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篇中国盆景艺术发展史概述
一、渊源
二、汉代:树木盆景(艺术盆栽)的产生时期
三、唐代:盆景流行和树桩盆景艺术的开发时期
四、宋代:盆景艺术的普及和盆景技艺的兴起时期
五、元代:盆景艺术处于停滞发展时期,盆景文化中反映一种抗争精神
六、明清时期:盆景艺术的完善和成熟时期
(一)盆景的专论专著出现
(二)比较完整的盆景理论
1.“小中见大”的特点
2.树木盆景的造型注重取势
3.合栽式注重构图布局和诗情画意
4.对盆景植物提出美学分类
(三)在盆景制作上也有比较成熟的技艺
(四)开始了盆景评比展览活动和盆景艺术经验的交流
(五)流传下来的盆景实物和绘图中的盆景形象已很精湛成熟
七、清末和民国时期:盆景艺术的停滞和新盆景艺术见解的兴起
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盆景艺术繁荣和全面发展及创新时期
第二篇中国树木盆景主要流派特色简介
一、历史上我国盆景的主要派别
(一)苏派盆景
(二)徽派盆景
(三)扬派盆景
(四)川派盆景
(五)岭南派盆景
(六)海派盆景
二、当今中国盆景的流派
(一)南派盆景
(二)北派盆景
第三篇中国树木盆景艺术特色和鉴赏
一、中国树木盆景艺术的特色
(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二)师法自然 形式多样
(三)写意为主 不似之似
(四)造型有法 小中见大
(五)以少胜多 繁中求简
(六)以形传神 注重神似
(七)夸张手法 丰富感染力
(八)布势传神 构图灵活
(九)意境含蓄 如诗如画
二、树木盆景艺术的鉴赏
(一)题名
(二)鉴赏
1.鉴赏的环境
2.一般欣赏和品位鉴赏
第四篇现代树木盆景制作的基本方法
一、树木盆景的形式类型
(一)单株桩景
1.直干式
2.斜干式
3.曲干式
4.临水式
5.悬崖式
6.卧干式
7.垂枝式
8.风动式
9.附石式
10.一本多干式
11.连根式
12.文人树式
13.其他
(二)双株式
(三)多株丛林式
(四)水旱式
(五)砚式
(六)花果盆景
(七)工艺盆景
(八)微型盆景
二、盆景树木—桩坯的培育
(一)圃地白育桩坯
(二)野生桩坯的挖掘和培养
三、盆景树的造型
(一)树木盆景造型的原理
(二)树木盆景的构图
1.立意为先
2.主次分明
3.空间组合(或架构)
4.对比调和
5.奇险均衡
6.节奏变化
7.比例协调
8.布势含情
9.多样统一
(三)树木盆景的造型步骤
1.相桩和选桩
2.构思
3.主干的造型
4.树冠的造型和在主干上的排列
5.枝片的造型
6.上盆和提根
第五篇树木盆景的养护管理
一、树木盆景养护的场地
二、树木盆景的养护内容
(一)浇水
(二)施肥
(三)病虫害防治
(四)盆景树的其他养护内容
1.冬季修剪和夏季摘心
2.松土除草
3.遮阳
4.防冻
5.换盆
第六篇盆景鉴赏2100433B
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树木盆景的艺术风格、创作思想、造型特点、制作技法,附有大量树木盆景精品力作的彩色图片,以图解文,直观明了。对树木盆景爱好者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参考价值。
杭州佳佳好景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的树木盆景艺术的价格是1200元 广州市茂林园花卉园林有限公司的树木盆景艺术的价格是1150元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振中工艺厂的树木盆景艺术的价格是1320元 以上价格源于网...
盛世鑫毅 植物园中,盆栽绿植盆景假山,十分不错。
您好。树木盆景艺术的价格是1200元 。 适合做盆景的树木有:虎刺,黄杨,六月雪,火棘,雀梅,小铁树,小南天竹,小水杉,五针松等。 我还是比较喜欢五针松。 【五针松】喜干燥,怕...
