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直井式温水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分为正常直井式温水道和非常直井式溢洪道。前者用以宣泄设计洪水,后者用于宣泄非常洪水。按其所在位置,分为河床式直井式温水道和岸边直井式温水道。河床式直井式温水道经由坝身溢洪。岸边直井式温水道按结构形式可分为:
①正槽直井式温水道。泄槽与直井堰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轴线方向一致。
②侧槽直井式温水道。直井堰大致沿等高线布置,水流从直井堰泄入与堰轴线大致平行的侧槽后,流向作近90°转弯,再经泄槽或隧洞流向下游。
③井式直井式温水道。洪水流过环形直井堰,经竖井和隧洞泄入下游。
④虹吸直井式温水道。利用虹吸作用泄水,水流出虹吸管后,经泄槽流向下游,可建在岸边,也可建在坝内。岸边直井式温水道通常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水段、消能段组成。进水渠起进水与调整水流的作用。控制段常用实用堰或宽顶堰,堰顶可设或不设闸门。泄水段有泄槽和隧洞两种形式。为保护泄槽免遭冲刷和岩石不被风化,一般都用混凝土衬砌。消能段多用挑流消能或水跃消能。当下泄水流不能直接归入原河道时,还需另设尾水渠,以便与下游河道妥善衔接。济式溢洪道的选型和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温水道的设计和布置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造价。土石坝一般中小型温水道,约占水库枢纽工程造价的25~30%及劳动力的25%,故温水道合理的布局和选型,在水库工程设计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关键词:土石坝中小型水库温水道常见问题对策溢洪道的设计和布置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造价。土石坝一般中小型溢洪道,约占水库枢纽工程造价的25~30%及劳动力的25%,故温水道合理的布局和选型,在水库工程设计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温水道是洪水期间保证水库安全的重要设施,中小型水库由于受工程造价的限制,其设计采用的洪水标准往往偏低、选用洪水数据偏小,因而必然带来温水道设计尺寸偏小,再加上周边岩体风化坍落,往往造成泄流能力不足,因而不能保证安全泄水。在布置上,某些工程设计的温水道其进出口段离坝身太近,坝肩与温水道之间仅有单薄的山脊相隔。进口段如未进行有效的护砌,泄水时一旦发生冲蚀现象,将危及坝肩安全,有些设计的陡槽末端与坝脚紧贴,假如发生横流冲刷,更易危及坝脚安全,因此这二种情况均对大坝的运行安全十分不利。温水道设计的平面弯道半径过大和收缩过剧,对泄流十分不利。非凡在溢洪道陡坡段布置有弯道时,由于弯道流态、流势剧烈变化,导致二岸产生了水面差,这时凹岸水面壅高,并在下游衔接的平直段内产生折冲水流,大大影响了泄流能力和消能效果。另外陡坡段或缓流段的过剧收缩,也会发生显著的壅水和流态变化,并对温水道衬砌造成冲击,如砌护过高会增加投资,砌护过低了又不安全。
溢水纵横剖面及平面布置设计不当,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陡坡设计比降过陡。部分温水道布置在非岩性山坡上,其底部未做有效的反滤衬砌,致使渗水后易产生滑坡;结构上也不稳定。在横断面设计中,有些工程对两侧山坡开挖坡度注重不够,有的过陡,加上衬砌厚度偏薄,不能满足抗滑抗倾稳定,也易造成坍方和滑坡;平面布置上,存在着上下游断面连接不配套,形成“瓶颈”现象,从而影响了泄洪能力;此外温水道末端与河道衔接部分注重不够,导致有的末端高出河床很多,有的末端未做砌护处理,常造成严重冲刷,并向上延伸,直至整个建筑物破坏。
