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热河
承德人都知道
尤其是小热河广场
更是大家休闲遛弯儿的好地方
但是你知道吗
在隆化县七家镇还有个小热河
西三十家子
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西三十家子
作者/王筱群 摄影/王承
早就听说隆化七家镇西三十家子村,和其他村不一样,有些来头。沿着武烈河上溯,茅沟川,三十家子上游是七家镇,下游是承德县两家乡,这些地名都起源于清代,是依当时居民以家为单位而起的。可见这个村是这道川最大的居民点,仅凭这里遗存的古迹和口口相传的故事,不管谁到这里,都走近了历史,走近了文化。
周末决定去西三十家子看个究竟。西三十家子村位于承赤公路的东侧,小车下了公路走了一段水泥路就进了村庄。村庄虽小民房排列有顺,东边靠山,西边茅沟河绕村而过,整个村子平卧在山水之间。
沿着一条宽敞的街道前行几百米,就到了村委会的办公地点,我们停车进院,见到了村主任。李主任简单地介绍了村里的情况,带我们看了整个村庄的格局,村庄不太大还算整齐,从北到南分为六条胡同,每一条胡同都很宽敞,每一条胡同都从村西通到村东,一排排民房大多都是红砖红瓦,整个村庄从北向南延伸着的一条宽敞的街道,把横着的六条胡同分为东西两部分,让村庄显得很别致。
李主任带我们看了戏楼遗址,戏楼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楼顶已经倒塌,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四周也围上了防护网。这幢古戏楼,和避暑山庄皇家戏楼风格近似,气宇轩昂,显示出一种残缺的美。
看完戏楼遗址,我们去了老支书董树良家。董书记是一位干了五十三年的老支书。他给我们讲了西三十家子村的历史。
西三十家子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初建村,是当时在热河当差的四位满族官员,跑马占地时相中的地方。这四位官府当差的人员,分别为张大官人,杨大官人,刘大官人,付大官人。这四个姓氏的官人们,不管哪一户人家,有子孙后代出生时,官府都给三两银子,这四位官人都在西三十家子村留下了后人。现在依然生活在这个村子。
清朝乾隆年间这个村子很繁华,衙门,染坊,当铺,酒坊,旅店都有,酒坊烧酒只供避暑山庄御用,最大的旅店叫广顺店,除广顺店外,还有一些小旅店。广顺店是当时大漠科尔沁,翁牛特,巴林,喀喇沁等漠北漠南的蒙古王公来避暑山庄觐见皇上时的落脚之地,北边的官员使者只要进热河,不管早晚都赶到这里,在广顺店住上一夜第二天再去热河,迎来送往,十分热闹,所以西三十家子在清朝乾隆年间又称为“小热河”。
现在留有遗址的戏楼,也是建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建筑规模大的建筑物就是“斗母宫”,在戏楼北十多米处,“斗母宫”是满人的一座庙,只允许满人出入,他人不能进入这座庙,和“斗母宫”同时建的还有一座庙叫北庙,北庙是汉人和其他人可以出入的地方。北庙在光绪二十六年被洪水淹没了,后来把北庙就搬到了“斗母宫”,从此之后“斗母宫”又称为东庙。东庙所有的人可以出入,不光是满人的了,武烈河上游的大水,让满汉在这个村融合了。村里还有娘娘庙等几处小的寺庙。
“斗母宫”就是现在村幼儿园的位置。现在山东泰山的“斗母宫”的结构,布局和当初这里的“斗母宫”建的是一模一样的。可惜这里的“斗母宫”已经无影无踪了。只留下了戏楼残缺不全的围墙,记载着几百年的历史。
值得庆幸的是村东边山坡上,幸存了两棵古松。老支书说,当时在其中一棵树上挂着一个老钟,前几年,修承赤高速公路时,第一次方案正好路过古树的位置,为了保存两棵古松,又另改了方案,绕过了这两棵资历深面子大的古树,可见国家对名胜古迹的重视了。
古村的格局依旧,从北向南的六条胡同,还叫着原来的名字。第一条衙门胡同,是当时衙门府所在的地方,所以叫衙门胡同; 第二条叫三义公,具说当时是三家姓张的人住在那里; 第三条叫庙胡同,是当时东庙所在的位置,现在戏楼所留遗址的地方;第四条烧锅胡同,是当时烧锅酒坊所在位置; 第五条是佟家胡同,当时这里住的大多数都是姓佟的人; 第六条是刘家胡同,当时这里住的大多数是姓刘的人家。
去年美丽乡村建设,上游的七家和茅荊坝都成了全省有名的样板村,引来了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书记说,今年轮到西三十家子了,预计投入一千三百多万,把康乾盛世时老村风貌考虑到规划中去了。
无意中在老支书家看到了一些京剧演员的老照片,老支书看出了我们的好奇,兴致勃勃地讲起他自己五十年代演员生涯的精彩生活,老支书不仅当了五十多年村干部,在五十年代还是戏班子的团长,老支书夫妻俩都喜欢京剧,河北梆子,当年还都是剧团的主角儿。老支书妻子的妹妹五十年代在承德也是很有名的名角儿。
从老支书家出来,看看排列有序的民房,纵横交错的街道,敬慕之心油然而生,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具然蕴韵着很多往事,让人回味无穷,也祈盼美丽乡村建设,早一天进入这个有古风古韵的村子。
审稿:吐曹君
编辑:百伶
注:我们尊重作者原创,以上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