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根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正式编制300人,流动编制350人。截至2018年12月,全所在册职工192人,其中岗位聘用146人、项目聘用40人、博士后6人。在册职工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4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2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正高级岗位28人,副高级岗位27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不全):彭晓彤 、吴时国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名单不全):彭晓彤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名单不全):彭晓彤
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名单不全):彭晓彤 、荆红梅
根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下设2个研究部门,分设13个基本研究和技术支撑单元。 此外,研究所还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共建了三亚海洋科学联合实验室。
所属研究单元(12个):深海生物学研究室、深海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室、深海地球物理与资源研究室、海洋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室、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室、地外海洋系统研究室、深海探测技术研究室、深海信息技术研究室、深海资源开发研究室、深潜技术研究室、深海视频技术研究室、工程实验室
所属技术支撑单元(1个):分析测试中心
图书资源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图书馆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属的小型专业图书馆,馆舍还处于筹建中,数字图书馆已上线运行,馆藏以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及海洋工程学等学科专业书籍为主。图书馆先后购买开通了Elsevier、Nature、Science、AGU、Web of Science、IEEE、CNKI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形成了较完备、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根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图书馆拥有100多个全文、文摘和工具型数据库(包含期刊、图书、会议论文、专利等文献)。
研究所还有海南岛鲸类搁浅记录专业数据库,下设鲸类搁浅数据库(记录了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目前能够收集到的鲸类搁浅信息并进行实时更新)、鲸类分类数据库(给出了鲸类动物较权威的中文名称和分类系统)、中国鲸类物种信息数据库(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所有鲸类动物的物种名称和分类地位)。
设备设施
“探索一号”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属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母船及具备通用深水科考、海洋工程应用能力的科考船舶,安装有深海作业绞车系统、测深系统、沉积物采集装置、地震空压机系统、及门架、吊车等辅助机械;主要包括:万米级CTD绞车系统2套及铠装缆1套、万米级地质绞车系统及钢缆1套、光电缆绞车1套(尚无光电缆)、万米测深仪1套、12通道沉积物柱状采样器1套、箱式采泥器1套、活塞柱状采泥器1套、地震空压机及大容量气枪2套、CTD门吊1台、4T伸缩折臂吊1台、8T伸缩折臂吊1台。
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室”建立有比较完善的深海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实验平台,拥有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偏光显微镜、气体分析仪、深海原位培养装置等一批中小型仪器设备。
南海地球物理探测与资源学术讨论会
2017年7月8日至10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办,海南省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南海地球物理探测与资源学术讨论会暨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海南(海口、三亚)召开。会议共同探讨南海地球物理与地质资源前沿问题,共谋海南省海洋地球物理事业发展。
海峡两岸鲸豚研究和保护研讨会
2016年10月17-21日,“第五届海峡两岸鲸豚研究和保护研讨会”在中科院深海所举办。大会包含50个口头报告,共收到64份摘要,内容涵盖海洋哺乳动物生态与保护、声学与行为、遗传与演化、搁浅与救助、生理与毒理等领域,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鲸豚基础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服务于鲸豚资源保护”的核心展开交流和研讨。
西北太平洋-南海深海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讨会
2016年8月26-27日,由深海所和南海所联合主办的“西北太平洋-南海深海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讨会”在研究所综合楼904会议室召开。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就西太深渊环流、南海中深层环流、印度洋翻转环流、区域海洋中尺度过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工作做了报告,各单位研究生也分别展示了工作进展。
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筹建研究所,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三方联合共建。
2013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室”、“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室”、“深海探测技术研究室”成立。
2014年10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球物理与资源研究室”成立。 12月,“深海信息技术研究室”成立。 同年,“海洋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室”、“深海资源开发研究室”成立。
2015年6月,研究所正式获得中编办批复,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016年3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视频技术研究室”成立。 11月,研究所与海南中学顺利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暨 “海南中学综合实践基地” 授牌仪式。
2017年8月,中国科学院依托深海所,筹建中国科学院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
2018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月,海南省“海智计划”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11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深海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107篇 ,承担课题项目17项。
2017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10篇 ,承担课题项目12项。
