基于多年的科研积累和良好的研究基础,长春应化所从战略重点上把合成突然橡胶-稀土异戊橡胶作为“一三五”规划中的“三个重大突破”方向之一。
中国科学院光伏与节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前身为中国科学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2008年12月院基础局正式批复成立中国科学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太阳能材料与工程研究室为主体,结合了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和固体物理所等相关优势资源。实验室以薄膜太阳电池研究为出发点,旨在结合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瞄准国际太阳电池发展的前沿课题,解决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大面积材料制备和器件制作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使其真正实现产业化。2016年在原中国科学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把高效热管理材料和极端条件下材料物理研究的前沿纳入、充实到实验室的研究内容中,拓展原有的学科领域。2016年11月召开学术委员会,提出更名。2017年6月实验室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基础局组织的五年一度的评估,评估结果为B类。2017年重点实验室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光伏与节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并确立了以材料物理及化学学科为基础,紧扣国家对能源,环境等领域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开展新型薄膜光伏材料、高效热管理材料以及极端环境下材料物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在能源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等方向进行拓展,力争突破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各环节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平台和研究基地。
中国科学院光伏与节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确立了以材料物理及化学学科为基础,紧扣国家对能源, 环境等领域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开展新型薄膜光伏材料、高效热管理材料以及极端环境下材料物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同时, 在能源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等方向进行拓展, 力争突破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各环节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平台和研究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薄膜光伏材料、 高效热管理材料和极端环境下材料物理。三个研究方向的设立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 方向一主要研究内容为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的利用方法。 方向二主要研究内容为探索节约能源的新途径。 从“开源” 和 “节流”两个方面探索能源的高效利用方式, 力图为我国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做出贡献。 方向三则更关注与能源材料的基础物性研究,探索材料和性能的内在关联, 为上述两个方向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三个方向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形成理论——材料——器件的全链条研究模式。
中国科学院先进能源动力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