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蔡强国和朱阿兴等编著的《中国主要水蚀区水土流失综合调控与治理范式》是课题组成员们历时5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主要水蚀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的总结和集成,书中提到了一些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此书的写作目的,一是希望能对土壤侵蚀、水土保持、自然地理、国土整治、农牧、水利及生态环境等研究领域起到一点借鉴作用;二是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大家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共同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促进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2100433B
《中国主要水蚀区水土流失综合调控与治理范式》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之第七课题《水土流失综合调控原理与治理范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阐述了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区和西南紫色土区等我国主要水蚀区水土流失特点、基本治理目标和侵蚀产沙规律,揭示了主要水蚀区水土流失综合调控原理与治理范式,并分析了综合治理范式的区域格局演变规律及调控范式的结构与功能,丰富了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知识库。利用流域综合模型对不同水保措施情景下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定量评估水土流失调控过程对生态、经济演变的影响和响应,实现不同水土流失治理范式的优化评价,为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基础。比较了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原理地带性异同,揭示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共性和特殊性,为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981年科学出版社《简明水利水...
如果当地政府有规定的,则需要征收,一般由省级政府的文件
有机质.土壤有机质(腐殖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
西南水蚀区管道工程河流穿越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长输管道工程不可避免穿越各类河流,尤其是水力侵蚀区河流穿越不可避免成为管道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敏感点。以四川石化厂外排水管线及氧化塘项目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经验为基础对几类主要河流穿越施工工艺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管理方案及防治措施,为类似区域管道穿越河流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中的主要施工方法
文章简单介绍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中主要工程施工顺序与方法,包括土方工程施工、田间道路工程施工、沟头防护工程施工以及机电井工程施工等。
地方标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34/T 4008-2021)确定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调查、措施总体布局、防治措施以及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该标准适用于山区、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前言
第1章 坡耕地及其水土流失
1.1 坡耕地的产生
1.2 坡耕地数量与分布
1.3 坡耕地水土流失
1.4 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危害
第2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发展历程
2.1 保土耕作
2.2 沟洫
2.3 梯田
2.4 梯田建设典范
第3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础理论与措施
3.1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础理论
3.2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第4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与实施方案
4.1 总体规划
4.2 专项规划
4.3 实施方案
第5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设计
5.1 梯田工程
5.2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
5.3 坡耕地侵蚀沟治理工程
5.4 田间道路工程
第6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专项工程建设与评价
6.1 专项工程建设
6.2 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第7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典型模式
7.1 田林路水配套模式
7.2 田路坝渠堤配套模式
7.3 田路窖配套模式
7.4 田站井管配套模式
7.5 田路水系配套模式
7.6 田池沟配套模式
7.7 长藤结瓜灌溉模式
7.8 梯田喷灌模式
7.9 梯田滴灌模式
第8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产业开发典型模式
8.1 旱作农业模式
8.2 建园(基地)模式
8.3 观光农业模式
8.4 蔬菜基地模式
8.5 药材基地模式
8.6 地埂利用模式
8.7 移民安置模式
8.8 牧业发展模式
8.9 综合开发模式
第9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典型机制
9.1 工作机制
9.2 竞争立项机制
9.3 项目整合机制
9.4 村民自建机制
9.5 土地流转机制
9.6 建设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2100433B
地方标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34/T 4008-2021)的制定填补了安徽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参照标准的空白,对进一步完善已有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统一安徽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要求,提高综合治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