现有水力设计方法尚不够完善,如温水道进口布置有引洪平流段的情况下,由于水力计算中忽略了平流段时进口水位的壅高。而实际壅高有时较大,不可忽视。有些设计对温水道的消能工的设计考虑不够充分,或者型式选择不当,导致消力墙长度和深度均不能满足需要,消能不够充分,致使下游河段发生严重冲刷。另在侧槽式温水道设计中,过去大多采用“扎马林法”进行计算。经多年实践及水工模型试验证实:使用该法计算所确定的水面坡降偏小,导致侧槽深度不够,流量系数减小,使侧堰局部呈现沉没出流,其实际泄洪流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泄量,因而对工程是不安全的。
有些工程在结构设计中对泄洪的特点和基础特性考虑不周,温水道下泄的高速水流具有很强的冲出力、由于急流的掺气和脉动现象十分显著常会产生剧烈的震动;有些温水道采用低标号的浆砌石或砼砌护,且砌护厚度与边坡砌护高度都不能适应结构稳定要求,因而不能抵御高流速的冲刷;有些非岩基上的溢洪道设计时,底部几乎没有反滤排水设备,极易发生塌滑;有些大面积圬工砼衬砌由于未设伸缩沉陷缝,致使溢洪道衬砌发生一些裂缝,总之这些都使工程安全受至影响。
温水道设计中把握的基本资料是否充分与完善,选用的设计标准是否恰当,均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及经济,现就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1.规划布局
温水道工程的规划布局应尽量利用有利地形地貌,即要经济合理又要保证安全。如大坝四周有天然山坳可以布设温水道则最为理想,如主坝口子狭窄无法布置正堰则可考虑选择侧槽式溢洪道。其规划布置的主要原则是:基础坚硬均一,线路短,无弯道,出口远离坝体;工程严禁布置在滑坡或崩塌体地上。温水道通常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引流段、控制段、泄流段及消能工。
2.引流段
为引流平顺其进口外形最好做成喇叭口,为减小损失其长度不宜过长。如因地形所限必须在该段内设置弯道时,则应使弯曲段尽量平缓外、还应使弯道与下游衔接段和出口段尽量远离坝脚,以免冲刷坝脚。引流段截面一般选用梯形或矩形,当流速≤1~2米/秒时一般可不砌护,但与坝端邻近和紧接控制建筑物的范围内应砌护一定长度,同时在弯道二侧的凹岸亦应砌护,如为坚硬的岩基则可不考虑。
3.控制段
为使泄流均匀,可使近口水流垂直于控制段建筑物;根据地形条件和泄流需要必需设置宽顶堰或实用断面堰,堰宽度可按答应单宽流量选定,岩基上单宽流量为40~70m3/s,非岩基上为20~40m3/s,土基上为20m3/s。除近口段设有引流段外,一般应使堰顶宽度≤3h堰;为使水流平顺,堰口与其上游引流段可采用渐变段连接,其收缩角以12度左右为宜。如堰体较宽则应在其横向设置温度缝与沉陷缝,其间距可按10~15m布设。
4.泄流段
该段平面均采用直线布置,并尽量避免弯道和设置扭坡顺引流态的急骤变化甚至产生负压;其纵断面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根据地形、地质而选用缓坡、陡坡或多级跃水等多种形式;陡坡段应采用均一比降;由于泄水段流速很高,故应尽量布置在岩基上,如为非岩基则该段衬砌厚度应按答应流速与地质条件选择进行设计,一般浆砌石用0.5~1.0m,砼0.2~0.5m,钢筋砼0.15~0.3m,其坡度一般以≤1/2.5为宜。
新鲜岩基上的泄水道,可不砌护;如为松软风化岩石仍须用0.3~0.5m的浆砌石或0.2m厚的砼作砌护,并加设锚固筋;如需大面积砼衬砌则应按地质情况,结合温度变化布置伸缩缝和沉陷缝,两侧边坡可仅设横缝,底部则应设纵横缝,间距一般为8~12m,同时在衬砌底部需敷设排水的反滤料;考虑高速水流掺气的特点,边坡的砌护高度应有适当超高。在泄水段末端需设置消能工,其具体选择型式可根据地形、地质和水力条件的要求而定,采用多级跃水或温水道末端的跃流段应使其泄流方向远离坝脚≥100~150m。对于非岩基上一般均采用底流消能,并在末端设置消力池。如泄流量不大,亦可考虑消力槛形式;如为远驱式水跃,由于极易造成冲刷,此时可考虑采用差动式消力槛形式;在岩基上,如溢洪道尾端有较陡边坎时,采用挑射消能较为有利,由于这种形式可省去消力池、护坦与海漫等工程,由于其工程量小、造价低,因而常被采用。根据工程实践鼻坎形式以矩形差动式最好,但鼻坎以上陡坡最好做成矩形断面,千万不可作成梯形断面以免需用扭坡与鼻坎衔接。
5.侧槽段
该段布置应垂直于来水流向,其长度可根据等高线向上游延伸,水流特点是侧向进流,纵向泄流。
侧堰与深槽连接的渐变过渡段,其收缩角应控制在12°左右,其长度一般为槽内水深的3~5倍,其主要作用是避免槽内波动和横向旋滚的水流直接进入陡坡段。