<树木盆景入门讲座之二十> 横倚式与倒挂式树木盆景的造型
横倚式树木盆景,是指树木的主千与盆盎结构为水平的构成形式。如果树木的主干部分横卧于盆内称为偃卧型;当树木的主干伸于盆外则称为横挂型。横倚式偃卧型树木主干仿佛如雷电击倒,或被风暴掀翻,山洪冲伏而倾覆于地面,但仍顽强崛起,体现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境界。偃卧型树木造型:在选择桩坯时要注意主干不可太直太细。太直的树木再昂起会显得生硬或勉强;太细的树木作偃卧型则缺乏力度。裸露于外的根部宜粗壮遒劲,以增添树木的力度与气势。由于主干倒伏而结顶部位昂起,因此在造型本身上具备了静中有动、静中求动的意味,但在造型上容易造成重心前倾,靠根部位置空虚的情况,所以布局时要注意整体上构图的均衡。顺势的枝片以增添树势,结顶与逆向的枝片是造型上用以调剂树木重心,达到整体均衡能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故要慎重地处理,以达到理想的形态和适当的位置。
《花木盆景》——我的红娘
前不久,母亲从无锡老家来上海看我,短短半个月时间相处,母亲对我的评价很高,说我长大了,成熟了,为人处事都有了自己的风格。临走时,她拉着我的手,说她再也不用为我担心了。送走母亲,望着东方书报亭里熟悉的《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杂志,我觉得非常开心。我知道,要是"论功行赏"的话,我的成长也有这份心爱杂志的一份功劳……2001年刚来上海时,我还不到二十岁。抱着求职简历,早出晚归找了大半月的工作,却最终无着。此时,我有幸在一位上海朋友手里,第一次接触到《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在中国和朝鲜接壤地区,生长着一种木质最硬的树,叫“铁桦树”。它的比重很大,木材下水就沉,而且无论在水里泡多久,内部也不腐烂。
中国广西、福建、云南、海南一带,生长着一种“巴沙木”,它是世界上最轻的树,所以又叫“轻木”。它比做软木塞的拴皮还轻两倍。
在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一带,生长着一种树中巨塔“桉树”。它不但生长迅速,而且相当高大,中国的“蓝桉”高可达70-80米左右。
在黑龙江和吉林交界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能产盐的树,叫“木盐树”。每年春天,树上都凝结一层雪白的盐霜,人们用刀轻轻刮下来就可当盐食用。
云南西双版纳的密林中,有一种汁液含剧毒的树木,叫“箭毒木”。它的白色乳汁,碰到人畜的伤口会引起中毒死亡。
箱庭疗法与中国盆景艺术
常有些业外人士看见制作的箱庭作品时随口惊叹:“这真像盆景啊。”同样,熟知箱庭疗法者在观看盆景作品时,也很自然地会将盆景作品看成是盆景制作者的箱庭作品,认为是制作者无形内界的有形写照。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盆景就是盆景艺术家所制作的箱庭作品,同时也可以认为箱庭作品就是来访者制作的盆景作品。
一、中国的盆景艺术。(一)盆景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运用咫尺千里、缩龙成寸等“以小见大”的手法,把树林花草、山石水土等物质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后布局在盆盎里,以优美的造型和深远的意境再现出名山大川、小桥流水等诗情画意的图景。盆景是饱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立体山水画,是经过高度浓缩和提炼,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风光的一种特殊艺术品。
(二)盆景的起源。
中国盆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中已经出现中国目前最早的盆栽形式。东汉时期,盆景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已达到较高水平。南北朝时期,山水画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对盆景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唐代盆景艺术日臻成熟,并在民间和宫廷广泛流行。宋代区分了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到了元代,“些子景”(“些子”在这里是小的意思)使盆景由大型向小型化进化。明清两代,“盆景”作为专门词语在书中出现,盆景的造型、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
(三)盆景可谓微型园林。
就在拙著写作期间,张日昇教授和早稻田大学木村裕教授陪同正在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我国信阳师范学院徐大真教授参观了位于日本东京都的“小石川后乐园”。此庭园的许多景观,如蓬莱岛、得仁堂、圆月桥、小庐山、西湖堤、唐门、八卦堂、涵德亭等是由明末清初流亡日本的儒者朱舜水设计的,其名称也出自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整座庭园处处小桥流水,充满着中国式的情趣,体现了中国明清时期江南的建筑风格,如用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小茅棚,得仁堂的斗拱、柱子等如出一辙。在入口处,张日昇教授被一箱庭式盆景(如图28)所吸引,据介绍,这是工作人员制作的“小石川后乐园”的缩影。这种在房屋里眺望庭园而制作的箱庭,被称为“座观式” 庭园。
