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田水利管理办法》8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山东农田水利工作将有法可依,力图破解包括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在内的各种农田水利难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山东历来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据介绍,山东逐步建成的大批农田水利设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乃至在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山东省以约占全国1%的水资源,灌溉了约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养育了约占全国7%的人口,完成了约占全国25%的农产品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8%的农业增加值和占全国约1/10的国内生产总值。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介绍,总体上看,山东农田水利欠账较多,基础设施较为脆弱,农业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取消农村“三提五统”和“两工”之后,尽管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水利投资不断增加,但仍赶不上过去农民投资投劳的力度。另外,田间工程配套差,管建脱节问题严重,“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这些年我们集中抓了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田间配套工程。”曹金萍说。
为此,山东颁布实施《山东省农田水利管理办法》,为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提供法制保障。山东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李春田表示,《办法》主要规范了农田水利的规划、建设、管护、使用和监督管理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明确了农田水利的发展方向和管理体制、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规定了农田水利要实行统一规划布局、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要求和农田水利的管护主体及资金渠道,明确了农田灌溉用水的管理,强化了农田水利工作的监督管理。