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原始社会的建筑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原始人类的出现,距今有200~300万年,考古发现表明,当时他们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森林之中,以后经过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基本适应了地面生活,能够粗制一些石器,也能引用天然火,而后依靠群体的力量向温带拓展他们的生活领域。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近些年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中,我国境内最早的是距今10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北京人居住的天然山洞,可见天然洞穴是当时被利用作为住所的一种较普遍方式。在距今四五万年左右,中国原始社会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到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达到鼎盛,建筑的幼苗得以发展,产生了两种十分重要的建筑形式——干阑式和木骨泥墙房屋。在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由于黄河流域所处的有利自然条件,原始氏族部落大量出现,居住方式由穴居发展到木骨泥墙建筑,这充分展示出我们祖先在建筑方面的创造才能。所以说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我国古建筑的开端,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础。
1.1 原始人群的居住方式
我国在大约六七千年前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房屋遗址已大量出现。但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所建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绪论
第1篇 中国建筑史
第1章 原始社会的建筑
1.1 原始人群的居住方式
1.2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建筑遗址
思考题
第2章 奴隶社会的建筑
2.1 夏、商时期的建筑
2.2 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
思考题
第3章 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
3.1 战国时期的建筑
3.2 秦朝的建筑
3.3 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3.4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思考题
第4章 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
4.1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4.2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思考题
第5章 封建社会后期的建筑
5.1 元朝的建筑
5.2 明朝的建筑
5.3 清朝的建筑
思考题
第6章 中国近代建筑
6.1 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
6.2 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
6.3 居住建筑
6.4 公共建筑
6.5 近代中国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思潮
思考题
第2篇 外国建筑史
第7章 奴隶制社会的建筑
7.1 古埃及的建筑
7.2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
7.3 爱琴文化的建筑
7.4 古希腊的建筑
7.5 古罗马的建筑
7.6 美洲古代的建筑
思考题
第8章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
8.1 拜占庭建筑
8.2 西欧中世纪的建筑
思考题
第9章 欧洲15~18世纪的建筑
9.1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9.2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9.3 欧洲其他国家的建筑
思考题
第10章 欧美18~19世纪下半叶的建筑
10.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10.2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及美国的建筑
思考题
第11章 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
11.1 伊斯兰国家的建筑
11.2 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建筑
11.3 朝鲜和日本的建筑
思考题
第12章 欧美探求新建筑运动
12.1 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
12.2 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
思考题
第13章 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
13.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建筑思潮及建筑流派
13.2 20世纪20年代后的建筑思潮及代表人物
13.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主要建筑活动
思考题
第14章 20世纪40~70年代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14.1 战后各国建筑概况
14.2 战后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14.3 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思考题
第15章 当代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15.1 后现代主义
15.2 新现代主义
15.3 解构主义
15.4 新地域主义
15.5 高技派风格
15.6 现代科学技术对建筑的影响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将中外建筑历史按时间顺序加以论述,重点介绍了每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并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师及其设计理论和设计观点。本书可作为全国建设行业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也可作为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自学考试复习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作为一本介绍中外建筑史的普及性读物。
《中外建筑史》一书主要是以社会发展史为主线来讲解建筑发展的历史。中国建筑史一般分为古代与近代两大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的、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是中国建筑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外国建筑史部分系统地阐述世界建筑的沿革,介绍各时期建筑的艺术风格和设计处理手法,主要内容有世界古代建筑的特色与成就,信仰与宗教对建筑的影响;西方近现代建筑的特色与成就,现代材料与现代技术对建筑的影响等;介绍了代表性建筑师、建筑学派及建筑物等对国际影响较大的知识内容。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简述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特点 :1、内部装饰灿烂夺目:墩子和墙上以彩色大理 石贴面,有白、绿、黑、红等颜色,组成各种图案。柱子以暗绿色为主,亦有部 份是深红色; 2、柱头一律用白色大理石,镶以金箔。柱头、柱础和柱身的交接 线处,以包金的铜箍镶饰; 3、穹顶和拱顶全用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了天使及圣 徒像作装饰,以金色和少量蓝色作底子。 地面上亦以马赛克镶嵌成图案, 因此上 下左右显得金碧辉煌,色彩琳琅满目。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优缺点: 1,优点: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 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 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第二、便于适应不 同的气候条件; 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 有利于减少 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2,缺点:易燃易腐蚀;坚固程度远比砖石结构差。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1、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
中外建筑史的学年论文
中外古代建筑对比 摘要: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中西古典 建筑文化均有各自的法式,都在历史上起过不巧的作 用,但是由于背景的不同,中西古典建筑各自按自身 的文化的美学思想在发展,由此反映了不同地域特 色。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发展与 进步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经济等诸多方便有着很 密切的关系。民族不同,文化各异,还有如审美理念, 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内容,形成了各不相同的 建筑文化表现形式。 关键词:建筑文化 通过中西古典建筑艺术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既有相同点,也存 在着一些不同点, 它们各自形式了一种制度和法式, 目的在于保证质 量取得统一和谐的艺术风格。 至于采用的方法则可以因地制宜, 灵活 应用。甚至有些手法相互背道而驰,但都同样可以取得和谐的效果, 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
《中外建筑史》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以及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编写而成。木书共分20讲,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中外建筑史》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中外建筑史》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作为设计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参考书或阅读用书。
《中外建筑史(第2版)》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编写而成。《中外建筑史(第2版)/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建筑设计》共分20讲,主要讲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及近代建筑,外国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中外建筑史(第2版)》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内容精练,图文并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中外建筑史(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室内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及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设计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参考书或阅读用书。
本书不是一册教科书式的中外建筑史,它熔建筑艺术、文化学、史学、哲学和心理学于一炉,对人类文明历程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作者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切入,在对“建筑”这一文化对象的诸属性及与其相关的一些文史典故、美学观点进行讲解的同时,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对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总体特征、细部差异及其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