二、将箱庭疗法与中国的盆景进行对比之后,我们发现箱庭疗法实施过程中的许多方面都与中国的盆景艺术创作有惊人的相似。
(一)大千世界皆我用──丰富的造景材料
箱庭疗法的基本材料就是一个沙箱和各种各样的玩具,这些玩具几乎囊括了大千世界所有的可能,人物、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建筑、家具设备、生活用品、军事器械、自然景观(如山石、日月星辰等)、食品果实等。它们可以是我们生活的这一世界乃至整个宇宙中现存的,也可以是过去存在而现在已经不存在的事物,还可以是未来可能存在的;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客观不存在的。大千世界中的一切均可以纳入箱庭疗法玩具的类别。
盆景的材料选择也同样是丰富多彩的,植物、山石、人物、建筑、交通工具(以船只为主)、动物等,也都是根据盆景制作者的喜好进行选择的。这些材料的收集也与箱庭疗法的材料收集一样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只求能充分表现制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情操。我们在盆景中常见的主题往往都是表现现实生活以及生活理想的。为了表现主题,盆景制作者可以选用一切他们认为适合表现的材料。
(二)咫尺天涯任我行──有限的创作空间
箱庭与盆景的创作空间的有限性是一样的,对来访者个体进行的箱庭疗法使用的是一个特制的长方形沙箱,内侧涂成蓝色,内装半箱沙。之所以规定沙箱的尺寸,是考虑到当将沙箱放在齐腰高度时,来访者不需要转动头部,沙箱大体就可以置于视野之内,这便给来访者提供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创作环境。内侧为蓝色会使人挖沙时有看见天和水的感觉。针对家庭、夫妻、团体进行的箱庭疗法有时也使用更大些的沙箱。但不论多大的沙箱,它都对来访者的创作空间进行了限制。正如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可以任由我们控制、经营的空间总是有限的。但在这一有限的空间中,来访者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在其中进行创作。在一个沙箱中,来访者可能表现的是一片山水,也可能是一座城市,也可能是整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或者什么也不是,就只是自己的一种想象。
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盆是不可或缺的。其创作空间与箱庭是类似的,其使用的盆盎大部分是陶瓷制品,盆景对盆盎的外形、尺寸、色彩、质地、图案选择是非常讲究的。但不论什么盆盎,盆景制作者可创作的空间也同样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在构思时,就必须考虑到如何在这一有限的空间中,安排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和位置,以最佳的方案和艺术效果把人、景、物等要素布置上去。有限的空间就要求制作者必须繁中求简、巧于安排。同样,在这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制作者也可以表现太华千寻、江湖万里。
(三)一花一木总关情──内在世界的有形化
箱庭的创作过程是来访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玩具来表现的有形化过程。箱庭作品中玩具都是来访者根据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选择的,作品的场面也都是按照来访者自己的意愿进行构思的。在来访者看来,每一个玩具所代表的意思都是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表达,是自己意识、无意识的心象表达。来访者可以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箱庭世界之中体验着这一世界的林林总总,也可以站立在这一世界之外,以旁观者的态度审视自己构想的世界。通过探求箱庭作品中所使用的玩具的象征意义,治疗者可以读懂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体验其喜怒哀乐,洞察其内心变化。
同样,盆景的制作也是盆景制作者人生理想、思想情操的表现,是制作者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观照和对人生的各种思考。在表现现实某一景观的“无我之境”中,制作者站在远处宏观地观照着这一景观,而表现自己理想的“有我之境”则身临其境,体验着跋涉的艰辛和饱览风光的快乐。创作盆景不仅表现“目之所瞩”,即外观形象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表现“意之所游”,即借助有限的造型状写广阔的自然景象之神和深远的精神内涵,表现余韵不绝的意境。通过对盆景构图、意境内涵的理解,我们也体验着盆景制作者内心情感的律动,感受着制作者的人生观、宇宙观,甚至追随着盆景制作者的心灵经历一番飘泊、跋涉,进而反观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一切。
