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制备色谱是指采用色谱技术制备纯物质,即分离、收集一种或多种色谱纯物质。制备色谱中的"制备"这一概念指获得足够量的单一化合物,以满足研究和其它用途。制备色谱的出现,使色谱技术与经济利益建立了联系。制备量大小和成本高低是制备色谱的两个重要指标。其中,气相制备色谱主要用于石油化工产品和挥发性天然产物的色谱纯样品制备。
正如右图所示,传统的制备色谱一般由一台可以连续输送液体的恒流泵、紫外检测仪与色谱柱构成,其中最重要的部件是价格不一,款式多样的色谱柱,这也是影响最终制备效果的关键性环节。柱子有多种类型,不仅材质不一,填料也有很多学问,下面简要的说说关于柱子的一些情况:
各种规格的玻璃柱子在实验室里头很容易得到,而且价格低廉,但玻璃柱子致命的弱点是它能承受的压力很小,且非常容易破碎。当由于压力太小而导致流动相流速很慢的时候,高位液面或加高压空气(或者氮气)的采用是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在底下加真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不锈钢柱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抗压力性能,但其价格相对很贵。如果,只有很小的分离任务且经费也允许,市面上直径为1cm的小型制备柱就是首选。
有机玻璃柱子也能抗压力耐腐蚀,相对不锈钢柱子而言,它是半透明的,可以看到液体的运行状态,对有色的物质其特点就更为突出。
硅胶、键合固定相(如C18)、离子交换树脂 、聚酰胺、 氧化铝、 凝胶等都可以作为色谱柱的填料。 有不少文献报道,对填料可以进行一下处理提高了分离效果,如,对硅胶进行的硝酸银(或缓冲液)处理。
1 制备色谱到底是什么?
(1)分析色谱的目的,是分析出混合物中一个(或者几个)纯物质的含量。制备色谱的目的,是从混合物中得到纯物质。
为了加快分离的时间与提高分离的效率,制备色谱的的进样品量很大,导致制备色谱柱子的分离负荷的相应加大,也就必须加大色谱柱填料,增大制备色谱的直径和长度,使用的相对多的流动相。
然而,当色谱柱上样品负载加大的时候,往往导致柱效急剧下降而得不到纯的产品。制备色谱,要解决容量与柱子效果之间的矛盾,对重现性也要考虑。从经济上来说。制备色谱要争取少用填料,少用溶剂,要尽可能多的得到产品。
(2)样品的前处理:
制备色谱柱子由于处理的样品多,比分析柱子更容易受污染,所以,必要的前处理就显得非常的必要。萃取、过滤、结晶、固相萃取等简单的分离方法,如果用得上,而且还不是很麻烦,就要尽可能多的采用以去掉杂质。
(3)固定相的选择
硅胶、键合固定相(如C18)、离子交换树脂、聚酰胺、氧化铝、凝胶等都可以作为色谱柱的填料。 有不少文献报道,对填料可以进行一下处理提高了分离效果,如,对硅胶进行的硝酸银(或缓冲液)处理。
(4)装柱方法的选择 根据固定相颗粒度和柱子的尺寸,采用不同的装柱方法,往往装填越好分离效果越好。装柱效果跟填料的颗粒度关系很大,颗粒度的减少会导致装柱的难度。一般来说,颗粒直径小于20-30um的固定相采用湿法装填。所谓"敲击-装填"技术适用于颗粒直径大于25um的固定相。湿法的目的是迫使相对稀松的 固定相悬浆以高速装入色谱柱子,从而减少空隙的形成。然而,当柱直径大于20mm,所加压力为30-40bar时,高压悬浆装填技术就变得十分复杂。为将小颗粒固定相装入更大得制备型色谱柱,可采用柱长压缩技术。这种方法,先将固定相悬浆(或偶尔是干填充物)装入柱中加压,利用物理方法将其压紧。压紧的方法有两种:径向压缩和轴向压缩。 湿法装柱需要一定的设备,在柱子填完后,应用有柱效的测量,对柱效低的柱子应该重填。
(5)流动相的选择
除了和分析色谱同样的考虑外,在选用流动相时,要考虑色谱分离后面加有旋转蒸发等二次分离操作。一般来说,不宜采用高毒性溶剂,对多元溶剂要尽可能的少用。
如果产品中含有大量溶剂,溶剂的纯度也要考虑在其中。
(6)加样的方法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之一进样。-用注射器进样-用旋转阀进样-通过六通阀进样-通过主泵进样-通过辅泵进样-固体上样
(7) 泵的选用
生产制备色谱泵的厂商很多。根据有无脉冲、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控制的精度、售后服务等来选择泵。
(8)检测器的选用
一般的分析池的最大允许流速仅为5 mL/min 或者10mL/min。而专门的制备池的最大允许流速可为150mL/min。有时,采用旁路分离管,将少量流体导入分析池进行检测,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其浓度的误差会相对较大。
(9)组分保留时间的估计
用分析柱子在同等色谱条件下(同样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测定保留时间后,按照单一组分的线流速(不是体积流速)一定,通过计算可以知道组分的大致保留时间区域。
分析谱图的峰形状,对确定保留时间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0)产品的收集
手工馏分收集费时费力,自动馏分收集器有很大的方便。许多实验室和工厂都采用了馏分收集器。
(11)超载、边缘切割、中心切割、放大技术与非线性效用
在制备色谱中,因为没有必要达到分析色谱那样的分离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大大加大进样的浓度和体积。在做分离的时候,也有一些分析色谱的时候,不能用到的技巧。因为篇幅关系,不在这里叙述。
(12)柱转换技术
通过接头或者阀门,实现柱子的简单延长,或者比较方便地实现对其中一个(或几个)组分的精制。
(13)比较新的制备色谱技术
模拟移动床可以连续进样,并可以利用边缘切割效用,而且采用了柱切换技术,能更好的利用溶剂和填料,已经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其理论和技术也日益完善。