2016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61篇 ,承担课题项目11项。
2015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33篇 ,承担课题项目34项。
2014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31篇 ,发表专著1部 ,承担课题项目56项。
2013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37篇 ,承担课题项目28项。
项目/课题名称 |
类别 |
时间 |
中国科学院深海极端环境模拟重点实验室筹建费 |
院重点实验室筹建运行费 |
2018 |
地外海洋的初步探索与学科建设 |
中科院百人计划C类 |
2018 |
海南省深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及发展契机研究 |
重点研发计划 |
2018 |
世界海洋强国海洋科技政策的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
重点研发计划 |
2018 |
海南省院士工作站配套经费 |
三亚市配套经费 |
2018 |
深海载人潜水器信息指挥系统研究与应用 |
海南省科学技术学会资助 |
2018 |
信息融合的潜水人员水下跟踪技术研究 |
海南省科学技术学会资助 |
2018 |
深海中光的衰减特性研究 |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2018 |
2018年海洋科技发展的国际热点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
2018 |
基于多AUV的海洋冷涡上升流观测控制策略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深渊鱼类的起源演化及其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基于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南海冷泉碳酸岩成岩历史重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南海初始洋壳(IODP 1502B钻孔)的Li-Mg-O同位素组成:对洋壳蚀变过程中同位素组成和分馏行为的初步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H2S-H2O-NaCl体系硫化氢在广域温压条件下溶解-扩散过程的拉曼光谱定量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压力和温度对超嗜热嗜压古菌Pyrococcus yayanosii硫还原途径调控及适应深海高压环境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雌性印太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生殖激素积聚规律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含甲烷水合物沉积层的力学性质与南海陆坡稳定性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以上仅列出2018年承担课题项目,参考资料来源 |
2017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荣誉。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958年6月,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在原中国科学院青甘综合科学考察队之冰川小分队的基础上成立(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前身),大本营设在兰州。1962年...
建筑应该在建之前让非专业人士看看,有没有非议,尤其地标建筑。
楼主已经发送到你的QQ邮箱283319358@qq.com,来自leipower@gmail.com的就是我发的。记得用CorelDRAW打开 PS楼上的,你这不是是矢量图啊。 楼主你收了我的图,邮件...
根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培养,在2个一级学科学位点与3个二级学科学位点进行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点
海洋科学、机械工程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
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地质、机械电子工程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点
海洋科学、机械工程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
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地质、机械电子工程
师资概况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有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14人 ;截至2017年9月,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8人(包括率先行动“百人计划”)。
奖学金
研究所奖学金旨在奖励在评奖当年年度内科研工作及学习成果突出的先进个人。包括发表文章、在所内外做学术报告、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在各类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做墙报等。以上各种成果满足3项及以上的研究生给予2000元/人奖学金。 此外,研究所还可享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每生每年为2万元。
公派留学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具体以拟留学院校或单位学制为准。资助期限原则上不超过48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资助期限为6-24个月。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标识以圆为总体图形,表示地球。以蓝色为总体色调,诠释海洋。中间核心部分是船舶和潜水器的图形结合,底部狮子鱼是深海特有生物,IDSSE是深海所英文简写,整体既代表深海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的学科方向,也寓意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靠上部分翻涌的海浪及浪花展示深海人砥砺探索、勇立潮头的精神,右部分的线条也代表三亚湾,浪花入海处代表深海所的地理位置。所全称采用篆体,与中国国内绝大多数标识形成鲜明对比,具有独特性和强烈的视觉效果,也传递一种向深海领域探索的神秘感。
主旨
研究所以深海环境与生态过程、深海地质构造、沉积演变及其油气矿产资源、深海环境下的生物学特征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深海核心科学问题的解决,并促进与深海科学研究相关的深海工程技术与装备设备研发;利用地域位置,避开传统领域的竞争,形成专业特色,营造文化优势,进入国际前沿,在中国最为临近深海的省份建立完备的国立深海研发基地,成为国家深海研发试验的共享开放平台,填补中国深海战略上的地域空白。
中国科学院精神
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淡薄名利、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科学严谨。
中国科学院院风
唯实、求真、协力、创新
职务 |
姓名 |
所长 |
丁抗 |
党委副书记、副所长 |
阳宁 |
副所长 |
许惠平、彭晓彤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代亮 |
参考资料来源 |
