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经历由模仿教学机器到自主发展的历程。
早期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被用来模仿教学机器的程序教学――安排完整的"学习环境",并通过一系列层次性的阶段将行为引导到预期的最后状态,其教学形式以指导和操练为主,具有程序教学的直线式或分支式结构特征.它秉持教学机器"让教师摆脱繁重的例行工作"(14)的初衷,计算机用来部分地替代教师的工作,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计算机作为导师的模式(computer as tutor)。
从六十年代中期起,多媒体教学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62-1967年期间,由于美国政府及军事部门的支持,导致了一批大的CAI项目的开发及应用,如为人们所熟知的PLATO,TICCIT等.这些教学系统的设计思想已明显地超越了教学机器的限制,教学形式包括模拟和游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今天的智能化CAI就是上述这类教学系统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与此同时,MIT人工智能研究所的西摩.佩帕特开发的Logo程序语言,标志着多媒体教学另一个分支的形成――将计算机用作认知工具培养儿童问题解决能力,它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作为生成性学习环境(computer as learning environment)的多媒体教学思想。
到八十年代,很多学者更提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computer as tool)的观点,主张让学生学会按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由此,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人类学习过程研究的日益深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