迎头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逆流色谱环形色谱、气相制备色谱等在科研和工业生产中也得到了应用。
高速逆流色谱★(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 HSCCC )是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高效的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 它不用任何固态的支撑物或载体。 它利用两相溶剂体系在高速旋转的螺旋管内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单向性流体动力学平衡,当其中一相作为固定相,另一相作为流动相,在连续洗脱的过程中能保留大量固定相。
由于不需要固体支撑体,物质的分离依据其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实现,因而避免了因不可逆吸附而引起的样品损失、失活、变性等,不仅使样品能够全部回收,回收的样品更能反映其本来的特性,特别适合于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而且由于被分离物质与液态固定相之间能够充分接触,使得样品的制备量大大提高,是一种理想的制备分离手段。
它相对于传统的固-液柱色谱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灵活、高效、快速、制备量大、费用低等优点。HSCCC 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天然产物、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特别在天然产物行业中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分离技 术;适合于中小分子类物质的分离纯化。
我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最早开展逆流色谱应用的国家,俄罗斯、法国、英国、瑞士等国也都开展了此项研究。美国 FDA 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 )都引用此项技术作为抗生素成分的分离检定, 90 年代以来,高速逆流色谱被广泛地应用于天然药物成分的分离制备和分析检定中。
4.应用实例 这里简单罗列一些运用逆流色谱技术做制备色谱的文献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和纯化何首乌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和纯化中药虎杖的五种化合物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和纯化蛇床子中香豆素成分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纯化当归中香豆素组分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和纯化白花前胡类香豆素的有效成分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和纯化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秦皮中香豆素成分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紫花前胡香豆素成分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和纯化百里香中两种香豆素成分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姜黄根茎精油中的吉马酮和莪术二酮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和纯化木香内酯和去氢木香氢内酯
西瑞香素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正交试验设计,运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瑞香狼毒中分离7-methoxy-daphnoretin和1,5-diphenyl-1-pentanone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茵陈中大量分离纯化香豆素二甲醚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乌药中分离纯化乌药内酯和钩樟烯醇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川芎油中的Z-藳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丹参脂溶性成分
很多初接触色谱领域的朋友对制备色谱这个名词比较陌生。其实,在化学化工医药等广泛采用的层析法以及薄层色谱就是最为典型的制备色谱,换句话说,将分析色谱的进样量增大,同时得出大量的所需物质(馏分)的过程就可以称为制备色谱。分析色谱的目的,是分析出混合物中一个(或者几个)纯物质的含量。制备色谱的目的,是从混合物中得到纯物质。而制备色谱系统则是利用制备色谱的思想高效能得到纯化物质的多个分析测试设备联用的总称。右图便是一套典型的制备色谱系统。
薄层板的制备是将吸附剂涂布在大小适当的戴板上,形成一定厚度的薄膜。制备一定规格的薄层板,是保证获得满意的分离效果及良好的Rf值重现性必不可少的条件。具体制备方法及有关问题分别讨论如下:(一)载板:戴板...
