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全书由六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分别从理论、应用的角度综述了综合评价领域的研究状况;综合评价的经典过程——分别介绍了评价指标构建及预处理方法、线性无量纲化方法的性质及稳定性分析、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评价信息集结方式等;多视角下的综合评价方法——分别给出了时序动态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立体三维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柔性协商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知识积累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自主决策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随机模拟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递阶结构的综合评价方法;基于多评价结论再融合的组合评价方法——分别讨论了综合评价结论的敏感性问题、硬组合评价方法、软组合评价方法、多阶段组合评价方法等;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提出了IIEDSS的设计与开发等内容;总结部分——系统地总结了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对综合评价理论方法的前沿做了展望。
本书是继《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后的一本学术著作,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新颖、丰富,既可作为经济、管理和工业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教材,也可供从事规划、评价等决策部门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前言
第1章 多属性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概述
1.1 多属性综合评价的概念
1.2 决策与多属性综合评价
1.3 多属性综合评价的经典过程
1.4 综合评价过程的合理性
第2章 评价指标构建及预处理方法
2.1 评价指标的构建及筛选
2.2 指标若干预处理方法及性质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功能驱动”原理的指标偏好型赋权法
3.3 基于“功能驱动”原理的方案偏好型赋权法
3.4 基于“差异驱动”原理的赋权方法
3.5 具有综合集成特征的赋权法
第4章 评价信息集结方式
4.1 引言
4.2 基于指标性能的集结方式
4.3 基于指标值位置的集结方式
4.4 基于指标值分布的集结方式
4.5 兼顾“功能性”与“均衡性”的组合集结模式
4.6 小结
第5章 时序动态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
5.1 引言
5.2 二次加权法
5.3 具有激励(或惩罚)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5.4 “纵向”拉开档次分析法
5.5 “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
5.6 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多阶段信息集结方法
5.7 一种基于时序算子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第6章 立体三维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
6.1 引言
6.2 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
6.3 “三维”综合评价方法
6.4 应用例
6.5 小结
第7章 柔性协商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
7.1 引言
7.2 协商评价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7.3 群体协商评价
7.4 需进一步研讨的几个问题
第8章 知识积累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
8.1 引言
8.2 基于WN(小波网络)的多属性综合评价
8.3 评价对象的模式识别分类算法
8.4 小结
第9章 自主决策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
9.1 引言
9.2 基本概念与方法原理
9.3 应用算例
9.4 小结
第10章 随机模拟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
10.1 引言
10.2 基本概念与方法原理
10.3 指标序优势决策方法
10.4 应用算例
10.5 小结
第11章 递阶结构的综合评价方法
11.1 引言
11.2 逐层“拉开档次法”
11.3 逐层序关系分析法
第12章 综合评价结论的敏感性与思考
12.1 综合评价结论敏感性的实证分析
12.2 综合评价结论的多样性及解决思路
第13章 硬组合评价方法
第14章 软组合评价方法
第15章 IIEDSS的设计与开发
第16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2100433B
作者: 郭亚军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5
页数: 270
定价: 26.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30187963
一、 政治方面。政治立场坚定,组织观念强,平时能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理论素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
一、 政治方面。政治立场坚定,组织观念强,平时能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理论素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
如果是政府部门开展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那么就要到行业监管部门去查询,一般很少有综合性的,都是行业监管部门出的。公路企业信用等级到交通运输部查,水利信用等级到水利部查,另外也不是每个地方每个行业监管...
郭亚军,男,1952年4月生于辽宁省开原市,满族。1976年于东北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和1990年在东北大学分别获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副教授,1996年晋升教授,1999年遴选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辽宁省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第六届财政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一届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等。主要从事系统评价理论与技术、数量经济、企业资源配置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先后为本科生讲授“系统工程”、“经济控制论”、“计量经济模型”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决策分析”、“应用数理统计”、“管理经济学”、“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均为学位课)等课程,已指导博士研究生12名(均获得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58名(均获得硕士学位)。 1990年以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曾连续三次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70472032),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多属性综合评价》(东北大学出版社,1996)、《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编写教材一本。1995年被评为辽宁省百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996年、1997年、1998年连续三年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科研课题“沈阳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获2000年沈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2000)3600326号)。1998年应邀分别到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日本关西大学社会学部做学术交流。