2021年4月27日,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21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楼施工组织设计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实验楼、标本楼施工组织设计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楼 施工组织设计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实验楼、标本楼施工组织设计 2 目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 ......................................................................................................................... 6 1.1、致谢贵所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研仪器设备档案建档规范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研仪器设备档案建档规范 1定义 科研仪器设备档案指科研仪器设备从购置、研制、改造、运行与管理 到报废所形成的管理文件和技术资料等所有文件材料的集合。 2管理职责 2.1仪器使用部门职责:负责收集仪器设备建档所需的自采购至验收的 所有材料,进行初步整理,并向综合档案室移交归档。 2.2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职责:负责检查督促仪器使用部门自调研立项至 验收的所有文件和技术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 2.3综合档案室职责:参加仪器设备的开箱验收,负责监督、指导、配 合相关部门做好科研仪器设备的建档工作,做好设备档案的接收、完善、 保管和利用工作。 3归档范围 3.1 凡我所直接用于从事科研活动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价值在 50 万 元人民币及以上的仪器设备必须建档。 3.2固定资产价值在 200 万人民币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在验收后 12 个 月内须向档案馆报送设备档案目录备存。
所长:黄政仁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李润伟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勇
副所长:张瑞丽、杨桂林、杨甦
材料技术研究所
新能源技术研究所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全所科研直接关联的技术支撑工作,服务内容包括分析测试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和科研条件保障等三个方面。
综合管理部
工研院的综合管理与办事机构,党群工作的核心机构,履行为所领导、各部门和全院工作服务保障等各项职能的部门。
下设:综合事务处、院务办、党群办、安保办、监审室、园区办。
科技发展部
负责工研院组织和管理科研业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和执行机构。负责建立科研规章制度、管理科研工作的职能部门。
下设:科技管理处、重大任务处和条件保障处。
人力资源部
负责全院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为实现研究所发展战略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有效的人事管理机制的职能部门。
下设:组织人事处、人才办、研究生部、安心办和外事办。
技术转移部
负责工研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科技产业的管理、产业化工作和企业联系工作的协调部门。
下设:院地合作处、知识产权处、对外投资管理处
规划战略部
负责工研院的发展战略及规划管理、综合企划、情报分析、综合统计等工作的职能部门。
下设:规划战略室和综合企划室
财务资产部
负责财务、资产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下设:财务室和资产室
为加快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支撑引领作用,满足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于2004年4月20日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
宁波材料所从一片农田里起步,边规划,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服务,艰苦创业,高效创新。
2007年11月30日,宁波材料所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组织的验收。一期建设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的全面战略合作,拓展创新链,打通产业链,再上新台阶,三方于2009年3月13日再次签署协议,在宁波材料所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二期建设,建成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宁波工研院)。
2013年,宁波工研院与慈溪市签署协议,共建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宁波工研院下设材料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四个非法人研究所,形成了“一院四所”的架构格局。
2015年4月28日,浙江省政府为宁波材料所授牌“浙江工业技术研究院”,这是浙江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宁波材料所作为中科院在浙江的桥头堡的作用,更好地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重大举措。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构筑了宁波、乃至浙江的人才技术新高地,成为“长三角”区域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育、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新型的创新研究机构。
近年来,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承担了一批国家和中科院重大任务,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石墨烯、海洋材料等方面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至2016年12月底,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406项,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23.77亿元。累计发表论文3070篇(其中2147篇为SCI论文);申请专利2333件,其中发明专利2063件,国际专利104件;授权专利1003件,其中国际专利6件;2014、2015年连续入选全国研究机构专利十强。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措施,从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多人,组建了50多个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团队。
建设了能够满足自身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平台,具备了服务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建立了公共测试、专业研发、工程化、先进制造等四大类支撑平台,拥有近5亿元的先进科研装备。建成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稀土永磁材料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平台15个。
面向未来,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将继续坚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定位目标,提升顶层设计、协同攻关和系统集成的能力,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先行先试,把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建设成引领性的区域创新平台。未来的一段时间,将重点结合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契机,建好新材料初创产业园,打造产业新高地;同时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力争早日建设成为知识的源泉,技术的摇篮,产业的引擎!