2CH3OH->H2O+CH3-O-CH3是乙醇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要生成,用乙醇脱水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石灰和水泥稳定无机结合料,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制备EDTA耗量曲线时,含水量是根据击实当中的最佳含水量来制备的。
高速逆流色谱快速分离制备贯叶连翘中的金丝桃素
目的:建立从贯叶连翘中快速分离制备高纯度金丝桃素的方法。方法:市售贯叶连翘提取物经聚酰胺树脂预处理后直接进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5∶3∶5)为溶剂系统,所得产物化学结构由1H NMR和13C NMR鉴定,纯度经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检测。结果:在此条件下,经一步分离从300 mg预处理粗提物中可得到13.6mg纯度为95%的金丝桃素。结论:该法简便、快速、所得产物纯度高,适合于高纯度金丝桃素的制备。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常春油麻藤豆荚中丁香脂素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方法从常春油麻藤豆荚中分离制备丁香脂素。HSCCC的溶剂系统条件为V(甲基叔丁基醚)∶V(甲醇)∶V(水)=2∶1∶1。从5 g粗提物中可一次分离得到纯度89.5%的丁香脂素单体1.28g,进一步重结晶可得到纯度98.1%的丁香脂素。分离得到的丁香脂素结构经电喷雾质谱(ESI-MS)以及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进行鉴定。杭州不同地区的常春油麻藤豆荚中丁香脂素的含量在3.0 g/kg以上,是一种优质的天然丁香脂素资源,通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可获得大量天然丁香脂素。
制备色谱是用色谱的原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相对纯净的单组份物质,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有机合成的后续分离,单组份原料药的纯化,天然产物的分离,蛋白质纯化等等。
制备色谱的分类:(一般按照压力来分类,但是没有固定的数值来限制)
常压制备色谱(重力驱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简单的制备色谱。
优点:容易操作,方便,不要额外购买仪器,只要购买玻璃柱和展开剂即可。在天然产物分离有传统优势和使用范围;与TLC直接相关,容易摸索条件。
缺点:分离时间长,溶剂不好循环使用,与环境直接连接,试剂容易挥发,污染环境;使用玻璃柱,容易损坏伤人。
Flash制备色谱,一般压力在0.5-1MPa,使用时压力在0-0.5MPa。
中压制备色谱,一般压力在1-5MPa,使用时压力在0.5-2MPa。
由于以上的压力均比高压要小很多,所以更多的说法是把快速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色谱合称为中低压制备色谱。
优点:相对于常压色谱来说,分离效率来的更高;在蛋白质纯化上有天然传统优势;比高压制备色谱来的经济,仪器要求配置低,而且用户可以自己装柱;使用预装柱,可以提高效率;与TLC有一定的直接关系,利用TLC可以快速的建立分离方法。
缺点:对难分离的物质,无法实现高纯度的分离效果,由于使用仪器,需要一定的仪器购买费用;大量生产,需要轴向压缩,模拟移动床色谱等系统。
高压制备色谱,压力一般在10-30Mpa以下,正常使用压力在5-15MPa。
优点:可以一次性实现小批量物质的高纯纯化,色谱柱分离效率高。
缺点:成本比中低压制备高很多,至少在40%以上;色谱柱需要向制备色谱柱生产公司购买,费用很高;由于是高压运转,仪器损坏几率大,维修成本高;分离方法开发必须在HPLC上先进行。