为使水力计算与工程特性相一致,故正确选用计算公式十分重要。
1.引流段的水力计算:可采取自下游控制断面向上游反推求水面曲线的方法进行,引流段进口处端须先计算水位壅高,才能求得泄洪时的正确库水位。
2.控制段的汇流计算:可根据“直井堰水力计算设计规范”建议的方法计算,同时正确选用流量系数时并使其与选用的堰型相一致。
3.泄流段陡槽水力计算:推求陡槽段水面曲线的方法较多,如陡槽底宽固定不变时,可采用BⅡ型降水曲线或用查尔诺门斯基方法计算;对底宽渐变的陡槽段则可用查氏方法分段详算。
4.消能设施的水力计算:采取底流式消能可以采用A-C:巴什基洛娃图表计算。由于巴氏对各种消能设备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均较明确、具体,计算省时又能保证精度;但是我们在选定消能设施的尺寸时应该留有余地,对于一些重要的中型水库其水力计算成果还应通过模型试验加以验证;至于挑射消能计算,目前还未找到一种比较成熟适用的计算方法。
5.侧槽段的水力计算:过去采用的“扎马林法”由于计算时采用了均匀流假定,而实际水流状态是沿程变量流,故不符合适用于均匀流的谢才公式,因而与实际泄流情况有较大出入。
近年来有些水利科技工根据水流动量或能量关系而建议采用的水面曲线推算的公式比较符合实际泄流情况,如“西南水工所在《中小型水库侧槽式溢洪道的设计》一书中介绍的公式”、“美国<小坝设计>一书中用的公式”、以及“浙江省《水利科技情》77年第三期介绍的南斯拉夫哈丁公式”等均与水工模型试验吻合。其中南斯拉夫的哈丁公式又可结合实际验算,计算方法简便、省时,故可供设计参考。由于侧槽内实际的流态十分复杂,故在堰顶对面的岸坡水面要比平均水位抬高5~20%,因此其设计的衬砌的高度、厚度要要考虑上述影响。
由于侧槽式温水道在侧向进流时,水流的冲击、掺气和槽内水流波动很大,流态十分复杂,故精确计算十分困难,因此对于重要的大中型水库其侧槽式溢洪道设计需依据水工模型试验来确定其相应尺寸。
为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的结构计算是不可缺少的,除一些护坡及挡土墙的稳定可按一般方法计算外,必须进行陡坡面砌护厚度与消力池底板的稳定分析,而对挑射消能则应进行鼻坎的稳定与基础应力计算。
1.陡坡的护砌厚度应满足滑动安全,设置伸缩缝沉陷缝以后,坡面砌护类似大面积薄板,故对基础应力以及倾复稳定一般可不须计算,其主要控制条件是滑动稳定,作用在护面上的滑动力主要有水流拖泄力、砌体自重顺坡方向的分力及护面凸体产生的阻力;抗滑力则包括砌体自重垂直坡面的分力和水流静压力、护面上的上举力和渗透压力,其抗滑安全系数应≥1.3~1.5即为安全。
2.消力池底板厚度应满足抗浮稳定要求,由于底板四面边界的约束作用,一般没有滑动问题,因此仅需对其抗浮要求进行稳定计算。作用在底板上的上浮力包括渗透压力、脉动压力、底板上凸出体产生的上举力,以及下游消力池水深与水跃段内压力差。抗浮力包括底板的浮重和底板上的水重,其抗浮安全系数≥1.3~1.5即为安全。
3.挑流鼻坎的尺寸应满足滑动稳定、倾复稳定和答应的基础应力。作用于鼻坎上的向下的垂直力包括鼻坎自重、鼻坎上的水重,挑流曲面离心力的垂直分力;向上的垂直力包括脉动力、渗透压力、鼻坎下游尾部形成的上浮力、以及鼻坎上凸出体产生的上举力。作用于鼻坎的水平推力包括水流的拖泄力,挑流时其鼻坝曲面离心力的水平分力,以及鼻坎上凸出体产生的水平分力。按一般力学方法计算鼻坎的滑动与倾复稳定时其要求抗滑安全系数≥1.3~1.5,抗倾安全系数≥1.5,同时计算上述各力的合力,其作用点应位于基础面中三分点之内,且基础最大与最小应力比值≤3~5,以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陷。 2100433B
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保证坝体安全的开敞式或带有胸墙进水口的直井泄水建筑物。 温水道一般不经常工作, 但却是水库枢纽中的重要建筑物。 温水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 分为正常温水道和非常温水道。 前者用以宣泄设计洪水, 后者用于宣泄非常洪水。按其所在位置,分为河床式温水道和岸边温水道。
一般国标轻型球墨铸铁井盖QQ 重量85kg 价格是500元左右。而如果是非标球墨铸铁井盖 重量在40kg的,价格是350元左右吧...
