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前言

2022/07/15108 作者:佚名
导读:以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生物处理工艺长期以来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也存在某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泥水分离效果有限,出水中常含有相当量的悬浮固体,浊度和化学需氧量偏高;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污泥膨胀会导致出水水质恶化;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相互制约等。针对活性污泥法存在的问题,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有机结合的新型高效污水处理

以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生物处理工艺长期以来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也存在某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泥水分离效果有限,出水中常含有相当量的悬浮固体,浊度和化学需氧量偏高;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污泥膨胀会导致出水水质恶化;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相互制约等。针对活性污泥法存在的问题,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有机结合的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简称MBR)应运而生。MBR通过膜组件的高效分离作用彻底分离泥水,从而使出水水质得到优化,出水可直接回用。另外,由于膜分离,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得到提高,SRT的延长有利于污泥中增殖缓慢的特殊菌(如硝化菌等)的增加,使生物反应器功能得到扩大,营养物和微生物比率的降低可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MBR还有设备占地面积小,便于自动控制的优点。MBR的这些特点提升了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功能。

在目前全球面对的经济高速发展、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大环境下,膜生物反应器因其集合众多优点,近年来得到很大的发展。具体来说,各国政府相继出台更多和更为严格的关于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政府对污水处理,尤其是水回用新技术进行大力支持和激励;膜制备成本不断下降及新型膜组件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膜生物反应器在实际工程中被成功应用。这些条件共同推动近年来膜生物反应器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对MBR污水处理工艺研究非常活跃。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等单位对MBR污水处理工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关MBR在我国的研究、应用和进展在黄霞等最近发表的综述文章《膜"para" label-module="para">

自本书2002年一版问世以来,受到许多读者和同行的支持和鼓励。近十年来,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应用实例快速增加、处理规模进一步增大,对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本身和膜污染机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有必要进行再版发行。

此次再版在前版的基础上,同时参考了近年来大量国内外文献和研究成果,结合对这些文献和成果的理解,以及我们的研究成果,由上海交通大学邵嘉慧、何义亮和同济大学顾国维合作编写而成。再版增加了第5章膜生物反应器在新领域中的应用和第8章膜生物反应器的工艺设计与经济性分析,各章也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新的内容,并与原版内容进行整合。同时,删去了一版的第4章。顾国维、邵嘉慧、何义亮编写第1、2章;何义亮、邵嘉慧、齐唯编写第3、6章;李春杰、邵嘉慧、何义亮编写第4、7章;邵嘉慧、何义亮编写第5、8章;李咏梅、邵嘉慧、张树国编写第9章。邵嘉慧、何义亮和顾国维总体负责。本书内容力求系统全面,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反映国内外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本书参考的国内外文献已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列出,限于时间,如有遗漏,敬请谅解。

本书的出版得到国家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溴酸盐形成控制及消减技术研究”(编号2006AA06Z307)以及水专项“东江上游污染系统控制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编号2009ZX07211"para" label-module="para">

由于时间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和同行对本书指正。

编著者

2012年1月

第一版前言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开发只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真正应用只有十多年。它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项新技术。以膜技术的高效分离作用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次沉淀池,达到了原来二次沉淀池无法比拟的泥水分离和污泥浓缩效果。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液浓度,使泥龄增长、剩余污泥量减少、出水水质显著提高,特别是对悬浮固体、病原细菌和病毒的去除尤为显著。合格的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无须消毒,即可达到相关的卫生标准。该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出水可达杂用水标准,为缺水地区的水资源重复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新方法。随着水价的上升,很有应用前景。对含油和生物难降解等工业废水处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之,膜生物反应器具有一定的特色,并在国内外逐步推广使用。

目前膜材料的价格还偏高,因而投资较大,运行费用也较高。这些问题要结合膜材料的研制、膜生物反应器的深化研究和开发,逐步完善,不断创新,使该技术更具竞争力。

本书以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并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由同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编写而成。由顾国维、张树国编写第1章,何义亮、齐唯编写第2、5章,李春杰、顾国维、何义亮编写第3、4、6章,李咏梅、张树国编写第7章。顾国维、何义亮负责主编。

限于水平和时间,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顾国维何义亮

2002年2月2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