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对于TD-LTE网络,在8通道天线的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FAD频段的超宽带应用需求,实现天线的宽频化。智能天线最初应用于TD-SCDMA网络,其工作频段为F频段(1880~1920MHz)和A频段(2010~2025MHz)。在这两个频段,天线采用了0.5波长设计,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为90°,通过广播赋形权值合成65°广播波束。在TD-LTE阶段,智能天线若要兼容TD-SCDMA,可在F频段和A频段沿用0.5波长设计,保持和TD-SCDMA窄带天线的同等性能。同时,TD-LTE智能天线还需要支持D频段(2575~2635MHz),为了在此频段获得良好的波束特性,提高辐射效率,可采用兼容的0.7波长设计,将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变为65°,实现单元阵列直接用于广播信道。这样,通过F、A频段0.5波长和D频段0.7波长设计技术的融合,兼顾了TD-SCDMA和TD-LTE的要求,实现了对F、A、D多频段的支持。
早期的单极化智能天线面积较大(结构尺寸达1300mm×660mm×110mm),尤其是宽度巨大,给站址选取和工程安装造成很大难度。为了减小智能天线的结构尺寸,业界先后提出过6列单极化智能天线、紧缩型智能天线和镂空型智能天线等方案,后来又引入了4列双极化智能天线方案。4列双极化智能天线将±45极化的两列通道以“×”型组合,大大降低了智能天线的整体宽度,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工程安装的难题,而性能上接近于单极化天线。目前智能天线基本上都采用双极化方式,如图1所示。
智能天线双极化之后,天线尺寸有了很大改观,但在密集城区的某些区域,天面资源非常有限,普通双极化天线仍然难以架设;另一方面,对于密集城区,站点间距小,对天线的增益要求不高,但对其覆盖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在损失部分增益但保证天线基本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改进设计进一步降低天线尺寸,使其更易于在空间资源匮乏的站点安装。发展小型化天线(如图2所示)正是基于上述考虑。通过优化馈电网络等设计,小型化天线在尺寸减少一半的同时,增益仅降低约1.5dB。
从外场初步测试的情况来看,小型化天线的拉远距离与普通天线差距不大。按照站间距500m以内的密集城区来评估,小型化天线在覆盖能力和吞吐量方面与普通天线基本相当,其测试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小型化天线在面积上仅有垂直极化8天线的24%,重量减轻了70%。由于外形轻巧,工程安装的难度大大降低,单人即可完成上站安装的全部过程,体现出极大的工程优势。
由于密集城区是LTE部署的重点区域,灵活的天线部署方案将成为未来天馈建设的重要需求,同时也是难点所在。结合LTE技术发展的趋势及运营需要,未来天馈的设计将着重考虑以下“四化”目标:
宽带化:支持超宽带多天线技术和双极化8通道设计方案;
多模化:支持BF/MIMO,覆盖3G/4G需求;支持未来MU-MIMO技术;
简易化:与电调、远端控制等技术相结合;支持集束接口,减少接头数量;
小型化:发挥城区及密集城区应用设计特色,减小天线尺寸以获得安装空间。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结构优化设计;定义:工程结构在满足约束条件下按目标求出最优方案的设计方法;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工程结构(水利)(三级学科);...
优化设计没有收费标准,双方协商费用吧 。
结构优化设计是结构咨询单位对原设计进行评价改进,重新计算,核算配筋,寻找最优答案。我在杭州沃土建筑咨询有限公司上班,主要就是做结构优化设计
超宽带准八木天线阵列设计
准八木(Quasi-Yagi)天线是一种基于传统八木天线的宽带平面微带天线,具有良好的增益特性。为了实现超宽带系统的远距离通信,该天线在准八木天线基础上增加了引向器,从而在对天线剖面影响较小的前提下提高了天线单元的增益。利用宽带馈电网络组阵,使天线阵列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性能,显著提高了天线的辐射效率。仿真和测试结果均表明:准八木天线有效地实现了超宽带、小型化、高增益,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天线的能量辐射范围比较大,而在垂直方向上能量辐射相对集中,从而在远距离地面通信中有效增加了辐射能量的利用率,可以实现定向远距离地面宽带通信。
基于多方向天线阵列的单跳网络性能优化设计
多方向天线阵列使用多个高增益定向天线进行多方向覆盖,其通信距离远,还可以实现天线的自动扫描与对准,因而便于快速部署,但现有基于多方向天线阵列的同步无线Mesh网络协议侧重于多跳组网功能设计,其单跳网络的通信能力不足。对上述同步无线Mesh网络协议进行了功能与性能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方向天线阵列的并且能够大幅提升单跳远距离通信能力的同步无线Mesh网络技术方案。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时间帧结构设计与数据传输规程设计可以使基于多方向天线阵列的单跳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比现有方案提升16%~19%。
批准号 |
59275190 |
项目名称 |
基于知识工程的智能型优化设计系统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506 |
项目负责人 |
陈立周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期限 |
1993-01-01 至 1995-12-31 |
支持经费 |
6.5(万元) |
本书从结构的受力与传力特征出发,引出了结构优化设计的思想,并紧密结合国内外的工程实例,对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作了简要的阐述,还具体地介绍了满应力、满应变能等准则方法,以及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数学规划方法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建筑、铁路、公路、水利、航空、造船与机械等工程结构技术人员和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课题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加以改造应用于作物生产栽培研究,实现神经网络提取知识的农学意义表达;同时将全息协调理论与神经网络理论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作物生产全息协调神经网络,不仅实现了对作物生产复杂系统的整体控制,而且实现了对其细胞关系的精确辩识和控制。作物生产全息协调神经网络所作的作物生产预测与决策较单用全息协调方法作的预测决策结果更为精确,而且使全部分析、预测、决策过程和结果得到明确的农学解释。作物生产全息协调神经网络理论在解决作物生产栽培深层次的问题上不但是作物生产全息协调理论的又一次新的创造,而且对于神经网络也是一种具有新型结构、功能和算法的神经网络。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