可以用专用的轻便型液压开盖器, 即可轻松方便地开启摒死的窨井盖.各地 需要帮助, 可联系上海星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xstst2005@yahoo.com.cn
常用的是直径700.这个尺寸最适合人体进出下水道检查口。消防井为了进出操作空间更大,设计直径800的多些
G型直燃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
G型直燃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 DG-11M~82M系列) 二十一世纪您梦想“高效、环保、运行经济性强、无人化管理”的中央空调产品,大连三洋集 日本三洋 40余年的创新制造经验, 创造性推出“世纪梦”G 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 使您梦想成 真。本机主要为大型集中式中央空调和其它需要冷、 温水的地方提供冷热源。 可广泛应用于办公楼、 宾馆、酒店、百货商场、影剧院、体育馆、工厂、油田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本公司生产的 G型蒸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由蒸发器、吸收器、冷凝器、低温再生器及高温 再生器和热交换器、溶液泵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 冷水在蒸发器内被来自冷凝器减压节流后的低温冷剂水冷却, 冷剂水自身吸收 冷水热量后蒸发,成为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内,被浓溶液吸收,浓溶液变为稀溶液。 吸收器里的稀溶液,由溶液泵送往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后温度升高,最后进入高温再 生器,在高温再生器中稀溶液
YK约克直燃型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产品样本
约克YHAU-CG直燃型 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产品样本 2 3 约克YHAU-CG直燃型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产品概览 型号编制 YHAU-CG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代表着全球行业领先的吸 收式制冷技术。独特的两段式蒸发吸收设计只需要非常低的燃料耗 量。基于节能和环保的考虑, YHAU-CG直燃型机组是商用中央空调 理想的选择,在低能耗和节省电能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YHAU-CG 直燃型机组配有基于 PLC的先进的控制系统,使其成为行 业内最智能、高效的吸收式空调机组。 每台机组在出厂前,均进行全面的检漏测试,确保了机组的高气 密性。 凭借一流的控制技术以及持续的产品改进, YHAU-CG直燃型机组成 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得到了广泛应用。 型式 制冷量 (TR) <高温发生器型号 > CGN : 标准 CGH : 高发加大一号 CGS : 高发加大二号 ( 根据具
直井式溢水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分为正常直井式溢水道和非常直井式溢洪道。前者用以宣泄设计洪水,后者用于宣泄非常洪水。按其所在位置,分为河床式直井式溢水道和岸边直井式溢水道。河床式直井式溢水道经由坝身溢洪。岸边直井式溢水道按结构形式可分为:
①正槽直井式溢水道。泄槽与直井堰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轴线方向一致。
