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浙江省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省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于2012年8月经浙江省科技厅批复组建,依托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简称“华东院”)建设。中心以计算机辅助的土木基础设施工程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为研究对象,以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和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创新领先的工程数字化技术服务国家和省域经济建设为目标,长期致力于提高工程建设行业规划、勘测、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

浙江省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基本信息

浙江省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浙江省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于2012年8月经浙江省科技厅批复组建,依托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简称“华东院”)建设。中心以计算机辅助的土木基础设施工程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为研究对象,以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和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创新领先的工程数字化技术服务国家和省域经济建设为目标,长期致力于提高工程建设行业规划、勘测、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

中心由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工程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组、工程数字化设备技术实验室等研究团队,以及工程数字化项目部、行政办公室组成,其中项目部根据技术成果转化的要求动态组建了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地质勘察设计系统、枢纽三维设计系统、工厂三维设计系统、大坝安全管理系统、施工仿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项目组。

中心现有在职研究人员4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1人、高级工程师11人、工程师18人,1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此外依托课题项目参与中心研究工作的高层次技术人员达到上百位。中心科研条件优良,现有科研用房面积达到1000m2,其中研究和行政办公场地设在华东院本部(杭州市潮王路22号),工程数字化设备技术实验室位于三墩院区(杭州市古墩路997号),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00m2。中心科研专用设备及数字化研究软件配备较为齐全,总值约为1200万元,建设期末将增配到2000万元。

中心团队拥有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近10年来共完成15项行业领先科技成果,其中水电水利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地质三维勘察设计系统等2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共获得各类优秀成果奖励18项(国家级1项、省部级6项、市局级11项),其中“设计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获得2008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水电水利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获得201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心知识产权开发成绩显著,共获得专利授权13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专利审查1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8项,发表研究论文53篇,出版专著1本,商标注册授权8个。近两年,中心团队继续承担部委、集团各类科研项目28项,中心科研产值实现快速增长,科研合同额达到7000万元。

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心大力实施成果转化和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中心积极举办全国性学术交流会3场,外派高层次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20次,接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浙江省测绘局等单位领导专家到中心实地调研考察活动12次。2012年10月,中心联合华东院、美国Bentley公司、ECIDI/Bentley中国工程软件研究中心等单位在杭州成功举办了全国性技术交流大会和技术成果推广培训会,两场会议有来自水利、水电、建筑、冶金等行业40余家单位的160名代表参会。中心通过战略合作与共享,积极推动项目成果在行业内的广泛应用,目前在华东发展集团、中南院、昆明院、上海院、东北院、广西电力院、中船九院、广东省院、中水北方等10 余家单位开展了技术咨询与培训服务。截至2012年底,中心15项科研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建设工程项目,其中大坝安全监测管理平台服务大唐国际、国网新源等流域公司,实现250余座水电站安全信息自动化远程报送与处理;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在白鹤滩、锦屏二级、龙开口水电站和杭州、宁波、福州地铁等30余项大型工程中全面应用,据审计将传统勘测设计生产效率提高42%,设计差错率减少80%。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应用的水电工程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各类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0亿元。研究中心正在培育工程三维数字化技术和服务产品市场,通过持续提高工程行业计算机应用水平,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科技进步,同时积极开拓工程三维数字化新型业务,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转型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100433B

查看详情

浙江省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浙江

  • 冠幅W/P(cm):400;包装方式:土球;品种:香樟;高度H(m):7
  • 千峰园林绿化
  • 13%
  • 金华市千峰园林绿化工程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浙江双钩紧线器

  • 承重:1T;
  • 邦强
  • 13%
  • 唐山市展宏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浙江双钩紧线器

  • 承重:2T;
  • 邦强
  • 13%
  • 唐山市展宏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浙江双钩紧线器

  • 起重量:1T;
  • 邦强
  • 13%
  • 唐山起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浙江双钩紧线器

  • 起重量:2T;
  • 邦强
  • 13%
  • 唐山起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数字化取号机

  • 详见原档
  • 1台
  • 1
  • 金卫信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9-30
查看价格

浙江润楠

  • 胸径15-18cm,高度H700-800cm, 冠幅W350-400cm
  • 22株
  • 3
  • -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1-11
查看价格