199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准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及硕士学位。在2003年、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质量评估中,金属所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综合排名均获全国第二。
截至2015年3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包含4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
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有在学研究生715人(其中硕士生302人、博士生413人)。
获奖年度 |
获奖者姓名 |
指导教师 |
获奖论文题目 |
---|---|---|---|
1999 |
范国江 |
胡壮麒、全明秀 |
机械球磨诱导非晶固体显微结构的变化 |
1999 |
黄建宇 |
叶恒强、吴玉琨 |
机械合金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及相变研究 |
1999 |
魏学军 |
柯伟 |
腐蚀疲劳裂尖形变与载荷间交互作用研究 |
2000 |
张哲峰 |
师昌绪、王中光 |
铜双晶体循环变形行为与疲劳损伤机制 |
2001 |
生红卫 |
胡壮麒、卢柯 |
缺陷晶体的熔化研究 |
2002 |
卢磊 |
王隆保、丁炳哲 |
电解沉积纳米晶Cu的热稳定性及机械性能研究 |
2002 |
刘畅 |
周本濂、成会明 |
单壁纳米碳管的氢电弧法大量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2005 |
于荣 |
叶恒强、贺连龙 |
Ti3SiC2与TiAl的显微结构与电子结构研究 |
2006 |
佟伟平 |
卢柯 |
纯Fe和38CrMoAl钢的表面纳米化及其渗氮行为研究 |
2008 |
麻晗 |
卢柯、徐坚 |
Mg-Cu-RE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内生复合材料 |
2011 |
刘岗 |
逯高清、成会明、李峰 |
表面与均相掺杂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特性研究 |
参考资料: |
获奖年度 |
获奖者姓名 |
指导教师 |
获奖论文题目 |
---|---|---|---|
2005年 |
佟伟平 |
卢柯、王建强 |
纯Fe和38CrMoAl钢表面纳米化及其氮化行为研究 |
2005年 |
王晓辉 |
周延春 |
层状可加工陶瓷Ti3AlC2、Ti2AlC的合成与性能 |
2006年 |
任文才 |
成会明 |
纳米碳管道可控制备、生长机理及物性研究 |
2007年 |
麻晗 |
卢柯、徐坚 |
Mg-Cu-RE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内生复合材料 |
2009年 |
肖纳敏 |
李依依、李殿中 |
低碳钢形变-相变耦合过程的介观模拟计算 |
2009年 |
林志军 |
李美栓 |
几种三元层状陶瓷的合成、微观结构与性能能研究 |
2010年 |
刘岗 |
逯高清、成会明、李峰 |
表面与均相掺杂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特性研究 |
2011年 |
汤代明 |
成会明、刘畅 |
碳纳米管形核机制及碳纳米管夹持金属原子链的透射电镜原位研究 |
2011年 |
李鹏 |
张哲峰、李守新 |
面心立方晶体循环形变行为研究 |
2012年 |
吴忠帅 |
成会明、任文才 |
石墨烯的化学剥离法可控制备与应用探索 |
2012年 |
孟凡江 |
王俭秋 |
划伤对690TT合金腐蚀和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 |
2013年 |
李昺 |
张志东、任卫军 |
铁性序演化及其热效应 |
2014年 |
陈宗平 |
成会明、任文才、白朔 |
石墨烯三维网络宏观体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与应用探索 |
2014年 |
张青科 |
张哲峰 |
铜/无铅焊料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