目前感兴趣的研究方向:①系统评价理论与技术;②企业资源配置与管理;③技术经济分析等。
基于模糊理论的优质工程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将模糊理论应用于工程质量等级评价,给出了一种优质工程综合评价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影响评价对象的模糊因素,因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针对评价多指标优劣中属性权值难以确定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TOPSIS综合评价的应用算法,利用粗糙集进行权重确定,把粗糙集与TOPSIS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TOPSIS综合评价方法,以属性重要度作为各个属性的权值,对信息系统进行加权分析,得出了总体排序结果,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综合评价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综合评价基础方法及应用》拟采用运筹学、统计学、数值计算、软件工程等领域的有关方法与工具对综合评价基础方法及应用进行较全面的介绍。综合来看,《综合评价基础方法及应用》主要内容集中在七个方面:①综合评价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简要介绍;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③指标权重的确定;④数据的获取与处理;⑤评价信息的融合;⑥评价结果的运算;⑦综合评价的实践应用。《综合评价基础方法及应用》使用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原理,较为全面、准确地给读者呈现出综合评价系统的整体流程,目的是让初学者对综合评价基础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由陈正伟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综合评价的一般问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无量纲化方法、指标重要性赋权方法、综合评价数值的综合方法等。
第1章 绪论 1
1.1 综合评价 1
1.2 目前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 2
1.3 如何阅读本书 4
本章小结 4
参考文献 4
第2章 指标体系构建及预处理方法 7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7
2.2 常用指标一致化方法及特点 8
2.2.1 正向型指标 8
2.2.2 逆向型指标 8
2.2.3 居中型指标 8
2.2.4 区间型指标 8
2.3 常用线性无量纲化方法及特点 10
2.3.1 标准化处理法 10
2.3.2 极值处理法 11
2.3.3 线性比例法 11
2.3.4 归一化处理法 11
2.3.5 向量规范法 11
2.3.6 功效系数法 11
2.4 线性无量纲化方法的理想性质 17
2.4.1 单调性 18
2.4.2 差异比不变性 18
2.4.3 平移无关性 18
2.4.4 缩放无关性 18
2.4.5 区间稳定性 18
2.4.6 总量恒定性 18
本章小结 20
课后思考题 21
参考文献 22
第3章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23
3.1 指标赋权类型 23
3.2 主观赋权法 24
3.2.1 层次分析法 24
3.2.2 序关系分析法 29
3.3 客观赋权法 31
3.3.1 突出整体差异的赋权法 31
3.3.2 突出局部差异的赋权法 36
本章小结 39
课后思考题 39
参考文献 41
第4章 信息集结方法 42
4.1 信息集结方法概述 42
4.1.1 信息集结方法分类 42
4.1.2 信息集结方法选择原则 43
4.2 线性加权与非线性加权综合法 43
4.2.1 线性加权综合法 43
4.2.2 非线性加权综合法 45
4.3 理想点法和VIKOR法 46
4.3.1 理想点法 46
4.3.2 VIKOR方法 48
4.4 考虑指标位置的集结算子 50
4.4.1 有序加权平均(OWA)算子 50
4.4.2 有序加权几何平均(OWGA)算子 51
4.4.3 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OWA)算子 52
4.4.4 诱导有序加权几何平均(IOWGA)算子 53
4.5 考虑指标分布的集结算子 53
4.5.1 密度算子 53
4.5.2 二维密度算子 55
本章小结 56
课后思考题 57
参考文献 59
第5章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60
5.1 模糊数学简介 60
5.2 模糊数学基础 61
5.2.1 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 61
5.2.2 模糊子集的表示 62
5.2.3 模糊集合的运算 63
5.2.4 模糊集合的性质 63
5.2.5 模糊关系 64
5.2.6 模糊矩阵 65
5.2.7 模糊关系F合成 66
5.3 模糊综合评价 66
5.3.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66
5.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算子 68
5.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68
5.5 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及应用 70
本章小结 75
课后思考题 76
参考文献 77
第6章 灰色关联评价方法 78
6.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78
6.2 灰色绝对关联 80
6.2.1 灰色绝对关联度 80
6.2.2 灰色绝对关联度的性质 81
6.3 灰色关联聚类 82
本章小结 84
课后思考题 85
参考文献 85
第7章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86
7.1 DEA基本模型——CCR模型 86
7.2 Malmquist指数 88
7.3 DEA交叉效率 92
本章小结 98
课后思考题 98
参考文献 100
第8章 群体综合评价方法 101
8.1 兼顾差异性与一致性的大规模群体评价方法 101
8.1.1 基于方案间最大差异的评价方法 101
8.1.2 基于结论稳定的意见类划分方法 102
8.1.3 群体一致类意见的集结 103
8.2 多阶段交互式群体评价方法 105
8.2.1 交互过程描述及交互影响系数的确定 105
8.2.2 第t轮评价信息的交互集结 106
8.2.3 确定群体意见的整体一致性和稳定性 106
8.2.4 确定交互终止条件 107
8.2.5 集结最终的评价结果 107
8.3 主客方交互式群体评价方法 110
8.3.1 主客方交互式评价过程描述 110
8.3.2 单轮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111
8.3.3 交互终止条件 113
8.3.4 集结最终的评价结果 114
本章小结 117
课后思考题 117
参考文献 119
第9章 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120
9.1 问题描述 120
9.2 基于双重激励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121
9.3 基于最小方差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124
9.3.1 TOWA算子和TOWGA算子 124
9.3.2 指标维和时间维集结顺序 125
9.3.3 时间权重向量的确定 126
本章小结 128
课后思考题 129
参考文献 129
附录 130
附录1 例9.2.1中部六省数据(表2) 130
附录2 详细代码 131
第10章 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 133
10.1 基于TOPSIS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133
10.1.1 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法 133
10.1.2 基于TOPSIS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134
10.2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138
10.2.1 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138
10.2.2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39
本章小结 142
课后思考题 142
参考文献 144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