②侧槽直井式溢水道。直井堰大致沿等高线布置,水流从直井堰泄入与堰轴线大致平行的侧槽后,流向作近90°转弯,再经泄槽或隧洞流向下游。
③井式直井式溢水道。洪水流过环形直井堰,经竖井和隧洞泄入下游。
④虹吸直井式溢水道。利用虹吸作用泄水,水流出虹吸管后,经泄槽流向下游,可建在岸边,也可建在坝内。岸边直井式溢水道通常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水段、消能段组成。进水渠起进水与调整水流的作用。控制段常用实用堰或宽顶堰,堰顶可设或不设闸门。泄水段有泄槽和隧洞两种形式。为保护泄槽免遭冲刷和岩石不被风化,一般都用混凝土衬砌。消能段多用挑流消能或水跃消能。当下泄水流不能直接归入原河道时,还需另设尾水渠,以便与下游河道妥善衔接。济式溢洪道的选型和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保证坝体安全的开敞式或带有胸墙进水口的直井泄水建筑物。 溢水道一般不经常工作, 但却是水库枢纽中的重要建筑物。 溢水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 分为正常溢水道和非常溢水道。 前者用以宣泄设计洪水, 后者用于宣泄非常洪水。按其所在位置,分为河床式溢水道和岸边溢水道。
溢水道的设计和布置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造价。土石坝一般中小型溢水道,约占水库枢纽工程造价的25~30%及劳动力的25%,故溢水道合理的布局和选型,在水库工程设计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关键词:土石坝中小型水库溢水道常见问题对策溢洪道的设计和布置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造价。土石坝一般中小型溢洪道,约占水库枢纽工程造价的25~30%及劳动力的25%,故溢水道合理的布局和选型,在水库工程设计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溢水道是洪水期间保证水库安全的重要设施,中小型水库由于受工程造价的限制,其设计采用的洪水标准往往偏低、选用洪水数据偏小,因而必然带来溢水道设计尺寸偏小,再加上周边岩体风化坍落,往往造成泄流能力不足,因而不能保证安全泄水。在布置上,某些工程设计的溢水道其进出口段离坝身太近,坝肩与溢水道之间仅有单薄的山脊相隔。进口段如未进行有效的护砌,泄水时一旦发生冲蚀现象,将危及坝肩安全,有些设计的陡槽末端与坝脚紧贴,假如发生横流冲刷,更易危及坝脚安全,因此这二种情况均对大坝的运行安全十分不利。溢水道设计的平面弯道半径过大和收缩过剧,对泄流十分不利。非凡在溢洪道陡坡段布置有弯道时,由于弯道流态、流势剧烈变化,导致二岸产生了水面差,这时凹岸水面壅高,并在下游衔接的平直段内产生折冲水流,大大影响了泄流能力和消能效果。另外陡坡段或缓流段的过剧收缩,也会发生显著的壅水和流态变化,并对溢水道衬砌造成冲击,如砌护过高会增加投资,砌护过低了又不安全。
溢水纵横剖面及平面布置设计不当,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陡坡设计比降过陡。部分溢水道布置在非岩性山坡上,其底部未做有效的反滤衬砌,致使渗水后易产生滑坡;结构上也不稳定。在横断面设计中,有些工程对两侧山坡开挖坡度注重不够,有的过陡,加上衬砌厚度偏薄,不能满足抗滑抗倾稳定,也易造成坍方和滑坡;平面布置上,存在着上下游断面连接不配套,形成“瓶颈”现象,从而影响了泄洪能力;此外溢水道末端与河道衔接部分注重不够,导致有的末端高出河床很多,有的末端未做砌护处理,常造成严重冲刷,并向上延伸,直至整个建筑物破坏。