不论是箱庭制作过程还是盆景制作过程,它都为制作者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表现情感、表达人生理想、再现内心世界的空间。箱庭的制作能够缓解来访者紧张的心理压力,疏导心理能量的流动,愉悦心情。盆景的制作也使其制作者心境平和,在制作一件盆景或者箱庭作品时,时间飞快,所有的烦恼和忧愁全部都荡然无存,心情非常好,做完作品心情很平静,很有成就感。箱庭和盆景,制作者不在其中,却神入其里,一花一木总关乎制作者之情。
从箱庭和盆景的内在一致性,我们似乎可以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制作箱庭的传统,箱庭疗法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肥沃的生长土壤。箱庭疗法可以从盆景艺术中受到诸多启示,盆景艺术也可能从箱庭疗法中得到新的诠释,题材、表现手法也可以得以多样化。而且从盆景和箱庭的命名构词法来看,它们也是一致的,盆景就是在盆中建造景观,箱庭则是在沙箱中摆设庭园。箱庭作品中常有来访者自己的踪迹,即自我像的出现,这可能为评价、欣赏盆景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为盆景创作提供更为丰富的表现方式。而盆景艺术给制作者和欣赏者以审美享受、心境的愉悦,也为箱庭的临床功用提供了更多的论据。
郑万钧(1904-1983),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林学家、树木分类学家、林业教育学家、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郑万钧同志以毕生的精力在树木学、森林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建设与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半个多世纪,他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森林。在树木分类方面先后命名了100余个树木新种和三个新属,他擅长于裸子植物研究,创建了新的分类系统。他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第七卷(裸子植物),成为世界裸子植物研究的权威文献。1948年他与胡先啸教授联名发表了《水杉新科及水杉新种》,成为20世纪植物学最有科学价值的成就。在树木研究院中,他深入考察各地区天然林的分类、分布、特性及其演替规律,运用森林生态指标、林木生理指标、林木生长指标与林业经济指标指导林业科学实验,提倡研究树种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适应性能与植物内部结构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郑万钧同志是我国林业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56年他全力以赴,组织制定出1957~1969年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62年调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后,坚决贯彻林业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生产服务的方针。鉴于中国森林资源贫乏,木材短缺,他特别重视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的研究。1973年后,郑万钧同志组织编写的《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中国树木志》等重要科学著作,在我国林业科技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郑万钧同志是新中国林业教育的开拓者之一,1952年他创建南京林学院,他治学严谨。他的学生不少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知名的林业专家、学者。
郑万钧同志给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林学遗产,也留下了宝贵的治学思想和治学方法,他一生呕心沥血,将自己的科学知识完全奉献给人民,造福于人民,无愧于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的称号。他1932年毕业于江苏第一农校。1939年赴法国都鲁斯大学进修,获科学博士学位。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云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农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主任,南京林学院院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他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于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是九三学社第五、六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