浙江润楠

  • 苗高2.5米以上,冠幅1.5米以上,假植超过两年以上的容器苗
  • 114株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14
查看价格

浙江

  • (自然高450-500cm,冠幅300-350cm,胸径18-20cm)
  • 26株
  • 1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8-29
查看价格

数字化药球

  • 陀螺仪100Hz.4、设备采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内置技术监控药球运动情况,测量药球训练时的功率、力量、速度等参数.5、设备不少于7种药球训练方式,可进行转身掷球、胸前掷球、胸前掷球(静态)、仰卧掷球、对墙
  • 1个
  • 1
  • A2P美国(同等或类似品牌)
  • 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2-30
查看价格

浙江省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浙江省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文献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

格式:pdf

大小:105KB

页数: 14页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申报书编写提纲 首先要根据管理办法和申报通知中对工程中心的定位要求 管理办法: 第二条 工程中心建设旨在以促进我省产业科技创新为目标, 加强工程化研 发平台建设,开展工程技术研究、 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 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 关键技术,持续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 辐射,带动相关行业的技术提升和科技进步, 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 力。 第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按照“ 统筹规划、突出优势、制度创新、支撑发展” 的原则,主要依托省内有关行业或领域中科技实力较强的重点科研机构、 省级以 上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 建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一)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 针对行业或区域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进行攻关,在自主创新和引进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创造新成果,开发新

浙江省油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入建设计划 浙江省油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入建设计划

浙江省油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入建设计划

格式:pdf

大小:105KB

页数: 未知

根据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财政厅和浙江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下达2012年度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的通知》,桐乡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承担的“浙江省油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为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建设期为一年,成为全省4家拟培育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一,也是桐乡市首家被列入培育的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科设置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点

教育技术学(078401/040110)(授予理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本学科专业1986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批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20人。教育技术学主要设有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数字化学习理论与应用、知识服务理论与方法、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等研究方向。本学科点设置在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软件。本学科与我校教育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1)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信息时代的教与学;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方法、策略、模式与评价;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教育技术哲学;未来教育、未来教师与泛在学习等问题。

(2)数字化学习理论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字化环境下群体和个体学习的方法、模式和绩效;创新设计数字化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实践数字化学习的新手段与新方法。

(3)知识服务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关注语义网、认知科学、学习科学、信息资源组织等前沿领域,探索面向用户认知需求的知识发现、组织、管理与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学科领域本体”支持下的教育信息资源的描述、检索、获取、保护、融合、浓缩和可视化等的理论和方法。

(4)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研究;教育信息化智能评测与决策系统研究;我国不同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交叉学科)(授予工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教育信息技术是华中师范大学于2011年获批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交叉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11人。教育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教育、管理科学与工程和艺术等学科基础上,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深入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教育信息技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信息时代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技术、学习工具和学习内容等来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规律和特点,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最佳融合方式和技术手段,为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教育创新和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设置有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标准、数字化学习技术、智能学习技术与知识服务、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数字化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工程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标准

该方向在对国内外的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保障体系等,以构建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服务平台和战略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一个决策咨询的环境和信息平台。同时,从学习资源、学习者和学习技术等角度出发,该方向还研究制定可供我国教育领域各层次、各种对象使用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以实现学习资源的互交换、学习系统的互操作,支持资源的共享。

(2)数字化学习技术

该方向在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标准的指导下,研究如何构建包括教室、家庭和户外在内的、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并存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如何将技术以最佳的方式融合到学习过程,以及如何将技术与学科学习深度融合,以提升学习效率,支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泛在学习环境。

(3)智能学习技术与知识服务

该方向主要从事智能教育软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动推理技术、动态几何技术、自动出题与解答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交互式软件设计技术,以及与具体学科深度融合的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研发,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

(4)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

该方向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IPTV、P2P等适用于多媒体传输的网络支撑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音视频编码和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信息内容检测和安全防范技术等。

(5)数字化学习资源

该方向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习资源融合与创新的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艺术与创意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创作中的应用,动画、游戏、虚拟现实和交互式仿真学习资源的创作技术,基于学科工具的学习资源制作技术,学习资源跨平台迁移技术,实现不同学习资源共享的可重用构件技术等。

(6)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工程

该方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应用到各级别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管理与监测、教育信息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网络信息监测以及预警理论与系统研发等领域之中,为教育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解决方案和实效反馈,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硕士点