现有水力设计方法尚不够完善,如溢水道进口布置有引洪平流段的情况下,由于水力计算中忽略了平流段时进口水位的壅高。而实际壅高有时较大,不可忽视。有些设计对溢水道的消能工的设计考虑不够充分,或者型式选择不当,导致消力墙长度和深度均不能满足需要,消能不够充分,致使下游河段发生严重冲刷。另在侧槽式溢水道设计中,过去大多采用“扎马林法”进行计算。经多年实践及水工模型试验证实:使用该法计算所确定的水面坡降偏小,导致侧槽深度不够,流量系数减小,使侧堰局部呈现沉没出流,其实际泄洪流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泄量,因而对工程是不安全的。
有些工程在结构设计中对泄洪的特点和基础特性考虑不周,溢水道下泄的高速水流具有很强的冲出力、由于急流的掺气和脉动现象十分显著常会产生剧烈的震动;有些溢水道采用低标号的浆砌石或砼砌护,且砌护厚度与边坡砌护高度都不能适应结构稳定要求,因而不能抵御高流速的冲刷;有些非岩基上的溢洪道设计时,底部几乎没有反滤排水设备,极易发生塌滑;有些大面积圬工砼衬砌由于未设伸缩沉陷缝,致使溢洪道衬砌发生一些裂缝,总之这些都使工程安全受至影响。
溢水道设计中把握的基本资料是否充分与完善,选用的设计标准是否恰当,均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及经济,现就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1.规划布局
溢水道工程的规划布局应尽量利用有利地形地貌,即要经济合理又要保证安全。如大坝四周有天然山坳可以布设溢水道则最为理想,如主坝口子狭窄无法布置正堰则可考虑选择侧槽式溢洪道。其规划布置的主要原则是:基础坚硬均一,线路短,无弯道,出口远离坝体;工程严禁布置在滑坡或崩塌体地上。溢水道通常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引流段、控制段、泄流段及消能工。
2.引流段
为引流平顺其进口外形最好做成喇叭口,为减小损失其长度不宜过长。如因地形所限必须在该段内设置弯道时,则应使弯曲段尽量平缓外、还应使弯道与下游衔接段和出口段尽量远离坝脚,以免冲刷坝脚。引流段截面一般选用梯形或矩形,当流速≤1~2米/秒时一般可不砌护,但与坝端邻近和紧接控制建筑物的范围内应砌护一定长度,同时在弯道二侧的凹岸亦应砌护,如为坚硬的岩基则可不考虑。
3.控制段
为使泄流均匀,可使近口水流垂直于控制段建筑物;根据地形条件和泄流需要必需设置宽顶堰或实用断面堰,堰宽度可按答应单宽流量选定,岩基上单宽流量为40~70m3/s,非岩基上为20~40m3/s,土基上为20m3/s。除近口段设有引流段外,一般应使堰顶宽度≤3h堰;为使水流平顺,堰口与其上游引流段可采用渐变段连接,其收缩角以12度左右为宜。如堰体较宽则应在其横向设置温度缝与沉陷缝,其间距可按10~15m布设。
4.泄流段
该段平面均采用直线布置,并尽量避免弯道和设置扭坡顺引流态的急骤变化甚至产生负压;其纵断面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根据地形、地质而选用缓坡、陡坡或多级跃水等多种形式;陡坡段应采用均一比降;由于泄水段流速很高,故应尽量布置在岩基上,如为非岩基则该段衬砌厚度应按答应流速与地质条件选择进行设计,一般浆砌石用0.5~1.0m,砼0.2~0.5m,钢筋砼0.15~0.3m,其坡度一般以≤1/2.5为宜。
新鲜岩基上的泄水道,可不砌护;如为松软风化岩石仍须用0.3~0.5m的浆砌石或0.2m厚的砼作砌护,并加设锚固筋;如需大面积砼衬砌则应按地质情况,结合温度变化布置伸缩缝和沉陷缝,两侧边坡可仅设横缝,底部则应设纵横缝,间距一般为8~12m,同时在衬砌底部需敷设排水的反滤料;考虑高速水流掺气的特点,边坡的砌护高度应有适当超高。在泄水段末端需设置消能工,其具体选择型式可根据地形、地质和水力条件的要求而定,采用多级跃水或溢水道末端的跃流段应使其泄流方向远离坝脚≥100~150m。对于非岩基上一般均采用底流消能,并在末端设置消力池。如泄流量不大,亦可考虑消力槛形式;如为远驱式水跃,由于极易造成冲刷,此时可考虑采用差动式消力槛形式;在岩基上,如溢洪道尾端有较陡边坎时,采用挑射消能较为有利,由于这种形式可省去消力池、护坦与海漫等工程,由于其工程量小、造价低,因而常被采用。根据工程实践鼻坎形式以矩形差动式最好,但鼻坎以上陡坡最好做成矩形断面,千万不可作成梯形断面以免需用扭坡与鼻坎衔接。
