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智能输配电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3年8月31日,在科技部指导下和厦门市政府领导下,来自全国70家设备企业、高校院所、检测单位和用户单位在厦门正式成立 “智能输配电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称输配电产业联盟)  。
输配电产业联盟设立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2014年2月,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出资1000万元成立“厦门中高智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输配电产业联盟承担主体。
2018年3月30日,输配电产业联盟在武汉进行第三次全国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理事长单位,聘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信息师余建国任专家委员会主任,选举厦门中高智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秘书长单位  。

智能输配电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信息

智能输配电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介

服务工作:

1、产业发展:在厦门市建设“厦门智能电器孵化园” 、“厦门电力电器产业园”;在瑞金市建设“红电产业园”;与平顶山高新区合作推动“中原电气城”,投资了艾美肯(厦门)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孵化 产业 投资”框架。

2、人才建设。根据厦门人社【2018】178号文件,输配电产业作为厦门市职称改革试点之一,厦门首次在输配电行业试点职称改革, 输配电产业联盟作为日常受理单位,可以组织行业专家承担电力电气等六个专业方向的初、中、高级工程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 开展电工技能鉴定和特种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标准培训、技工教育等产业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

3、平台建设。“红电网”作为输配电产业联盟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有团体标准制定、型式试验、科技创新、专家咨询、红电创新大赛等服务工作。

查看详情

智能输配电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配电设备

  • 型号:XPSMFCPU22
  • 施耐德
  • 13%
  • 福州因维思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智能设备

  • 智能设备
  • 海通
  • 13%
  • 江苏海通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新一代智能照明配电

  • P;Z30-32
  • 南冠
  • 13%
  • 广东南冠电气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新一代智能照明配电

  • P;Z30-62
  • 南冠
  • 13%
  • 广东南冠电气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新一代智能照明配电

  • P;Z30-42
  • 南冠
  • 13%
  • 广东南冠电气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气割设备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潜水设备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潜水设备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气割设备

  • 台班
  • 广州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气割设备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创新成果--技术创新应用

  • 发光字5厘进口亚克力宽:0.15m 高:0.15m
  • 11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1-17
查看价格

创新成果--技术创新应用

  • 水晶字8、5厘进口亚克力喷漆宽:0.03m 高:0.03m
  • 53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1-17
查看价格

联动软件(产业集群、创新资源、物体识别桌、技术创新应用)

  • 墙面/屏幕/联动
  • 1套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09
查看价格

智能配电设备

  • 1.PLC控制配电柜,支持手动,远程自动开启.2.安全性保障,成套设备外壳含金属外壳材料通过,盐雾,湿热循环,24小时无腐蚀现象,提供第三方CNAS检测报告.3.屏体被动待机功耗:≤220W
  • 1台
  • 1
  • 首选品牌利亚德/灏视/海佳彩亮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2-08-26
查看价格

配电设备

  • 型号:ABE7CPA03
  • 8590套
  • 1
  • 施耐德
  • 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6-01-02
查看价格

智能输配电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智能输配电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文献

智慧矿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智慧矿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智慧矿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格式:pdf

大小:34KB

页数: 15页

附件 6 智慧矿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协议书 (征求意见稿 )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一.标题 ........................................................................................................................ 1 二.序文 ........................................................................................................................ 1 三.联盟的组织原则和组建宗旨 ................................................................................ 1

李学勇:全面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 李学勇:全面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

李学勇:全面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

格式:pdf

大小:34KB

页数: 2页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11月2日在科技部召开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紧密结合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力度,全面推进。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大事记

2013年10月30日,科技部下发国科发体〔2013〕632号文件《关于发布2013年度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和重点培育联盟名单的通知》,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国家科技部的综合评估,被列入“国家重点培育联盟”。此项重大进展标志着联盟发展提升至国家科技战略高度,将对联盟主导的“以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100433B

查看详情

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介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是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自成立以来,联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分别于2011年7月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正式宣布联盟成立并投入运营; 于2012年3月召开了“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技术发展研讨会”,就如何进行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关键性技术攻关以及如何发挥联盟作用进行讨论,并开展了一批富有成效的产学研联合项目 ;于2013年10月正式入选国家科技部“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国科发体〔2013〕632号); 于2014年2月21日召开第二届联盟大会,迎来第二批成员单位,并就联盟后续运营、产业技术发展等进行了探讨,同期举行了国家试点联盟揭牌仪式; 2014年联盟发布了新一代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体系--“Baohouse”。 于2016年3月31日召开第三届联盟大会,迎来第三批成员单位,为联盟产业众创空间“联创汇”揭牌。

联盟以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作为其产业技术创新的对象,聚焦于重要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为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其技术创新的目标为:突破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瓶颈,形成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品,实现钢结构民用建筑的设计标准化、制造工厂化、施工装配化,使中国钢结构民用建筑向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从而促进建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100433B

查看详情

中国五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简介

中国五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在政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思路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五金产业方针政策,由产学界、教育界及学术界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部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五金企业共同推动创立的新型产业联盟。

联盟下设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工业五金三个专业委员会。其下又细分为制锁行业、刀剪行业、炊具、不锈钢制品、燃气具行业、建筑五金、卫浴五金、家具五金行业、拉链行业、烟具行业、电动工具、气动工具、手动工具行业等。

联盟的主要任务是搭建起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一方面向五金行业企业及时、准确地传达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一方面在信息交流共享、反映行业需求诉求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五金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