色谱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它一开始就是为制备性分离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分离制备一种或多种纯组分。虽然制备型色谱的研究目前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但其应用却仍方兴未艾,常压柱色谱、低压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仍是现代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中不可取代的制备性分离手段。一些专门进行有机合成的工作者往往一年可利用上百根色谱柱进行合成产物的制备性分离,甚至一天之内可进行三次以上的柱色谱操作;一些植物化学工作者70%以上的实验时间是用在使用制备色谱进行分离之上;在一些多肽、多糖、蛋白质、手性药物以及天然产物等的生产上,现代制备色谱是其必不可少的分离单元。
制备色谱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非线性条件下进行工作,它的理论深奥、公式复杂、进样量大、固定相和溶剂量多、成本较高,分离过程中常常因为操作者技术水平方面的原因达不到预期的制备性分离目的。其与线性条件下的色谱分析相比往往具有很大的不同,并且有些制备色谱技术本身只具备制备的特点。制备色谱技术包括了从实验室分离几毫克至几克样品的小型制备色谱直至工业用大规模制备纯物质的生产制备色谱。
本书的撰写紧紧围绕制备色谱的基础理论,避免制备色谱理论中繁杂的数学推导,充分注重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系统、全面、详细地介绍多种制备色谱技术。第二版对各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或者补充,完善了不足的部分,加强了色谱操作技术;扩展了凝胶色谱,充实了高速逆流色谱的pH区带提取、手性分离、粒子分离章节;新增了大孔吸附柱色谱、台锥形柱色谱、二维高压制备液相色谱、膜分离等较多内容。但读者要系统地了解色谱基础理论和知识,至少仍需阅读本丛书中的《色谱分析概论》(第二版)分册。
本书是在本人近30年的科研和教学实践基础上写成的,部分内容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9665001、No.30160092、No.20775066、No.21075109)、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No.2001298)、云南省重点项目(No.2005E0006Z、No.99YBL-04)等10余个课题的资助。书中的较多素材直接取材于本人的研究或者与本人研究密切相关的资料文献,并与本人所编著的《手性识别材料》(科学出版社,2010)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衷心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宋文俊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傅若农教授、博士后导师--日本名古屋大学Y. Okamoto教授,是他们将我带入"手性识别材料及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感谢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张天佑教授在高速逆流色谱领域曾给予的细心指导,感谢丛书编委会以及责任编辑的辛勤工作。
本书的撰写得益于谌学先、艾萍、字敏、段爱红、李正宇等同事多年的合作以及课题组数十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的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袁黎明
二、技术要求: 1. 控制单元: 1.1 最高总流速:≧1000ml/min, 1.2 可连接电脑控制中压制备色谱系统 2. 泵系统: ▲2.1 流速范围:2.5~250 mL/min; ▲2.2 最大压力:≤50 bar; 2.3 耐腐蚀性能:适用于所有有机溶剂。 3.检测器: 3.1蒸发光检测器。喷嘴流速:300~3000ul/min;噪音:<±0.1mV ;光电倍增管增益调节:1-1000;气流调节:2-60psi;漂移管雾化最大温度:<100℃; 3.2连续波长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同时检测四波长; 波长范围:宽于200~600 nm,可调。 4. 馏分收集器: 4.1 收集模式:时间,体积,色谱峰,峰检测模式,峰高或坡度; 4.2 试管架规格(多模块可选),用户自定义试管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