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德系车比日系车爱烧机油?
用车环境,设计理念,
决定日德两国车的机油消耗!
都说德国车烧机油非常严重,不少德系车主的后备箱都会放置一瓶机油,以备不时之需,因为他们不知道何时何地自己车的机油就少了一大截。这的确是让德系车主头疼的事情,而日系车的确很少听说车主投诉烧机油的问题。
普遍德系车比日系车烧机油的事实不置可否,到底为什么呢?今天范儿就和大家好好聊聊,为什么德国车比日本车更容易烧机油,是发动机质量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德系车到底有多烧机油?
根据美国《消费者报告》对于美国市场2010-2014年出厂的近50万辆汽车的调查,如上30款车型在烧机油能力上“出类拔萃”。表格中的数字代表了百分之多少的车辆,需要在每次机油保养时,至少添加0.95升(1美式夸脱)机油。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烧机油现象主要集中在德系豪华品牌,以宝马、奥迪、保时捷为主,似乎德系车更容易烧机油。而且德系车烧机油并不是中国现象,在全球都是普遍现象。而日系车在这方面却表现良好,并没有太多车型上榜。
无论是名列榜首的宝马还是奥迪,甚至保时捷都在烧机油,都说涡轮增压发动机容易烧机油,但从榜单来看,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德系车也烧机油!总之,只要是德系车,就没有不烧机油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机油都去哪了?为什么会烧机油?
大家都知道,发动机的活塞与气缸壁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这就像水泥马路上,都会留有缝隙,来避免热胀冷缩的影响。相应的,随着发动机运转,内部温度升高,气缸壁和活塞都会“热胀”,然后由于气缸壁与活塞形状不同(一个圆柱体、一个桶形),散热环境也不同,导致两者热胀过程中,形变的程度不同。
所以,在活塞与气缸壁之间预留出一定的空隙是必要的(活塞直径小于气缸壁内径),不然就会造成发动机磨损。既然有缝隙,那么就会有机油混入燃烧室,造成烧机油现象。缝隙越大,烧机油现象越严重。
为何德系车烧机油而日系车却不烧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德系车的发动机结构,德系车发动机气缸壁基本上都采用类似的网纹结构(储油结构),发动机气缸壁的储油结构是通过表面处理得到的,有很多种结构形式:直纹、裂纹状网纹、网格状网纹、凹坑等,德系发动机气缸壁主要是用松孔镀铬表面处理加珩磨得出来的网格结构。
之所以采用网纹结构,就是为了让气缸壁更均匀的吸附多一些机油,让活塞环运动时易形成油膜,起到更好的润滑保护效果。因此,气缸壁润滑性好,耐磨,使这种发动机最重要结构寿命长。
现实中很多德系车尽管行驶了15年以上甚至已达到报废期限,但发动机依然刚劲有力就是最好的明证。不过这种设计也有缺点,由于气缸壁吸附机油多些,导致在燃烧这一侧气缸壁上的微量机油蒸发大些并被燃烧带走,造成机油消耗比普通珩磨直纹结构更多,尤其是发动机低转速时机油消耗会更大。
而日系车则与德系车不同,大多数日系车的气缸壁是平滑的,气缸密封很严密,这样可以保证缸压,发动机在低速运转的时候就能爆发很大的扭矩。相比网状纹的缸壁,平滑的缸壁就不会有过多的机油存储,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机油消耗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德系车的活塞环与缸壁之间的间距,要比日系车的更大一些。而日系车的活塞与缸壁之间的密封更好。综合来看,之所以德系车要比日系车烧机油就是因为发动机缸壁设计不同,活塞环与缸壁间隙不同所导致。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呢?
环境导致造车理念不同!
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和两国的用车环境有关。大家都知道德国拥有着让人羡慕的不限速高速,这就会导致德国人经常会将车子开出250km/h的极速。这对于发动机来说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德国车必须保证车子在高温高压高强度的做工下能够持续稳定的工作。
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工况,德国车的发动机就必须使用不同于其他车所用的网状纹缸壁设计,以及为了避免发动机高温热胀冷缩而使用的活塞环与缸壁的大间隙设计。
而日系车则不同,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车辆使用需求也不同。在日本用车并不需要高动力持续输出,相反,日本用车更注重节能。在造车研发时,车企都会尽可能选用小排量车型研发,这也是K-Car在日本是主流车型的原因。由于不需要那么大的动力,所以缸壁与活塞之间的间隙不需要太大,这样密封自然就会更好。
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车更容易烧机油,而日本车却很少有烧机油的原因。二者在造车设计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发动机缸壁的设计以及密封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会有德国车烧机油,日本车不烧机油的现象出现。
不同的市场需求,用车环境,造就了车企不同的造车理念。所以在设计初期,德国和日本就有了不同的设计方案。
其实,每款车都会有机油消耗的现象,只是多少不同而已。只不过由于两国造车理念不同,在设计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现象。所以,德国车烧机油并不代表德系车不好,而日系车不怎么烧机油也不代表日系车就一定最好。
只要在合理的机油消耗范围内,真的没必要过多纠结。合理的看待烧机油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体验享受您的爱车为您带来的乐趣和生活。
车有范儿原创,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