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评判织物的阻燃性能通常采用两种依据:
一种是从织物的燃烧速率来进行评判。即经过阻燃整理的面料按规定的方法与火焰接触一定的时间,然后移去火焰,测定面料继续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的时间,以及面料被损毁的程度。有焰燃烧的时间和无焰燃烧的时间越短,被损毁的程度越低,则表示面料的阻燃性能越好;反之,则表示面料的阻燃性能不佳。
另一种是通过测定样品的极限氧指数来进行评判。极限氧指数(LOI)是指样品燃烧所需氧气量的表述,故通过测定氧指数即可判定面料的阻燃性能。氧指数越高则说明维持燃烧所需的氧气浓度越高,即表示越难燃烧。该指数可用样品在氮、氧混合气体中保持烛状燃烧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百分数来表示。从理论上讲,纺织材料的氧指数只要大于21%(自然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浓度),其在空气中就有自熄性。根据氧指数的大小,通常将纺织品分为易燃(LOI<20%)、可燃(LOI=20%~26%)、难燃(LOI=26%~34%)和不燃(LOI>35%)四个等级。
参照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测试。
GB17591—1998《阻燃机织物》的阻燃性能指标:B1级:损毁炭长≤150mm,续燃时间≤5s,阴燃时间
≤5s;B2级:损毁炭长≤200mm,续燃时间≤15s,阴燃时间≤10s。
参照GB/T391713—1997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
采用BS5651—1978方法,加家用洗衣粉5g/L,浴比为1∶10,温度50℃,洗30min,然后清水漂洗、烘干,连续洗12次,相当于家用洗涤50次。测试其阻燃耐洗性。
根据GB/T8425—87《纺织品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应用WSD2Ⅲ型全自动白度仪测定织物的白度。
手感采用分档评分法,主要对整理后织物基本手感特性(光滑度、硬挺度、丰满度)进行总体评分并分档,其中未整理织物手感定位为10,每块试样平行5次试验,最后取平均值为试样手感值。
热重分析在PE公司Pyris1型热重分析仪上进行,测试条件温度范围40~600℃,升温速率20℃/min,气氛为氮气。
GB8965-98 中国国家阻燃服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局于1998年在参照1988年同名标准与国际同类标准而颁布的工业阻燃服标准, 对以下诸方面作了详细规定:阻燃服的整体性能,衣料和缝线的阻燃性能, 衣...
阻燃剂是通过若干机理发挥其阻燃作用的,如吸热作用、覆盖作用、抑制链反应、不燃气体的窒息作用等。多数阻燃剂是通过若干机理共同作用达到阻燃目的。 1、 吸热作用 任何燃烧在较短的时间所放出的热量是有限的,...
一次性防火整理剂 将纤维在防火整理剂水溶液中浸渍后干燥,能保持织物的良好防火性能,但一经水洗即全部失效。这类防火剂有磷酸氢铁、烷基磷酸铁、磷酸盐、无机澳化物、硼砂、硼酸等,可用于剧院、办公大楼和地下商...
织物阻燃性能
1、阻燃性能的概念 阻燃纺织品是指在接触火焰或炽热物体后 ,能防止本身被点燃或可减缓并终止燃烧的劳动 防护织物 ,适用于在明火、散发火花或熔融金属附近操作 ,或在有易燃、易爆物质、有着火危 险的环境中作业。 2、阻燃性能的分类 阻燃织物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获得 : 一种是对纺织品进行化学改性或阻燃后处理 ,该方法成本低 ,但阻燃性一般随着使用年限和洗 涤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或消失。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生产阻燃纤维或用耐高温阻燃纤维制成的织物 ,具有永久阻燃性。高性能 阻燃纤维主要有 Kevlar、PBI、Nomex、芳砜纶、酚醛纤维、三聚氰胺纤维等。 3、阻燃整理方法 阻燃整理主要是在纺织品的后整理加工过程中对织物进行处理,从而使织物具有阻燃性能。 织物阻燃整理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开发新产品。对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其加工 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浸轧焙烘法,该方法是阻燃整理方法
APP/MPP/PER阻燃纯棉织物的阻燃性能
选用聚磷酸铵作为酸源,聚磷酸蜜胺作为气源,季戊四醇作为碳源,以其三元复配物(APP/MPP/PER)作为膨胀型阻燃剂,以乙二醛为交联剂,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并测定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APP/MPP/PER的最佳配比为10∶7∶1,阻燃棉织物的LOI值达到30.8,其阻燃等级达到UL94V-0级,具有较好的阻燃作用;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阻燃体系提高了棉织物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残炭率.
织物常用的阻燃剂按照使用方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共混型织物阻燃剂和共聚型织物阻燃剂两类
纤维素纤维容易燃绕,所以对纤维素纤维纺织物的阻燃整理研究得最多。常用的阻燃剂主要是含磷化合物,如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整理时如与含氮或含卤素的化合物并用,可提高阻燃效果。THPC可与纤维素纤维发生交联,又能与三羟甲基三聚氰胺等发生缩合反应,常与尿素及三羟甲基三聚氰胺(TMM)等混和组成浸轧液。织物经浸轧后烘干,在140~150℃焙烘 4~5分钟使阻燃剂发生缩合反应而固着在纤维上。产品具有耐洗的阻燃性和防皱性,但织物的断裂强度和撕破强度有所降低。THPC和氨(NH3)起缩合反应,能生成网状结构的聚合物固着在纤维上,所以也可用THPC溶液浸轧织物。烘去大部分水分后,用氨熏固着法进行阻燃整理。THPC在整理过程中释出氯化氢,会损伤纤维,须在浸轧液中加入适量缓冲剂。THPC与氢氧化钠作用后可生成四羟甲基氢氧化磷(THPOH),也是良好的阻燃整理剂,由于在整理过程中无氯化氢释出,因而被广泛应用。
纤维素纤维属于易燃纤维,受强热时分解出可燃性气体C0、CH4、C2H6及焦油与固体炭,引起有焰燃烧及阴燃,致使燃烧迅速蔓延。但纤维素纤维没有熔融性,经阻燃剂整理后阻燃效果较好。热塑性纤维如涤纶、锦纶必须达到比熔点更高的温度才会着火燃烧,离开火源后,燃烧部分因呈熔融态会自行脱落,火焰即时熄灭。在涤棉、涤粘、涤麻等混纺或交织物中,则可熔融纤维被不熔融纤维所支持,离开火源后仍能继续燃烧且更猛烈,这就是“支架现象”。经阻燃整理的棉纤维支架作用更显著。因此,上述混纺织物阻燃整理效果常不理想,用十溴联苯醚及氧化锑处理的涤棉混纺织物虽有一定效果,但使用量过高,手感欠佳,还影响有色织物的色光。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应用较广的品种,燃烧时熔融,熔融体落下能阻碍继续燃烧。涤/棉混纺织物燃烧时,棉纤维生成的炭化物使涤沦纤维熔融体落下受阻,燃烧不易熄灭。涤纶可用磷酸三(2,3-二溴丙)酯等作整理剂。
羊毛的回潮率和受热分解气体的着火点都比较高,而羊毛本身的含氮量又高。因此,羊毛不易燃烧而着火后有自熄性。其阻燃整理主要是利用钛盐或锆盐与纤维生成络合物,通常在织物染色后进行。一般是在60℃以下处理30分钟,也可与染色一并进行。
《阻燃装饰织物(GA 504-2004)》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