5.侧槽段
该段布置应垂直于来水流向,其长度可根据等高线向上游延伸,水流特点是侧向进流,纵向泄流。
侧堰与深槽连接的渐变过渡段,其收缩角应控制在12°左右,其长度一般为槽内水深的3~5倍,其主要作用是避免槽内波动和横向旋滚的水流直接进入陡坡段。
为使水力计算与工程特性相一致,故正确选用计算公式十分重要。
1.引流段的水力计算:可采取自下游控制断面向上游反推求水面曲线的方法进行,引流段进口处端须先计算水位壅高,才能求得泄洪时的正确库水位。
2.控制段的汇流计算:可根据“直井堰水力计算设计规范”建议的方法计算,同时正确选用流量系数时并使其与选用的堰型相一致。
3.泄流段陡槽水力计算:推求陡槽段水面曲线的方法较多,如陡槽底宽固定不变时,可采用BⅡ型降水曲线或用查尔诺门斯基方法计算;对底宽渐变的陡槽段则可用查氏方法分段详算。
4.消能设施的水力计算:采取底流式消能可以采用A-C:巴什基洛娃图表计算。由于巴氏对各种消能设备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均较明确、具体,计算省时又能保证精度;但是我们在选定消能设施的尺寸时应该留有余地,对于一些重要的中型水库其水力计算成果还应通过模型试验加以验证;至于挑射消能计算,目前还未找到一种比较成熟适用的计算方法。
5.侧槽段的水力计算:过去采用的“扎马林法”由于计算时采用了均匀流假定,而实际水流状态是沿程变量流,故不符合适用于均匀流的谢才公式,因而与实际泄流情况有较大出入。
近年来有些水利科技工根据水流动量或能量关系而建议采用的水面曲线推算的公式比较符合实际泄流情况,如“西南水工所在《中小型水库侧槽式溢洪道的设计》一书中介绍的公式”、“美国<小坝设计>一书中用的公式”、以及“浙江省《水利科技情》77年第三期介绍的南斯拉夫哈丁公式”等均与水工模型试验吻合。其中南斯拉夫的哈丁公式又可结合实际验算,计算方法简便、省时,故可供设计参考。由于侧槽内实际的流态十分复杂,故在堰顶对面的岸坡水面要比平均水位抬高5~20%,因此其设计的衬砌的高度、厚度要要考虑上述影响。
由于侧槽式溢水道在侧向进流时,水流的冲击、掺气和槽内水流波动很大,流态十分复杂,故精确计算十分困难,因此对于重要的大中型水库其侧槽式溢洪道设计需依据水工模型试验来确定其相应尺寸。
为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的结构计算是不可缺少的,除一些护坡及挡土墙的稳定可按一般方法计算外,必须进行陡坡面砌护厚度与消力池底板的稳定分析,而对挑射消能则应进行鼻坎的稳定与基础应力计算。
1.陡坡的护砌厚度应满足滑动安全,设置伸缩缝沉陷缝以后,坡面砌护类似大面积薄板,故对基础应力以及倾复稳定一般可不须计算,其主要控制条件是滑动稳定,作用在护面上的滑动力主要有水流拖泄力、砌体自重顺坡方向的分力及护面凸体产生的阻力;抗滑力则包括砌体自重垂直坡面的分力和水流静压力、护面上的上举力和渗透压力,其抗滑安全系数应≥1.3~1.5即为安全。
2.消力池底板厚度应满足抗浮稳定要求,由于底板四面边界的约束作用,一般没有滑动问题,因此仅需对其抗浮要求进行稳定计算。作用在底板上的上浮力包括渗透压力、脉动压力、底板上凸出体产生的上举力,以及下游消力池水深与水跃段内压力差。抗浮力包括底板的浮重和底板上的水重,其抗浮安全系数≥1.3~1.5即为安全。
3.挑流鼻坎的尺寸应满足滑动稳定、倾复稳定和答应的基础应力。作用于鼻坎上的向下的垂直力包括鼻坎自重、鼻坎上的水重,挑流曲面离心力的垂直分力;向上的垂直力包括脉动力、渗透压力、鼻坎下游尾部形成的上浮力、以及鼻坎上凸出体产生的上举力。作用于鼻坎的水平推力包括水流的拖泄力,挑流时其鼻坝曲面离心力的水平分力,以及鼻坎上凸出体产生的水平分力。按一般力学方法计算鼻坎的滑动与倾复稳定时其要求抗滑安全系数≥1.3~1.5,抗倾安全系数≥1.5,同时计算上述各力的合力,其作用点应位于基础面中三分点之内,且基础最大与最小应力比值≤3~5,以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