教育技术学(078401)(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专业1986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技术学主要设有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技术、新媒体与教育等研究方向。本学科点设置在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软件。本学科与我校教育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1)信息化教育

重点研究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问题,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与方法,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信息化教育理论、学习认知机理、教学系统设计、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等。

重点研究内容: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问题,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与方法;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信息化教育理论;学习认知机理;教学系统设计;信息素养培养;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信息化教学评价;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等。

(2)教育信息技术

重点研究教育软件、教育装备、教育信息资源等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技术与方法,如学习分析与教育数据挖掘、智能导师、专题网站开发等。

重点研究内容:教育软件、教育装备、教育信息资源等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技术与方法,如学习分析与教育数据挖掘、智能导师、专题网站开发等。

(3)新媒体与教育

重点研究新媒体设备、技术等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应用策略和方法;探索娱教、动画、人机交互、社会媒体等的教育应用及绩效评估,如虚拟教育场景、虚拟实验环境等。

重点研究内容:新媒体设备、技术等支持的教育教学应用策略和方法;探索娱教、动画、人机交互、社会媒体等的教育应用及绩效评估,如虚拟教育场景、虚拟实验环境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1:计算机应用技术

研究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各种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分布式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自然语言处理、图形图像技术及应用、数字媒体、虚拟现实、教育信息化、嵌入式技术等。

研究方向2:人工智能

研究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应用两方面,将人工智能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整个过程,并以智能化信息处理为核心,在智能信息处理应用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以及国外著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跟踪捕捉国际上的研究前沿,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算法,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表现出较强的研究特色和创新性。众多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软件质量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图像与视频处理、网络优化、信息检索、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机器人学、博弈、智能决定支持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广泛的领域。

教育信息技术(0871J3)(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教育信息技术是华中师范大学于2011年获批的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交叉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教育、管理科学与工程和艺术等学科基础上,等信与科学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深入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教育信息技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信息时代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技术、学习工具和学习内容等来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规律和特点,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最佳融合方式和技术手段,为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教育创新和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设置有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标准、数字化学习技术、智能学习技术与知识服务、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数字化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工程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标准

该方向在对国内外的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保障体系等,以构建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服务平台和战略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一个决策咨询的环境和信息平台。同时,从学习资源、学习者和学习技术等角度出发,该方向还研究制定可供我国教育领域各层次、各种对象使用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以实现学习资源的互交换、学习系统的互操作,支持资源的共享。

(2)数字化学习技术

该方向在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标准的指导下,研究如何构建包括教室、家庭和户外在内的,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并存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如何将技术以最佳的方式融合到学习过程,以及如何将技术与学科学习深度融合,以提升学习效率,支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泛在学习环境。

(3)智能学习技术与知识服务

该方向主要从事智能教育软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动推理技术、动态几何技术、自动出题与解答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交互式软件设计技术,以及与具体学科深度融合的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研发,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

(4)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

该方向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IPTV、P2P等适用于多媒体传输的网络支撑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音视频编码和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信息内容检测和安全防范技术等。

(5)数字化学习资源

该方向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习资源融合与创新的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艺术与创意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创作中的应用,动画、游戏、虚拟现实和交互式仿真学习资源的创作技术,基于学科工具的学习资源制作技术,学习资源跨平台迁移技术,实现不同学习资源共享的可重用构件技术等。

(6)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工程

该方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应用到各级别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管理与监测、教育信息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网络信息监测以及预警理论与系统研发等领域之中,为教育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解决方案和实效反馈,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软件工程(085212)(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1:智能系统的软件支撑技术

该方向主要从事智能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动推理技术、动态几何技术、自动出题与解答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交互式软件设计技术,以及与具体学科深度融合的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研发,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

研究方向2: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

该方向主要招收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研究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云计算实现海量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实践、安全性和可用性设计的方法与实践、传统数据中心改造成云计算中心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虚拟化技术的核心技术及应用特征,深入挖掘教育大数据中隐藏的信息,辅助智慧教学的进行。

查看详情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博士点学科进行建设。

工程中心始建设于2007年9月8日。

查看详情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宗旨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以技术集成创新为核心,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相关学科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和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试验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在矿山数字化及相关的研究领域形成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队伍,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工程研究中心。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